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印尼发生排华的“五月暴动”,许多华人血染当场,世界为之震撼。但孰不知,印尼排华的历史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最早可以溯源到18世纪上半期的“红溪事件”。
对那场同样震撼世界的惨案,《中国大百科全书》里有解释:
1740年10月,荷兰 殖民当局在 爪哇巴达维 亚城(今雅加达)大规模屠杀华侨,因城西有一条河,名红溪 ,是肇事地点之一,故称为“红溪惨案”。
是年7月,殖民当局下令捉拿被诬为窃贼的华侨。有些无辜被捕的华侨或被虐杀,或被投入大海。10月 9日,殖民者又以搜查军火为名,命令城内华侨交出一切利器,荷军挨户搜捕华侨,不论男女老幼,捉到便杀 ,对华侨进行血腥洗劫。屠杀持续 7 天,城内华侨被杀近万人,侥幸逃出者仅 150 人,被焚毁和劫掠的华侨房屋达六、七百家,财产损失,无法估计。
对此惨案,南洋人编的《开吧历代史记》,曾有详细论述。事情的原委得从17世纪初年荷兰殖民者入侵爪哇岛说起。
1619年,荷兰人占领雅加达,因当地劳动力缺少,荷兰殖民者便勾结人口贩子从中国东南沿海以“招工为名”,诱骗大量华侨来到爪哇岛。这大概可以算的上中国最早的“猪仔”。至1719年,雅加达城内华侨人口已从初建时的800余人增至4068人,郊区人口则达7550人。
但随着华侨人数的增多,以及华侨在发展经济上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荷兰殖民者又害怕华人联合起来影响他们的统治。因此从1706年开始,荷兰殖民当局颁布了限制华侨入境的命令,规定只有取得“入境许可证”的人方可入境。而领取入境证要缴纳费用10盾(约合今天人民币10000元),已入境的人要领取“居留证”,纳费5盾。及至1722年,殖民当局又下令拘捕雅加达的所谓“无业华侨”,并禁止华侨在路旁开设饮食商店和随意外出旅行,被捕者部分遣送回国,部分送往锡兰岛和南非充当奴隶。1727年,殖民者又逮捕所谓没有居留证的华侨。
前面说过,荷兰殖民当局出此下策,一方面是害怕滞留爪哇的华人因为人数众多会影响到他的统治,另一方面是华侨在爪哇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分额日益显著。但除此之外,《开吧历代史记》里的一段记载甚为重要:
……当时吧中生理微末,岁凶米贵,人无利路,游手好闲,日以吃鸦片为事。是以各处盗贼蜂起,聚党抢劫,伤害人命。
1738年,爪哇发生灾荒,“白骨蔽平原,生民万遗一”,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数华侨的“日以吃鸦片为事”,顿时使殖民当局心里产生其为“聚党抢劫,伤害人命”的罪魁。
但还是回头来看一看殖民当局所捕获的是些什么人吧:
【1939年】本年岁凶,盗贼四起,狗箠捉获者,悉服乌衫裤之唐人。在那个年代,能穿得起黑色绸衫裤的,自然不是穷人。将这些有钱的华人投之监牢,诉之法律,荷兰当局不免有侮蔑之嫌。而事实当然不能排除一小部分的华人作奸犯科。但事实是,华人自从到南洋后,辛勤工作,加上脑子灵活、致富有术,因此不几年时间,相对“土著”,生活要显得富裕、悠闲。即使荒年到来,也不甚惊惶。
但爪哇土著居民在这场连年天灾中却饿死甚多,即使能活下来,也大多流离失所,看到华人的悠闲生活,心里不免会产生嫉恨,认为是华侨将他们的钱都赚进了口袋,是他们贫穷的根源。因此排华情绪日渐顿涨。
荷兰殖民当局当然也不希望华人的势力过为强大,更况华人经济发展需求,商会、行会日见增多。因此在殖民当局心里顿时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1740年7月25日,荷兰殖民当局发布“总督令”,命令贫苦华侨马上向当局进行登记,以便送往锡兰,充当苦力。命令发布后,没有一个华侨奉命登记。于是殖民者蛮横宣布:凡是殖民政权认为可疑的人,不论其是否贫穷或有居留证,一律逮捕审查。
许多勤勤恳恳、生活安闲的华人马上被捕,甚至被戴上手铐,押往锡兰岛。他们在途中受到的非人待遇,绝大多数因为折磨死去。当死里逃生的华侨潜回雅加达并把殖民者的罪行公诸社会之后,广大华侨义愤填膺,一致认为:“与其坐而待毙,不如作难而反,庶几死中求生。”他们准备与殖民当局理论短长。
但谁也没有预料到,华侨之中出现了叛徒。一个叫林楚观的人,因当日与起义领袖连怀观发生个人恩怨,怀恨在心,竟将此事密报给荷兰殖民当局。
10月 9日,殖民当局下达命令,说:“假如华人果真是好人,晚上最好不要出门,以免遇上巡逻的队伍,产生误会。”华侨不知是计,晚上一个个闭门不出。于是荷军以搜查武器为名,挨户敲门。一时间,华侨不论男女老幼,捉到便杀 。雅加达城顿时哭喊一片。10日,又以纵火为名,将关在监狱和卧病在医院的数百名华侨大肆杀戮。屠杀共持续七天七夜。城内华侨近万人被杀劫一空,侥幸逃出城外的,仅 150名。被焚毁和劫掠的华侨房屋达六、七百家,财产损失,无法估计。城西护城河流血漂橹,黑红一片。
城外华侨事后才得到消息,马上进行起义,在黄班指挥下与荷兰人军队展开激烈战争,伤亡千余人,后被迫转战中爪哇,斗争一直持续到17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