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斜阳 世界末代皇帝沉浮录 (8P)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帝国的斜阳 世界末代皇帝沉浮录 (8P)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2737

帝国的斜阳 世界末代皇帝沉浮录 (8P)

帝国的斜阳 世界末代皇帝沉浮录 (8P)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凌驾于万人之上,却最终从权力顶峰跌落;他们是强大帝国的继承人,却扮演了帝国“终结者”的角色;他们身上流淌着“高贵”的鲜血,却“卑贱”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他们——各国的末代皇帝总是充满了好奇。连载《帝国斜阳:世界末代皇帝沉浮录》将为您揭开他们的神秘生活,追忆那些曾威震一方的强大帝国的最后岁月。



印度德里王巴哈杜尔·沙:爱写诗的吸毒者

在近代印度历史上,莫卧儿帝国曾盛极一时,其版图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然而莫卧儿王朝的末代皇帝——穆罕默德·巴哈杜尔·沙,却悲惨地死于异国他乡。


巴哈杜尔·沙二世(1775-1862)

18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开始衰落。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为了掠夺财富,凭借其坚船利炮,逐渐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到1764年,莫卧儿王朝彻底沦为了英国殖民者的附庸。此后在英国人的监管下,历代皇帝被限制在首都德里,整日蜷缩于皇宫——红堡内,依靠英国政府的年金度日。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巴哈杜尔·沙登上了皇位。
175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普拉西战役,与印度莫卧儿王朝签定协议,成为王朝监护人,剥夺了印度皇帝的权力。

莫卧儿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是德里王巴哈杜尔·沙。他从小就是一个瘾君子,抽鸦片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此外,他非常喜欢写些风花雪月的诗歌来赞美自己的后宫生活。


1857年,英国在印度军队实施改革,发给士兵们新式步枪和用油纸包的子弹,这些子弹上都涂有猪油或牛油,装子弹时必须用嘴咬开后盖。吃猪油是穆斯林的禁忌,而印度教徒则禁食牛油,于是这一亵渎士兵宗教信仰的事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

5月10日,德里以北密拉特的印度第三骑兵团土兵起义,他们高呼“德里王复位”的口号,向首都进军。11日清晨,巴哈杜尔·沙被起义军拥上宝座,第二次加冕。

此后,印度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三个起义中心。英国对此非常恼火,很快从缅甸、锡兰甚至中国香港抽调部队,组建“惩戒军团”进行镇压,并将德里作为主攻目标,双方从6月中旬开始展开血腥的拉锯战。

英军杀光莫卧儿王朝继承人

受当时全国起义形势大好的影响,巴哈杜尔·沙逐渐兴奋起来,他整天在皇宫礼拜室里祈祷真主赐福给起义军,并以皇帝的名义向大众发布一个预言:“100年前的6月23日,英国克莱武军团占领了富饶的孟加拉,揭开了英国征服印度的序幕,而100年后的今天,英国人则将在神的谴责下滚出次大陆。”

正是在这一预言的影响下,起义军于1857年6月23日对围困德里的英军发动了猛烈进攻。7月5日,英军总指挥巴纳德暴毙,“惩戒军团”暴发霍乱,巴哈杜尔·沙的预言似乎应验了。

但英国人并没有撤退,新统帅威尔逊少将在9月14日凌晨命令向德里城内的3万起义军发起总攻。9月21日拂晓,英军重新夺回了德里。

此时,万念俱灰的巴哈杜尔·沙躲到了德里城北部几英里外的阿克巴大汗陵墓里,英军少校霍德森很快发现了他的藏身处。在获得安全承诺后,巴哈杜尔·沙束手就擒。但是,霍德森却残忍地枪杀了三位王子,这意味着莫卧儿王朝失去了继承人。

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进行审判时,将巴哈杜尔·沙列为“首恶”,将其押解到缅甸仰光软禁起来。1862年11月7日,巴哈杜尔·沙写下一首诗后死去。他在诗中写道:“爱的一切都去了,就像被秋天夺去美丽的花园,我只拥有记忆中的辉煌。”




德国威廉二世:头戴“世界上最沉重的皇冠”

1888年6月15日,在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加冕典礼。当天,一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戴上了尊贵的皇冠,他就是德意志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1859年1月出生于波茨坦,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大学毕业后,他按皇家惯例到军队服役,并于1885年被任命为波茨坦第一近卫军团司令,可谓少年得志。1888年3月9日,老皇帝威廉一世因病逝世,王储腓特烈继承了皇位,称腓特烈三世。可这位皇帝体弱多病,继位不到一百天便晏驾归天。于是,身为太子的威廉二世便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时年仅29岁。

自1871年建立以来,德意志帝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迅速在欧洲崛起,也正因如此,当威廉二世即位时,外界称他头上戴的是“世界上最沉重的皇冠”。

与“铁血宰相”分道扬镳

作为一位年轻的帝王,威廉二世在治国方面还是颇有才能和建树的。然而这些成功也助长了威廉二世的狂妄和自负,并直接导致了他与开国元勋――“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决裂。

威廉二世虽然颇具才能,但年轻气盛而脾气古怪,曾有学者戏称其为“出色的怪物”。一则流传已久的趣闻也很能说明问题:据说威廉二世曾费尽心思设计了一艘军舰,然后得意地请权威造船家进行鉴定,结果对方的答复却是:“陛下,您设计的这艘军舰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和十分美丽的军舰,称得起空前绝后。它能开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将是世上最强的,它的桅杆将是世上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将是世上最远的。这艘辉煌的战舰,看来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刻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般。”至于俾斯麦,则自信地以为无人能替代其位置,甚至宣称:“皇帝是一个最能迁就人的主子,无论什么政事他都不敢反对我。”

更重要的是,二人在内政外交政策方面出现了巨大分歧,俾斯麦抱怨说:“皇上像只气球,不把线抓紧,就不知道过一会儿他会飞到哪里去。”这成为导致他们决裂的主要原因。1890年3月18日,在威廉二世的逼迫下,俾斯麦正式递交辞呈,帝国从此完全掌控在威廉二世手中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其政治野心就是称霸世界。1895年,他宣称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即建立起所谓的“大德意志帝国”。为此,威廉二世和他的智囊们精心设计了一份蓝图,其战略构想就是控制世界各地区的战略要地。

1914年6月28日,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威廉二世欣喜若狂,极力鼓动奥匈帝国发动战争。在他的煽动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但与他预期的相反,战争最终以德国的惨败告终。1918年,愤怒不已的德国民众发动了十一月革命,迫使威廉二世于11月9日宣布退位,并于次日逃亡荷兰。

虽然战后协约国曾强烈要求荷兰政府引渡威廉二世,但荷兰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使威廉二世躲过了惩罚。十几年后,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威廉二世的政治野心再次蠢蠢欲动,竟幻想在德国实现复辟。可惜当他向希特勒暗示这种想法时,后者对此毫无兴趣。不过,威廉二世仍然成为了希特勒的崇拜者,还为其在二战初期的胜利欢呼不已。1941年6月4日,这位曾叱咤一时的战争狂人终于在“德国将征服世界”的美梦中一命归西。




法国拿破仑三世:拿破仑的“天然继承人”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亲侄子。从一降生,他就被赋予了波拿巴家族强烈的荣耀感。他用一生追求重现拿破仑一世的辉煌,但无奈,他虽然与伯父拥有同样的野心,却不具备先辈的宏才伟略。最终,他断送了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也终结了波拿巴家族的复兴之梦。

拿破仑一世的“天然继承人”

1815年,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后,拿破仑一世选择了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宣告结束。7岁的路易·波拿巴也被迫随母亲流亡国外,并于1832年加入瑞士国籍。路易·波拿巴从小就非常崇拜自己的伯父,一心渴望重现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光荣,并始终以拿破仑一世的天然继承人自居。

第一帝国结束后,法国国内仍然存在着支持拿破仑的政治势力,路易·波拿巴便利用这股势力开始了自己的政治冒险。1836年,他秘密潜回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但行动以失败告终,他被流放到美洲。3年后他流亡英国,并在那里出版了《拿破仑思想》,极力歌颂拿破仑一世的伟大功绩,试图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1840年,他再次回到法国,在布洛涅冒险发起暴动。这一次的结果依然是失败,路易·波拿巴被判处终身监禁,囚禁于哈姆要塞。1846年5月,他成功越狱逃亡英国。

政治投机取得成功

1848年,法国发生了反对七月王朝的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面对天赐良机,路易·波拿巴立即返回法国,决心在乱局中大显身手。结果,无数对拿破仑一世时代充满怀念之情的法国人,在选举中纷纷将选票投给了他。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接下来,他开始向皇帝的宝座进军了。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调动军队发动政变,强行解散议会。1852年11月,在他的操纵下,法国宣布恢复帝制。12月2日,也就是48年前拿破仑一世举行加冕典礼的这一天,法兰西第二帝国正式宣布成立,路易·波拿巴的名字也变为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并被元老院尊为“拿破仑三世”。从此,靠政治投机上台的拿破仑三世竟然执掌第二帝国政权长达19年之久。


执政期间,拿破仑三世在国际事务中也表现出狂热的投机心理。他曾先后挑起与沙俄、奥地利、意大利、越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等国的一系列战争。1857年,也正是他伙同英国政府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火烧圆明园惨剧的发生。殊不知,正是这种不断膨胀的政治野心,使法兰西第二帝国一步步走向毁灭。

野心膨胀走向毁灭

19世纪60年代末,随着法国内外矛盾日益尖锐,拿破仑三世的统治开始面临危机。与此同时,在“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下的普鲁士迅速崛起。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野心勃勃的拿破仑三世试图发动对普鲁士的战争。更要命的是,在他身边还有一个虚荣心同样强烈的欧仁妮皇后。当普法战争一触即发时,欧仁妮极力鼓动丈夫大胆应战,并直言不讳地说:“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开战前,拿破仑三世狂妄地宣称:“我们只不过是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他自信地亲率40万大军出征,还带上了儿子。但他们到达前线后,却连吃败仗。在色当被普鲁士军队包围后,他竟然向普鲁士国王乞降:“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于是,他和麾下10万士兵全部做了俘虏。1871年,法国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法兰克福和约》。拿破仑三世的冒险战争,让法国蒙受巨大耻辱,也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和约签署后,拿破仑三世获释并再次流亡英国,在那里与已逃出巴黎的妻儿会合。在英国期间,他栖身于一处疗养地,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可笑的是,此时的拿破仑三世仍念念不忘复辟帝制。可惜仅过了两年,他便病死在伦敦,时年65岁。




巴西佩德罗二世:五岁登基的小皇帝

在“足球王国”巴西的历史上,有过一个仅有两任皇帝的巴西帝国。这个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末代皇帝的佩德罗二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

五岁登基的小皇帝

十九世纪之前,巴西一直是葡萄牙最大的殖民地。1807年,由于法军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逃亡巴西,直到拿破仑被打败后,他们才得以返回欧洲。

1822年,滞留于巴西的葡萄牙王储佩德罗,在当地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而独立,成立巴西帝国。10月12日,时年24岁的佩德罗在里约热内卢登基为巴西皇帝,称佩德罗一世。

然而,由于佩德罗一世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极力维护葡萄牙贵族的利益,加上与阿根廷的战争遭到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遍不满。1831年4月7日,在人民起义的压力下,佩德罗一世被迫退位,灰溜溜地返回葡萄牙,把王位让给不满六岁的儿子佩德罗二世。

为辅佐小皇帝治理国家,巴西临时成立了一个三人摄政委员会。出于安定人心的考虑,摄政委员会甚至很长时间没有向外界公开小皇帝的真实年龄。

因电话闻名世界的皇帝

1840年7月23日,巴西国民大会宣布佩德罗二世提前亲政。在此后的50年间,佩德罗二世创造了一系列政绩。在国民眼中,他高大挺拔又聪慧文雅,处处体现出皇帝的气派。同时他又能以民主的作风治理国家,尽力维护巴西的团结。为发展巴西经济,他积极发展工农业生产,大力建设铁路、公路等。为解决巴西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问题,他做了很多努力,曾表示要“卖掉最后一颗珠宝,拯救受苦受难的东北部”。据说,佩德罗二世还是一位具有环保意识的植物学家。当年,巴西一些地区曾出现了乱砍乱伐的现象,但他发现后立即予以阻止,并亲自带头植树。在佩德罗二世执政期间,巴西国内可谓长治久安,经济繁荣,文化璀璨,成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国家之一。


关于佩德罗二世,还有一个与电话有关的趣闻。1876年,为了纪念美国独立一百周年,在费城举行了世界博览会。6月25日这一天,在美国考察的佩德罗二世在一些科学家的陪同下来到会场参观。当他们走到贝尔的展台前时,看到了新近发明的电话。为了向贵宾进行演示,贝尔在话筒边朗诵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着名片段,结果听筒边的佩德罗二世吃惊地跳了起来,大叫:“我听见了,我听见了!”第二天,巴西皇帝因电话大吃一惊的消息便传遍了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佩德罗二世还曾对中国产生过兴趣。当时巴西由于地广人稀,严重缺乏劳动力,为此佩德罗二世于1879年向清政府派遣了第一个政府代表团,目的是引进中国“苦力”。只不过清政府认为向外移民有损“天朝威仪”,最终拒绝了这一建议。

被谣言击垮的倒霉皇帝

在内政方面,佩德罗二世最大的举措当属废奴政策。早在1840年,这位皇帝就宣布解放了自己的所有奴隶。随着废奴运动的高涨,1888年5月,远在欧洲就医的佩德罗二世支持其女、摄政伊莎贝拉公主签署废奴法令,从而使70万奴隶获得了自由。毋庸置疑,佩德罗二世在巴西废除奴隶制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他没想到,废奴的直接后果却是既引发了共和运动的高涨,又得罪了支持君主政体的地主和农场主。

1889年11月14日夜,佩德罗二世兴致勃勃地在皇宫里举行盛大舞会,招待各国来宾。共和派的丰塞卡元帅趁机率军突然包围了内阁会议厅,宣布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并要求佩德罗二世离开巴西。原来,当时有谣传称佩德罗二世将退位,皇位由其女儿伊莎贝拉继任。由于丰塞卡元帅素来与驸马不和,于是便发动政变。

危急关头,佩德罗二世为了避免内战,最终同意了丰塞卡的要求。在政变后的第三天,他带着皇后、女儿和女婿乘船回自己的母国葡萄牙去了。1891年12月5日,流亡欧洲的佩德罗二世在巴黎去世。




朝鲜纯宗:在日军刺刀下变得迷信

母亲被日军杀害 致其性情大变

1874年2月8日,朝鲜高宗李熙的嫡长子李坧出世。他的生母闵妃在怀他时遭到一些嫔妃宫女的毒害,幸好因毒药剂量不够,母子才得以保全。但由于朝鲜宫廷盛行使用多含铅汞的化妆品,许多人因此慢性中毒,李坧也深受其害,成年后无法生子。

1895年,日本打败清王朝后开始逐步独霸朝鲜,闵妃也被日本暴徒刺杀。一连数月,21岁的李坧都难以从这一惨变中清醒过来,他经常像孩子一样大哭,不停地呼喊着“妈妈”,并从此性情大变。

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战争的胜利后,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强迫朝鲜签订了《日韩保护协约》,规定由日本政府在汉城设立统监府,剥夺了朝鲜内政外交主权。

协约签订后不久,高宗秘密写信给美、俄、德、法四国首脑,宣布《日韩保护协约》无效。1907年,荷兰海牙召开万国和平会议,高宗派特使李俊、李玮钟等三人带着致俄国沙皇的书信和参加会议的委任状前往海牙,控诉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呼吁各国声援。但是,与会列强均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李俊愤而剖腹自杀。

此事令日本恼羞成怒,日本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唆使朝鲜卖国贼发动逼迫高宗退位的运动。1907年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最后高宗宣布“军国大事由皇太子摄政”,但是日本统监府篡改诏书,将“摄政”说成是“让位”。 1907年7月19日,在日军严密看护下,朝鲜李氏王朝在宫中举行禅位仪式,皇太子李坧即位,高宗被尊为“太上皇”。

与先父“通话” 诉说亡国之痛

李坧即位4天后,日本外相林董联合朝鲜总理大臣李完用,解散了朝鲜军队,只保留一个大队的兵力担任皇宫守卫。李坧活脱脱成了日本人手中的傀儡。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日本政府趁机煽动复仇情绪,为吞并朝鲜制造舆论。1910年8月,日本强迫朝鲜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朝鲜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此后,李坧被降为“昌德宫李王”,软禁在昌德宫中。虽然他每年从日本政府获得一笔尚算可观的生活费用,但已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寝宫家具布置都说了不算。


此时的李坧只能把痛苦压在心底,变得异常迷信。他经常跑到高宗生前的寝宫和高宗死后所葬的陵地,面对夜空长叹不已。后来皇宫有了电话,他便命人架设了通往高宗昔日住所和陵地的专线电话。每当他因身体不适不能前往时,他便令侍从接通电话,然后穿着素衣,正襟危坐对着话筒轻声诉说起来。

1926年,52岁的李坧因病去世,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




越南保大帝:自称是“法国的儿子”


把法国总督 当作再生父母

1884年,法国殖民者通过越法顺化条约,迫使越南阮朝接受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把阮朝皇帝变成傀儡。

1913年10月22日,第十三代越南阮朝皇帝阮福晪出生,他就是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根据法国总督的命令,他从小就被送到法国学习,结果他的法语比母语说得还要流利,他甚至多次宣称自己是“法国的儿子”。


保大帝(中左)拜见法国总督(中右)


保大帝与皇后参加法国人的宴会

1925年,阮福晪登上宝座,年号保大。遵照祖制,阮朝新君登基典礼是不允许外人在场的,但早把法国总督当成“再生父母”的保大一意孤行,非要法国人出席不可,为此还棒打了许多表示反对的前朝老臣。

对日本逼死百万民众漠不关心

二战期间,日本利用法国的溃败,1942年侵占了越南。为了消除越南人民的抗日情绪,日本特务机关一手策划,把保大这具“政治僵尸”重新抬出来,演出了一幕“加冕”的丑剧。

为了战争需要,日本侵略者强迫越南百姓毁稻种麻,致使物产丰富的越南3年间居然有200万人饿死。当这些消息传到保大耳朵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顺手拿起茶几上的咖啡品尝,对身旁的仆从说:“去看看我的‘弗朗索瓦’(他的爱犬)的晚餐弄好了吗?”

1945年8月16日,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越盟)发动“八月革命”,抓住日本投降的有利时机,迅速夺取全国政权。8月27日,越南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推举胡志明为主席。8月30日,保大在顺化宣布退位。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 独立宣言》,宣布推翻长达80年的殖民统治和上千年的封建专制,从此开辟了越南历史的新篇章。

1946年3月,保大携带大量珠宝细软跑到香港,以法国凡尔赛宫作参考,在浅水湾修建了一座面积达1000平方米、颇有皇家气派的住所。

被美国永久赶出故土

不料时局突变,卷土重来的法国殖民军在英美的帮助下,向越盟发起进攻,并于1948年把退隐的保大拉出来当“总统”。1954年5月3日,法军在奠边府惨败。次日,法国政府宣布退出印度支那。保大再度流亡,这次他在法国戛纳买下了别墅。

但美国不甘心越盟的初步胜利,它取代法国插手越南事务,积极扶植南越的反共势力,并选择保大政府的前总理吴庭艳作为自己的代理人。

1955年10月,美国主导在南越举行“选举”,要南越老百姓在得到法国支持的保大和得到美国支持的吴庭艳之间选出“国家领导人”。美国的爱德华·兰斯道尔上校建议掌握实权的吴庭艳设计两种选票:红色代表吴庭艳,绿色代表保大。这样可以利用越南民间“喜红厌绿”的传统心理,影响选举结果。

当选民去投票站时,他们发现那里早就被吴庭艳的支持者所控制。一个选民投完票后说:“主持者明白告诉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红色选票投进票箱,要么把绿色选票投进废纸篓。”在这种情况下,保大失去了回到故国的机会,从此他便安心在法国当了四十多年寓公,于1997年7月31日病死在巴黎。





相关链接:
溥仪收藏的珍宝及罕见老照片 (12P)
溥仪家族提出申请 末代皇妃将与溥仪合葬 (图文)
末代皇帝溥仪的狱中生活 (图文)
末代皇帝溥仪的奢华婚礼 (组图)
末代皇帝的结婚证——翻开溥仪旧相册
 

回复: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