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民乐国粹民乐国粹-Mp3区(VIP) [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0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15921

[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

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1998 ROCK RECORDS CO.,LTD.


2005




最近在音像店淘碟淘到的专辑,听了以后感觉不错,清新自然。所以上传激动网和鸟兄、KK等网友分享。大陆很多歌迷也许对王梦麟颇感陌生和遥远,但肯定很多人,特别是七十年代生人都熟悉张行在大陆唱红的雨中即景,“ 哗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都在跑”,对,就是这首歌,词曲创作者都是王梦麟,王梦麟也是把这首歌在除了大陆之外的华人地区唱红的首唱。刘文正虽然也唱过,但其实是翻唱了王梦麟已经唱红的雨中即景而已。翻看民歌时代那些老歌,是对自己流行音乐印象一次次修正的过程,很久以前一直以为邓丽君刘文正是那个时代台湾最好的歌者,现在看来只是大陆歌迷的错觉而已。

王梦麟,台湾著名音乐人,其创作的众多民谣歌曲已成为永恒的经典。王梦麟是第二届金韵奖的优胜歌手。有别于一般民歌手多为在学学生,王梦麟进入民歌圈子时,已经是所谓的社会人士。在新格时期,除了《金韵奖》、《创新金韵奖》等数张合辑外,他还出版了《阿美阿美》、《一家欢乐百家愁》、《欢乐假期》等数张脍炙人口的专辑唱片,并且大受听众的欢迎。而其在演艺工作上的积极表现与能言善道的幽默才情,让他除了在歌唱上的成绩外,更进一步参与电影的拍摄,并主持台视《大世界》和《第一棚》等电视节目。 王梦麟是民歌时期的重要歌手,也是创作人之一。




专辑目录



01. 木棉道 (洪光达 马兆骏词曲)
02. 庙会 (赖西安词 陈辉雄曲)
03. 离开你走近你(邓禹平词 黄克隆曲)
04. 雨中即景 (王梦麟词曲)
05. 阿美!阿美! (曾炳文词曲)
06. 七月凉山(马兆骏词曲)
07. 拼宵夜 (丁洪涛等词 林达成曲)
08. 雨中的故事 (简维政词曲)
09. 母亲我爱您 (林保勇 王梦麟词 王梦麟曲)
10. 故事 (张炳辉词曲)
11. 献给父亲 (王梦麟词曲)
12. 欢乐假期(金祖词)
13. 小草 (林建助词 陈辉雄曲)
14. 盼 (陈葶词 李圣棚曲)
15. 晨 (赵树海词 王梦麟曲)
16. 古国今昔(宋克岡词 许翰君曲)
17. 西风 (范惠光词曲)
18. 老人与狗 (左适中词)
19. 奔 (简维政词曲)
20. 我俩(王梦麟词曲)





试听曲 04 雨中即景(王梦麟词曲)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专辑本地下载


(320K MP3)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相关链接

沈雁-星牌金典系列



本论坛音频仅供网友试听之用 勿作商用 专辑版权归唱片公司所有     
特别提示:社区VIP版块资源 只有音乐精灵级别网友回复可见下载链接
音乐精灵获取方式请点击 

音乐无限    我爱音乐    感谢音乐
 

回复:[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感谢小屹的友情分享。
 

回复: [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台湾十大校园歌曲

银河台    2007-12-26

      谈到台湾校园民歌,两岸人民实际上拥有并不相同的记忆。首先在名称上,台湾人习惯称之民歌或校园民歌,大陆人则称之为台湾校园歌曲。其次在曲目上,大陆人深情追忆的是《乡间小路》、《赤足走在田梗上》、《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兰花草》、《小茉莉》、《踏浪》、《橄榄树》、《欢颜》等不多十几首,而台湾人追念的则是不同阶段、不同流派、不同代表人物的范围极其广泛的二三百个曲目。如果从最古老、最怀念的角度衡量,台湾人心目的前几名或许是《如果》、《风!告诉我》、《忘了我是谁》、《那一盆火》、《看我!听我》等金韵奖最初几年那些美若处子、如雏鸟出涧的歌声。至于更资深、更严谨的歌迷,可能会忆及李双泽、杨弦、胡德夫、杨祖臖、吴楚楚这些更具开拓意义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早期人物,而大陆知道他们的人寥寥无几。

    校园民歌时代,实际上还存在着声名远盛于名单中部分歌手却并没有被列入名单的人物。一种是当时就声名广播而像有点商业化的,男有潘安邦、女有银霞,他们实际上是校园时期民歌风行全社会的代表。另一种是当时声名广播,因为歌声美极妙极而艺术生命延续甚久,有的一直伸展及今,如蔡琴、费玉清、陈淑桦、李碧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个性突出,演唱技艺精妙。总之是因缘流转,今天更让我们记住的民歌形象并不是当年极其独特、显赫、精妙的他们,反倒是在后来的舞台上基本消失的那些声音,他们成了“台湾校园民歌”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歌声,包括以陈明韶、包美圣、王海玲等代表的清纯、青涩女声一系,以李健复、施孝荣、黄大城等代表的正气男儿之歌一系,还要加上的是以王梦麟、叶佳修为代表的调皮、清新男生小调。以此观之,大陆当年只是沾上了清纯、清新系的一点点皮毛,对“台湾校园歌曲”,经历过的人今天想起的第一印象或许是王洁实·谢莉斯、朱逢博和成方圆,他们背后不过是对岸的两个人物:民谣背后的叶佳修和通俗美声背后的齐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就是享受了一段台湾校园歌曲典型的清新、浪漫和自在的感觉。

    校园歌曲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台湾各大学校园,也被称为 “校园民歌”、“现代民歌”、“乐府民风”。李双泽被称为校园歌曲的开拓者。他在一次西方歌曲演唱会上,摔碎美国的“可口可乐”瓶子,高呼:“唱我们自己的歌”,引发了台湾学子创作歌曲的热情,掀起了“校园歌曲运动”的序幕。他为台湾女诗人陈秀喜的《美丽岛》等歌曲,以完全不同于流行歌曲的面貌出現,很快在校园中流行开來,与此同時,侯德建创作了歌曲《龙的传人》、《捉泥鳅》等,轰動了各大专院校,被看做是校园歌曲的代表作。接著,叶佳修(为救一个小孩而英年早逝)创作了《流浪汉的独白》、《乡间的小路》、《小村的故事》等,亦在校园中广泛传唱。除此,吴楚楚、邱晨等,也是校园歌曲创作的代表。较有名的校园歌曲还有《风,告訴我》、《外婆的澎湖湾》等。

    校园歌曲以“技巧趋于现代、精神走向中国”为创作原則,因而也被称为“现代的民歌”。它从我国的民间歌曲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将西方乡村歌曲的音乐元素融会其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通俗歌谣体”体裁。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它不论写景物,写风月还是写爱情,在文字意境方面都給人以美感,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是台湾青年学生求新、求变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生动表現。校园歌曲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侯德建、罗大佑、叶佳修等人是台湾校园歌曲的代表性人物。

    台湾校园歌曲开始流行于大陆是在80年代中期,亲切、上口、舒坦。跟大陆当时的音乐曲调是不一样的,也就给了当时的人们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从《清晨》到《童年》,旋律都婉转动人。在这校园歌曲风格影响下,后期的大陆音乐人也创作了不少的校园风歌曲,如《校园的早晨》、《同桌的你》等等,能唱能听,可总觉得还是不如台湾校园歌曲轻松实在。

一些经典台湾校园歌曲

    以下是一些经典台湾校园歌曲,笔者只在歌名后的括号中列出其原唱者,希望能勾起年轻朋友们美好的回忆:《乡间的小路》(齐豫),《外婆的澎湖湾》(潘安邦),《爸爸的草鞋》(潘安邦),《流浪者的独白》(叶佳修),《思念总在分手后》(潘安邦),《赤足走在田埂上》(银霞、叶佳修合唱),《踏着夕阳归去》(叶佳修),《踏浪》(沈雁),《蜗牛与黄鹂鸟》(银霞),《捉泥鳅》(邓妙华),《童年》(张艾嘉),《兰花草》(银霞),《橄榄树》(齐豫),《祈祷》(李碧华),《三月里的小雨》(刘文正?笔者不敢确定),《夏之旅》(蔡幸娟),《拜访春天》(施孝荣),《雨中即景》(王梦麟),《阿美阿美》(王梦麟),《忘了我是谁》(王海玲),《梦的衣裳》(李碧华),《聚也依依散也依依》(李碧华),《纷纷飘坠的音符》(潘安邦),《年轻人的心声》(潘安邦),《故乡的风》(潘安邦),《故乡》(潘安邦),《阳光和小雨》(潘安邦),《匆匆别后》(梁弘志),《你那好冷的小手》(银霞),《七夕雨》(陈淑桦),《偶然》(卓绣琴),《聚散两依依》(罗吉镇,李碧华),《走在雨中》(齐豫),《小雨中的回忆》(刘宗立、曾佩媛、陈淑惠三重唱),《爱情》(王莹玲),《俏姑娘》(小乌鸦合唱团),《那一年我十七岁》(银霞,此歌曾为大陆歌手朱晓琳翻唱过),《小茉莉》(笔者不知道其原唱者),《秋蝉》(徐晓菁、杨芳仪二重唱),《如果》(邰肇玫、施珠梧二重唱),《让我们看云去》(陈明韶),《农家的小女孩》(甄秀珍)……实在太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鸟大哥看看,这段转载的话是否有误。

谢谢小屹,让我们在歌声中了解台湾!
 

回复:[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謝謝小屹的民歌分享 這歌晃如回到年少把妹的日子
 

回复:[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雨中即景是一首好歌,喜欢
 

回复:[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谢谢小屹上传分享,辛苦了!
 

回复: [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kate: 雖然我經歷整個校園民歌時代 說到最初的民歌的歷史我也不是很清楚 當初只知道愛唱愛聽 買卡帶 所有零花都丟到上面 真是可愛的青少年代
為了方便讓妳明白整個始末我查了"維基百科"
這資料蠻正確的

校園民歌

校園民歌是台灣的一種音樂風格。起源於1970年代台灣大學校園,於1990年代完全結束。特色是吉他、鋼琴伴唱。
此運動初期以貼近「民眾」生活以及思考「民族」(包括台澎金馬與中國大陸的人群)意識自詡為「『民』歌」。但是後來遭到質疑其既非台灣『民』歌,也不是中國『民』歌,因而應稱為「校園民歌」。


發展歷史
在1970年代之前,台灣年青人喜愛的音樂主流為西洋音樂。1972年,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觸發了部分「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想法,並喊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1970 年代今是有限公司與歌林股份有限公司音樂出版部合作製播音樂節目《金曲獎》,由中國電視公司播出,主旨是鼓勵優良歌曲創作;1981 年至 1983 年,天鼎傳播公司製播歌詞歌曲創作比賽節目《大學城》,由台灣電視公司播出;這兩個節目帶動了台灣的校園民歌風潮。

1975年,楊弦和胡德夫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唱以余光中的《鄉愁四韻》等現代詩譜曲的作品,被視為是台灣現代民歌發展的開始。1976年,在淡江大學的一場民歌演唱會上,李雙澤在台上拋掉可樂瓶,拿起吉他開始唱起了自己的歌,改寫自蔣勳的「少年中國」,是揭開校園民歌序幕的變點,也正式在全國校園裏襲捲起了一片民歌運動。當時著名的民歌手尚有包美聖、黃大城、趙樹海、李建復、齊豫、葉佳修、王海玲、王夢麟、蘇來與楊祖珺等人。《龍的傳人》是台灣校園民歌的代表性作品,作者為侯德建,首唱者為李建復。

除了校園演唱之外,廣播人陶曉清也是台灣民歌發展的重要推手。她開放自己的節目,讓年青的音樂創作者有一個發表的平台。1977年,陶女士邀請楊弦、吳楚楚、韓正皓、胡德夫等四位民歌手灌錄了唱片《我們的歌》,大大帶動了校園民歌風潮。 之後,新格唱片公司推出金韻獎,海山唱片公司創辦民謠風;這兩項民歌創作比賽,將民歌帶向商業化。這些在民歌獎項中脫穎而小作品}}出的創作者,此外電視歌唱比賽節目如五燈獎六燈獎也又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以後的台灣唱片市場打下基礎。


[编辑] 風格轉變
民歌運動早期歌詠山水、青春,旋律清新自然、歌詞樸素,並有濃厚的中國風和大學校園氣味,包括中國景物懷詠、古典文學意識等等。早期有李雙澤、葉佳修、蘇來、李建復、劉藍溪、邰肇玫、包美聖、施碧梧、齊豫、陳明韶、邱晨、趙樹海等歌手,後期的、潘越雲、鄭怡、林佳蓉、黃韻玲、許景淳、施孝榮、王夢麟、銀霞、王海玲丘丘合唱團、木吉他合唱團等。

作曲做詞者則有靳鐵章、畢心一、畢奐一、林建助、許翰君、陳雲山、黃大城、王新蓮、吳楚楚等民歌主力。

1970年代後期,台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人心鼓動,在侯德建、羅大佑、李泰祥的介入,民歌運動有了質的躍進,與初期的淳樸無瑕多了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此時大量的歌詞是名家的詩作,如三毛、余光中、席慕容 、蔣勳等臺灣本土作家,而隨著侯德建、羅大佑、李泰祥、李壽全的作品的流傳,民歌運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過整個民歌運動仍舊缺乏以台灣本地常民語言--鶴佬話來創作的作品,僅有的例外是「正月調」和「拼元宵」等少數曲目。這種發展路線與台灣1990年代後的政治氣氛和文化主流的轉變背道而馳,決定了民歌運動必然衰敗的命運。


[编辑] 沒落
台灣民歌運動沒落的原因可分列如下:

政治氣氛轉變
台灣政治氣氛轉變是校園民歌運動沒落的主要因素。1980年代末期起,隨著政治上的開放黨禁、解嚴與本土化運動興起,台灣的大學與知識界氣氛轉向批判中國文化霸權、爭論鄉土文學與中華文化異同,「校園民歌」中隱藏的中國風格與單純清新的文學氣息,與新興的回歸台灣本土草根文化的號召格格不入。「校園民歌」甚至被認為不再是自己的歌,而被部分藝文與政界人士視為是遠離群眾、風花雪月與政治上保守意識、代表北京話與外來政權殖民、外省人文化的一種象徵。校園「民」歌的正當性基礎從自己的基地--台灣的大學校園開始瓦解,支持者流失,遂漸式微。隨之而起來是1990年代中期起,台灣另一階段本土化的音樂發展。

社會商業化、現代化的進展
此趨勢使「校園民歌」的經濟與社會環境開始改變,唱片業者以獲利為導向,美歐影音產品大舉進入台灣,「校園民歌」單薄的技術水平和樸素的內容變得難以與時代和市場趨勢相搭配,各唱片公司以大資本的商業行銷手法包裝流行歌手傾銷市場。商業化趨勢也使大學校園早期的社會文藝孤島地位被分割瓦解,所謂「校園」民歌的最後基地--大學校園也不復存在,甚至台灣本土化運動也無法接收「校園民歌」退潮後的校園市場,而必須從新興的小眾場域(pub、社運活動、地方政府舉辦的音樂節活動等)出發,抵抗商業化與市場或的衝擊。1982年金韻獎停辦,海山唱片結束營業,預示了校園民歌運動沒落的命運。1990年代以後,以林強、陳明章、陳昇等人為代表的台灣新歌謠曾一度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未久即被商品拜物教的日韓偶像生產模式潮流所淹沒。

民歌作者與演唱者的星散與精神傳承
基於前述政治、社會原因與個人的生涯規劃,校園民歌運動的主要人物、歌手畢業後出國深造、服兵役造成了人才斷層,音樂風格後繼無人。若干知名民歌手如侯德健、齊豫、羅大佑等轉赴香港與大陸發展,少數歌手與作者投入新的商業化音樂和綜藝事業,擔任主持、選秀評審(如黃韻玲)的工作。多數人則完全終止創作和演出,轉入廣播界(如鄭怡)、宗教媒體(如殷正洋),甚至移民海外而銷聲匿跡,台灣「校園民歌」運動的時代遂全面結束。時至今日,「校園民歌」成為台灣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期出生人士懷舊的象徵,並留存於KTV與懷舊的中低價音像製品市場中。

不同於台灣因政治紛圍改變,產生本土化的音樂潮流,在東南亞各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華人聚居地,台灣的「校園民歌」仍受到歡迎。「校園民歌」與部份演唱者於1980年代中後加入中國大陸市場,對其華語歌曲的發展也留下深刻影響。除此之外,中視2009年八點檔連續劇光陰的故事裡亦使用校園民歌作為配樂。


[编辑] 分類例舉
歷史上台灣「校園民歌」主題根據分析,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懷古與歷史
龍的傳人(李建復演唱)、唐山子民(黃大城演唱)、中華之愛(施孝榮演唱)、易水寒、古國今昔(王夢麟演唱)、俠客(施孝榮演唱)、我心似清泉(王海玲演唱)、送你一把泥土(費玉清演唱)、赤壁賦(施孝榮演唱,陳雲山詞)

鄉愁
鄉愁四韻(余光中作品)、歸去來兮(侯德建作品,李建復演唱)、歸人沙城(施孝榮演唱)、出塞曲(蔡琴演唱)、蘆歌(李建復演唱)

中國詩詞(含新詩)
釵頭鳳(包美聖演唱)、雨霖鈴(包美聖演唱,宋朝柳永詞)、秘摩崖月夜(包美聖演唱,胡適新詩)、雪花的快樂(王海玲演唱,徐志摩新詩)、再別康橋(范廣惠演唱,徐志摩新詩)、偶然(卓秀琴演唱,徐志摩新詩

文化經驗
廟會(王夢麟演唱)、月琴(鄭怡演唱)、今山古道(黃大城演唱)、鄉間小路(齊豫演唱)、晚霞滿漁船

台灣常民生活
雨中即景(趙樹海、王夢麟、黃大城演唱)、酒干可賣無?(蘇芮演唱)、外婆的澎湖灣(潘安邦演唱)、鄉居記趣(葉佳修演唱)、正月調(簡上仁演唱)、鹿港小鎮(羅大佑演唱)、拼宵夜(木吉他合唱團)

流浪、告別與回歸
橄欖樹(李泰祥作品,齊豫演唱)、浮雲遊子(陳明韶演唱)、曠野寄情(李建復演唱)、就要揮別(楊芳儀、許曉菁演唱)、匆匆的走、露莎蘭(蘇格蘭民謠,楊芳儀演唱)、告別憂傷(蔡藍欣演唱)

遺忘
被遺忘的時光(蔡琴演唱,被用為香港電影無間道主題曲)、微風往事(鄭怡演唱)、忘川(李建復演唱)、讓我們看雲去(陳明韶演唱)

童年童稚
捉泥鰍(侯德建作品、侯德建演唱)、童年(羅大佑作品、張艾嘉演唱)、老師斯卡也達(楊芳儀演唱)、神話(羅吉鎮、李碧華演唱)
***捉泥鰍(這應該是包美聖演唱的)***
自然詠歎與懷想
秋蟬(楊芳儀、徐曉菁演唱)、小貝殼(邰肇玫演唱)、小草(王夢麟演唱)、聽泉(楊芳儀、徐曉菁演唱)、守住這一片陽光(林佳蓉 (台灣)、許淑絹演唱)、七月涼山、露莎蘭(蘇格蘭民謠,楊芳儀、許曉菁演唱)、蝸牛與黃鹂鳥(銀霞演唱)、夕陽伴我歸(陳淑樺演唱)、蘭花草(銀霞演唱)、微光中的歌吟(鄭怡演唱)、漁唱(李建復演唱)

愛情
你那好冷的小手(銀霞演唱)、小秘密(銀霞演唱)、風告訴我(陳明韶演唱)、如果(施碧梧演唱)、神話(羅吉鎮、李碧華演唱)、偶然(卓秀琴演唱)、木棉道(王夢麟演唱)、拜訪春天(施孝榮演唱)、小茉莉(包美聖演唱)、忘了我是誰(王海玲演唱)、阿美阿美(王夢麟演唱)、離開你走近你(王夢麟演唱)、風中的往事(王新蓮演唱)、生命中的陽光(木吉他合唱團)、歡顏、走在雨中、陽光和小雨(潘安邦演唱)、守著陽光守著你、天天天藍(潘越雲演唱)、忘了我是誰、恰似你的溫柔(蔡琴演唱)、為何夢見他(丘丘合唱團)、野百合也有春天、夢的衣裳(李碧華演唱)、請擁抱我(鄭人文演唱)、我深愛過(周秉鈞、楊海薇演唱)、夜玫瑰(以色列民謠,楊芳儀、楊芳青演唱)、想你

友情、親情、救國團團康歌曲
看我聽我(包美聖演唱)、歌聲滿行囊(楊芳儀、徐曉菁演唱、讓我們看雲去(陳明韶演唱)、神采飛揚(涂佩岑、詹育章演唱)、偶然(銀霞演唱)、走向我走向你(包美聖演唱)、好好愛我(鳳飛飛演唱)、那一盆火(包美聖演唱)、歡樂假期(王夢麟演唱)、愛的真諦

勵志、和平
小草(王夢麟演唱)、祈禱(翁倩玉演唱)
----------------------------------------------------------------------------------------------
以上的校園民歌 才是真正的原唱者
由於百度網盤 對於台灣網友與對岸限制 以至於過去的鏈結不見 深感抱歉!!!
若能見時可能他們放寬了!!!
*** 上傳的文件 若失效就不再傳了 所以......***
 

回复:[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感谢分享.
 

回复:[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代谢分享!

 

 

回复: [19/4/2009]清新自然 新民歌永恒的经典《重逢 王梦麟 民歌精选辑》(320K MP3》

  謝謝小e的分享、凱蒂和鳥鍋的補充資料
 
1  /  10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