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演唱嘉宾简介Luther Vandross
Luther Vandross于1951年4月2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最北部的Bronx区,作为最伟大的黑人男歌手之一
,拥有超过两千万张的唱片销售记录。在第33,34,39届格莱美奖中三次获得最佳R&B男歌手奖,歌
曲《Power Of Love/Love Power》还获得了第34届格莱美最佳R&B歌曲奖。他被称为是80年代R&B音
乐三巨头之一,另两人是鼎鼎大名的Stevie Wonder和Michael Jackson。
Aretha Franklin
1942年Aretha Franklin出生于孟菲斯,父亲是牧师。她从小就由于父亲的影响参加唱诗班演出,14岁
就开始灌录唱片。在30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她获得了包括15个格莱美大奖在内的无数奖项,是第一个
进入摇滚名人堂的女性艺人。她的曲风横跨流行与灵魂乐之间,但以灵魂和福音歌曲为主,被誉为“灵
魂乐第一夫人(Lady Soul)”。
Barbra Streisand
95年格莱美终生成就奖得主来了。根据美国唱片工会销售统计,大鼻子姐姐的专辑累积总销售高居女艺
人之首。百老汇舞台的表演潜力塑造了Barbra Streisand戏味十足的歌唱风格,60年代初起步后,她在
短短十年内就征服了娱乐界的四大舞台——百老汇、音乐、电视、电影,抢下全美最受欢迎的女艺人后
冠。80年代开始不但手执导演筒,还挺身为环保公益奔走,她的“声”、“影”造就了舞台人生的传奇。
Julio Iglesias
永远的“西班牙情歌王子”Julio Iglesias,自1968年意外踏入歌坛至今,他以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
大利语,乃至英语等6种语言所演唱的唱片销售总数超过2亿张。截止目前为止全球没有其他艺人能临
驾其上。这辉煌的成绩也让他名列“吉尼斯世界纪录”。Julio的成功在某种层面上,除了为非英语系、
尤其是拉丁语系的艺人打开了通往世界主流乐坛的门户,更重要的是,他为音乐无国界,不为语言所
限制的魅力作了最好的例证。
Gloria Estefan
她是80-90年代流行乐坛的头号天后,亦是进入21世纪令一竿流行女歌手敬畏三分的歌坛大姐大,她
就是Gloria Estefan(葛洛丽亚伊斯特芬)。从76年身为Miami Sound Machine的当家女歌手,葛洛丽亚
与荣获首届拉丁葛莱美奖年度制作人的夫婿Emilio一起勇闯歌坛,以热情拉丁舞曲和流行抒情歌曲征服
拉丁地区及欧美各地,亦是当今拉丁音乐成为主流的幕后大功臣之一。
Tony Bennett
能与Frank Sinatra合唱他的经典曲目New York, New York是一种荣耀。而Tony Bennett完全配得上
这种荣耀。这位横跨流行及爵士界的常青歌者自1962年的一曲“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留
名青史以来,共计灌录过超过一百张专辑,获得了包括“年度 最佳唱片”、“最佳流行乐男歌手”等多
座格莱美奖座。他所崇敬的偶像Frank Sinatra曾公开表示过他认为Tony Bennett是乐界最棒的歌手。
Natalie Cole
Natalie Cole是上个世纪传奇巨星Nat King Cole之女。继承了父亲演唱天赋的Natalie Cole自75年出道
发表第一个个人专辑以来,凭着兼具刚柔的嗓音和有着超凡魔力的制作人David Foster,已经成为爵
士音乐界的新宠。她的事业高峰是在34届格莱美颁奖典礼,她翻唱父亲的经典名曲“Unforgettable”的
专辑囊括了格莱美七项大奖。尤其是颁奖典礼上那“时空对唱”的一幕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Charles Aznavour
法国老牌香颂歌手Charles Aznavour成名于上个世纪40年代。60年的演唱生涯,他留下了近千首歌曲,
获得无数奖项。他不但是创作歌手,而且还是杰出的演员和编剧。他在1998年曾被CNN和《Time Online》
杂志评选为与猫王和Bob Dylan齐名的二十世纪最佳艺人。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曲都是他的作品,如1999
年电影《Nothing Hill》的插曲“She”,还有“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等等。他被誉为法国的
Frank Sinatra。2008年他在告别歌坛之际出版了一张名为《Duos》的专辑,也有一批歌坛大腕助阵。
Carly Simon
Carly Simon是纽约音乐传奇人物Richard Simon的女儿,也是美国最著名的女创作歌手。自70年代初出
道以来,她创作并演唱了演唱了上百首歌曲,并为其他很多艺人创作了不少经典歌曲。她获得过葛莱美
1971年最佳新人奖、1990年最佳最佳电影电视歌曲奖,奥斯卡1988年最佳电影歌曲金像奖,金球奖
1989年最佳原创歌曲奖,1994年选入最佳歌曲创作人名人堂。
Liza Minnelli
Liza Minnelli,名影星Judy Garland(茱蒂迦伦)与导演Vincente Minnelli(文森特·明尼里)之女,自小受
到父母与环境的熏染,以舞台为家,7岁就登台表演歌舞。19岁当上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东尼奖得主。
她在1967年成功地转入电影界,第二部影片《何日君再来》便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72年以《歌
厅》里的演出勇夺奥斯卡后座。在演出电影的同时,她在百老汇舞台剧和歌曲的演唱上也有出色的成就。
她是极少数包揽 Oscar,Tony, Emmy,Grammy 这四大奖项的艺人之一。
Anita Baker
Anita Baker共得过八座葛莱美奖,除了一座属于灵魂福音类别外,其余都在节奏蓝调奖项。她的出现犹
如一股暖洋洋的热带微风徐徐扫过流行乐坛。她的歌声平实不禁令人想起当代多位爵士女伶Nancy Wilson
、Carmen McCrae、Sarah Vaughan、甚至爵士第一夫人埃拉·费兹杰罗。外型娇小留着短发有双大眼睛的
安妮塔怎么看也不像拥有饱满的歌喉,当然更不像高昂的Aretha Franklin或Patti LaBelle,也因此安妮
塔的出现树立其独特的风格。
Bono
爱尔兰U2合唱团的主唱Bono,他曾经获得提名角逐奥斯卡奖,也得过格莱美奖和金球奖,并因致力于鼓吹
减轻第三世界的债务负担获提名角逐200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Kenny G.
似乎没有西方哪位乐手的音乐,像Kenny G那样在中国流行过。还记得那首《回家》吗?那浪漫伤感的萨
克斯和着舒适的节奏几乎泛滥在城市的任何角落。你不仅可以在酒店、商场、咖啡馆、火车上听到这位长
发乐手如歌唱般的吹奏,电视台股市行情,乃至小菜场陪伴老太太们讨价还价的,也都是那如泣如诉、如
醉如痴的旋律。他的甜美、他的柔情安抚着每一颗烦乱的心灵,召唤着每个人安祥地回归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