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9-30]【古典】史塔克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布鲁赫:晚祷,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320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5-9-30]【古典】史塔克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布鲁赫:晚祷,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320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5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21262

[2005-9-30]【古典】史塔克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布鲁赫:晚祷,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320

[2005-9-30]【古典】史塔克演奏:《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布鲁赫:晚祷,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320


送给Lawn、闻到咖啡香及“欧版”的朋友们



专辑名称: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布 鲁 赫:晚祷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资源类型:MP3(320K)
音乐类别:协奏曲
大 提 琴:史塔克
演奏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指 挥 家:多拉第
唱片公司:Mercury
唱片编号:432 001-2
出版时间:1990
推荐指数:★★★★★




    斯塔克的两次录音,以第一次颠峰时期与多拉蒂指挥伦敦交响的组合较出名,Mercury1962年7月在
伦敦的录音,录音总监为Wilma Cozart、录音师为C. Robert Fine。此版从第一主题出现就相当紧凑富
有张力,可说相当注重乐句的节奏性,斯塔克的琴音极具破坏力,而多拉蒂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拼
得火花四溅,尤其许多自由乐句时两人更是暗自加劲听得令人大呼过瘾,不过对平和派、或是追求绝对
均衡的人可能认同度就差一些。

    大提琴的声音接近人声,不少发烧友喜欢它声音的温暖厚实。不过作曲家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的原
本就不多,海顿的两首、波切里尼、舒曼、德沃夏克、艾尔加、圣桑、拉罗、米亚可夫斯基、柴可夫斯
基(罗可可变奏曲)等等。其中最容易入耳的当属海顿的两首,而演奏难度最高的应该是艾尔加,不过
说起知名度还是德沃夏克的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最为出名。



    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 十六岁又
经过一生中仅有的两年管风琴学校的正规学习。毕业后,在一个室内乐团演奏中提琴。30岁从事创作,
并教授管风琴。那时结识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并受其重要影响。他的作品获奥地利国家奖学金,使他
增强了创作的信心,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和个人的风格。1885年起,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并九次出访
英国,演奏自己的作品。1890年在俄国与柴科夫斯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院教授,
次年,出访美国,大量接触黑人和印第安民间音乐。此时的创作对美国的音乐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901
年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德沃夏克晚年被选为捷克科学院和艺术研究院院士、获英国剑桥大学和捷克大
学名誉音乐博士。

    德沃夏克的作品朴实自然、手法简练、结构紧凑、曲调清新。代表作品: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融合了黑人、印第安人民歌和波希米亚民间音乐的素材,使此交响曲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斯拉夫舞
曲》《捷克组曲》等是属于强烈民族风格的作品。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52年,十四岁的布鲁赫便获得法兰克福(美因河畔)莫扎特基金会的四年奖
学金,得以在科隆继续深造,这期间他的一些作品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在音乐上的进一步发展,同
他长时间旅居许多音乐城市密切相关:他在科隆当教师,根据歌德原作写成的一部轻歌剧也在这时候上
演(1858-1861);在慕尼黑他根据诗人盖布尔(Geibel)的诗作写作歌剧并得以在曼海姆上演(1863);
他在科布伦茨等地当音乐指挥(1865-1870);在柏林和波恩专心创作(1875-1878);到英国利特浦任
爱乐乐队指挥(1881-1883);回国后又在布勒斯劳和柏林担任指挥和教职(1883-1910)。1910年以后
他脱离演奏活动,住在离柏林不远的小城镇,直到1920年10月2日去世为止。

    布鲁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技艺完备的作曲家之一,他写出的旋律同民歌有很密切的联系
德国的合唱曲、希伯来的传统曲调、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歌调都使他迷恋,他选取这些民间旋律的部分素
材,从其中简单的核心发展成完整的乐曲。他的音乐严肃而泼辣,流畅而又适度;他的配器与和声体系
以古典惯例为依据。一般说来,他较少进行大胆的探索,他的声名可能从而有所局限。他的创作涉及音
乐体裁的诸多方面,他作品的精华所在历来有所争议。但无论如何,时至今日的音乐舞台上常可听到的
只有他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而已。





    1960~70年代,伦敦指挥界出现“匈牙利三大”,这三大是萧提、克尔提斯、多拉蒂。三人之中,
克尔提斯最具传统德奥风范,萧提最具鲜明个人风格,而多拉蒂则是三人中,乃至世界级的“芭蕾音乐
之神”,他的地位和早年的安塞梅好象差不多。不过两人仍有差异。多拉蒂的自我评价相当谦虚,事实
上他是一位相当厉害的指挥。

  多拉蒂曾经作过曲,并且由自己灌录成唱片,年轻时的他就是位多产作曲家,在中断十二年后至少
一年有一部大型作品问世,计有一首交响曲、钢琴与大提琴协奏曲、三首管弦乐小夜曲、一首混声合唱
打击乐弥撒曲、芭蕾舞剧与清唱剧各一,以及若干室内乐。他的音乐风格和现代乐派有差相当的差异。
从他的经历来,他似乎不是擅长交际手腕的指挥,很少与一些真正重要的大乐团合作,在乐坛上一直是
脚踏实地的一步步靠实力奠下自己的地位。他的厉害在训练乐团上可见一斑,相当有效率,并且不做无
谓的努力。有团员指称他脾气不好,晚年情况似乎有所改善。





  匈牙利裔美国大提琴家。又译“斯塔克”、“史达嘉”。1924年7月5日出生于布达佩斯,父母都是
俄国人。六岁开始学习大提琴,10岁第一次公开演出,后就学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毕业后先后
在布达佩斯歌剧团和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担任第一大提琴手。1948年应多拉蒂之邀移居美国,先后任达拉
斯交响乐团(1948-1949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1949-1953年)、芝加哥交响乐团( 1953-1958
年)首席大提琴手。1954年加入美国籍。1958年进入印第安纳大学任教,同时开始独奏事业。此后一直
为该校教授。

  施塔克的演奏追求质朴、刚劲,特别以演奏巴赫的作品著称。他曾重新编订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组
曲。在数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与无数知名乐团有过合作,包括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新港交响乐团、斯普
根尼交响乐团、西雅图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及纽约室乐交响乐团等,获得
过许多奖项,并录制了一百六十余张唱片,其中巴赫的无伴奏组曲和贝多芬的大提琴与钢琴曲,荣获一
九九八年度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在教学方面,他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师。



01. Dvorak: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i. Allegro(15:08)     
         02. Dvorak: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ii. Adagio ma non troppo(11:11)
              03. Dvorak: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iii. Finale. Allegro moderato(11:47)
04. Bruch: Kol Nidrei, Op. 47(9:56)                            
05.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15:46)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
试听曲目:01. Dvorak: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i. Allegro(片断)▒▒▒▒▒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曲目介绍◆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其实共作有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一首是1865年他24岁时所作的A大调,不仅未完成管弦乐部分,而且也没有编号。另一首就是1895年创作的著名的《B小调协奏曲》,这是其居住美国时期的作品,布拉姆斯曾对这首作品有这样的感叹:“经人的手居然能创作出这样的大提琴协奏曲,我为什么没有发现?如果发现、我自己也会创作一首这样的协奏曲。”此曲呈献给大提琴演奏家韦汉(Hanus Wihan), I893年3月在伦敦爱乐协会音乐会上,由斯坦(Leo Stem)演奏大提琴,德沃夏克本人指挥爱乐乐团首演。
    这首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不仅是乐思上浑然天成,作曲家在结构的设计配套上也相当杰出,德沃夏克天生对弦律性的敏锐加上他师法古典乐派的乐曲造型,更提升本曲的经典性。在大提琴主奏与乐团的搭配上,他采取对立抗衡的手法而不是琴瑟和鸣的方式,管弦乐的厚度相当够份量,在他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中都只用古典两管编制,而在此地他加入低音号、长号,更加重和弦低音,虽然不脱古典的典雅但在气势上更为浑厚,因此大提琴演奏必须具备很强的能量才能杀出乐团重围。

    作品共3个乐章:
1.快板,B小调,奏鸣曲式。
    在低音弦乐伴奏下,由单簧管奏出第一主题,逐渐加上弦乐及其它木管乐器,合奏予以反复。然后圆号表现五音音阶优美的第二主题。呈示部的核心部分为主奏大提琴奏半带即兴性的第一主题,将其动机作华彩发展,经过颤音之后的跳跃的快速音群。在高音域奏出主题变形后,表现柔美的第二主题。发展部以持续D音上第一主题的变形开始,其动机由各种不同乐器作巧妙发展。主奏大提琴以变形的表现再变形第一主题,长笛与双簧管接替,大提琴发展成华彩,最后变成八度音程的技巧化快速音群,以上行半音阶告终。

2.不太慢的慢板,3段体,G大调,是一首乡愁之歌。
    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完成之后,恰逢妻妹约瑟菲娜死亡。约瑟菲娜曾是德沃夏克爱恋的对象,为她的死,德沃夏克特意在一乐章的中段加上了约瑟菲娜最喜爱的歌曲<独自一人)的旋律,以此旋律作为这个乐章的第二主题。

3,中庸的快板,B小调,自由的回旋曲式。
    这个乐章巧妙地运用了黑人灵歌旋律与波西米亚民间舞曲节奏的结合。在低音弦乐以持续升F音所刻划出的节奏上,由圆号奏出主要主题动机,然后在其它乐器上予以一一发展。大提琴独奏深入展开乐念,发展成咏叹性的旋律。此乐章的第一副主题为稍减慢速度、由断续性乐句组成的优雅主题,而第二副主题是G大调中板,有民歌的色彩。尾奏从行板,单簧管奏出第一乐章开头动机后,圆号承接,转为庄严的行板;然后增加音量与速度,以生动的快板的合奏推向高潮结束。


【柴科夫斯墓:洛可可主题变奏曲】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柴科夫斯基这首为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A大调,OP. 33,作于1876年,献给大提琴家菲岑哈根。洛可可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贝壳形”,指法国18世纪中叶表现于庭园布置、室内装饰等方面一种实用的艺术风格。其特点为强调富丽堂皇的外形和纤巧繁琐的装饰,在具体运用中强调不对称的各种漩涡形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在音乐上,洛可可常指巴洛克到古典乐派过渡期的音乐作品风格。柴科夫斯基这首作品的曲名,意在表明此曲依莫扎特的风格写成,作品由主题和8段变奏组成。主题是俄罗斯风格温柔、恬静的旋律,有诗一般的意境与情调。第1变奏:朴素的中板;第2变奏:朴素的中板;第3变奏:稍慢的行板,如歌的浪漫曲;第4变奏:行板;第5变奏:中庸的快板;第6变奏:行板;第7变奏:急速的快板(第8变奏常被省略)。


【布鲁赫:科尔尼德莱】Bruch: Kol Nidrei, Op. 47

    布鲁赫的《科尔尼德莱》,OP.47,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作于1881年。这首作品以犹太人的希伯来祷歌曲调为主题,犹太人在赎罪节(9月末或10月初)开始之日,群集于一堂,彻夜祷告,以赎一年之罪。“科尔尼德莱”是祷词的第一句,意为“我辈都起誓”。这首作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D小调,慢板,主题缓缓而沉重,旋律在低音区吟诵,有一种沉郁悲伤的色彩。这一旋律重复时,变得更沉重,之后出现连接性的插部,插部主题移高八度反复后,突然增加音量,在高音区发展,接着再现主要主题。随后出现的第二插部主题,先由乐队呈示,再由独奏乐器呼应。情绪渐渐转为明朗、庄严,允满虔诚的信念所带来的内在力量。第一部分主要主题再移高一个八度再现时充满激情,形成第一个高潮,转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D大调,在琶音伴奏下,由乐队呈现的另一主题舒展悠长,委婉如歌,具有明净而安宁的气氛,仿佛在歌颂神的恩泽与无比威力,充满对未来的希望。这一主题由大提琴以变奏手法加以发展,最后在幽寂的冥想气氛中终曲。
 

回复

就此張音效我給
 

回复


 

回复

喜欢大提琴
Many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谢谢P版版,我爱极了老柴的 Variations on a Rococo ,我手里的版本是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演奏的.
这个版本的好极了,我收下了喔,谢谢! 
 

回复

喜欢大提琴
谢谢
 

回复

好听极了,谢谢分享
 

回复

这个版本的很好。
 

回复


THANKS
 
1  /  15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