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1][钢琴新约圣经]贝多芬:第八、十四、廿三号钢琴奏鸣曲*Wilhelm Kempff肯普夫钢琴(320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7-4-1][钢琴新约圣经]贝多芬:第八、十四、廿三号钢琴奏鸣曲*Wilhelm Kempff肯普夫钢琴(320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2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13495

[2007-4-1][钢琴新约圣经]贝多芬:第八、十四、廿三号钢琴奏鸣曲*Wilhelm Kempff肯普夫钢琴(320

[2007-4-1][钢琴新约圣经]贝多芬:第八、十四、廿三号钢琴奏鸣曲*Wilhelm Kempff肯普夫钢琴(320



引用:



專輯名稱 : 貝多芬:第八、十四、廿三號鋼琴奏鳴曲
演出者 : Wilhelm Kempff 肯普夫
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唱片編號:POCG90109
發行日期:2005 年 12 月 01 日
日本原裝進口,完全限定盤
中價版 / CD / 1 片裝





聊一聊我最喜愛的貝多芬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巴哈的十二平均律被稱為鍵盤音樂的舊約聖經,而新約聖經則是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任何談到有關巴哈與貝多芬這兩套作品的報導,幾乎都會提到這句話,以彰顯它們在鍵盤音樂上的重要性。

如果說,十二平均律的藝術價值,在於巴哈在各大、小調上所運用的創作手法,那麼貝多芬從第一首作品2到最後一首作品111,一共32首的鋼琴奏鳴曲其的藝術價值,則在於涵蓋樂聖整個創作歷程,同時呈現鋼琴音樂的發展軌跡。

說到奏鳴曲,早在古典時期就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它是古典音樂史上相當重要的一種樂曲形式。不過,對多數樂迷來說,卻經常對於奏鳴曲(Sonata)與奏鳴曲式(Sonata Form)這兩個名詞感到困擾。我想有必要在介紹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之前,簡單地釐清它們之間的關係。通常「奏鳴曲」指的是由數個(三或四個)樂章構成的器樂曲,寫作的對象可以是無伴奏的單一樂器,或是一主奏、一伴奏,當然也可以是大型的管弦樂團。「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通常採用「奏鳴曲式」寫成,而「奏鳴曲式」乃由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三大部份組成,是一種注重結構發展的樂曲形式,更是曲式中的主流,它幾乎主導古典、浪漫時期的樂曲。說此說來,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都算是「奏鳴曲」。

在貝多芬的32奏鋼琴奏鳴曲中,如果只選一首知名度最高為代表,應該非第14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7-2莫屬。這首屬於貝多芬中期時期的傑作,不僅浪漫動聽而且還有個詩情畫意的名字「月光」!對喜歡過中秋節的愛月民族來說,聆賞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時更增添幾分親切感。但是,您知道嗎?貝多芬當年寫這首作品時,樂念竟然與月光毫無關係。


創作背景

1800年,在布倫斯維克家貝多芬認識了一位十五歲的少女茱麗葉塔(Giulietta guicciardi),她起初是貝多芬的鋼琴學生,之後貝多芬完全被少女的氣質所吸引,當時已經三十歲的他甚至興起與茱麗葉塔結婚的念頭。但是,終究因兩人身份不同而沒有結果。這首知名的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便是提獻給她的訴情之作!

哇!這是多麼浪漫的「師生戀」啊!可是,歷史的真相卻煞風景地戳破人們所「想像」的浪漫情節。雖然十四號鋼琴奏鳴曲的確是獻給茱麗葉塔,而她的特質也的確深深地吸引了貝多芬,兩人有段若有似無的戀情,但這之間依然有段「迫於現實」的小插曲。

原本,貝多芬寫了一首充滿愛意的曲子作品51-2的輪旋曲,準備送給心上人茱麗葉塔。但是,因為貴客到訪而在政治因素與現實的考量下,將這首輪旋曲轉送給了李希諾夫斯基(Lichnowsky)伯爵的女兒。事後才將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敷衍湊數地送給了茱麗葉塔。

此曲於1801創作完成、1802年出版,當初只是一首在形式上略有突破的奏鳴曲,而且沒有「月光」的稱謂,因為作曲者並非對月亮心生所感而寫。但此曲卻因音樂極為動聽而大受歡迎,貝多芬還因此向弟子徹爾尼抱怨過無心插柳的無奈。直到三十年之後,一位音樂評論家H.F.L. Rellstab聽過此曲第一樂章後表示:「猶如置身瑞士琉森湖月光閃耀湖面的搖蕩小船上一般。」從此,此曲的「月光」的別稱不脛而走,大家都認為此名極為貼切,更拉近了音樂與聽眾的距離。其實,這首作品音樂本身就已經具備超越局部揣測的特質,也就是說不需要穿鑿附會地說「月光」的故事,只要聽者用心欣賞就可以體會樂曲的獨特性與不凡。


創作技法

以升c小調寫成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與第十三號鋼琴奏鳴曲作品27-1一同創作出版,這兩首作品與傳統的奏鳴曲在樂章的安排上略有不同,為了避免好事者的批評,貝多芬巧妙地加上「充滿幻想風的」的字眼於這兩首作品樂譜上,為自己沒有在第一樂章擺上奏鳴曲式尋求解套。

第一樂章為持續的慢板,二二拍,三段體。一般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都會以奏鳴曲式寫成,但「月光」卻違反這個不成文的慣例,將第一樂章以三段式寫成。雖然是二二拍子,但是左手均勻的三連音卻讓音樂聽來像三拍子,而且營造出迷人的幻想性。如此充滿浪漫氣氛的第一樂章,對舒伯特、蕭邦、舒曼、孟德爾頌等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啟發。第一樂章整體的表達屬於一種朦朧、低迷的調子,性格隱諱且不好處理。

第二樂章行板,三四拍子,三段體。與第一樂章同為三段體,而非奏鳴曲中常備的小步舞曲、或是詼諧曲。李斯特曾經形容這個樂章是「兩個深淵裡的一朵花」,這段話不禁令人想到貝多芬的第四號交響曲,舒曼也稱許它為「兩位北歐巨人間(第三、五號)的嬌柔美女」。第二樂章雖是三拍子,但貝多芬巧妙地運用音符強弱與長度的對比,讓旋律聽來具有行進的味道切合行板的表情速度。第二樂章最難以詮釋之處在,它必須承接第一樂章的隱諱與第三樂章的激進,因此其中間色調的拿捏相當重要,過於接近第一樂章的情緒不僅全曲顯得沈重,而且失去作品形式的平衡感。過於接近第三樂章的情緒,則讓音樂顯得輕佻而且沖淡了第三樂章的爆發力。

第三樂章激動的急板,四四拍,奏鳴曲式。激進如貝多芬者大概也不敢不在這個樂章放奏鳴曲式吧!有人說此樂章為貝多芬鋼琴音樂中,表現張力最高的一段。的確,快速音階的彈奏考驗著每位鋼琴家的膽識與基本功夫,短促而快速的強音則考驗鋼琴家的觸鍵能量,以及對和聲飽滿與平衡的處理。




專輯曲目:

Klaviersonate No.8 c-moll op.13 {Pathetique}

I.Grave-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
II.Adagio cantabile
III.Rondo. Allegro



Klaviersonate No.14 cis-moll op.27 {Mondschein}

I.Adagio sostenuto
II.Allegretto-attacca
III.Presto agitato



Klaviersonate No.23 f-moll op.57 {Appassionata}-

I.Allegro assai
II.Andante con moto-attacca
III.Allegro ma non troppo-Presto




壓縮包下載: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本人所上傳之所有音樂專輯僅供試聽之用,請會員於下載試聽小時內刪除檔案,並購買原版光碟;支持原版!







引用:



Wilhelm Kempff肯普夫


鋼琴家、作曲家,1895年11月25日出生於東普魯士的居特伯格(Jueterbog),1991年5月23日在義大利波西塔諾逝世。肯普夫由父親啟蒙學習鋼琴,九歲進入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分別師從巴特(Karl Heinrich Barth)與卡恩(Robert Kahn)學習鋼琴和作曲,1916年在個人第一場演出中同時演奏鋼琴與管風琴,1917年以鋼琴演奏與作曲得到柏林市頒發的孟德爾頌獎,1918年首度與柏林愛樂合作,1924年到29年出任德國斯圖嘉特音樂學校校長。

二次大戰前,肯普夫的足跡遍及歐洲、南美與日本,大戰結束後才到倫敦(1951)與紐約(1964)演出。在演奏生涯最後幾年裡,肯普夫的曲目多以德國古典與浪漫派作品為重心,特別是貝多芬的作品。除了獨奏,肯普夫也從事教學、創作與室內樂演出,曼紐因、謝霖和羅斯特羅波維奇等人都是他的搭檔。1931年到41年間,肯普夫與費雪等人在波茨坦的暑期高級班裡擔任教授,戰後還曾經主持過貝多芬鋼琴作品講座,因此許多後輩傑出鋼琴家都接受過肯普夫的指導。



 

回复:

我喜欢月光,听到这支曲子能马上让人静下来。

关于肯普夫



    威廉·肯普夫[生平]一八九五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居特伯格,一九九一年在意大利波西塔诺逝世。肯普夫由父亲启蒙学习钢琴,九岁进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分别师从巴特与卡恩学习钢琴和作曲,一九一六年在个人第一场演出中同时演奏钢琴与管风琴,一九一七年以钢琴演奏与作曲得到柏林市颁发的门德尔松奖,一九一八年首度与柏林爱乐合作,一九二四年到二九年出任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校校长。二次大战前,肯普夫的足迹遍及欧洲、南美与日本,大战结束后才到伦敦(一九五一)与纽约(一九六四)演出。在演奏生涯最后几年里,肯普夫的曲目多以德国古典与浪漫派作品为重心,特别是贝多芬的作品。除了独奏,肯普夫也从事教学、创作与室内乐演出,梅纽因、谢霖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等人都是他的搭档。一九三一年到四一年间,肯普夫与费舍等人在波茨坦的暑期高级班里担任教授,战后还曾经主持过贝多芬钢琴作品讲座,因此许多后辈杰出钢琴家都接受过肯普夫的指导,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内田光子。
 
    威廉·肯普夫1895年出生于德国柏林南方约三十五公里居特伯格,成长于波茨坦。他的家庭信仰路德教派并且有深厚的路德教派音乐传统,祖父约翰·腓特烈·肯普夫与父亲威廉·肯普夫是教堂管风琴手与圣歌领唱。肯普夫也是从这些渠道开始接触音乐,因此他是唯一一位能同时能举办管风琴独奏会的重要钢琴家。肯普夫非常庆幸自己是从这样的环境开始接触音乐,肯普夫的键盘演奏技巧相当罕见,他是脑与手神经能够毫无瑕疵、轻松且完美结合的音乐家之一。九岁的时候,肯普夫在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入学考试里已经能把十二平均律里任何一首曲子随意用一个调性凭记忆弹出。他一生的记忆力都非常好。
    1916年第一次与柏林爱乐合作并在柏林举办第一场个人独奏会后,肯普夫正式步入职业音乐家生涯。独奏会的曲目有贝多芬《汉马克拉维》奏鸣曲与布拉姆斯《帕格尼尼变奏曲》。没有多久,肯普夫的名声已经传满整个欧洲、拉丁美洲与日本,唱片也在世界各地畅销不坠,但是他到1951年与1964年才首度造访英国和美国。肯普夫对教学很有兴趣,1924年到2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担任音乐学校校长,1931年到41年与费舍、季雪金在波茨坦开办暑期高级班,战后更在波西塔诺、巴伐利亚等地主持贝多芬钢琴作品讲座直到1982年。

    “肯普夫就像一架风鸣琴,”随时都会对着吹拂他的风做出响应。“他把音乐变为自己的一部份。”他的音乐带有很多即兴成份,早年的独奏会甚至都会安排即兴演出。这对管风琴演奏家而言十分平常,而肯普夫是擅于弹奏管风琴的。布兰德尔更进一步提到几点实例。第一点仍是从长于演奏管风琴的角度出发,因此肯普夫对于处理复音与对位十分拿手。“肯普夫是演奏赋格的高手之一,”布兰德尔说,贝多芬《汉马克拉维》奏鸣曲终乐章以及与傅尼埃合作的大提琴奏鸣曲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有一对敏锐的耳朵,他知道如何让声音在渐强中渐次展开并保持一定的细密。”
    肯普夫对于音乐的气氛与观点有不可思议的感受力,他的乐声总是风度翩翩,他的节奏、他对音乐的了解就是构成音乐的最小单位,他的演奏有如脉膊跳动,音乐有坚硬的骨干,但是却也相当柔韧,即使在无声的时候也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从不压迫音乐或重击键盘。布兰德尔认为肯普夫也是个“认为音乐的本质在歌唱性,而这个观点已经被遗忘很久了”的音乐家。最后,肯普夫从来不会“过度妨碍音乐,这也似乎是现在已经失去的观念。古尔德或是现在许多演奏家所弹奏的音乐与他完全相悖。肯普夫是演奏巨匠最好的典范,甚至连霍洛维兹都会喜欢他。当然,我也不想离他太远。”


                 
    无论是在录音室或音乐厅里,贝多芬当然是肯普夫生命:他第一次录音的曲目就是贝多芬的钢琴小曲(现在似乎己经没有任何唱片存在),他在不同的时间陆续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两次)与五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两次),和傅尼埃、梅纽因也留下珍贵的室内乐录音。这里选出的两首钢琴奏鸣曲:第二号与第十一号表现出肯普夫最好的一面。肯普夫的演奏爽朗明快而且抒情,每个音符都恰如其份,有人赞美他不在音乐里加入过多个人情感或物质上的负荷,他从生活与个性上得到灵感,让经常被忽略的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出现优美自然的音乐语言。
 

回复:

谢谢分享
 

回复:

谢谢!
 

回复:

鉅作 佳作
 

回复:

介绍很详尽.谢谢
 

回复:

好象闻到了咖啡的香气 旋律袅袅升起,沁人心脾
 

回复:

好喜欢................
 

回复:

感謝大大的分享.
 

回复:

谢谢分享
 
1  /  12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