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6  页   123456 跳转 查看:8172

[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专辑名称:Carlos Kleiber & Erich Kleiber
    中文名称:《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克·克莱伯》
作 曲 家:亚里山大·鲍罗丁              
指 挥 家:卡洛斯·克莱伯、埃里克·克莱伯
   乐  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
音乐类别:交响曲                        
音乐格式:APE整轨                    
发行公司:Hanssler Classic              
发行时间:2004年                    
CD编号:CD93.116               
推荐指数:                 







    这部交响曲在鲍罗丁的交响曲创作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的中心内容在于体现古俄罗斯勇士的气质-昔日
的英雄业绩及其勇敢、豪放的形象。这部交响曲在1869年与歌剧《伊戈尔公爵》同时构思,这是同六十年代俄
罗斯社会对国家英雄史诗的不断增涨的兴趣密切相关的。据斯塔索夫所述,作者讲过在这部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中,
他打算描绘的是在古斯里琴的伴奏之下歌唱祖国往昔的光荣和功勋的一个古代游吟诗人的形象,而在第一乐章中他
力图再现俄罗斯勇士们的聚会,最后乐章则在人民的欢呼声和古斯里琴的乐声中展示勇士们的宴饮场面。这部交响
曲之所以时常被冠以“勇士”的标题,就是由此而来的。                                                  

    第一乐章从整个弦乐器组的严峻、决然而勇武的齐奏开始,这是乐章的第一主题,它象是传遍四面八方的高声
喊叫,召唤俄罗斯各地的勇士们前来聚首。这个主题旋律的进行有点特别,它沉重、厚实,充满着内在的紧张度,
其中由不相邻接的降第二级和升第三级音组成的隐伏半音进行音调,使它倾向于e小调,而不是原来的b小调,类
此的进行在俄罗斯民歌旋律中常可看到,它所构成的主题核心因此也更接近于俄罗斯民间壮士歌的风格。第一主题
除了上述这支旋律外,还有另一个对比性的旋律作为补充,并参与塑造勇士的形象和盛大典礼的生动场面。如果说
第一主题的第一支旋律可以使人联想到勇士的步伐和甲胄的撞击的话,那么第二支旋律就好象是闪耀在金色盔甲上
的阳光一般。                                                                                        

    乐章的第二主题抒情如歌,贯穿着俄罗斯民歌的音调,开始时由大提琴奏出,随后,象俄罗斯民歌合唱和对位
性器乐合奏那样,出现了别的衬腔,主题以变化的形貌由长笛和单簧管轮番接奏。这个主题同前一主题勇士呼喊的
音调虽然形成对比,但其旋律进行的总的特点,与前者却是同出一源。在发展部开始处,乐章的两个主题在低音弦
乐器声部中呈现时,二者之间原有的差异已经不复存在,它们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旋律音调,它以这样一个有力的
节奏型贯穿着整个发展部。                                                                            

    斯塔索夫曾把这一乐章的发展部形象地比作勇士们的战斗,“到处可以听到交战的声响,不时传来巨大的撞击
和勇士们的宝剑砍杀声”。整个发展部到达最明显的高潮时,第二主题显得更加急速有力,好象在战斗的最紧张时
刻战士们发出的胜利呼喊。但是,战斗的气氛依然在不断增强,乐章第一主题有力的喊叫此起彼伏,最后以乐队强
有力的全奏转入乐章的再现部。在这里,特别是在乐曲的尾声中,第一主题的强有力的齐奏和全乐队的威凛的和弦
更加昂扬、壮丽,更加庄严、宏伟。与此同时,这一主题在木管乐器声部时,则又变成急速向前的对位音型,节奏
也有所紧缩,象这样时而宏伟、时而急速的交替,同俄罗斯勇士史诗内容的陈述是正相适应的。                

    第二乐章是一首热情激昂的诙谐曲,贯穿着狂风般疾速的进行和不可抑制的力量,这是勇士们的嬉戏,虽然显
得有点笨重。这一乐章采用三段体结,开头的一段由两个对比性主题的反复陈述组成。音乐从定音鼓喧闹的敲击和
铜管乐器组的号召式和弦开始,然后法国号用它那急促的同音反复音型引出了乐章的第一主题,这是一股急骤的音
流,它使人想起跳跃或奔驰的景象。同前一主题形成对比,第二主题是东方式的旋律,它的切分节奏重音可以想象
为兵器的挥动。乐章中段突然改变速度,在前一阶段的急速欢跃的进行之后,一切显得十分淳朴、平静,甚至有点
呆滞的样子。这时候,从低音提琴的呆板的背景上传出了一支宽广的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它那轻柔起伏的音型,有
点昏然的表情,都使人想到东方歌曲的特点-即上世纪俄罗斯作曲家想象中的东方抒情歌曲。值得注意的是这支如
歌的抒情旋律在其温文尔雅的进行线条方面,同前一乐章的第二主题极为相似,鲍罗丁把俄罗斯的主题重新按东方
的方式加以体现,他的旋律发展的高度技巧由此可见一斑。这个主题先由木管乐器奏出,但随即由弦乐器组接奏,
当音乐达到高潮时,在伴奏中突然闯入竖琴的响亮和弦,其效果很容易令人想到游吟诗人的古斯里琴声。最后音乐
转回到先前的那些音乐素材上来,这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重复,但也有几分象前者的发展。                

    第三乐章-行板,也用奏鸣曲形式写成。乐章开始时,竖琴的和弦再现了古斯里琴的音响,而在这琴声的背景
上,法国号以其宏伟的朗诵音调,象古俄罗斯游吟诗人那样从容、庄严而沉着地进行他那动人的叙述。这是乐章的
第一主题,充满着迷人的诗意。不难看出,它的音调同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也有相似之处。至于乐章的第二主题,
同叙事歌手也有联系,它那下行的旋律型由富于表情的感叹音调组成,由于管乐器的呼应,带有惊惶不安的色彩,
仿佛叙说勇士的戏剧性功绩一般。类此的叙述逐渐紧张起来,力度在不断增涨,到发展部的结尾段,即过渡到再现
部的前一瞬间,曾经形成一个力度的高潮,在这里,乐章的基本主题放宽节奏,游吟诗人大声用扬扬得意的音调叙
述勇士的一次战斗的胜利。然后,我们所熟悉的竖琴的声响又起,音乐重又回到先前游吟诗人安详的叙述中去。  

    最后乐章从前一乐章不间断地直接转入。开始时,低沉的轰隆响声急速地增强,弦乐器上的一些简短活跃的乐
句此起彼落,在木管乐器上还可以听到古斯里的琴声,所有这些仿佛描绘勇士们急匆匆赴宴的情景;而随后出现的
一支节奏清晰的旋律,立即把人们引入民间节日欢宴的气氛中来:这是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它在这勇士们的“庆功
宴”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它的陈述中穿插进来的另一支勇武的但有点笨拙的舞蹈性曲调,参与描绘这五彩缤纷、
欢腾热烈的场面。稍后出现的第二主题,先由单簧管奏出,它同前一主题一样活跃流畅,但略带抒情意味,当它在
竖琴的“古斯里琴和弦”与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出现时,同样表达了喜庆的情绪。                              

    最后乐章洋溢着一种幽默感,而就其艺术构思而论,看来是用以作为整部交响曲的宏伟的尾声;在这节宴正酣
的时刻,游吟诗人从容不迫的叙述,又象是在为前面几个乐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在乐章的发展部中,勇士的主题由
长号和大号齐奏奏出,显得更加威武,游吟诗人的诗意形象在随后的发展中也更为突出鲜明。此外,第三乐章的一
些主题也在这里反复呈现,尽情歌颂勇士们的丰功伟绩,这个叙述最后在发展部的C大调末尾处用胜利的欢呼和节
日的钟声作为结束。但是这节宴的欢乐场面在再现部和尾声中描绘得还要鲜明、辉煌。                        

    鲍罗丁的《第二交响曲》充满了雄伟、刚健的力量,表现出作者的深邃的思想,实为交响乐中一部才气横溢、
风格卓异的作品。                                                                                    

◆◇◆◇◆◇◆◇◆◇◆◇◆◇◆◇◆◇◆◇◆◇◆◇◆◇◆◇◆◇◆◇◆◇◆◇◆◇◆◇◆◇◆◇◆◇◆◇◆





    俄罗斯作曲家和化学家亚历山大·波尔菲里叶维奇·鲍罗丁在1833年11月12日生于彼得堡,原是一个
格鲁吉亚公爵同一个俄罗斯平民妇女的非婚生子,他的姓氏是借用公爵家的一个农奴的名义。鲍罗丁在母亲的扶养
下,从小就表现出多方面的非凡才能:他轻而易举地掌握三种外语,醉心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他在1856
年毕业于医学院,185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结识俄国科学家门德列耶夫(1834-1907)等,并一起到过
意大利、德国和瑞士等地。回国后,自1862年起担任医学院教授。与此同时,他也以同样的才智献身于音乐:
他学会演奏长笛、钢琴和大提琴,进学校前便已开始创作乐曲,回国后加入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友谊团体-
“强力集团”,这使他的整个创作活动出现了新的转折。在此之前,他对音乐只是一般爱好,而在巴拉基列夫的具
体帮助和鼓舞之下,他把创作俄罗斯音乐作为自己的另一个神圣使命,积极认真地加以贯彻。                  

    由于紧张的科学、教育和社会活动占去了鲍罗丁的大部分时间,他的音乐作品相对地说数量较少,而且创作的
速度极为缓慢,例如,他的《第一交响曲》写了五年,《第二交响曲》写了七年,而他的歌剧《伊戈尔公爵》则费
了十八年时间也还没有写完,只是在他死后才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为之续写完成。不过,鲍罗丁的
作品虽然不多,但仍涉及音乐体裁的众多领域,包括歌剧、歌舞剧、戏剧配乐、交响曲、交响音画、室内乐重奏、
钢琴小品和浪漫曲。按照俄罗斯评论家斯塔索夫的说法,“鲍罗丁的天分,不论是表现在交响曲中,还是在歌剧或
浪漫曲中,都一样有力而不同凡响。”                                                                  

    鲍罗丁的大部分作品的内容,都同俄罗斯民间史诗的伟大形象,同俄罗斯人民的英雄功勋,同民间生活的生动
画面密切相关。他在自己的交响曲和歌剧中,发展了格林卡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独树一帜的那些新特点
用很多精致而富有诗意的抒情篇页,丰富了俄罗斯音乐的宝藏;他的音乐语言同俄罗斯民间音乐创作保有一种有机
的联系,非常富于民族色彩。鲍罗丁的音乐风格的特点:结构严整,条理分明,笔法粗犷,乐队与和声色彩鲜艳,
而就其作品的内答、音乐形象的特点和音乐构思的气质而论,鲍罗丁比其他俄罗斯作曲家更接近于格林卡。早在读
书时期,鲍罗丁便对格林卡的作品十分倾心,五十年代末,他已著文奉格林卡为“我们的音乐的方向”,他还把自
己的歌剧《伊戈尔公爵》题献给格林卡,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六十年代末鲍罗丁的创作活动,也象“强力集团”其他作曲家一样,达到了鼎盛的时期,他的一些优秀作品都
是在这些年头进行构思并部分实现的;这时侯,他还在“圣彼得堡新闻”著文宣扬与捍卫“强力集团”的美学观点
七十年代,当巴拉基列夫脱离小组期间,他同莫索尔斯基、特别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经常在一起研究创作。八十
年代,他还时常参加贝莱耶夫新的音乐家小组的活动,为小组的活动写过作品。由于早先在德国结识的匈牙利作曲
家李斯特的大力推荐,这时候,鲍罗丁的作品也已名扬国外,在欧美各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1886年,比利时
世界博览会演奏他的作品,鲍罗丁来到安特卫普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鲍罗丁把这次辉煌的成就,归功于俄罗斯音乐
文化,表现出他那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在这一年,他的家庭却多灾多难-岳母病逝,妻子又为重病侵袭,他
的心情十分沮丧。1877年2月27日,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盛大舞会时,因心脏病发作猝然逝世,安葬在亚历
山大·涅夫斯基公墓中莫索尔斯基的墓旁,他的墓碑上同时刻着他的音乐作品的主题和他所研究的化学公式。    





    埃里希·克莱伯,奥地利指挥家。1890年8月5日生于维也纳,1956年1月27日卒于苏黎世,是卡
洛斯·克莱伯的父亲。幼年移居布拉格,早年曾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学钢琴、管风琴和指挥。1912年任施姆塔特
宫廷剧院指挥,1922-1923年在曼海姆歌剧院担任指挥。1923-1935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指
导与常任指挥。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期间,成功地指挥了亚纳切克的《耶奴发》、贝格的《沃采克》等歌剧的首演。
1935年因兴德米特遭纳粹迫害而愤然辞职,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哥隆剧院首席指挥,1943-1947年又
担任古巴哈瓦那爱乐乐团指挥。二战结束后回欧洲,1950年任科文特花园剧院定期指挥,1954年回柏林国
家歌剧院,再担任音乐指导。克莱伯有优异的节奏感,组织力强,是抒情风格的代表性指挥家,被认为是莫扎特、
理查·斯特劳斯和贝尔格歌剧作品的杰出诠释者,他领导的柏林德国歌剧院在30年代达到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同
时,他指挥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管弦乐也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精巧细致的管弦乐指挥专家”。他指挥英国室
内乐团演奏的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作品,可堪称权威,而对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诠释尤其到位。                



【接下页】
 

【接上页】






  德国指挥家。1930年7月3日出生于柏林。父亲是著名指挥家埃里希·克莱伯。早年随家庭迁居阿根廷,
并在那里成长。由于老克莱伯并不希望儿子成为音乐家,小克莱伯20岁才开始学习指挥。1954年在波茨坦首
次登台指挥演出轻歌剧,1956年在杜塞尔多夫指挥德国歌剧。随后的8年任职于苏黎世歌剧院。1966年与
斯图加特沃坦伯格国家歌剧院签约。1968年起担任慕尼黑歌剧院客席指挥。1974年首次在拜罗伊特音乐节
指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获得巨大成功,从此跻身世界一流指挥家的行列。克莱伯为人不事张扬,一向不接
受长期聘任,演出活动和录音也不多,他不像卡拉扬那样广泛,一生只钻研少数曲目,但依然得到极高的评价。他
擅长浪漫乐派歌剧,如韦伯的《自由射手》、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奥
赛罗》、《茶花女》、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理查·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等,以刚柔兼优的指挥风格得
到很高评价。音乐会方面则往往根据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曲目较少,偏爱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作品。他指挥维也
纳爱乐乐团录制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被认为是唱片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Alexander Porfiryevich Borodin: Symphony No. 2 in B minor 

1. Allegro...................................................................................【6:50】 
2. Scherzo: Prestissimo - Trio: Allegretto...................................................【4:30】 
3. Andante...................................................................................【8:14】 
4. Finale: Allegro...........................................................................【5:50】 

Alexander Porfiryevich Borodin: Symphony No. 2 in B minor 

5. Allegro...................................................................................【7:00】 
6. Scherzo: Prestissimo - Trio: Allegretto...................................................【4:49】 
7. Andante...................................................................................【9:09】 
8. Finale: Allegro...........................................................................【6:07】 






文件01      文件02      文件03      文件04      文件05      文件06      文件07      文件08      文件09


文件10      文件11      文件12      文件13      文件14      文件15      文件16      文件17      文件18





●○ 试听曲目:1. Allegro ○●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回复:

问候P姐姐,好久不见非常想念
 

回复:

卡洛斯.克莱伯儒雅潇洒的风度以及伴随着指挥棒优雅的弧线所涌现出的那一曲曲行云流水般优美的旋律,令全世界的乐迷念念不忘.
谢P分享经典指挥家的演绎...
 

回复:

感謝版主
 

回复:

感谢分享!
 

回复:

版聊 謝謝
 

回复:

久違了!孤舟版主
謝謝分享!再現的精緻美帖
 

回复:

父子同碟!!!!
 

回复:

平時較少聽鮑羅定的作品,但是克萊巴指揮的得來欣賞欣賞,謝謝P的推薦!

奇怪了,剛才我的回覆被誰刪除了?還刪除得不留痕跡呢
 
1  /  6  页   123456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4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