琴,吾之所爱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1  /  3  页   123 跳转 查看:5045

琴,吾之所爱

琴,吾之所爱

将以前发过的一个老帖子"重新装修",(借用寒秋版主的话,^^)帖过来。


前言:


  去年年十一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公布的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她超越了音乐本身,涵盖了中华文明和东方思想的神髓。

  目前,能弹奏出此天籁神韵的,全国加起来不过几百人。

  琴,琴棋书画之琴,为首。

  琴文化的起始,可以上溯到约公元前三四千年。传说“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传说先古之琴原为五弦,后周文王、周武王复加二弦,以合君臣之德。所以,以后的琴为七弦。

  在《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有嘉宾,鼓琴鼓瑟”等。

  伏羲,伯牙,孔丘,司马相如,蔡邕,嵇康以及陶潜,欧阳修,苏轼等都是琴史名家。

  传世古琴,以唐琴为最珍贵。唐琴之中,以雷公琴为最。蜀中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而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为最,为天下第一品。现“春雷”琴被北京琴家郑珉中收藏。


附/温连城《绝世唐琴咏》



古琴(1)·九霄环佩
——闻“九霄环佩琴”流落海外被嘉德拍卖有感




佩环摇曳复参差,音遏九霄绝世稀。
传说开元盛唐宝,东坡小篆伏羲徽。
含光自是难藏迹,烽火肇因辞帝畿。
恰似天涯龙子女,飘蓬四海更何依?




注:

  唐代笔记,传世雷琴有“九霄环佩”、“大圣遗音”、“万壑风雷”三架。在古代早已驰名。

  琴为伏羲式,通体髹紫漆,刻有多处印记,其中一款为“东坡苏拭珍赏”,音质清越,被誉为“云中仙品”的环佩琅琅之音。

  据说古琴之中名誉最重的就是“九霄环佩”,除非“焦尾”琴重新出现。


古琴(2)·大圣遗音

竹榭年年涨春水,曾何人聚咏乎沂?
未生尧世泣麟获,偶遇楚狂歌凤徽。
万籁悠然天地迥,孤桐飒裂圣音稀。
秧田恰对青山墓,云去云飞采石矶。






 


注:

“大圣遗音”,唐琴,神农式。唐肃宗李亨御制琴。大圣遗音,即宋欧阳修所说“舜与文王、孔子之遗也。”
用这四字名琴,说明它的声音是不同寻常的。然它虽被重视于一时,却终未能免意外厄运。“大圣遗音”被发现时,竟然弦轸俱失,岳山崩缺,琴面灰白,被弃置于清宫库角的墙隅,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寒暑。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点查,见此琴之破败状况,来加深察,竟定为“破琴一张”,琴仍弃置于原地。后终于被故宫博物院王世襄发现,经修理并配以青玉轸足,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瞩目。琴音松透响亮。


古琴(3)·春雷

弹剑回声荡石碑,赭峦涯岸立崔嵬。
世间自有道堪守,纵使身殉志不违。
冰冻解封江水急,黑云压殿景烟微。
幽花还共春雷发,莫道千秋闭墓扉。









注:
“春雷”,唐雷公琴,连珠式,黑漆面。上书铭文“春雷”及“其声沈以雄,其韵和以冲。”古琴中“春雷”被称为神品
北宋时徽宗赵佶爱琴,将此琴藏之宣和殿,为万琴堂藏琴第一。
后金灭宋后和许多珍宝一起被载往燕京,金章宗亦许之为明昌御府第一,并挟之以殉。十八年后被盗出,略无毫发动,后辗转传民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回复

下面介绍几曲古琴名曲





>>>点击进入: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一曲后,问钟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一揖到地:“知音!”“知音”之典故由此而来。图中弹琴者为伯牙,对面聆听者为钟子期。知音故事妇孺皆知千古传颂。





 

回复

渔樵问答  





>>>点击进入:渔樵问答




    流传版本很多,现以吴景略演奏谱为依据。据有关文字解题,反映隐逸者向往渔樵生活,希望从自然界汲取灵感,以摆脱人世羁靡,视渔樵为隐士的化身加以歌颂。乐曲音调飘逸洒脱,几百年来深受琴家们的喜爱。

 

回复

胡笳十八拍




>>>点击进入: 胡笳十八拍




  根据《胡笳十八拍》而创作的同名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它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士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这首曲子在唐宋两代都很流行,据古琴家查西阜先生统计,琴曲共有39种不同版 本,其中,只有明代万历年间(1611年)孙丕显《琴适》的传谱是配词的。

《胡笳十八拍》是蔡琰用胡笳十八拍的音调翻入古琴中而创作的具有新颖风格的音乐,实际上,是把南北风格溶为一体而创作出来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南北音乐文化的交汇。
 

回复

梅花三弄




>>>点击进入: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 ;似有寒香沁入肺腑, 须从容联络 , 方得其旨 。”

  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出版的明代《神奇秘谱》。《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是东晋桓伊所奏的同名笛曲,是桓伊为王徽之演奏的笛曲。此说源于《晋书·列传第五十一》,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南朝宋鲍照《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在唐代被人改编为古琴曲。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李白《清溪半夜闻笛》诗中有:“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唐人颜师《江梅引·忆红梅》诗中也有,“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在唐代较为流行.

 

回复

平沙落雁




>>>点击进入: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回复

广陵散




>>>点击进入: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东汉蔡邕的《琴操》谈到与该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近代琴家杨时百,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中就认为此曲源于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
 

回复

阳关三叠




>>>点击进入:阳关三叠



  是一首为唐代诗人王维的《送二元使安西》谱曲的唐代琴歌,又称《谓城曲》或《阳关曲》,全曲基本上用一个曲调反复变化三次,故称三叠。表明了古人依依惜别的情绪。
 

回复

屁屁的此帖圆了我许逸清的愿,收集很多资总不太尽人意。这下好了,我省心了。

 

回复

古琴我一直都很喜欢

幽远  雅致  沉稳  旷古

没有华丽的修饰 
听了却幽静无比
 
1  /  3  页   123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