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聆 听 天 籁 音 乐
背景音乐《Veni Redemptor Gentium人之救主》原是公元四世纪米兰圣人 St. Ambrose 创作的一篇拉丁圣诗,由米兰的圣安布罗斯(Saint Ambrose of Milan 公元340 - 397)用拉丁文写成,1862年由约翰·梅森·尼尔John Mason Neale)译成英文。现在听到是由著名音乐人Paul Schwartz (保罗·施瓦茨)为此诗配上精彩的音效,由Lisbeth Scott所演唱的版本,本曲出自Paul Schwartz的专辑《State of Grace心境》。
Paul Schwartz是百老汇与好莱坞知名作曲家亚瑟·舒格瓦兹之子,他在耳濡目染下进入古典乐坛,并成为匹兹堡交响乐团的副指挥,亦曾进一步跨足音乐剧领域,担任安德鲁·洛伊·韦伯《歌剧魅影》一剧的音乐总监。九十年代晚期,他陆续以融合知名歌剧咏叹调、Ambient Dance节奏与交响乐团实况录音的首张专辑《咏叹调》及Beatles经典作品古典翻奏专辑“Revolution”等,在古典跨界排行榜上大放异彩。
出自于对“人的声音”的坚持,Paul Schwartz坚持把最初始、最没有矫饰的美声与“人声乐器”呈献给听者。本曲的演唱者Lisbeth Scott那雍容感性又带些沉郁的歌声,以及内敛的吟唱情绪,都与现代电子音乐元素互为融合,形成一种空灵抽象的空间美感,从而产生出一种可以任凭想象驰骋的文学意境,轻轻地敲开聆听者的心扉。
聆听这首歌,我们仿佛感到远古那冰冻的火焰亮光,凝固在苍茫的夜幕边沿,恢弘和庞大的音场冻结了聆听者的想象和思维,这里只有宁静的夜晚、漫天的星光、中世纪的圣堂以及外太空的神秘,只有那优美的女声存在,才是这其中最叫人动容的乐音,她点燃了唯一的美和生的真理,呼唤起对生命的虚空和永恒的感叹。在这里,经典雅致的旋律在电子音乐的衬托下更显得纤尘不染,绝美的天籁女声在无尽的意境中延伸,从而展现出对生命浓重的省思,而动人的旋律也在流畅的节奏中牵引出创作者的虔诚与信仰……
我不是个懂音乐的人,但是对音乐所具有的独特和持久的魅力却坚信不疑。每当一个人静静的在苍茫的月下坐着,任一个个袅袅的音符弥漫成迷蒙的场景,此时总想写点东西,想把那些因音乐而生的感悟记录下来。仔细地聆听那些撼动灵魂的天籁之音,无疑是对自己心灵一次次深刻的洗礼,在这些令人动容的吟唱里,我们油然感悟生命,感悟爱情,感悟人生。自此,人生变得成熟,变得丰满,而我们也在音乐中,给自己留下了一片美丽的星空,我们因此得以拂去旅途的疲惫和人生的厌倦,也使精神在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中得以升华。
生命的存在是一种心灵的存在,我们可以在音乐中相忘于江湖,相忘于爱的天空,相忘于这真实的风物,但在心灵的深处,一如这首歌所表现的意境,悲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情怀,在这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环顾左右,我们多数人都已忘却了悲悯是我们的心灵之舟,那些道义上的坚守者因此而显得是那样的寂寞,在这寂寞的天空下,音乐就成为了我们最后虔诚的守望……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状态: 离线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