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5/8/2013]郎朗精选–The Best of Lang Lang (2010) 【FLAC】...
望春風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當(音dng)著少年家[3]
果然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
想要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
想要郎君作尪婿,意愛在心裡
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該看覓
月娘笑阮憨大獃,被風騙不知
(驚歹勢:害怕不好意思)
在歌詞方面,該描寫少女思春的歌曲,據作詞者李臨秋晚年回憶與學者考據,應是源自《西廂記》中,「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而另外在歌曲方面,其歌曲七音程中忽略兩音程的傳統譜曲方法,不但與其他流行曲調比較起來,毫不遜色,且更加意境優美。也因此,曲調上具有台語特殊高平調,高下調,低短調,等八音的望春風台灣小調常被外國音樂家視為台灣歌曲的最佳典範。
望春風自1933年(昭和8年)出版後,就普遍為台灣民眾傳唱。而之後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台灣總督府為了廣徵軍伕,該曲由越路詩郎改填為日語歌詞《大地は招く(大地在召喚)》、由霧島昇主唱。於是《大地在召喚(大地は招く)》就成為宣揚所謂偉大的「大東亞共榮圈」急就章日語版的納粹德國裝甲兵進行曲 。
望春風(台羅:Bāng tshun-hong,臺通:Bhâng cūn-hong,白話字:Bāng chhun-hong,閩拼:Bbangx cun-hongv)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治時期台灣,歌曲作曲者為知名作曲家鄧雨賢,作詞者為李臨秋,而原唱者為1930年代的古倫美亞唱片當紅歌星純純(本名:劉清香[1])。[2]
從1930年代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台灣最受歡迎的台語流行歌曲、台灣歌謠之一。2000年,一項由台灣官方與民間媒體舉辦,超過220,000人參與的《歌謠百年台灣》活動中,該曲獲得最受歡迎老歌的第一名。另外,該曲使用傳統五聲音階結合而成的特殊獨有優美旋律,亦為許多國家普遍認為是極具特色的「台灣調」。
(數據來自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