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尼克拯救了中国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一九六九,尼克拯救了中国

1  /  2  页   12 跳转 查看:5761

一九六九,尼克拯救了中国

一九六九,尼克拯救了中国

郑治仁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并由苏方挑起的一个冲撞点。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被毁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什么麻烦事?”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姆林宫的几个家伙决定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到时,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让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到那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的。“我们能够毁灭世界,可是他们却敢于毁灭世界。”经过磋商,美国认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30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
他们非但不会相信,反而会以为我们在玩弄什么花招。最后决定“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
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气得发疯。中国当然更不会像基辛格所说的“但愿中共领导看到了这则消息,千万不要随后扔掉”。毛泽东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同时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三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中国后遭报复等多方面考虑,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时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途中途经北京同中国总理会谈。经反复考虑,毛主席同意了这一要求。9月11日,双方在机场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谈。这次会谈表明中苏关系略有缓和,但危机依旧。柯西金回国后,苏联又改变了态度,趋于强硬,反映苏领导层内对华政策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对柯西金缓和对华政策的意见,继续对中国保持高压政策。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实为克格勃新闻代言人的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称“苏联可能会对中国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美国明白,维克多的文章是对美国的一个试探!更是对中国的示警。

  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在尼克松召集紧急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统阿格纽、国防部长莱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国务卿罗杰斯和基辛格)后认为:“对于眼前这场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我们当然应当阻止。如果他们执意要打,那是他们的事情。”为此,美国实施了三步曲:一是由于中美政府之间没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级官员会晤,要费很多周折,时间也来不及,我们可以把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拣起来,华沙会谈延续了15年,现在已经中断了两年,此时恢复意义自然非比寻常。可以安排驻波兰大使沃尔特·斯托塞尔马上去办。这就出现了斯托塞尔尾追中国驻波大使的戏剧性事件。二是要利用齐奥塞斯库和叶海亚与中国的亲密关系,频频传递我们期望和解的诚意。三是为了远水解近渴立竿见影,美国亮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尚保留未及动用的一张牌――“用苏联已被破译的密码,发出向苏联本土134个城市、军事要点、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进行准备核打击的总统指令。”

  1969年10月15日晚7时许,心慌意乱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刚才国家安全委员会报来两个消息,一个是中国的导弹基地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所有的地面导引站都已开通,这一点我们卫星收到的信号和拍摄的照片都已经证实。另一个是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利益与他们有关,而且已经拟定了同我们进行核战的具体计划。因为情况十万火急,他们只是通报了消息,正式报告还要稍晚些送来。”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国会站到中国一边?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请马上拨通驻美使馆电话。”几分钟后,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宁大使向勃列日涅夫报告:“情况属实,两小时前我同基辛格会晤过,他明确表达了尼克松总统认为中国利益同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他们将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他们将首先参战。基辛格还透露,总统已签署了一份准备对我国130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核报复的密令。一旦我们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架,他们的报复计划便告开始。”听完后,勃列日涅夫愤怒地喊道“美国出卖了我们”。

  至于中国,正如10月15日晚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为平静后说的:“也许美国的所谓核报复计划是恐吓,但中国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四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其命中目标的精度是相当惊人的。
而且他们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们应该和中国谈判。”柯西金谈话中的爆炸试验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万~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千米外的双城子发射到罗布泊的一次实弹实战性原子弹爆炸。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前夕,中国先后进行了当量为2万~2.5万吨当量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尤其是苏联,十分清楚中国核爆炸的含意。***播发的一篇评论颇具代表性,“中国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10月20日,
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势开始缓和。20世
纪中国的最后一次核危机随之灰飞烟灭。
 

回复:

也是为了美国自己,如果中国毁于苏联,则全世界将匍匐于苏联帝国之下。
 

回复:

在当时确实是这样的, 利益所驱!
 

回复

狗咬狗的战争
都是因为前面有一堆血肉丰满的骨头
 

回复

“鄙人不怕”--真的吗?
  常规战争,有七亿人垫底,相信确实可不怕。但核战争,人多就没什么用了,不然为什么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却赋予了外交使命?
 

回复

未必!!
 

回复

一切都是以实力来说话的!
 

回复

毛泽东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回复

文章标题不妥,我从文中得出与作者相反的结论--不是别人,而是英勇的中国人民自己救了自己.请看文中--[10月15日晚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为平静后说的:“也许美国的所谓核报复计划是恐吓,但中国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四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其命中目标的精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他们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们应该和中国谈判。”柯西金谈话中的爆炸试验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万~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千米外的双城子发射到罗布泊的一次实弹实战性原子弹爆炸。1969年9月23日和29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前夕,中国先后进行了当量为2万~2.5万吨当量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尤其是苏联,十分清楚中国核爆炸的含意。***播发的一篇评论颇具代表性,“中国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10月20日,
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势开始缓和。20世 纪中国的最后一次核危机随之灰飞烟灭.]

我们要明确几点:
1.美国不是救世主,不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美国的行为都是为了其国家利益,当然,这无可厚非.拯救中国,复兴中华根本上要靠我们自己.
2.实力+自信+坚强不屈的意志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没有这几条,中国会是当时"中美苏"大三角的一角吗?尼克松为使美国摆脱越战泥潭而飞过大洋求于中国吗?美国会与中国结成共同扼制苏联扩张的统一战线吗?
3.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昔日的朋友可能成为今日的敌人,昔日的敌人也可能成为今日的朋友,这要求我们基于战略大智慧,充分发挥合纵连横的战略能动性!
--------------------------------------------------------

---------------------------------------------------------

“小手腕”与大智慧

  作为谋略大家的毛泽东,即使是在运筹事关“国家安全”的大计上,偶尔也耍点“小手腕”。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际会,波诡云谲。新中国成立不久,刚刚进入五十年代,中美两国就在朝鲜兵戎相见,结果世界上最年轻国家的最强大军队,败在了世界最古老国度的“小米加步枪”之手。美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吃了个大败仗!自此,中美两国对抗、仇视达20多年之久。进入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日益扩大,两国关系由亲密转向冷淡、分裂,后来竟为了争夺一块弹丸之地――珍宝岛,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绞杀。从此,中苏两国重兵对峙近20年。
  有人说:在中美关系的对抗局势下,中苏关系的恶化客观上促成了“大三角”格局的形成,加重了中国一方砝码的分量。然而,在热核兵器时代,面对世界头号、二号核强国,如果在军事手段或外交策略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使其中一方铤而走险,启动他们手下的核按钮,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给中国人民招来灭顶之灾!
  试想,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中国人民被迫作出了“双拳打人”的被动选择,既反帝又反修,如同拳头在外,胸膛裸露,岂不玄乎?何况,早在1958年,中国人民为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炮击金门诸岛时,美国人就曾挥舞过核大棒,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后来,当1964年我们即将研制成功原子弹时,美国更是“不能容忍”、再次叫嚣要对中国的核基地进行核导弹袭击。……
大量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表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确实异常严峻,核大战的乌云曾经数次掠过中国上空!
然而,当一个国家的领袖不能左右世界大势时,可以顺应形势、借助形势。伟人不同于常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因势利导,巧于运筹,采取对策并灵活掌握时局变化,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不利形势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时势造就伟人”,伟人又何尝不创造时势?正是由于美国第一次挥舞起了核大棒,才坚定了毛泽东“我们也要搞原子弹”的决心,使中国人民在建国后仅20年时间,就有了“两弹一星”;当美国第二次对我挥舞核大棒时,中国却即将拥有核武器,但是为免遭美国的袭击和破坏,毛泽东还是指示“加快进行核试验”,并作出了在“三线”地区进行战略后方建设的英明决策。于是,中国“有备无患”、“有惊无险”,美国的核按钮终究没有按下去。
  但是后来,苏联因在珍宝岛没能沾到一点便宜,便仿效当年美国那样,对我耀武扬威、也高高举起了核大棒,并在中苏、中蒙边境一带集结了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和4个空军军团,总兵力足有100万人,对我虎视眈眈,正欲跃马挥鞭,卷土杀来……
  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说了四个字:“第一,反对;第二,不怕。”别说100万大军,就是300万大军也休想与我500万大军相抗衡!毛泽东盘算着:没有400万军队,就休想对我耍威风!而当时,苏联的总兵力才不过320万。
  1969年国庆节即将到来。按照惯例,“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眼看要到了二十年大庆之时,今年的国庆该怎么安排?为国操劳、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神色忧郁地来到毛泽东住处。
“主席,四老帅(指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和聂荣臻)的紧急报告,您看过了吗?”
  “哦,看过了。……不就是要打原子弹嘛!那东西虽然厉害,但鄙人不怕!”
周恩来听了这话,并不感到吃惊。因为凭他多年的经验,毛泽东既然这么说,自然有他的考虑。记得早在抗战期间,毛泽东就曾说过 :“原子弹也是‘纸老虎’!”以后又多次说过这句话,后来不都被实践所证实了吗?
   周恩来正在思索着,只听毛泽东接着问道:“恩来啊,你读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有贡献的人,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他有一个九字国策定江山……”
“这九个字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周恩来接过毛泽东的话道。
  “对,我这里也有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你看,这九个字能不能对付核大战?”没等周恩来答话,毛泽东又狡黠一笑:“嘿嘿,有没有剽窃之嫌啊?”
   周恩来眼睛一亮:“不称霸!好。先让美国放下心来!”
“光放心还不行,我还想让他下河趟趟混水哩!”毛泽东做了个否定的手势,顺手抽出一支香烟,点着,在吞云吐雾间沉吟道:“我就担心苏联的那个国防部长,听说他是个强硬派,就喜欢打原子弹!那个勃列日涅夫耳根子又软……”
  “主席,四个老帅根据您的指示,经反复研究,认为国庆节苏联对我偷袭的可能性很大。您看,今年的群众集会……”周恩来始终惦记着他来这儿的“使命”,打断并顺着毛泽东的话说明来意,然后紧紧蹙了蹙眉头。
  “我看,群众××还是照搞不误。不搞总不大好,说明我们有点怕。我还想上天安门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哩。”毛泽东声音不大,但幽默的语气里却透着坚定。
  周恩来知道,毛泽东的主意既然已经初定,恐怕不好再改了。于是,他沉默不语,并暗暗寻思着应对的各种办法……
良久,毛泽东笑了,说道:“恩来啊,我们可不可以来个‘兵不厌诈’、‘先声夺人’啊?先不说我们掌握的情报是否可靠,我们可不可以先放两颗原子弹,让他们先紧张两天?……”说罢,捻灭香烟,“咯咯”地笑了起来。
  周恩来心领神会,朗朗大笑道:“呵呵,等他们明白过来,我们的节已经过完了!”
  “对!所以啊,放的时机要讲究,不能早,也不能晚。具体的请再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商量。”毛泽东开始严肃起来。
  谈笑间,两位历史巨人的“小手腕”,就这样确定下来。
这年9月28日、29日,我国大西北的茫茫戈壁爆发出两声巨响,美苏两国的地震监测中心和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两个巨大信号,很快,他们便断定:中国在西部地区,进行了历史上的第八、第九次核试验。
  然而,在随后的两三天里,中国对这两次试验却一直“秘而不宣”,因此更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苏两国的纷纷猜测。美苏发表评论说:中国这两次核试验显然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他们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
  正当世界舆论被炒的沸沸扬扬之际,10月1日这天,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兴致勃勃地登上天安门,高兴地检阅了××队伍……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等还破例走下城楼,在群众中间席地而坐,满面春风地观看了节日焰火……
  不久,两位巨人又借美国急欲想从越战“泥潭”脱身之机,再次合作,导演了“小球推动大球”的活剧,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不利处境,完成了“拉美国下河趟水”的大计谋。自此,世界格局也从“两极”走向多极,并逐步形成了“中美苏”三足鼎立之势!
  每当运用一些军事、外交手段取得某项成功时,毛泽东总是半是得意、半是自嘲:“呵呵,我又耍了个小花招!”
          ( 刘炳峰 )
 

回复

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1  /  2  页   12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