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4]320kb mp3 新世纪音乐系列3:梦回上海滩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亚洲纯音亚洲纯音-Mp3区(VIP) [2005-12-24]320kb mp3 新世纪音乐系列3:梦回上海滩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3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14939

[2005-12-24]320kb mp3 新世纪音乐系列3:梦回上海滩

[2005-12-24]320kb mp3 新世纪音乐系列3:梦回上海滩




梦回上海滩
出版制作:广东音像出版社
经销商:广东太平洋影视有限公司
ISRC CN-F18-03-385-00/A.J6

监制: 钟国伟 
策划: 付大庆 
作曲: 平远
MIDI制作:平原音乐工作室
出版单位:广东音像出版社
录音: 万小元
录音地点: 北京中录录音棚
混音: 万小元
文案: 沈阳



曲目:

01、东方明珠
02、城隍往事
03、黄埔秋涛
04、吴淞烟雨
05、海天旭日
06、云间九峰
07、石梁月夜
08、淀山湖影
09、江皋霁雪
10、龙华晚钟

RAR打包下载: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试听:东方明珠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相关链接:

新世纪音乐系列1:西湖十景(亦名:情牵西子湖)

新世纪音乐系列2:日出抚仙湖(亦名:抚仙湖探秘)

云之南
 

回复




    上海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是国际知名的大都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捕鱼的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上海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沿海城市。通过考古发掘,上海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20多处,其中有全国考古界公认的崧泽文化、马桥类型文化、戚家墩类型文化遗址。特别是1979年以来多次发掘的青浦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石器、陶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这充分证明,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先民就在上海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在现今的松江区设置了华亭县,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并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60-1274年(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上海镇曾是一个重要的商港。「上海」这一名称就渊源于上海浦。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遗存着大量古建筑、文物古迹、古墓葬以及名人故居。其中古塔就有五代砖塔、宋代方塔、龙华塔、护珠塔等13座。这些古塔风姿各别,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国之瑰宝。尤其是护珠塔,上海人称为「斜塔」,这座塔历经九百年风雨沧桑,已向东倾斜达六度五十一分,超过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一度,却倾斜不倒。上海几次地震,该塔仍巍然屹立,可谓奇迹。上海还有很多古园林,如豫园、秋霞圃、古漪园、曲水园和醉白池等。上海的古寺庙则有嘉定孔庙、松江清真寺及市区的静安寺、龙华寺等。
    上海自西晋以来出现不少著名文人。如云城「云间二陆」的文学家陆机、陆云;著名画家任仁发、温日观、曹知白、董其昌;世界闻名的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明清两代还出现过不少抗清反帝的民族英雄。在近代史上,上海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城市。近代革命有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上海,如鸦片战争时期,江南提督陈华成的抗英侵略、上海小刀会起义;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上海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及反清斗争;五四运动时期上海的罢工、罢市、罢课;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以及「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十九路军奋起抗日」、「一二九运动」、「七君子事件」、「八一三事件」等。近代革命中有许多杰出人物曾经战斗在上海,如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瞿秋白、孙中山、宋庆龄、邹容、宋教仁、蔡元培、鲁迅、邹韬奋、茅盾等,留下很多革命史迹。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前缘,长江的入海口,是长江口的一块冲击平原。同源于太湖的黄浦、吴淞(苏州)两江,两江支流纵横交错,构成了著名的上海滩。「有水则灵」,几乎每个著名的城市都有一条贯穿的河流,这条河流又赋予了城市不竭的灵气,见证了城市辉煌的历史。如同泰晤士河之于伦敦,塞纳河之于巴黎。几百年来,苏州河、黄浦江抚育了一个东海之滨的小村落,成为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大都会——上海市。
    十六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上海设立海关。此时,上海已是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从此,外国列强入侵上海,使上海逐渐由一个东南名邑变成一个工商业畸形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形式的城市。1949年5月27日,上海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上海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超过4500美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倍。上海建设世界级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步伐正在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也在加速,对促进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也将产生更大的辐射作用。「中国若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上海是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钥匙,上海正向世界各国提供巨大的商机,展示着中国的明天。
    美丽的上海属于中国,美好的上海属于世界。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就从了解上海开始吧,上海正张开双臂,引吭高歌,我们在上海前进的步伐中,可以聆听到上海与时俱进的美好生活韵律。

    著名作曲家平远继《云之南》、《松》之后,撷取上海当代及历史上的十处著名景观为素材,历经两年精心创作了天籁新世纪音乐专辑《梦回上海滩》。它与《情牵西子湖》(亦名《西湖十景》)、《日出抚仙湖》组成了中国第一部写景原创新世纪音乐系列。本系列音乐由旅美归来的中国顶尖收录大师万小元先生精心合成,汇聚了中国一流演奏高手的惊天之作,以笛、箫、双簧管、长笛、排箫、二胡、琵琶、古筝、中阮、大提琴、小提琴及敲击乐,配合云、浙、沪不同地方特色的音乐旋律,部分乐曲中又客串著名合唱团、花腔女高音和京剧唱腔的柔和咏唱,组成如梦如幻的优美仙界境地。三张大碟的音乐随着不同地域的神离变化而流云飘逸,妩媚旋律宛如天籁之音。聆听国家级乐手技艺高超的倾情演奏,您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脱尘真实。知音结缘,皆可在新发烧盘中依依领略大自然的真谛。
    平远先生,国家一级作曲家,198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叶纯之、陈钢教授,现任海政歌舞团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平远先生是当今新世纪音乐制作高手,他创作了大量的新世纪音乐作品,其中《云之南》、《松》等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他的作品立意独特、手法新颖、制作精良,风格极富个性。平远通过娴熟的作曲技巧,巧妙地把中国民族音乐精华及各种外来的音乐元素融为一炉,体现了作者的现代意识和对现代文化的理解。
    平远先生还是一位在音乐领域里全面发展的作曲家,无论是交响乐、影视音乐、舞蹈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军旅歌曲,都是他所涉猎的范围,许多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的重要比赛、会演中获奖。

01、东方明珠 5:16
    在外滩对面的黄浦江边,矗立起一座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她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块尚待雕琢的玉盘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浦东的东方明珠塔建成于1994年10月1日,整座塔高为468米,仅次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和俄罗斯莫斯科市的电视塔,与黄浦东西岸的「万国建筑」群隔江相应。东方明珠塔的建筑造型新颖别致,有浓厚的东方文化韵味。东方明珠塔的建筑形式,是11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排列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串联下落到绿茵草地上,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塔体由两颗晶莹夺目的巨大圆球和一颗小巧玲珑的小圆球组成。光彩夺目的上球体观光层直径45米,高263米,是鸟瞰全市景观的最佳处所。
    上球体另有设在267米的旋转餐厅(每小时转一圈)、迪士科舞池、钢琴酒吧和设在271米的20间KTV包房。高耸入云的太空舱建在350米处,内有观光层、会议厅和咖啡座。空中旅馆设在5个小球中,有20套客房。东方明珠塔的下球体有太空城,塔座有科幻城。东方明珠塔集观感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确良建筑和旅游热点。
    乘上电梯,只需四十秒钟,便可到达263米高的球上,在这里,极目远眺,上海景色尽收眼底,原来的高楼大厦,现在都显得矮小了许多。蜿蜒的黄浦江上,巨轮如梭,连绵入海。分列两边的两座大桥,如两条巨龙,腾飞于黄浦江上,与中间的东方明珠一起,巧妙的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面。入夜,巨大的球体在五彩灯光的装饰下,光彩夺目,群星争辉,更显得晶莹剔透。与浦西外滩的灯光建筑群交相辉映,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迷人之夜。

02、城隍往事 4:07
    一座城市,总要有这样一个地方,在无意中保留下童年的乐园。那里是城市最初的回忆,哪怕在滴水穿石的时间面前,它也总是保持最执拗的姿态。上海老城厢内的城隍庙和豫园,便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这方圆不足1公里的地方,已经整整热闹了几百年。
    上海城隍庙为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又称上海邑庙,包括大殿、中殿、寝宫、星宿殿、阎王殿、财神殿、文昌殿、许真君殿、玉清宫等许多殿堂组成的,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的道教宫观。在这一万多平方米中,还包括城隍庙的两座园林,西园(即现在的豫园)和东园。
    上海城隍庙在上海城市居民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上海城隍庙的宗教节日就是上海城市全体居民的节日,「家家自有蓝呢轿,个个争穿红绉裙。妆出新年新气象,烧香邑庙去纷纷」是上海县竹枝词中描写居民去城隍庙烧香的情况。
    每年的「三巡日」,即城隍神出巡的日子,上海城内居民家中十室九空,居民全部在城隍娘娘圣诞(三月二十八),上海城隍庙内包括庙附近的商家全部张灯结彩,为城隍神欢庆圣诞,庙内香火旺盛。
    上海是一碗浓汤,城隍是浓汤的底料。普天之下的城隍庙不知道有多少,有意思的是,惟独上海的这座最终被十里洋场团团包围,从小县城到大都会,城隍庙是上海最后的根,同时也随着这个城市完成了它的变异。
    城隍庙紧挨着外滩,步行过去也很快便能到达。从洋人造的房子和街道里穿过去,你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穿过了那条过渡地带,就走进了今天的城隍庙。事实上,你不用将这里想象成是一个庙宇,或者一条每踩下去一脚都冒出来历史的老街。这是一个将嘉兴的粽子和麦当劳的汉堡挂在一块卖的地方。它是一种市俗的存在,总是能在不同的时候,为自己找到最合适的生存方式。就像今天,这种市俗更多的是一种建立在游客基础上的商业文化,不是说原本的市俗不存在了,你可以将这看作是一种被异化了的市俗文化,总归有人掏钱,有人收钱,人们在这里各取所需。城隍庙就是这么自然,不经意地就成了这个城市市俗的标本。并因此乐得其中。

03、黄浦秋涛 5:31
    一条黄浦江记录了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乐章,每一朵黄浦江浪花都是这伟大乐章中跳跃的音符,涛声不息,咏叹不止,使你内心深处曾经抹掉的空间,不再淡忘、冷漠。
    早期的苏州河曾拥有宁静的田园风光。清澈的流水、蜿蜒的河流,曾是上海最美的景致。同治《上海县志》评定当时的上海八大景色,所谓「沪城八景」,全是与苏州河、黄浦江有关的。吴淞口的「海天旭日」,中秋节的「黄浦秋涛」,明下柳间的「龙华晚钟」,初春时节的「吴淞烟雨」,小东门方浜口的「石梁夜月」,端午丹凤楼上的「凤楼远眺」,雪天初晴,吴淞江边银辉覆地舟自横的「江皋霁雪」等等。
    苏州河现已成为黄浦江支流,黄浦江已成为大上海的母亲河,昔日「黄浦秋涛」的申城佳景,现今更为壮丽。
    黄浦江古称东江,由斜塘、圆泄泾和泖港三支合成,全长114公里。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碑记,本为吴淞江南岸一支流,宋时河面渐宽,并与上海浦合并。上海浦是古上海河流名,宋后期因青龙江日益淤浅后没入黄浦江。上海的地名即因上海浦得名。与上海浦相对,古上海河流还有一条下海浦,位处今苏州河以北虹口地区,与上海县城隔吴淞江相望。古时曾修有「下海庙」。
    黄浦江在明初时称大黄浦,明永乐初尚书夏元吉疏浚范家浜,黄浦之水折西北至吴淞口入长江。正德十六年(1521年)浚吴淞江下游旧江道,开新入浦之道,吴淞江遂成为黄浦江支流。1907年至1911年在吴淞口外筑导堤,疏浚航道,形成今黄浦江河道。下游开阔处近百米,可航万吨级以上船舶。
    闻听黄浦秋涛,极目浦江两岸,但见浦西浦东高楼林立,灯火辉煌。黄浦江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如琴弦横跨江面:三条越江隧道犹如蛟龙卧江底,连接浦江两岸;江面上万舸争流,波动歌起。一条黄浦江记录了一个国际大都市的历史乐章,每一朵黄浦江浪花都是这伟大乐章中跳跃的音符,涛声不息,咏叹不止。

04、吴淞烟雨 5:55
    「吴淞口子犬牙排,防海当年筑炮台。一自通商都撤去,随波轻送火轮来。」站在宝钢城,隔江东望去,南北古炮台,隆隆炮声犹响耳畔。荣辱迭更,岁月如流,烟雨唱人生。
    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江海通津,舳舻相接,帆樯比栉。1412年(明永乐十年)由于航运需要,在今浦东新区高桥镇北临海处构筑了一座方圆百丈,高30余丈的土山,山上设有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以便船舶进出长江。这座山被称为「宝山」。郑和远航西洋,至少有两次从浏河港出发的。江海通津,连接上海门户的是吴淞。吴淞处黄浦江、长江入海交汇口,又称吴淞口,地势险要。近代以来,外国殖民主义对中国由经济掠夺、加入武力入侵,吴淞成为海防要塞。在吴淞口南岸,位于今浦东新区凌乡镇炮台浜村,设有东炮台。西炮台则设置今吴淞,俗称老炮台,扼南洋海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舰入侵,提督陈化成亲督此台,敌军多受创。因后路兵溃,力战阵殁。
    吴淞炮台为黄浦江、长江水入海口,加之历史沧桑,世人为之称颂,流下诸多诗词颂篇。「吴淞口子犬牙排,防海当年筑炮台。一自通商都撤去,随波轻送火轮来。」「吴淞门户已难关,坏我长城岂等闲。狮子林中余要塞,游人空说破台湾」。这些词都记载了吴淞炮台因《辛丑条约》签订后而遭拆毁,狮子林炮台名为要塞,却已失去抵御能力的屈辱历史。「毁家不恤独呼天,喷血吴淞起复颠。万口江东陈老佛,将军不死海生烟」。这首沈桢的《高桥竹枝词》却记录了词人缅怀陈化成英雄的激情与感慨。
    现今宝山已崛起一座宝钢新城,巍立江边,闻名世界。站在宝钢城,隔江东望,犹见南北吴淞古炮台,隆隆炮声似犹响耳畔,不同的是,中国人站了起来,「吴淞烟雨」已成新景,历史一去不再复返。

05、海天旭日 5:42
    透过蒙蒙的吴淞烟雨,浩淼的长江水奔腾东泻与大海交融汇合,这就是上海胜景「海天旭日」。冉冉旭日东升,跃升江海交汇处与长江口三岛相映辉煌,气势非凡。沉与浮,带着光与影,闻听江涛海风之声。
    在吴淞口长江南水道上的长兴岛,东邻横沙岛,北邻崇明岛,呈带状。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4公里,地势低平,有长江口「暖舌」之称,是著名的柑橘岛。距今700年前形成,十八世纪中叶始露出水面。横沙岛位于吴淞口长江水道中,东邻东海,西望长兴岛,呈三角形。1858年始露出水面,距今也有700年历史。岛上水产丰富,凤尾鱼、刀鱼、银鱼为特产。
    海天旭日盛景最佳处当属崇明晨曦。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和最大的冲积沙岛,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至18公里,面积一千余平方公里。崇明岛东邻东海,北与江苏省启东、海门相望。唐武德元年(618年)东西两沙始露水面,后由于江水海潮作用,南部老沙洲不断坍没,北部新沙洲不断涨出,至明万历年间岛渐成规模。自50年代末起,新围垦近70万亩土地。其中东平森林公园已成游览胜地。
    崇明岛上的孔庙、学宫为历史遗址,位于县城东三里的金鳌山更为著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总兵张大治,知县王恭光筑。金鳌山有九峰,中锋最高。十七年(1678年)提督刘兆麒,建金凤山亭,后被风吹坏。知县朱衣点重修。又建释此亭、魁星亭等,今俱废。后人为纪念张大治、王恭光,作宁德亭。金鳌山已为邑人游览之处。在未来的上海城建规划中,崇明岛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园区和生态游览区。崇明到上海的越江隧道也在筹建之中。

06、云间九峰 4:47
    海天旭日,为上海胜景。浩瀚长江奔腾入海,使上海成为长江口的一颗璀璨明珠。上海水秀以黄浦江、苏州河著称。其实,上海之山,也有其灵韵。「云间九峰」,自古以来就是上海名胜之地。驻足云间,瞻首九峰,返朴归真,一切顺自然。
    「云间」为古松江之别称。「九峰」泛指松江西北部的一系列山丘,佘山、天马山、薛山、凤凰山、辰山、机山、横山、小昆山和库公山逶迤相连,排障东南,望之如列宿,涵沧海,烟涛空翠,隐起平畴间。《九峰歌》云:「云间之胜数九峰,峰峰秀削青芙蓉。含苍翳碧无定容,风云回薄奇无穷。」
    九峰之首为凤凰山,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名。凤凰山东枕通波,西连玉屏,山形修峻孤起,山有虬松古藤,苍森可爱。原有凤凰、陆宝两泉。山上居有南村居、三星阁、来仪堂、且止园、梅花楼、东海亭、山月轩、锦溪桥、芙蓉庄十景。
    库公山相传古时有库公隐此,故名。库公山旧有陆宝村、旗杆石、洗鹤滩、藏书岭、鼓琴矶、览德坡、采药涯、白雪庵、放鹿亭、聚星崖十景。辰山相传元时神仙彭素云首居此山,故又名神山。薛山为唐薛道约居此而得名,又名雪山、玉屏山。山上曾有景华桥、学士亭、苦节碑、宜晚堂、仙人床诸景。机山则因晋陆机居此,故名。机山山形纤秀,林木茂盛。山上原有平原村,因陆机曾为平原内史。天马山内的横山,山形似一横木而得名,又名横云山。山景优美,樵舍农庄,客舟往来,翠壁舟枫,应接不暇。传董其昌曾书联山壁,谓:「世事纷纷如臭挐,何不登山读我书。」形似天马的天马山,又名干山,相传为干将铸剑处,山顶有双鱼石,风雨化去。小昆山为晋陆机、陆云出生地,山形圆秀,旁无附丽,望之覆盖盎然。云间九峰,今以佘山最为驰名。佘山又名兰笋山,产笋有兰香,清康熙南巡时曾品尝过,故赐此名。现佘山顶有教堂,始建于1871年,曾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与教堂相邻为佘山天文台,是我国研究天文的中心之一。山脚下建有地震检测中心。
    「山史当年履不停,新诗吟于好山听。」上海西南的云间九峰与浦江两岸的耸天高楼翼相遨从,共接青天。

07、石梁夜月 5:35
    黄浦江在外白渡桥汇合苏州河水,转向东进,使得浦东如鸟嘴突出,这一角就称作陆家嘴角。现今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就在这一地域范围。今陆家嘴角已环宇知晓,昔陆深晚唱,仍余音绕梁,惆怅伴随岁月流逝,希望寓寄夜月飘浮。
    浦东的地名往往和姓氏有关,陆家嘴地名的来历就和陆深有关。陆深,又叫俨山。陆深在明代时曾为进士、大常卿兼侍读、翰林院学士。《明史》中列入的上海人有近20位,最有名的就有徐光启、潘恩、董其昌和陆深。陆深的曾祖定居在浦东洋泾,也是陆氏家族最早定居浦东的人。
    陆深年轻时就文章著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历史和文学达37个方面,他的学术研究还包括书法理论、艺术实践和史学。他还是浦东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藏书家。
    陆深45岁时父亲去世。他本人体弱多病,也就从京城回到浦东,不再做官。陆深在故居运土筑岗,建造了一座「后乐园」。园中设有学士第、后乐堂、澄怀阁、小沧浪、四有亭、小康山径、望江洲、江东小楼、俨山精舍、柱石坞、水晶帘以及「知非」、「知还」书斋等景。陆深死后,后乐园由其儿子陆楫管理,陆楫死后一年,陆深夫人梅氏就将家搬至浦西上海县城的东门南,那里曾有一座石梁桥,又称陆家桥、学士桥。倚桥可远眺一江之隔的后乐园。八月中秋,是赏月季节,家家赏月至深夜。人们出游看月华,称作「走月亮」。旧上海很多人喜欢到小东门外陆家石桥观赏桥下月影荡漾,此景被称为「石梁夜月」。《申江竹枝词》、《上海竹枝词》等均将「石梁夜月」列为上海八景之一。
    如今「石梁夜月」虽不复存在,但陆家嘴夜色更为迷人。中国农业银行于1990年率先在浦东陆家嘴成立第一家中资银行后,现今的陆家嘴已成中外银行林立的宝地,各类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相继入驻。陆家嘴已是中国所有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陆家嘴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上海的象征。「石梁夜月」早已被陆家嘴的灯火璀璨、五光十色所取代。

08、淀山湖影 5:33
    淀山湖原为陆地,战国后陷为谷水。传说秦始皇遣囚徒10万挖地以镇王气,遂成湖。湖波晨曦,留下帝王的霸气,留下万民的泪痕。
    淀山湖,古称薛淀湖。湖面呈葫芦形,位于上海青浦与江苏昆山之间。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为上海最大的湖泊。
    淀山湖原为陆地,战国后陷为谷水。传说秦始皇遣囚徒10万挖地以镇王气,遂成湖。南宋绍熙《云间志》始见记载。因水中有淀山,故称。淀山湖通苏州、湖州、秀山(今浙江嘉兴)三州之水,贯大、小石浦,经吴淞江入海。由于长期围堤、垦殖与泥沙淤积,至清中叶面积缩小,淀山亦离湖与陆地连成一片。今湖面纳太湖水,东南经拦路港、泖河达黄浦江,东北经淀浦河、东大盈港、赵屯浦通吴淞江,为上海与江、浙、皖航运要道。平均水深2米,湖水稳定,温差小,盛产鱼、虾、蟹、鲈、鳗,为上海市淡水鱼生产基地。
    淀山湖畔现修建水上运动场,设备先进,为现代化水上设施,各种水上运动竞赛项目都在这里举行。湖畔杨舍一带建有淀山湖风景区,其中尤以大观园游览点著名。大观园始建于1988年,景区占地面积100公顷,另有内水面20多公顷,西部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意境,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造的大型仿古园林「大观园」,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有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等40余处大小景点,兼有江南园林精致秀丽与北方皇苑宏伟壮丽的风格气派。故有「淀山湖影」之称,现已成为上海新景之一。


09、江皋霁雪 4:50
    寻觅沪渎古垒遗址,聆听江皐霁雪风韵。目览野渡蒹葭的景色,足下便是日夜流淌的吴淞江水。带着苏州河舟渡桨影的冬韵朔律,剔透纯净的乐声,将一个白净如雪的梦寄到天堂。
    吴淞江,古称松江,亦称松陵江,又称笠泽江。原在上海市区内一段因1916年开挖疏竣后俗称苏州河,今习惯上统称吴淞江为苏州河。苏州河源于浙北天目山安吉境内龙王山,现龙王山刻有前上海市长汪道涵石刻题词:「浦江源头」。苏州河是太湖流域通至上海的重要航道,全长125公里。古为太湖下游入海道三江之一,另两条为东江和娄江。唐时因东江、娄江淤浅,遂成为太湖下游主要泄水道。江面宽广,出海口达20里。北宋中叶淤积,河口移至南跄浦口,今高桥以南。宋以后虽经多次疏浚而淤浅照旧,下游变窄,成为小河流。明初开浚范家浜,黄浦江水在今复兴岛吴淞江旧河道汇合入长江,遂成黄浦江支流。
    几百年来,苏州河抚育了一个东海之滨的小村落,使这个小村落渐渐成为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大都会,在世纪沧桑中又成为风云际会的大上海。舟渡桨影叙说着苏州河的变迁,翻开封尘累积的画卷,时光的流韵已将苏州河的旋律演绎的优美动人。苏州河的流水与苏州河上的桥梁成了上海历史演变的见证,一座座桥吟唱着一段段上海城市发展的歌,由韦尔斯吊桥、花园桥衍变的外白渡桥,已成为苏州河上众多桥梁的主旋律,河与桥的文化不仅有传统的风情,同时也浸润了西方人越洋登陆上海滩后所带来的理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近代工业在苏州河两岸崛起;从上世纪末到新世纪来临,苏州河将成为美丽的生态之河,六条支流开始截污,石洞口污染处理厂已启动,干流曝氧工程已展开……河之两岸,新楼矗起,林荫道在沿伸,江皐霁雪已被满目春色取而代之。

10、龙华晚钟 5:26
    带着浓重的怀旧情愫,怀念上海悠久的历史,仿佛置身于上海规模最大的古刹龙华寺内,无我的境界,使你在「龙华晚钟」声中谛听上海前进的足音和人生的步履声声。
    上海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名胜古迹甚多,其中当以龙华寺为规模最大的古刹之一。「龙华晚钟」历来是上海一景。
    相传公元247年(吴赤乌十年)天竺(印度)僧人康僧会从交趾(今越南北部)来到东吴建业(南京)。他在建业设佛像,造茅屋,进行传教。并向孙权献出佛舍利(释迦牟尼遗骨)13颗。孙权下令建寺建塔分供这些舍利。也就在此时,以盛产桃子著名的龙华镇建造了龙华寺和龙华塔。后虽毁于战火,但一再重建。
    现龙华寺建于清光绪年间,寺内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弥勒殿和方丈楼、钟鼓楼等。明洪武十五年,明万历皇帝赏赐金佛和一颗五斤三两重的金印,连同明版《大藏经》,称为「龙华三宝」。与龙华寺齐名的还有玉佛寺和静安寺。玉佛寺是上海近代名刹,寺内奉有普陀山慧根法师从缅甸请来的一尊玉佛,寺内藏有北魏及唐代佛像及清代大藏经7000多卷。玉佛寺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静安寺则与龙华寺建造年代相同,初名重玄寺,宋朝时改为现名。
    龙华寺畔的龙华塔则建于宋代。龙华塔内部的砖室为方形,每层方向依次转45度,使壁体重量均衡,各层高度也逐次减少,高达40余米。木结构部分,各层有楼板、扶梯、重重飞檐高翘,具有传统的楼阁建筑之美。七层八角共悬56只古铜风铃,又名风铎。风来时铃声清脆,使人悦耳神怡。龙华塔与松江方塔、天马山护珠塔齐名。因其塔基遍布木桩,是我国古建筑中较早使用桩基的实例,故为上海古建筑中的佳作。我们可以从「龙华晚钟」声中谛听到上海的历史足迹。
 

回复

[light]祝阅斑斑圣诞快乐![/light]
 

回复

好亲切的音乐!
来得真是时候哦!收下喽
圣诞快乐!
 

回复

真是幸運,剛要找這一系列,閱班就提供分享,只能說激網我愛你,閱班我更愛你﹙會不會太肉麻了﹚
 

回复

哈哈,这套3CD都发齐了。谢过斑斑!
 

回复



引用:
最初由 雪飘飘来 发表

哈哈,这套3CD都发齐了。谢过斑斑!


俺也收齐了,谢谢版主!
 

回复

这样的好曲哪有不顶的道理!
 

回复

CD1,CD2音质很好,可惜CD3高频只到12.25kHz啊,高频部分没有了,比起CD1、2差好多。
 

回复

该挨顶的好曲目,顶。
 
1  /  13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