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领土微不足道?中苏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揭密

向印军开火的解放军炮兵
可是仅仅两个月后,在古巴导弹问题上刚刚利用完中国的赫鲁晓夫,又恢复了原来的腔调。12月12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他含沙射影地说:中印争议地区人烟稀少,对人的生活没有很大价值。我们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即印度想同中国打仗。

活捉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
1963年9月19日,苏联再次通过《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亚洲紧张局势的严重策源地》,完全撕下了苏联领导人“中立”的假面具,公开支持印度当局反对中国。文章上纲上线地说,“中国政府在中印冲突中的行动,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共同商定的关于和平共处及关于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方针”。进而以调侃的语调说:“中国领导人不满意苏联爱好和平的立场。也许,他们想通过战争的途径解决同印度的边境争执,并且希望在这件事上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吧?如果北京的领导人是这样希望的话,那么当然他们有理由对苏联的立场感到‘气愤’了。”

印军士兵在NEFA前沿修建了战壕
印度人看来,当年印军装备不佳是战败的重要原因。这确实接近事实,与中国完成换装“五六”系列步兵自动武器相比,印度军队主要装备一战时的“李·恩菲尔德”老式步枪(可见上下图对比)
中国反对“微不足道”论
中印边界问题牵涉到1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然而苏联领导人却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称“几公里算得了什么”。对此,中方予以坚决驳斥:“这不是几公里的问题,而是12.5万平方公里的问题。比苏联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个加盟共和国的面积总和还要大。如果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硬要侵占苏联这两个加盟共和国,苏联领导人是不是也认为微不足道、不足挂齿呢?”
赫鲁晓夫还说过,“我们是共产党人,国境线在哪里通过对我们不是主要问题”。对此,毛泽东嘲讽道:“按照这种说法,社会主义国家岂不是根本无权保卫自己的边界了吗?”总之,在苏联方面看来,中印边界冲突对于其实现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大计”有碍,只有坚持把冲突本身定位为“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的“微不足道”论,才能防止冲突扩大而干扰其“大计”。

守卫在边防的解放军士兵
印度当局蚕食中国领土,直到大举进犯,前后达数年之久,苏联从来没有公开说过一句谴责印度的话。而当中国被迫自卫反击,他们却对中国横加诬蔑。赫鲁晓夫的逻辑是:“我懂得什么是战争,既然印度死了人,这说明是中国进攻了印度。”对此,毛泽东拍案而起:“这简直是荒唐透顶。这无异是说,面对着侵略者的进攻,只许挨打,不准还手;如果还手,打死了对方的人,被侵略者就变成了侵略者。

印军战俘和解放军管理人员在联欢
赫鲁晓夫还不无讥讽地说:“中国单方面停火、后撤,当然很好,但是,中国部队当时不从原有阵地前进,岂不更好?”对此,周恩来总理“教导”赫鲁晓夫说:“这个问题提得似乎很巧妙。但是,我们倒要请教苏联领导人,你为什么不去问一问尼赫鲁,当初如果他不下令进攻,岂不更好?”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对印度进行了反击,中印边境局势才基本上和缓了下来。
今天,历史终于还其本来面目,中苏在中印边界冲突上的分歧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两党论战的历史背景下,分歧加剧了中苏关系的裂痕。另一方面,中国由此得出“苏联在支持印度反动派方面,有时甚至比美帝国主义更加卖力”的结论,为当时中、美、苏大三角的国际构架格局奠定了理论根基。(据《党史纵横》苏振兰/文)

印军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