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 泽东与世长辞。他的病情在这年6月加重,7月,中 央决定对丧事预作准备,指定专人起草讣告和悼词文稿。本文作者周启才曾任中 共 中 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参加了讣告和悼词的起草工作,亲历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过程。
突如其来的任务 1976年7月下旬,汪 东兴打电话急促地对我说:“老周,你,并通知李鑫,马上到怀仁堂正厅等候,中 央有紧急重要任务交你们办。”我立即打电话告诉了李鑫,不到一刻钟,我们气喘吁吁地来到怀仁堂。只见中 央 政治 局委 员纪 登奎、姚 文元,正一前一后,脚步匆匆地向正厅走来。进入正厅,他们站在那里,没有落座。纪 登奎神色凝重,面带哀伤地对我们说:“中 央领导同志派我们来向你们传达一项紧急重要任务,目前毛 主席病情危重。中 央决定,丧事要预作准备,指定由你们二人负责起草讣告和悼词文稿。此事保密性很强,时间要求紧迫,你们要尽快完成,保证中 央使用。”说完,他们转身急匆匆离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务,我们惊愕万分,一时不知所措,竟不约而同失声哭起来。不一会,汪 东兴秘书打来电话说:“东兴同志指示你们就在怀仁堂正厅办公,这里环境安静,也有利保密,生活问题已布置警 卫局服务科操办。”毛 主席的讣告和悼词怎么写?多长时间内写出来才能保证中 央使用?经过讨论,我们感到中 央要我们完成的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当下我们需要的是让思想情绪赶快稳定下来。我们先起草了讣告文稿,而后草拟了悼词文稿。因两个文稿是在毛 主席在世的情况下起草的,文中凡提到“毛 泽东主席”的地方,全都用“△△△△△”代替。
起草任务完成后,我们电话报告了汪 东兴,并请示是否将两件文稿送他阅转中 央。汪听后说:“两件文稿,由周启才亲自加封,亲自保管,暂不上报中 央,什么时候上报,待命。”为了保密安全,我回到办公室,密封好两件文稿,锁在我专用的保险柜里。
江 青阴谋未能得逞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 泽东逝世。清晨5时10分左右,汪 东兴同志打电话到我办公室,他哀伤地对我说:“老周,你带上那两件封存的文稿,速到主 席住地会议厅来,政治 局等着讨论。通知李鑫也来这里。”我急速打开保险柜,取出封存的文稿,下楼直奔毛 主席住地会议厅。半路上看到汪 东兴正在毛 主席住地外边马路上来回踱步,他在急切地等着我们。我们疾步走向主 席住地会议厅,厅内灯光暗淡,一片沉寂。我走到第一副 主席华 国锋面前,把密封的文稿放在他座位的茶几上。他示意我坐在他左后方的沙发椅上,并把文稿启封。
这时,江 青从会议厅大门进来,她边走边叫:“我还是要求政治 局讨论邓 小平的问题,今天会上要作出决定,要把他开除党籍。”这句话她重复了好几遍。此前她在会上就曾提出这一问题,经与会大多数政治 局成员的抵制,江 青未能得逞。现在她又旧话重提,会上无人吭声。华 国锋怒视着江 青,当江 青走到她的座位坐下后,华 国锋拿起茶几上的两份文稿,环视了一下会场,说:“现在继续开会,讨论中 央预先准备的讣告和悼词文稿,今天主要讨论讣告文稿,会上要定下来,下午要对国内外广播,时间很紧;悼词文稿也过一遍,不讨论,会后印发给大家,另择时间开会商定。”
华指示我把讣告文稿在会上读一下。讣告文稿是以中 共 中 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 央 军 委名义发布,定名为:《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全文二千五百多字。我以较慢的速度读完后,华 国锋说:“大家看有没有原则性修改或补充意见?有,请提出来讨论;如没有,我意先送中办秘书局印刷厂加急排印,印出清样,人手一份,我们再仔细推敲定稿。”与会成员同意华的这一意见,不到一小时印出了清样,我在会上分发给与会成员。在排印讣告文稿期间,李鑫在政治 局会上读了悼词文稿,华 国锋批示后,交我会后印发政治 局各成员。经过讨论,会议一致通过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决定九月九日下午四时对国内外广播。
悼词文稿的讨论过程 9月16日下午3时,中 央政治 局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开会,讨论毛 主席悼词文稿,研究商定9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的有关事项。中办秘书局通知悼词起草人李鑫和我列席会议。
下午两点多,汪 东兴把我叫到他在人民大会堂的临时办公室,对我说:“有两件事你代我报告国锋同志:一是,今天下午的政治 局会议,我不能去参加,我要在这里保护毛 主席的遗体,你替我向国锋同志请假。二是,悼词文稿我看过三遍,认为基本可用。有一条补充意见,就是在悼词文稿的适当地方加上毛 主席讲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条重要指示。我认为加上毛 主席这条指示,很有必要。”
下午2点50分左右,华 国锋到达会场。我向他报告了汪 东兴请假和对悼词文稿的意见。华听后说:“保护好毛 主席遗体,任务十分重大,也十分艰巨,东兴同志不能离开,可以请假。会后你把会上讨论的情况向他汇报。”稍停片刻,华接着又说:“东兴同志提出悼词文稿中加上毛 主席‘三要三不要’重要指示,这是一条重要意见,我很赞同,开会时,你可以代他把这个意见在会上讲一下。”参加会议的政治 局成员陆续到达会场,最后来的是江 青。3时整,华 国锋宣布开会。他让我把汪 东兴对悼词文稿的意见讲一下。我转达了汪 东兴同志的两点意见后,华 国锋说:我认为东兴同志这个意见很好,毛 主席“三要三不要”的重要指示,对我们党的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毛 主席这条重要指示,我赞成加上。说完,他看了看旁边坐着的叶 剑英和李 先念。这时,王 洪文侧身看了看江 青,江 扭头看了看张 春桥,张 春桥紧闭双眼,默不作声。姚 文元则低着头翻看悼词文稿。
当时坐在一起的“四 人 帮”个个沉默不语,既没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华 国锋指着姚 文元说:“没人提出不同意见,那就把主席这条重要指示加到悼词的适当地方。”当时姚 文元被指定为会议上的悼词修改人。除加了毛 主席上述指示外,经过讨论,对悼词文稿的个别文字也做了些修改,经华 国锋审阅并把补充和修改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后,政治 局通过了这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反映当时政治背景的悼词。
“四人帮”的捣乱 1976年9月18日下午3时,毛 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首都百万群众参加,同时向全国转播大会实况。下午2点20分左右,我到达天安门前东观礼台下面的休息室,检查了各项准备情况。2点50分左右,规定在这里休息的政治 局 委员、候补委员和宋庆龄等全部到齐。我将到齐的情况报告给华 国锋。当时他在休息室外面与汪 东兴交谈。华 国锋让我回休息室再讲一下向毛 主席遗像三鞠躬的程序,以免大家在台上动作不一致。
这个程序是:在追悼大会开始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按顺序走上追悼会高台,先面向广场群众;追悼大会开始,当主持人宣布向毛 主席遗像三鞠躬时,大家向后转,向毛 主席遗像三鞠躬后,再转回来,面向广场群众。我刚说完,张 春桥发难说:“那怎么行?转过去,屁股对着广大群众,不行!”“四 人 帮”其他成员也跟着说:“是啊!屁股不能对着广大群众啊!”我说:“这个程序是上次政治 局会议上定的,因为毛 主席遗像竖立在大家站的高台后面,向遗像三鞠躬必须向后转过去才行。”叶 剑英、李 先念、吴 德、许 世友等都说:上次政治 局会上已经定了,就按定好的程序办!“四 人 帮”没再吭声。我把“四 人 帮”的这一情况报告给华 国锋,华说:“这是他们故意捣乱!”
追悼大会于下午3点准时开始,3点30分宣布结束。十多天后,1976年10月6日,党 中 央粉碎了“四 人 帮”,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