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7-19]中国唱片-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2 APE音质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民乐国粹民乐国粹-Mp3区(VIP) [2005-7-19]中国唱片-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2 APE音质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7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25666

[2005-7-19]中国唱片-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2 APE音质

[2005-7-19]中国唱片-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2 APE音质



引用:



产品编号:CCD94343 
节目名称: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2
品种:CD
类别:音乐
演奏:吴景略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CD拥有指南

一套无可替代的东方瑰宝

代序:周纯一

有人问我“如何欣赏古琴音乐?”如果以中国人的立场来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会有更多的人立即就联想到另一个比较功利现实的问题:“古琴音乐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呢?”如果是更年轻的朋友,更会理直气壮的询问:“我为什么要花身上有限的金钱,去买这一套古琴音乐?”要回答这般的质问,才有可能理清问题设问的头绪。
大凡购买者都是为了“需要”才愿意以金钱作为交换,交换的心态自然是所能换得的东西越珍贵,价值越高越好,越能满足以物易物图利自己的潜意识欲望。於是,用有限的金钱如何能够换取最大的交换价值,成了现今市场买卖上最需要争取的心理焦点,从“交换”的角度而言,如果您是选择中国音乐产品作为交换的对像,那我可以很大胆的说,这一套八张的古琴音乐就是你用有限的支出所能换得的最珍贵交换品。理由有数点:

1、学中国音乐,欣赏中国音乐的人,是不能不懂古琴音乐的。
这句话似乎有些武断的意味,但如果仔细的翻检中国音乐史,你会惊讶的发现中国音乐大流中,古琴音乐从先秦到现代,它一直是中国人抒情寄性,吟咏生命,嗟叹无常的音符,更是许多人视为中国人高贵德行的像征。一个热爱中国音乐的乐迷或研究者,如果和通用世人一样听到琴乐的低沉缓慢,就立刻心生排斥,发出索然无味之想,这就犯了主观的妄断,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欣赏心情完全断开,生成排斥并避免接触古琴音乐,最后是永远在不理解中国古琴音乐情况下,做个有偏见的音乐逃兵而已。

2、古琴音乐,是一种认识中国精致文化很有效的艺术产品。
中国音乐虽有三千年历史,但是能一脉承传而且系统俨然的乐种并不多,古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在长期历史更革中,形成了一套美学、乐律、弹奏法、思维模式和场合仪式等文化,它不但融合儒道二家的思想,也融进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山野樵夫、宫闺民妇等的忧喜心情。古琴音乐已是中国精致文化的另一种“语言”,懂此语言的人能够领略到琴音的真情真意,仿佛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对於有心深入中国音乐的朋友,为何不试图的进入这一个音乐语言的系统,做一个能与古人心意相通的人。

3、听音乐是有选择性的,这一套古琴录音是无可替换的珍品。
在金针、蜡般唱片时代虽然也曾经录音出版过几张的古琴唱片,但是音质和音色的再现似乎是不能满足现代高质机器的播放。这套录音在50年代。刚好是人类录音技术开始有“专业化”机器的时代,经过系统的录音,所留下的古琴演奏曲。在这个时期的古琴所能表现的是中国常规音乐正迈向现代化中,由於社会仍保持农业文明,因此,所有演奏家都在一种相当惯性的中国生活模式下,自然发出的音乐。这些录音没有一首是经过“文革”后的产品,所以,它可以说是中国自有文明开始,第一套有系统性古琴音乐录音专辑,也是常规古琴思维方式和琴人生命情态在一种相当自然的环境中录下的音乐。文革中琴人大批死亡、凋谢,琴艺退步,因此它是无可替换的珍品。

4、古琴音乐,在全世界人心目中,其珍贵性已列为亚洲音乐的首席代表。
美国太空总署将管平湖先生所弹的一首古琴曲《流水》,当做亚洲音乐的最高精神代表,送上太空以做为和外太空其他星球接触时,代表人类艺术文明的像征。像美国人这一个举动,难道无法唤醒喜爱中国音乐的人,应该积极进入古琴音乐的核心领域,去理解外国人为什么会将中国古琴曲做为东方文化的精神像征,古琴音乐的内涵究竟有何迷人之处?也许就是真正开拓欣赏中国音乐的大门。

5、这是一套由古琴专家精挑细选,含盖流派最广的琴曲音乐产品。
这套古琴出版物是名琴家查阜西先生和王迪、许建等人在一九五六年赴中国二十一省市,调查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了二百七十多首琴曲中的精品。这些精品包括了九大琴派: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邻南派。然后,再从其中选出二十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这几位琴家可以说都是各派的高手,当前已有二十位作古,仅余卫仲乐与吴兆基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已卧病在床,不能抚琴。因此这套古琴音乐可以说代表了清末到民国四十年之间中国古琴音乐之精华,是无可替换的珍宝。

6、制作艰辛,费尽心力。
这一套音乐出版物在大陆出版时是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全名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以激光唱片八张形式出版。在制作上除了序言和王迪教授的“编者的话”以外,只有简单的曲目说明,对於每一位弹琴者的照片都没有登载,对购买者而言,使用起来实在是相当的不便。录音中甚至有张冠李戴者。台湾的学鼎出版有限公司购下此套琴曲的版权后,交由我做文字编辑工作,为了这套信息我亲自去了北京访问王迪教授,承她同意帮助我们找寻琴人的照片,及相关信息,她的耐心协助,使得这套出版物有了起死回生的功效,当购买者欣赏琴曲时,能够见到每五种琴人的照片,能够读到他的小傅,能够了解他的琴派、师承和琴风,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这些已故去的琴人,能够藉此出版物,将他们的神彩流传在出版物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方式。

承蒙几位琴界师友刘楚华、梁铭越、林谷芳为这套出版物撰写专文,使得这套出版物更为增色,也直接拓展欣赏者在聆赏古琴音乐以外对古琴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这也是制作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曲意说明和琴家小传是我个人所写的,虽然说搜罗了台、港、大陆三地之琴曲信息很多,但毕竟可用者少,如有错误是个人的责任,笔者虽亦曾学琴,但为时不长,这次的制作,本著从头学习的态度来进行,虽然困难度很高,但诸琴界师友皆全力助我,才能有此简单位的规模出现。对於这套出版物我已尽了全力去制作,由於时间所限,亦不能够要求尽善尽美,只好向催套产品的杜洁祥先生致歉,并致最大的敬意了。
最后的结语,仍是一句话:“这是一套最珍贵,最值得购买的中国音乐产品。”
 
注:此文为台湾省学鼎公司重新出版《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时(20世纪九十年代),增出的《认识古琴---开发心灵》一书的序。书中除了对每首琴曲有详尽的介绍外,还对各派琴家、琴曲、琴艺以及历代琴诗也都有详述。因该书篇幅较长,故在此仅选了序文。


1.阳春    古曲  6’58"
2.墨子悲丝  古曲  8’46"
3.潇湘水云  古曲  8’10"
4.梧叶舞秋风 古曲  3’26"
5.忆故人   古曲  6’56"
6.秋寒吟   古曲  6’54"
7.渔樵问答  古曲  6’57"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共18个文件约171MB



试听:4.梧叶舞秋风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回复

序言 刘森民

古琴(即七弦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如照传说,“伏羲作琴,神农作瑟”,那就更早,可以说是中国弹拨音乐的“鼻祖”了。
我非常喜欢古琴音乐,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些琴曲,了解一些乐曲的性能,那时古琴给我的印象,似乎神秘,深奥,距现代生活十分遥远。近年来因为中国唱片总公司要出版一套古琴专辑,临时抱佛脚,听了一些录音,阅读了一些信息,学习了一下,在惊讶之余,倒是有些体会。古琴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素以题材广泛、曲目丰富而著称。据《琴曲集成》一书记载,仅60年代前后收集到的琴曲就有3000多首,《琴谈》、《琴赋》等理论著述一百五十余种,可见祖先留给我们这份艺术遗产分量很重,的确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值得保留继承,发扬光大。
古琴音乐作为高雅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倾注心血,谱曲填词,著述琴论,从而推动古琴艺术发展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涌现了许多琴家大师,许多名曲经典流传至今。相传春秋时期孔子学《文王操》,作《幽兰》,伯牙作《高山》、《流水》,师旷作《阳春》、《白雪》;公元140年战国时期的《关山乐》;魏晋时期的《广陵散》、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南北朝刘义庆的《乌夜啼》;唐代王维的《阳关三叠》、潘庭坚的《捣衣》;宋代郭沔的《潇湘水云》;元代毛逊的《渔歌》、《樵歌》、《山居吟》;明代朱权的《平沙落雁》,李水南的《普庵咒》以及清代的《鸥鹭忘机》等等,曾给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很大的影响,还有许多生动的故事传说,脍炙人口,如“俞伯牙遇知音:,司马相如弹琴结良缘,嵇康遭司马氏杀害,临刑弹奏《广陵散》以为寄托,聂政为父报仇,学琴十年,刺杀韩王的故事;更有三国空城计:武侯弹琴退仲达”的演义等等,为世人传为佳话。
古琴能有这样长久的影响,不是偶然的,它有几个特点是值得提出的,首先,它的大部分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像歌颂民族气节的《苏武思君》、《正气歌》;充满爱国热情的《潇湘水云》;歌颂英勇斗争的《广陵散》;借景抒怀的《阳春》、《白雪》、《佩兰》;歌颂大自然美的《高山》、《流水》;同情女性不幸遭遇的《昭君出塞》、《秋霞吟》、《大胡笳》及《汉宫秋》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次,七弦琴音乐从思想属性、艺术形式、曲体结构、表现技巧上都高於民间音乐,但它是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并从中吸取营养而发展提高的,而且它的音乐语言和民间音乐几乎完全相同,像《矣欠(ai4)乃》一曲,就是直接引用了劳动号子,经过加工提炼而创作的;另像张鞠田编写的十几首琴曲,都是从明清流行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中选来加工改编的。所以,可以说七弦琴音乐与民间音乐有著血肉的联系,第三,七弦琴音乐是结合诗、歌、词、赋,并从民间常规故事中吸取题材而发展的,因此,有著文化根底。如《关雎》取材於诗经,《离骚》取材於楚辞;《秋江夜泊》取材於唐张继诗《枫桥夜泊》;《岳阳三醉》是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羽化登仙”一句而作。还有《手挽长河行》、《禹凿龙门》是依据孟姜女和大禹治水的传说而写的。至於历来诗人词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岳飞、李清照、苏氏三杰、姜白石等大师的作品,不论在琴歌,或在琴曲中,则屡见不鲜,数量是很多的。
近几千年来,古琴艺术一直比较辉煌,只是在近百年当中有所冷落,而且日趋凋寒。为弘扬民族文化,抢救祖国这笔音乐艺术遗产,中国唱片总公司和中国音乐研究院联手编辑了一套大型有声节目--《中国音乐大全 -古琴卷》,第一部分共八集,将在今年出版发行,值得提出的是这八集汇集了五、六十年代初不同流派的著名琴家演奏的精品,其中除了个别大师尚健在,大多已先后作古,成为绝版,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它的问世,对于继承发展古琴艺术,使之更好地为当今社会服务是不无重要意义的,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研究、借鉴,也是很有价值的。
近年来古琴音乐开始复苏,一些海内外有识之士通过交流研讨,正掀起一股“古琴热”,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振兴古琴音乐大有希望,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国古琴音乐,一定会在新的艺术天地里,重放异彩。

编者的话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后作古,当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
我们怀著极其兴奋的心情,把这套包涵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珍品,奉献给国内外琴家和古乐爱好者,我们深信大家不仅可以从这绚丽多资的作品中,管窥一豹,了解各家各派的风格特色,而且可以从诸琴家的心血结晶中得到启迪和营养,从而使古琴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鲜傃夺目。
                            
特约编辑:王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院研究员)
 

回复

坐凳子等。
 

回复

地上听,顶完睡去了。
 

回复



引用:
最初由 会笑的云 发表

地上听,顶完睡去了。


真是个夜猫子, 3:00am???
 

回复

支持一下,多谢
 

回复

唱片编号:ccd-343

 

回复

吴景略得不错,喜欢~
 

回复

象这种不可多得的经典
APE音质才有收藏价值
 

回复

万斑又要熬夜工作了。
 
1  /  17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