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一曲倾心外语单曲 [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1  /  6  页   123456 跳转 查看:14862

[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优美的音乐浩如烟海,但由于审美关系,雅俗共赏、人听人爱的却并不多见。


   有几首女声和声的音乐,由于音乐本身已经具有无以复加的、摄人心魄的美,再加之她们宛若天籁般的声音,效果简直就是天音,因此几乎是受到所有人的青睐——无论个人审美取向、音乐的理解力如何。

    以下几首就是我最喜爱的,不愿独享,希望喜欢。


   1、《爱琴海的珍珠》

   这首乐曲由西班牙人奥古斯特·阿圭罗(Augusto Alguero)创作于1968年,(也有辛格松和奥古斯特合作的说法,本人没有详细考证,在此不妄下断言)。

    如雷贯耳的极品音乐,原名“珀涅洛珀”(Penelope),中文曾译名“忠贞的珀涅洛珀”、“坚贞的妇女”,“爱琴海的珍珠”是日本译名。在日本发片前,时任飞利浦公司董事长的木津先生给这首曲子起了一个了不起的译名《爱琴海的真珠》。传神的曲名令这首热情悠扬的乐曲更增添无与伦比的美丽意境,它的中文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只是将“真珠”改成了“珍珠”。

   “珀涅洛珀”是古希腊《荷马史诗》中伊塔刻国王俄底修斯美丽妻子的名字。在远征特洛伊和漫漫回国路的10年时间中,由于信息不灵通,俄底修斯战死的谣言满天飞。觊觎王位和财富,众多无耻的求婚者占据了伊塔刻王宫,整日胡吃海喝,妄想得到珀涅洛珀和伊塔刻。然而珀涅洛珀不为所动,坚定的等待丈夫归来,直至全家聚首!

    由于背后优美的动人传说、爱琴海的旖旎风光,加之世界三大轻音乐团之一的保罗·莫里哀(Paul Mauriat)乐团的倾力演绎,本曲早已成为稀世经典。音乐中的每个音符都渗透着希腊特有的浪漫情调,让你联想到湛蓝的爱琴海、凄婉哀怨的离愁和恒古不变的爱。保罗·莫里哀的音乐华丽而不滟俗,浪漫而不轻浮,粗旷之中带着细腻,热情之中蕴藏着宁静。他的基调是蓝色的,象爱琴海海水那样的蓝色,沁人心脾,充满诗意。这蓝色中带着一点点忧郁,这忧郁也许是情人的忧郁,也许是法国雨季的忧郁,也许是人类共有的忧郁,也许都不是,这忧郁是保罗·莫里哀式的,你只能用心去感受。

   本曲有众多的版本,包括保罗·莫里哀的三个版本,世界很多轻音乐团都有演奏,1969年里约热内卢世界音乐节上胡安·曼努埃尔·塞拉特(Joan Manuel Serrat)曾经填词后演唱——不过效果已经基本面目全非了。我最青睐的实际是一首电吉他版本的,其效果个人认为要超过保罗·莫里哀的。由于时间久远,一直没搞清楚出处,仅有在广播里录的噪音很大,难以上大雅之堂,实在是一大遗憾!


   本曲在结构上进行了慢-快-慢的变奏,特别是用优美的女声哼唱形式表现主部主题,收到了奇效。同名器乐改编曲最早问世于1970年,保罗·莫里哀应墨西哥乐迷之请,特别灌录此曲,大受欢迎。保罗·莫里哀曾三度灌录此曲,分别是1970年、1976年和1988年。而以1970年版本为最佳,主要原因我以为是其中的令人陶醉的女声哼唱,而其它两个版本(尤其是1988年的版本中的女声与最初的版本相比,实在有天壤之别)。
 
    1970年版的女声哼唱是法国著名吟唱歌手Danielle Licari担任的,Licari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歌手。但是说Licari就是这首歌中的女声,不知有什么凭据,因为并没有在唱片的曲目信息上看到有Danielle Licari的名字。在《Penelope》中出现的女声,与1970年保罗·莫里哀出版的专辑《JE T'AIME MOI NON PLUS》中的女声在风格上非常相近。

  《爱琴海的珍珠》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2、《沸腾的生活》

    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的主题音乐,曲作者不详,影片的职员列表中音乐为“勒杜•哥尔蒂什”,但不晓得本曲与这位仁兄的关系。希望知情者补充。

   不知道有多喜欢这首电子乐——《沸腾的生活》。依稀还记得80年代中央电视台试播午间节目时,经常用做背景音乐,也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8点半”节目里多次播放。

   抛开片子本身不谈,情节或许早就被人们淡忘,很多人甚至根本就没看过,没听说过。但他的主题音乐实在太美了,经常上网的读者也许知道,在老歌论坛里询问率最高的其实不是一首一般的歌曲,而是这首罗马尼亚电影《沸腾的生活》的主题曲,许多歌迷、听众、电影爱好者都在不约而同地寻找那这首曲子。


  依稀记得,最早在广播中曾听播音员说过,这首音乐的原名好像是《梦》,为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所作,后来又知道一部罗马尼亚电影也有一首即为相似的音乐,就是这首《沸腾的生活》。不知是记忆的错误,还是事实如此

    音乐极其富有诗意,配器是高水准的,即使拿今天的眼光来看。而事实是当时电子音乐刚刚产生,电子琴在我国人民(包括音乐工作者)见都没见过。到现在每次听到都会令人深深陶醉、涌起久违的感动。

    乐曲以海鸥的鸣唱开始,伴随着大海的波涛声,轻快明媚的口哨牵引出一段悠扬的电子音乐。镜头里的是白色骏马上的俊男美女、沙滩、阳光、慢镜头、飞扬的马鬃及青年男女不可企及的幸福表情,加上和音天使的伴唱。在天籁般的乐曲声中,你会感到自己仿佛来到大海边,海鸥在天空飞翔,海浪拍打着沙滩,心绪为之荡漾,白天的一切烦恼愁绪,都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渐渐消散,远去。 生活依旧是那么的美好!

   好音乐,超越时空。
 
点击试听:沸腾的生活




    3、《阿兰胡埃斯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

   亦称《阿兰胡埃斯之恋》、《阿拉纽斯》,是西班牙盲人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饮誉世界的吉他名曲。此曲自1940年首演之后,整个乐曲充满一种西班牙式的忧伤,优美难以言喻的旋律,以及随处所散发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问世,成功地为吉他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因着此曲兼具繁复技巧与音乐性的高度挑战,多年来始终是所有吉他协奏曲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乐曲,同时也被视为对演奏家的最佳试金石,被誉为三大吉他协奏曲之一。

  《阿兰胡埃斯奏曲》是改编自十七世纪作曲家桑斯(Gasoer Sanz)的舞曲,曲中洋溢著自由的音符让人觉得非常舒服,罗德里戈曾说过:“...关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感觉,在充满著绿树、鸟叫、虫鸣的阿兰胡埃斯花园之中”,只要是听过《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人,都能回想起那一种感伤,美好的感觉,随著黄昏沉落、随著时间消逝,心中涌起一种怅然,而贵绅幻想曲则呈现平静、优雅与欢乐的气氛。

  由D大调(根据音乐理论家Larignac说法,D大调普遍具有华美活泼的特性)写成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共有三个乐章,在简明条理的架构下,道出如歌似的主题,乐曲的第二乐章是整个作品的最亮点,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这是由回旋曲式写成的乐章,以吉它为主奏乐器,节奏强烈明快,引导整部作品朝气蓬勃地进行,管弦乐队伴奏,两个主题则交替出现,浑然的呈现出一体的格局。

  第二乐章的音乐是吉他史上最令人心醉神驰的旋律。第二主题旋律,在抒情的音调下,主奏吉他不时卖弄著颤音的装饰奏,同时还以轻巧的拨弦,驰骋於各音域之上,变换出时而清脆明亮时而宽厚低沉的耀眼音色,罗德里戈把这个乐章称作是“吉他与管弦乐器之间挽歌般的对话。”它是罗德里戈对蜜月期间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妻子携手漫步于阿兰胡埃斯公园的深情回忆。

  第三乐章则回复到节奏感极强的情绪,并以洛可可风格的宫廷舞蹈方式进行。像是被衍生而出的插句,两拍和三拍小节的组合维持着乐曲的脉动,由管弦乐全体以强奏再次展现主部旋律,随著吉他下行的分散和弦音型中,安静的结束全曲。

  这部洋溢着快速节奏与悠扬旋律的作品,各个乐章的主题都有明显的民族性格,并且恰到好处地展示了西班牙吉他手法与表情特色,以及吉他与管弦乐队的音色乃至音量,应如何恰到好处地结合等问题,都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而曲中的女声和声,将神秘、空灵、孤寂的情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听者仿佛穿过时空,置身于遥远的西班牙。

    本音乐为台湾城乡机构出品,演奏者及和声情况均不详。

  盲人作曲家:罗德里戈

  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这位从三岁起就双目失明的盲人作曲家,是20世纪音乐史中具有崇高地位的特殊领导人物,同时也是西班牙乐坛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由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成功,更使罗德里戈一跃成为西班牙继阿尔贝尼斯(I.Albeniz)、格拉那多斯(E.Granados)、法雅(M.Falla)、图里纳(J.Turina)之后,西班牙乐坛最亮丽的一颗彗星。

  罗德里戈于1901年11月22日诞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Valencia)的一个小城镇沙冈多(Sagunto)。他在三岁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然而或许是宿命的作弄,还是上苍给予夺去他灵魂之窗的补偿,罗德里戈在幼年时便展露出惊人的音乐才华。少年时期,罗德里戈在瓦伦西亚名作曲家洛佩斯(E. Lopez)的鼓励与培育下,天赋的音乐才华迅速得到西班牙音乐界的重视。

  1920年开始,罗德里戈曾在欧洲各地旅行了三年,并广泛地采撷各地不同的风土民谣做为音乐创作上的素材。1924年发表了第一首交响乐小品《魔术师》,隔年又因发表了《五首管弦乐小品》而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奖励。1927至1932年的六年间,罗德里戈前往巴黎,拜入名作曲家保罗·杜卡(Paul Dukas)的门下学习作曲,并随莫里斯·艾曼纽(Maurice Emmanuel)、安德列·皮罗(Andre Pirro)研究音乐史与音乐美学。在此同时,他也受到法雅多方的支持与鼓励,从而愈加坚定他投入祖国音乐的创作的使命感。

  1933年罗德里戈与土耳其钢琴家维多莉亚·卡米茜(Victoria Kamhi)结婚,她是李斯特的嫡传,同时也曾随名钢琴家海吉约(Gera Hegyey)学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她曾在奥地利与巴黎求学,但自从与罗德里戈结婚后,即中断自己的演奏事业而全力协助双目不便的丈夫。次年,罗德里戈果返回西班牙后,因获得西班牙政府的奖学金(Conte de Cartagena),又再度重返巴黎继续深造。此后三年,罗德里戈曾旅居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而在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后,罗德里戈为了祖国的利益,毅然的回国担任马德里大学的历史及音乐教授,并同时担任管弦乐团指挥,及受聘为国家广播电台的音乐顾问。

  1939年,罗德里戈在马德里完成其一生中最伟大的钜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顿时声名大噪,成为西班牙众所推崇的代表性作曲家,并迅速在国际乐坛间崭露锋芒。而在作曲之外,罗德里戈在音乐演奏与音乐论着方面,均有非凡卓越的表现。罗德里戈的作品虽以《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最为著名,但在吉他之外,他也写作许多著名的钢琴作品如《英雄颂》、小提琴协奏曲《夏》、长笛协奏曲《牧歌》、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以及大提琴与声乐作品等。另外他也曾写作一首小提琴随想曲(Capricho),是题赠给西班牙小提琴泰斗萨拉萨蒂(P. Sarasate)。


  只有这种音乐,才能够永恒!
  
点击试听: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最后编辑lyl9182 最后编辑于 2010-07-15 13:48:42
 

回复:[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呵呵  谢谢利箭的推荐和分享  都是耳熟能详的作品啊
 

回复:[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很动听的音乐!继续收藏,楼主辛苦
 

回复:[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不错的天籁顶级音乐
谢射分享
 

回复:[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谢谢利箭朋友推荐的好曲 !
 

回复:[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喜欢《沸腾的生活》.
 

回复: [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谢谢分享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回复:[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经典的乐曲
 

回复:[14/7/2010]几首天籁女声和声的顶级音乐

天籁,喜欢!
微笑看天,天也微笑。
 
1  /  6  页   123456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