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民乐国粹民乐国粹-Mp3区(VIP) [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7  页   1234567 跳转 查看:9354

[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表 演 者: 大研纳西古乐会 /Dayan Naxi Ancient Music Association
出版发行:河北音像出版社
ISRC CN-C12-01-355-00/A.J6
发行时间:1998年



专辑介绍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化石”。

【纳西古乐的组成】
  纳西古乐的魅力源远流长,是因为,纳西古乐是唐明皇等皇室贵族创作的宫廷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白沙细乐》
  纳西族先民在约七百多年前创制的《崩石细哩》,汉译为《白沙细乐》,是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乡间中的一种古典音乐技术形式,《白沙细乐》里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乐合奏。《白沙细乐》用于丧事或是重大的祭祖节的活动中进行奏乐,是一部风俗性的音乐套曲。当时更有专门的乐工,其演奏技艺相当高超。后来演奏者多为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受人邀请时参加演奏活动。
  根据地方志史料,在十九世纪中叶,即距今二百多年以前丽江便流行着《白沙细乐》了,并且当时就说是在元朝流传下来的音乐。据1962年丽江县宣传部关于《崩石细乐》的调查,该乐曲共计有《笃》,《一封书》,《三思吉》,《阿哩工金拍》,《幕布》,等十四首。
  《白沙细乐》在解放前夕已近于失传。解放后,党和政府对《白沙细乐》十分重视,前后曾有十多起学习,采访和搜集整理活动1956年丽江县文化部门还组织了一个业余民族乐队,参加昆明举行的“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获得一等奖。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称《崩石细哩》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2.丽江洞经古乐
  丽江洞经古乐,它是中原道教与纳西族民间音乐相溶合的奇异乐种。历史悠久,在丽江纳西族民间中广为流传。它奇迹般保存了部分中原地区早以失传的唐,宋,元时期的词,曲牌音乐。
  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演奏者多为年老艺人,乐器也很古老。他们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边奏,直至逐曲熟练。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纳西古乐才得以流存至今。
  纳西古乐会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古乐会演奏的乐曲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而古乐会的成员中,有半数以上是年逾花甲的老艺人。乐队所用的古乐器有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还有竹笛、大提胡、中胡、小叫胡、三弦、五音云锣、中锣、小镲、铙、大钹、锣、板鼓、提手、木鱼、磬等等。

【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在丽江县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
  纳西古有三个特点:一是曲目(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但近年也有少数青年知识分子热衷于纳西古乐)。听过这种三老古乐的人们不仅会感到纳西古东的古老和文明,而且还能体味到纳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纳西古乐虽然古老,但500多年来却久盛不衰。其原因是它庄重黄雅,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对此,它不仅深受纳西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
  1995年10月,丽江纳西古乐队应邀赴美国、比利时、荷兰访问演出,一度轰动了西欧,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其广播公司在黄金时间大量播放了丽江纳西古乐;荷兰、日本等国专家或考察团还专程到丽江考察古乐,并著有专著。

【古乐流传】
  这种音乐在全国早已失传,因为它是一种道教经腔音乐(其它地方尚有零星存活)与儒家“雅集型细乐”的有机结合。元代以来的“细乐”是相对与“大乐”(粗乐)而言的;是相对于用不用唢呐而言的。“细乐”是儒家雅集型丝竹乐。这种不用唢呐的“丽江洞经音乐”则是区别于我国各地道乐体系的艺术珍品。其所以珍贵,是因该乐还保留了一部分在中原早已失传的辞、曲音乐。而这些曲调的歌词,如《水龙吟》、《浪淘沙》、《山坡羊》等则仅作为文学欣赏的古典汉语教材保留着,也就是说旋律本身早已失传。如《水龙吟》,原名《龙吟曲》,为北齐(562~565年)尚书郑述祖作:“……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当时以为绝妙。”它是一首五弦古琴乐曲(《北齐书》卷26中的《郑述祖传》)。在盛唐时期李白(701~ 762年)《宫中行乐词》“笛奏龙吟水”句,又证唐时已将古琴曲改为笛子独奏曲《水龙吟》。而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朱元璋亲自重修了燕乐(通宴乐)中的《宴享九奏》,包括迎膳,进膳曲《水龙吟》。第二年(1383年)丽江土司木得(阿甲·阿德)到南京觐见朱元璋,就是说,木得72岁时在南京皇宫里受到款待。当时在皇宫进膳中听到进膳音乐《水龙吟》,皇帝还亲授木得“诰命”,并赐“诚心报国”银字金带一条、银牌令一面、金元宝六个(最高奖)、衣冠全服(见《皇明恩论录》、《明史·云南上司传》和《木氏宦谱》)。明代丽江壁画以及上述种种都说明:在明代已经道乐化了的江南文人丝竹音乐(包括唐、宋词曲音乐)开始传人丽江。那么,《水龙吟》的曲调是不是唐、宋的原型?1942年丽江纳西族学者周樊(字善甫,原洞经会会员)将南宋张炎的同名词,与丽江洞经音乐中作为“水供养”曲目《水龙吟》作了填配。按其格律、乐势、句逗和情调竟似“自己的脚穿自己的鞋一样匹配”,这是丽江纳西族音乐史上一件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浪淘沙》又是否盛唐同名乐(唐·崔令钦《教坊记》有此曲)?唐《教坊记》收有齐言(七言四句)体《浪淘沙》,刘禹锡九首,白居易六首,皇甫松二首,司空图一首;杂言体(双片“五四七,七四”格)则创调于晚唐,吕洞宾(798一?年)和李后主李煜(937一978年)。丽江洞经乐中的《浪淘沙》则是笔者于1985年将南唐李后主李煜的同名杂言体(五四七,七四,双片)词进行填配研究,1993年大研古乐会晋京演出中和学术研讨会上得到音乐理论界的论证,一致认定它就是晚唐《浪淘沙》之音乐原型。丽江洞经音乐中“经腔”《八卦》,据专家们的论证是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二月,由唐玄宗,即李隆基皇帝御制并颁布的两首道乐之一,它们是《霓裳羽衣舞曲》和《紫微八卦舞(曲)》。前者早已失传,而后者的“音乐部分就是这个东西”,即1254年前的音乐还“活”在丽江。《山坡羊》也是唐朝的曲牌,但在丽江的《山坡羊》则被证明是元代的“北曲”(金、元时期用于北方的杂剧)。
  1989年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将元代张养浩(1270~1329年)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填入丽江的同名曲牌,与上述唐乐一道晋京,同样得到了认证。
  据考证,丽江洞经音乐中与承德离宫音乐传谱(文字谱)相同或近似的就有八首。
  它们之能得到保存,无疑是“无形文化遗产”中的最不易保存的部分——音乐的一大幸事。
  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的老艺术家们对发掘、整理和弘扬诸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必将载入史册。目前,在丽江尚有较完整的九个乐会,吸收了一些年轻的学员,他们正努力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以上介绍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4.htm



专辑曲目

01. 《八卦》经腔 [0:10:50.53]
02. 调弦曲 [0:01:16.01]
03. 笃(丽江白沙细乐之一) [0:03:33.18]
04. 《浪淘沙》曲牌 [0:04:51.64]
05. 《元始》唱经 [0:05:27.70]
06. 《到夏来》曲牌 [0:05:01.39]
07. 《十供养》唱经 [0:09:11.21]
08. 《山坡羊》曲牌 [0:03:50.64]
09. 《步步娇》曲牌 [0:06:30.20]
10. 《一江风》曲牌 [0:04:36.44]
11. 《小白梅》曲牌 [0:02:37.14]
12. 古老民歌《栽秧调》 [0:02:43.07]
13. 古老民歌《茨哩茨姆》 [0:02:31.28]
14. 《清河老人》唱经 [0:06:29.17]



试听:04.《浪淘沙》曲牌(64k/wma)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
……
……
……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你的喜爱是最大的支持 游客请注册会员登录下载

rar文件打包下载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仅供网友试听测试,严禁商业用途,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巧用迅雷批量下载和rar.mp3下载后更名 点此查看详解




本帖被评分 3 次



来时宾中主,去时主中宾;江湖长作客,E网一流螢。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纳西古乐∶世纪末的绝响
作者: 龚雯 来源: 《人民日报》

第一次聆听纳西古乐,是在早春的彩云之南。

  此前,纳西文化之于我,只是当今世界唯一尚存的东巴图画象形文字,是承袭母系社会遗风的摩梭人走婚制,以及见诸图片的玉龙雪山和大研古城。孤陋寡闻使我一直不知在丽江这片神奇之土上,还珍藏着一块华夏文明的活化石───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又叫洞经音乐,讲求玄虚、静淡、超然的意境。“洞经”系道家经典的统称,洞经音乐用于道教的礼乐活动,兼有养身之效,是故唐宋时期盛行中原,明清之际流传各地,官绅文人争相谈演。晚清以降,古曲式微,逐渐失传,中国古代音乐史也因此被称作“一部无声的历史”,令人扼腕。
  然而,“礼失求诸野”,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却以她偏远闭塞的地理环境和族人喜文嗜乐之风,将洞经音乐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并进行了创造性融合,发展成风格独具的纳西古乐。它既完整保持着洞经音乐的庄重、古朴、纯正,又吸纳了宫廷音乐的典雅,同时糅入汉曲丝竹乐韵和纳西民歌色彩。它是艺术,也是历史,更是生活。当外面的世间沧海桑田地覆天翻之时,关山重叠中的丽江人依然焚香品茗,静听古乐悠扬。
  不过,让这块“活化石”真正出土并走近现代人的,是滇西一位传奇人物宣科。现年6 7 岁的宣科是汉藏婚姻的结晶,毕业于教会学校,5 0 年代初在昆明市文工团担当乐队指挥,与时任钢琴伴奏的傅聪是一对黄金搭档,因“出身问题”含冤入狱2 8 年。出狱後,这位“大研一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救纳西古乐。蒙老艺人相助,他发掘、整理出数十支曲子,重建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大研古乐会。1 9 9 3 年秋,古乐会晋京首演,中国的乐坛权威们谛听此乐,莫不称绝,有的“感极而泣”。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 说,纳西古乐当属国宝,将对我国音乐史和音乐民族学研究产生重大久远的影响。两年後,宣科一行赴英演出,一曲惊世,场场“爆棚”,英伦各界谓之“盛世元音”、“未被污染的中国严肃音乐”。迄今,这支特殊的乐队已演奏千余场,近6 0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爱乐者不远万里赶赴云岭深处,亲聆这高古曼妙的天籁。
  我很幸运,到达丽江的当晚便应邀去听古乐。演奏会设在大研古城的一座前清民宅,青瓦白墙,五花石阶,门前铺着厚厚一层新鲜松针,清香软滑,脚感异常舒适,据说这是主人特为远客准备的见面礼。观众席是一色的矮凳条桌,古旧而整齐。
  少顷,乐师们长衫马褂,缓步就座,其中多数已届耄耋,然童颜鹤发,胸前美髯展示出一种久违的古风。出任指挥兼主持的宣科一袭蓝袍,温文儒雅,先後用中、英文娓娓道出古乐渊源,不时地妙语如珠,幽上一默,引得掌声笑语不绝。
  乐师以一支名为《八卦》的曲子启幕。随着一声苍老悠然的“八───卦───”,只听一锤响锣,乐音四起。全场灯火明灭,香烟缭绕,管弦杂错,琴瑟妙和。《八卦》系“经腔”,浑厚低沉的男声齐唱确如道家诵经,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危坐细听。古乐唱曲迥异于一般歌咏,发音不用腹腔,全靠嗓子,且一律采用慢板。乐器也都是些久已失传的古董,最老的一件青铜法器“钵铃”已有4 0 0 多年,余音绕梁;其余如曲项琵琶、人面竹低胡、“苏古笃”(古波斯诗琴)、波伯(筚篥)和云锣、大鼓等,均饱经百年风霜而完好无损。
  音乐回环往复,或幽眇或激越地飘荡着,那是远古的回响,是上界的低语,是心灵的叹息。乐师们闭目演奏,轻声吟哦,已入忘我之境。最终,乐曲以出人意料的美妙旋律倾泻而下,渐行渐远渐止。
  我最喜欢且较能听“懂”的是李後主填词的那首《浪淘沙》。曾有史家称,作为音乐,《浪淘沙》连同其他一些唐宋曲牌早已亡佚红尘,只保留了歌词即文学形式。但在丽江的这个月夜,我竟听到了《浪淘沙》的原曲演唱。笙箫磬钹齐鸣,几位身着纳西服饰的少女随乐唱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但听檀板缓叩,清歌婉转,以女声抒悲怆,于此时此境,格外撼人心魄。恍兮惚兮间,听者仿佛逆穿时空,回溯到波澜壮阔却血泪斑驳的历史之河。
  但是,一如铝合金建筑正无情蚕食这座古城的和谐与统一,古乐也在遭受着“劲歌金曲”和K T V 的嘲笑排挤,尤可堪虑者,是构成乐队精髓的老人们近几年一个个地乘鹤西去。

  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唯有守持这份独特性,并通过交流和传播不断地加以弘扬,文化才能从中双倍地受益。作为“昨天的音乐”,纳西古乐也许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又一个微笑。

(以上资料来自网络)



来时宾中主,去时主中宾;江湖长作客,E网一流螢。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好久未见乡音了,先问个好,古老的音乐,时空仿佛回到很遥远的过去了
本论坛音频仅供网友试听之用 勿作商用 专辑版权归唱片公司所有     
特别提示:社区VIP版块资源 只有音乐精灵级别网友回复可见下载链接
音乐精灵获取方式请点击 

音乐无限    我爱音乐    感谢音乐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辛苦了
喜欢这种风格,
欣赏。。。

                        至
                  爱        冰
                        倩
                永远追随冰姐


      停,止,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熟悉的画面让我又想起在丽江听纳西古乐的情景. 三年过去了, 画中的那些老人, 不知如今安好?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谢谢乡音的详细介绍和推荐!
回首望星辰 往事如烟云
犹记别离时 徒留雪中情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乡音好  

这样子的音乐 是真正属于生活的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鄉音幾天沒見了   古韻難尋哦 洗耳恭聽鄉音家鄉的好碟
由於百度網盤 對於台灣網友與對岸限制 以至於過去的鏈結不見 深感抱歉!!!
若能見時可能他們放寬了!!!
*** 上傳的文件 若失效就不再傳了 所以......***
 

回复:[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呵呵,丽水乡音 雪堿雅歆        
 

回复: [30/7/2009]唐宋古韵 丽水清音 雪堿雅歆《纳西古乐》 320K/MP3

稀罕!難得!

感謝版主。
 
1  /  7  页   1234567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