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改革开放30年经典镜头

市民在深圳市深南大道旁的邓小平画像前广场上休闲(2008年10月14日摄)。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一直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从1980年国家批准设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速度”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习惯用语。在短暂的28年间,深圳从一个人口只有3万人的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现代大都市,城区面积也从最初的3平方公里扩大到了700多平方公里,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6700多亿元,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其四大支柱产业。此外,作为中国主要的外贸口岸,深圳进出口总额连续10多年位居大中城市第一。2007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0628美元,成为内地首个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

这是行驶在藏北当雄草原上的进藏列车(2008年11月23日摄)。
青藏铁路东起西宁市,南至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沿途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穿越多年冻土里程550多公里。
青藏铁路犹如一条神奇的天路,而修建它时所遇到的三大难题即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与高寒缺氧,也使这条铁路的诞生具有重大的科技意义。
青藏铁路修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共存。铁路建设沿线设立多层次的医疗、救护站,施工人员得到及时的救治,因而没有一名施工人员因高原病死亡。青藏铁路建设尽力保护高原上的一草一木,努力减少对野生动物、冻土的影响,对冻土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专门设立了迁徙通道。铁路直接用于环保的投资达11亿多元,这在中国铁路工程史上还是首次。
青藏铁路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果。青藏铁路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架起了高原边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之间的幸福与友谊的金桥。青藏铁路在雪域高原的穿越也让“中国最后一个省区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2008年12月15日,出生在台湾的81岁的郑坚老先生在两岸直接通邮仪式上投寄出寄往台湾的家书。
当日,海峡两岸直接通邮仪式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航空邮件交换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