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可耻行径遗臭万年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汪精卫可耻行径遗臭万年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177

汪精卫可耻行径遗臭万年

汪精卫可耻行径遗臭万年

汪精卫的变节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可谓中国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汉奸。1910年,年轻时代的汪精卫曾参与过暗杀清廷摄政王载沣的行动,后因行动泄密而被捕,一时传为佳话。没想到,抗日战争一爆发,已位居高位的汪精卫竟成了亡国论的极力鼓吹者,认为中国不堪一击,“晚和不如早和”。
    起初,汪精卫想拉拢蒋介石一起向日本求和,可蒋不搭理,于是萌生了单独与日本媾和的念头。1938年11月,汪派亲信与日方代表草拟秘密协议,准备成立新政府。这期间,汪曾一度犹豫,怕担当“汉奸”骂名,成为民族罪人。为此,汪精卫还在重庆上清寺的寓所内,郁闷了好几天。他的妻子陈璧君不断蛊惑汪早日另立中央,并说:“要和就早和,再与日本打下去要亡党亡国,我们不能陪着老蒋一块死”,而她骨子里的打算是想马上当第一夫人。汪精卫的一些亲信也在怂恿。于是,汪决心与蒋决裂,另起炉灶。


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时期的汪精卫

    1938年12月22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第三次对华政策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三项原则。汪精卫立即在随后出版的香港《南华日报》上积极响应。公开投日叛国,充当大汉奸。这令蒋介石大为恼火,随即召开中常会,将汪精卫永远开除出国民党,并撤销其一切职务,同时,又让外交部长王宠惠去找已逃到越南河内的汪精卫,劝汪离开日本人,承诺既往不咎,但遭到汪的拒绝。见软的一手不行,蒋决定来硬的,命令军统头目戴笠派遣的几名刺客潜入汪精卫位于河内高朗街的住所,意欲刺杀汪精卫,但未成功。


一九四零年三月三十日南京举行汪伪政府成立典礼,汪精卫发表演说


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精卫终于坐上梦想已久的第一把交椅,开始了自己的汉奸生涯,彻底成了中华民族的罪人。随着汪伪政权的成立,一些原国民政府中主和派,比如陈公博、周佛海也纷纷相随,担任伪“国民政府”中的高官。这些人深得日本人的赞赏,有的甚至还得到了裕仁天皇授予的一等旭日大绶章。
    投敌卖国的汪精卫没有得到好下场。1943年底,由于急需取出伤及后背的子弹,汪精卫被迫接受多次手术。次年初,在日本治疗的汪精卫因三节胸椎骨严重变形,骨膜发炎溃烂,形同枯尸。11月10日下午,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市一座冰冷的地下室内死去。汪精卫临死前,曾留下一首《自嘲》诗替自己辩解:
          “心宇将灭万事休,
              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
              谅无后人续春秋。”
    可他恐怕万万想不到,他所留下的只是千古骂名。


汪精卫与东条英机

    1944年11月23日,伪政府替汪精卫在南京大出丧。6时30分,举行“移灵祭”,由陈公博站在棺材前朗读祭文,7时整,大出丧开始。队伍最前面,一伪军官骑黑马高擎开道旗。后面是两个骑黑马的骑兵,背着枪口朝下的步枪,一人手执伪国旗,一人举着青天白日伪党旗。然后是军乐队,边走边奏哀乐。再后面是骑兵大队和步兵连。然后是手执花圈的伪官们。陈璧君和子女们穿着黑色丧服,分别走在灵车前后。灵车由八匹白马牵引。灵车后还有卫士大队和被胁迫来的大学生一万多人,绵延有三里之长。
    东郊梅花岭从山麓到山巅,扎满黑白布球,日本驻伪府大使谷正之、总司令冈村宁次等军官依次排成一圈。10时30分,举行安葬典礼,还是由陈公博主祭。烦琐的仪式后,已是中午12时了,方才进行入墓式。最后由陈璧君带领众人将泥土洒在棺木上。陈璧君每洒一铲,就说一声“魂兮归来”。“汪精卫之墓”的红字石碑,当即立在墓前。至于那块“咏梅”诗碑,还未刻好,只得以后补之。墓被做成一个半圆形的钢筋水泥石墩,非常坚固。


汪精卫与夫人陈璧君的合影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政府先利用汉奸看守住东南沦陷区。此时,饱受伪军迫害和蹂躏的中国人民,急切要求审判和惩治汉奸,清算他们的罪行。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呼吁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在1945年9月下旬,国民政府下令军统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地逮捕汉奸。

    蒋介石要从重庆还都南京了。1946年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平毁汪墓,由七十四军工兵部队负责执行,七十四军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决定:爆炸挖墓,并定于1月21日晚上执行。在这三天前梅花岭周围实行戒严,并在报纸上公布陆军要试炮。爆炸由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工兵营负责,用150公斤“TNT”烈性炸药。
    在一个月黑风高、寒气逼人的晚上,梅花岭四面响起了陆军的“试炮”巨响。工兵在水泥墓上钻好炮眼,放好引信,轰然一声,炸开了这个石墓,露出棺材。撬开棺盖,马崇六看到汪精卫的尸体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尸体并未腐烂,只是脸色青灰,已有黑斑点点。马崇六叫工兵实行“抄身”,但除陈璧君写的“魂兮归来”纸片外,没有其他随葬品。马崇六“验明正身”后,就下令用吊车将棺木吊到卡车上,向清凉山火葬场驶去。这里士兵们立即平整土地,填满墓穴,运走垃圾,将一座事先以积木式拼装好的翘角亭子,埋在墓地上,不到天亮,就已完工了。汪的坟墓,就此消失。装着棺材的汽车,由马崇六押车开到火葬场。场内人员都已调开,全由工兵操作。棺材被立即送入火化炉,四十分钟不到,全部烧光。一副价值连城的楠木棺材,也一起化为灰烬了。马崇六又命令开动鼓风机,向炉膛吹去,顷刻间,汪精卫的骨灰就在茫茫夜空中四散不见了。
    汪生前所作的诗中,曾有“劫后残灰,战余弃骨”、“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句子,本是得意时随手写写的,想不到,到头来一语成谶,竟成事实!



在绍兴发现的汪精卫跪像,虽有点模糊,但“汪逆精卫”四字依稀可见,同时证明是汪精卫无疑。

    在位于绍兴市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建筑工人在挖下水管道时挖出了一座石质跪像,跪像双手被绳子缚住,头很大,和身体不成比例,面容简单而丑陋。有“汪逆精卫”四个醒目的阴刻繁体楷体大字刻在石像底座的正面。石像所铸,不是别人,正是大汉奸汪精卫。
 

回复:

汪精卫早年因谋刺摄政王入狱,狱中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何等慷慨激昂。可惜晚年却蜕变成臭名昭著的汉奸。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