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是中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所有的人都会笑话本人了——没有正面战场,哪里来的战争啊?不过本人的结论正好与相当多的网友相反:国民党的抗日,成果并没有人们想的那样大。)
很多人都不会接受这个的观点,看完本帖后可以拿出你们的观点。但是很多人是因为反感现在的腐败问题的缘故,本人不想强调什么“研究历史的态度”只想强调一点:有一句古话说,君子“遵循”于义,小人逐于利!抗日战争时期,所有的政治派系都要杀共产党,蒋介石杀,日本人杀,就是投降日本的伪军,嘴巴里喊的也不是“大东亚共荣”,而是“共产主义才是中国的最大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共产党,就等于意味着随时都会掉脑袋!(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投机分子混进党组织!)。到了战争年代结束,参加共产&党,对某些人来说,就意味着可以管人管钱,到了改革开放,意味着管的东西就更多了……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投机分子混进党组织,我没有发言权。不过党组织在人民的心里的地位,相信大家都有各自的体会和正确的判断。
本人要强调的是,无论对现在的腐败现象怎样厌恶,都应该把过去的历史和现在存在的腐败分子区别开,以认真的态度看待历史。
第一部分:不能以落后的作战形式区分贡献
有很多人认为战争就是技术兵器(坦克、大炮)和激烈的战场。在这些领域,确实都不是共产党的强项。但是,现代战争早已经不是密集的人海战术和技术兵器的简单的堆积。在规模最大的苏德战场,坦克、步兵的进攻规模是第二次大战中首屈一指的,可是也很少出现人海战术和大量坦克密集突击的场面。(密集坦克突击是为了增强电影效果,实际上的坦克战是在很宽广的战场上进行的,如果你正处于坦克大战的中心,你看到的作战双方的坦克,一共不会超过20辆!)。那种壮观的场面只出现在第一次大战中,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规模巨大的苏德战场中,庞大的部队和众多的技术兵器,是分散在广阔的战场上的,每公里的兵力、兵器的密度,都已经很低,很多时候,在激烈的战场上,苏军一个不满员的营,要防守1公里以上的防线(在朱可夫回忆录、淬可夫回忆录及所有苏军将领的二战回忆录中都可以看到)!……交战的双方,都是在这样的兵力密度上作战的。在激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为了阻止敌人的突破,苏军在700公里的战线上投入了18万人,德军是25万,考虑防线至少要有3至5公里的防御纵深,考虑到支援部队、稳定防线的预备队,1公里有多少人来守备呢?……原因很简单,二战时期,火力的强大,使得交战双方都不可能把部队密集起来,这会遭到敌人炮兵群或者是飞机的密集打击,从而很快的被消灭掉。1939年和1941年向德军反击的波兰骑兵师、蒙古骑兵师,就是这样被消灭的;1941年,在公路上行军的苏联第35师,遭到敌人密集的空中轰炸后,也是这样消失的;偌门坎战役,过河的日军6000人,也是这样全军覆没的……实际上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也是这样被日军消灭的!
有很多人回举朝鲜战场的例子来反驳我,可是不要忘记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就因为如此,为了减少敌人火力的杀伤,才几乎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兵力密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式,朝鲜战争的战术,打了一场朝鲜战争。中国志愿军是没有办法,装备太差,地形狭长,迫使志愿军采用自己最不擅长的阵地战、堑壕战、坑道战,至于美国兵,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突破中国人的防线,所有新鲜的战术都不好用,也就只能这样了——他们只有在自己拍摄的电影里,才英勇无敌。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已经远不是网友们想象的样子了,作为缺少装备、后勤补给的共产&党军队,不选择密集突击和坚固防御战,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战术,只能说明他们很聪明,应该获得军事爱好者的称赞,而不是指责,请不要受战争电影(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战争电影)的影响。所以,从军事学术上讲,也不能把正面战场简单的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或者是它的接近形式,更不能用这样未必先进的作战形式,来区别贡献大小,不能因为国民&党军队在一个战场上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就想当然的认为它的贡献大。(在很多的情况下,实际上意味着更愚蠢。)
前些年,大陆有一部军事著作,在国际军事界引起轰动,那就是“不对称战争”。共产党的战争方式,正好符合这样的原则。(所以,这部著作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历史的总结。)
只要是战斗,就意味着双方面对面的交锋,所谓的正面与否,并没有作战上很严格的区别,作战双方都会以自己的条件出发,选择对自己对有利的作战方式,不能以某一个固定的形式抹杀两个战场上的战士的勇气!唯一可以区别的就是国民&党的战线大都可以得到后方的支援,而共产党则几乎得不到,即使是延安,西面、南面是国民党的封锁,北面和东面是敌人。至于其它根据地,敌人随时都可以进来!这样看,国民党还是有利一些,他可以有后方作战,又可以代表政府全面接收外部的援助。共产党就不能了,斯大林想给八路军提供3个师的现代装备,直到日本投降都没有给成。所以,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先不要管那些作战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实质:国民&党的实际作用,牵制了多少敌人,消灭了多少。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这样的战争简单的分类为正面和敌后战场,或者说是国民党战场和共产党战场。共产党战场报纸杂志应该评价得比较多,但是由于认识的过程,人们对国民&党战场却刚刚开始接触,了解也才开始。如果网友刚开始接触到国民&党的战争档案或者是回忆录,那么都会感叹战场的规模之大、损失之重,歼灭敌人之多。当然,会很容易原谅他们战争初期的丧师失地,认可他们的努力,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敌人的强大,并认为他们为抗战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但是,当我们认真的对国民&党战场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战绩和贡献,都被夸大了,他们的损失,其实没有这样大。
首先说战绩。
第二部分:正面战场的统计数字
从统计数字上看,正面战场,国民党先后公布的歼敌数字是非常大的,三保长沙,歼灭敌人十一万余人,台儿庄战役,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南昌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但当我们认真的分析这些战役的具体数字的时候,无论怎样,都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拿长沙战役来说,数字是这样统计的:……有一老农发现,日军一辆汽车装运尸体50具,汽车有100多辆,所以至少有5000具之多云云。我们当然希望敌人死得月多越好,当时的人更是如此。粟裕将军指挥的韦岗伏击战,歼灭敌人几十人,但是不久,在当地就风传为几百、几千!但是,我们仔细考察,如果每辆汽车间距30米,一百辆就是3公里,一个农民,在湖南那样的丘陵地区能否看到一百辆汽车?又怎么肯定都在运尸体?即便如此,在各个战斗中,已经计算过敌人的损失了,这些尸体,又从哪里出来的呢?同样道理,在敌人撤退时焚烧尸体的堆里发现1000个皮带扣,就算是歼敌1000人,绝对不问烧1000人的火堆会有多大,要烧多长的时间,在激烈底战斗间歇中,有多少时间把尸体都放在一个火堆中慢慢烧化呢?……总之,类似的这些数字都和作战时对敌人伤亡的计算放到了一起。
再看作战时的歼敌数字。现在我们知道,台儿庄战役是很辉煌的,歼灭敌人一万又一百余人,但是当时的战报声称歼灭敌人两万多人,这就有了一倍的差距。事实上想更多也不可能,毕竟来犯的敌人就一个师团,只有两万多人,歼灭敌人2万,基本上算是全歼灭了。看过很多国民&党的战报和回忆录,很多时候,歼灭敌人的数字,都是直接在敌人可能动用的兵力上动脑筋,比如敌人动用6万,歼灭敌人就会是3万,动用10万,歼灭敌人就会有个四、五万。歼灭敌人往往与具体的战斗无关。在三保长沙战役里,就非常明显,第1次长沙会战,有国民党军委会高级参谋在薛岳身边,他在事后说,整个会战除了开始的防御战打了一阵,以后的反攻,是在和敌人保持一天的路程进行的。所以,歼灭敌人2万,简直是笑话。
不过,本人要请大家注意,不应该忽略的是,这样的报假数字不是没有一点意义,因为大片国土被日军烧杀得灰飞烟灭,总要给人民个交代,好维持一些东西。
在三保长沙的战斗中,日军进攻长沙打得很苦,除此以外,激烈的大规模战斗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无非就是围歼国民党军的74军和其它几个军,这也是敌人以优势兵力、火力围歼我军,国民党军队被歼灭三、五千人以至几万人,敌人会有多少损失呢?即使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最后阶段,敌人被宏观包围,一片混乱,也最终让它们全部退去,所谓的勇猛攻击,很多时候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要经过仔细推算,怎么算都不可能到十一万之多。几乎所有的战役,日军自己报的伤亡数字,往往都只有国民&党歼灭数字的十分之一,即使是日军少报,也应该不会超过太多吧?
而且,国民党军队的将军们知道什么叫歼灭敌人三万多吗?军队是由一线的作战部队和后勤、工兵、通讯、炮兵、卫生等支援部队合编成师、旅的,对于十万敌人,损失三万,就意味着一线作战分队平均损失了一半多,短时间是根本不可能进行作战的!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才两个月不到,日军就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如果真的象国民党所报告的,歼灭三万,日军要发起进攻,必须要等日本调来兵员补充损失,才有能力进攻的,不可能这样快就发动!
更为气愤的是,日本自投降后,解密的资料表明,三保长随枣战役、枣宜战役,都是武汉的日军的主动出击,目的是调动国民党军,为了不让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对武汉形成攻势而进行的,所以敌人达到目的就撤走了,留下的是国民党军的丰功伟绩和疲于奔命!(这也是在1944年日军进行长(沙)衡(阳)会战中,薛岳作出判断错误,让日军一举击溃的原因——他的好大喜功,也让全体国人包括各个指挥部门,都误以为日军是被彻底击败,从而看不到日军的作战目的!当日军目的是进攻而不是牵制时,他的“经验”,给全军和湖南人民带来了极深重的灾难!
从另一方面,在兵力对比上,凇沪抗战,日军20万对国民党军70万,徐州会战日军20万对60万……国军都惨败而逃,三保长沙日军12万对国民&党军30万,国民党军就可以全面反击包围歼灭,水平提高了不少嘛!但是随后1944年豫中(河南)战役50万国军对20万日军,就一败千里,溃不成军,以后又连续丢掉了湖南、广西、贵州的大片国土,损失兵力近60万人,惨不忍睹!
拿昆仑关战役来说,全部苏联装备的第五军,历时数十天,在友军配合下,才歼灭日军一个旅团大部4400多人,自己损失达15000人,而远比第5军装备差的薛岳部30万军队,凭借什么消灭日军5万人?——很简单,凭嘴巴!
所以,不能责怪共产党的历史书不写国民党的歼敌数字,怎么写呢?难道要按照日军的写吗?大家也许都知道,日军的态度是让中国军队产生恐惧心理,所以难免不少报自己的伤亡数字——谁知道他们的数字是真是假呢?而且难道中国历史要使用日本人的数字吗?
国民党的歼敌数字是很不可靠的。1947年,蒋介石曾经痛骂自己的将军们。美国的易劳逸摘录蒋介石演讲和文字方面的资料:“……还没有和共产&党军队接触,就说敌人第几纵队到了我军正面,第几纵队到了我军侧面,好象形势十分紧张,可到实地调查,不过上少数敌人,甚至根本没有这个番号……又如一经接触之后,往往夸大胜利,说打死敌人几千几万。须知,敌人的战术原则是避免和我军主力决战,我们要消灭他们几千几万,差不多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的报告,一望而知是假的。”这些现象,都不是到了解放战争,才突然出现的,而是一向如此!
大家不要以为我要抹杀国民党的作用。我只是希望能对国民党的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国军打胜的战役,不是没有,但也只有1938年台儿庄大捷,1944年出击缅甸和昆仑关大捷,1945年芷江保卫战了。但是每一场大战伤亡都是日军的几倍!尤其是1944年出击缅甸,兵力、火力、装备都比日军强,可是伤亡却超过日军很多,都不能算打得好,真正打的好的战役只有一个,就是衡阳保卫战。在敌人决心打通武汉至广洲的铁路线的时候,面对疯狂的日军,从两个师团增兵到四个师团,国民党一万七千人竟然能防守一个多月,非常了不起!对中国一个军使用四个师团,也是仅有的一次。即使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围歼国民&党74军,也不到两个师团的一部分吧?……衡阳保卫战的成绩是在敌人连续猛烈进攻下完成的,共损失一万五千人,每天只损失300人。对比八一三凇沪抗战,对比口守备战,对比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场的战役,胜利都是空前的。但是仔细考虑所有的战役,考虑它们的统计数字,对国民&党军队的作用,应该有一定的印象了吧?
第三部分 国民党的军事素质
统计数字不可靠,那么从作战指挥方面来说(战略方面不好说),国民党军表现也极差。
整个凇沪会战,70万军队猛攻敌阵地,每天损失一个师,为什么会损失这么大?有战斗亲历者说,我军遭敌猛烈火力杀伤,勉强冲至敌街垒,又因敌人街垒高两米,束手无策,最后遭敌侧射火力杀伤,损失殆尽……战况之惨烈,敌人火力只是损失巨大的一个方面,指挥官的无能才是主要原因!既然看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共产党的炸药包与手榴弹,大炮上刺刀(火炮跟在步兵后面,随时消灭敌人的坚固火力点)却始终维持这样毫无意义的进攻,驱使无辜的士兵作无谓的牺牲,而且还长达3个月之久!本人要问一问,这是在爱国,还是卖国?是在消灭敌人,还是帮助敌人消灭自己!
现在,很多人说,国民党抗战是有功劳的,凇沪抗战损失多少、多少……让人不明白的是,功劳是按照歼灭敌人计算的,还是按照自己伤亡计算的?有本事就应该去消灭敌人,而不是消灭自己!只回消灭自己的,不是叛徒又是什么?
大家不会接受这样的想法。但是当时那些蹩脚的指挥官,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损失,未必比那些叛徒少!
从士兵的差距上看,我们从历史记录片上可以看到,日军步兵的进攻明显是散兵线,这样可以减少敌人火力的杀伤,但是在抗日战争早期、中期,国民&党的攻击队形要密集得多,这导致敌人的火力也相对集中,造成巨大的伤亡!从八路军平型关战役对日军作的总结上看,日军步兵的作战能力非常强,从听到第一声枪响,到展开作战队形,只有8秒钟!其射击的准确性,拼刺刀的能力,战术能力都很强!这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比拟的。
朝鲜战争中,第一次与中国军队交锋,美军就把中国军队的特点写了报告(正确与否是另外的事情)。可是整个抗日战争,国民&党军似乎没有一个对日军的评估报告。就这还吹嘘自己是美械装备、美国训练,从一点就可知全貌了。昆仑关大战,全副苏联装备的国民&党军,也全没有朱可夫在诺门坎战役的辉煌。当时,俄军赶到战场上的只有1000人的坦克旅,没有伴随的步兵,半天就摧毁敌坦克40辆,消灭敌人一个旅团6000人,打得日军血肉横飞,而俄军只是有50辆坦克损坏了一些零部件!相反,同样对付敌人一个旅团(没有坦克加强),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军——第5军3万人,在友邻的配合下,鏖战近一个月,总攻发动四、五次,损失竟然是敌人的三倍!就算是地形不同,但是有如此好的装备,也不至于打成这样惨烈的局面!记得前些年非洲的埃-厄战争时,欧洲人评论说,是用90年代的军事思想,70年代的装备,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争。这句话对国民&党军很适用。早在1941年1月的山东,国民&党军的机械化部队就被共产&党通吃了(第1快速纵队)。一个指挥员,不了解敌人,也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对机械化部队的使用,很多网友都会有很多的想法。)作为机械化军的指挥官,死啃昆仑关,士兵死伤蔽野,不是无能又是什么?
无独有偶,在1942年的远征缅甸,也是这个杜聿明,被日军抄了后路,便下令炸毁全部美械装备,穿过热带丛林撤退,导致5万人饿死在丛林里。曾任中国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总部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回忆说,那是当时最为精锐的一支部队!即使向后突围,也绝对死不了5万人之多。当时孙立人师长建议消灭后方的日军,没有被采纳。但是即使不杀回去,近十万人的机械化部队,选择这样的撤退方式,总是让人目瞪口呆的!第200师的一个老兵回忆说,当时他们一个连234人,只回去64人,没有一个战斗减员,全部是饿死和病死的(热带雨林的蚊子就传播着可怕的疟疾之类)!
长沙会战,蒋介石下令陈诚乘机攻击宜昌,牵制敌人。国民党军已经攻入了宜昌,敌军已经支持不住,师团长和司令部人员已经写遗书了,可是这个陈诚竟然下令撤退,认为已经达到了牵制目的!其实,长沙的敌人刚刚撤退,首先要撤退回岳阳一线,然后才能抽调兵力增援宜昌,最快也要一周时间,陈诚完全可以再坚持三、五天,全歼宜昌守敌后再撤退。如此,则日军再不敢将各重要据点放任不顾,如果想抽调抽调兵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就必须放弃一些重要据点,如远远伸出阵地前沿的宜昌。如此,将极大改善两湖的抗日局面!……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日军仍然遏制四川咽喉,不断轰炸重庆,不断在四周发动攻势,国军不断奔波招架。当时的宜昌日军都回忆说,那些战死于日军阵地前的无数中国士兵的努力,完全被陈诚抵消了。
张自忠将军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们只知道他英勇战死,但是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被日军包围。在枣宜会战中,日军攻击襄樊后,主力向宜昌进攻,而李宗仁误以为日军像长沙会战那样准备撤回到进攻出发地,下令各部突击,张自忠将军率领所部2000人东渡汉江,正碰上日军主力一部8000人,一场激战,全军覆没,而左右各部队,均相距过远不能救助,实际上在事前、事后没有作出任何动作,听凭张自忠所部战斗到最后一刻。而在整个枣宜战役中,除遭到日军主动进攻外,均碌碌无为,毫无建树。战役指挥荒唐之极,敌情不明,看到敌人后退,就认为是撤退,我军反击时缺乏计算,毫无协同(只有表面上的协同),甚至攻击方向都不清楚,就下令出击!
整个抗日战争,国民党军队无论在战役过程中,还是在战略上,对敌人动向判断不明,对战场形势甚至没有基本的判断,处处防御,处处被动,太多部队(整营、整团甚至象王铭章一个师)战斗到最后一刻,没有呼应与支援,他们很少歼灭敌人,哪怕是一个日军大队(1944年远征缅甸除外)。如果进攻,也缺乏协调,仓促混乱,没有多少攻击力,还时常导致张自忠将军一样孤军奋战,无人支持的后果。
我们不否认那些国民党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勇气和决死的决心,他们在凇沪抗战中,持续那种自杀式攻击达3个月之久!我们也不否认张自忠、王铭章这样的高级将领的勇敢。但是,在这样的指挥下,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给予敌人有力的打击!
1937年9月27日,八路军115师消灭了平型关东北5公里增援的日军1000人后,掉转头包抄平型关西北5公里的东跑池,准备与在东跑池对面防御的晋军合围日军2000人,却被日军在晋军阵地前沿撤走!林彪在1937年10月写的平型关战役内部总结中,对国民&党军作了总结:“……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订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出击中,却以区区的八个团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 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 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他们的指挥真笨极了,特别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战术……”
国民党的装备实际上是很好的,除了像教导总队30000人是德国装备德国训练之外,所有的中央军都是捷克兵工厂的装备。(捷克兵工厂是世界闻名的兵工厂,大家都知道我国向其订购雷达,被美国阻止的事情,因为捷克雷达发现了美国的F117隐形战机,这是该型号战机目前唯一一次被击落。)国民党军除了在车辆和空军差太多外,其它基本不差。真正巨大的差距在于步兵的素质(基本没有什么象样的训练),在于各级军官的能力(共产&党选择优秀、表现出色的士兵提升,来弥补损失的军官,但是对于国民&党来说,这也许也没有什么指望)!
以下是日军装备和中央军装备对比:
人数 马匹 汽车 步枪 机枪 火炮 坦克 装甲车
日 军:22000 5800 200 9500 600 108 24 50左右
中央军:近万人 不定 不定 3800 300 46 0 0
(当然,非中央军就差很多了,有说川军一个连只有30支步枪的。)
折合为每万人火力拥有量,中央军除坦克、装甲车外,都不比日军弱。其中,轻重机枪要比日军好很多!只是日军在马匹、车辆上的优势,使得他们在机动能力和后勤保障上要远远优于中央军。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国民党军溃不成军呢?如果是空中力量的话,日本人的空中优势比起美国军队来说,有15%就不错了!把一切都归结为空中优势,那志愿军在朝鲜就不用打仗了!
在军事界,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把没有训练的士兵投入战场,是犯罪、谋杀、帮助敌人、叛国……
在军事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说过,把士兵交给不合格的军官指挥,是犯罪、谋杀、帮助敌人、叛国……
对于有资源、空间、时间训练士兵、培训军官的国民党来说,这不都很恰当吗?(共产党基本不可能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