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斯卡布罗镇溯源
多年来我一直将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歌名译为“斯镇的颂歌“,也注意到有不少人同意并沿用这种译法。另一个与此分歧较大的译法为“斯卡波罗夫集市“。但很显然,像这类音节较多的地名,类似将Philadelphia处理为“费城“的译法要稍好,Scarborough译为“斯镇“似为妥当。问题是我很长时间里将“集市“演绎为“集镇“,所以误将Scarborough Fair整体理解为一个“斯镇“。这是我颇感汗颜之处。
其实Scarborough是英格兰东北部一自治镇,毗邻北海。该镇人口4万多,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以铜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和公元四世纪罗马人的信号塔吸引游人,是著名的海滨度假地。英国著名的女诗人Dame Edith Sitwell(1887-1964)和著名作家Sir Sacheverell Sitwell(1897-1988)都是Scarborough人,美国电影演员Charles Laughton也生于此镇。歌曲Scarborough Fair中所指的无疑是这里。
既然Scarborough是一个地名,那么Scarborough Fair理解为举办于该地的集市较为合适。如此,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译为“斯镇的集市和副歌“似乎最妥贴。但这可能会使人误解为“斯镇的集市“和“斯镇的副歌“,后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副歌的内容与“斯镇“是毫无关联的,更准确的翻译应为“斯镇的集市和一段副歌“或“斯镇的集市(外一首?quot;。作为歌名,这样的译法又显然太过冗赘,相比之下倒不如“斯镇的颂歌“(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或“斯镇的集市“(Scarborough Fair)。其实当我们在后文了解到这首歌的来历细节之后,就会发现Scarborough Fair的歌名对整首歌的内容是全然无关紧要的,Scarborough Fair也好,有的版本记载的Cape Ann也好,完全是信手拈来,是不同的民歌手演唱时随意改动的地名。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Scarborough Fair作为歌名是远在美国歌星Paul Simon(保罗·西蒙,1941- )百曛暗氖虑椋琒imon不可能如“若非“所言在60年代末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将Scarborough Fair做成“歌眼“。 而Scarborough这个词作为地名,更是古已有之,至少在我考证这首歌由来一直到中世纪,也没有见有将Scarborough Fair拆解为Scar-Borrow-Fair,再以Scar与Fair昭示战争与和平(Anti-War)的说法。
就算再推至上古,Scarborough是由scar(伤疤)和borough(自治镇)构成的词,也不尽然就如有些人可翻译为“创伤之城“。谁知此地名是不是因领地所有者脸上的疤而来呢?而且,Scarborough这个地名不仅在英格兰久已有之,而且受其文化影响的美国(缅因州)甚至特利尼达和多巴哥也有同名的城镇,再小的地名如加拿大多伦多的Scarborough Civic Centre等更是多不胜数。试想一个人们如此认同的地名出现在歌中时,谁又会去解谜似地剖析它的含义呢?即便可以拆字取义,谁会把“合肥的故事“联想成“两个胖子做古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