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与聂荣臻有缘。战争年代,他们曾经三次合作共事,为共和国诞生立下了战功。
“师生搭档”
林、聂初次相识是在1925年冬。那年,年仅18岁的林彪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叫回龙山的小山村来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编入步兵第二团第三连学习。给他上第一堂政治课的老师便是聂荣臻。当时,聂荣臻在该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
聂荣臻对林彪的印象是:“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
林彪、聂荣臻结成搭档是在1932年春。几年阔别,两人都有了很大变化。林彪已非吴下阿蒙,经过毛泽东的悉心培养和提拔,他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了红军中最年轻、最能干的战将之一。
1932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调整红军编制序列,重新设置红一军团,任命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军团政委。聂荣臻的四川老乡朱德、陈毅告诉聂荣臻:“林彪这个人,军事上有自己的一套,但是独断专行,喜欢排挤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时又反对团长,非常不好相处。”就是在老乡们的警告声中,聂荣臻与林彪搭起了班子。
聂荣臻上任没几天,看到林彪随身总带着一个神秘的小本子,经常独自一人躲开大家在上面写写画画。
“你在记什么?”聂荣臻想看个究竟。林彪一时高兴,将本子递了过来。聂荣臻看到本子上记的尽是历次战斗歼敌和缴获的数字。这些数字有两个特点,一是记的全是胜仗,没有败仗;二是自有一、三军团后,林彪不仅记下了自己的战绩,还把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的数字也记了下来,进行比较。聂荣臻很偶然地发现了林彪隐藏在心中的最大秘密:他要与被誉为“红军之狮”的猛将彭德怀展开全面的竞争。
聂荣臻十分赞许林彪军事指挥才能和他勇于钻研战术问题的精神,愿意尽量配合他把部队带好。但他们共事不到40天,聂荣臻就与这位比自己年轻八岁的军团长发生了争执。
那是1932年4月,红一军团攻占了福建的第二大城市、著名的侨乡漳州。林彪高兴得直搓手:“这里的人富得流油,随便抓一个都是土豪。我们在这里可以好好地补充一次了!”在他的感染下,其他红军官兵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一天,军团部外面传来吵嚷声。通讯员向聂荣臻报告,说外面有几个老乡一定要见政委。聂荣臻到外面一看,几个老乡光着身子站在门口,身上被抽打得青一道紫一道的,有的人脸上还淌着鲜血;不远处有个战士正在用皮带抽打一个商人。他赶紧跑过去,厉声呵斥道:“谁叫你们打人的?”
那个战士开始还有点胆怯,后来看见林彪也走出门来,又梗起脖子,理直气壮地说:“报告政委,这些老财不肯交款,军团长说……”“谁说也不准打人!”聂荣臻转身对站在一边的军团长说:“林彪同志,对一些不肯出钱的老财,给予一定的惩戒是必要的,但我们怎么能这样拷打他们呢?”
“政委同志,请问,我们还要不要钱?”林彪阴沉着脸反问道。
聂荣臻被林彪这副轻蔑的神情激怒了,他大声地说:“钱,我们当然要。但我们不光要钱,还要政治。如果我们把政治影响搞坏了,你筹到再多的钱,也是没有意义的。”林彪不再吭声,两人在沉默中结束了第一次争论。
“金子不能比铜哟”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开始走下坡路,连打败仗。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根本不懂军事,便把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李德、博古提出了“短促突击”的新战术,遭到红军将领的普遍反对。
林彪、聂荣臻也对这种新战术感到恼火。李德坐在瑞金指挥红一军团进攻南丰,连迫击炮放在地图的哪一根曲线上都规定死了,结果险些造成全军团的覆没。两人商量后联名给中央军委发电,明确建议:“诱敌和放敌大踏步前进,以便我主力在敌运动中消灭之。”结果,遭到军委严厉批评。军委告诫林、聂要坚决服从命令,不要脱离中央的轨道从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接到回电后,林彪的态度变了,他开始专心钻研新战术,提出了27条实施措施和注意事项,从而获得了李德的赞赏。广昌战役打了不到18天,一军团就损失了5500余人,占总兵力的1/5。聂荣臻多次看见林彪捧着人员伤亡统计表愁眉苦脸。
彭德怀与林彪同是军团长,他无法忍受军团战士无辜送死,就找到李德说:“你们是崽卖爷田心不痛!”李德大骂彭德怀“封建”,威胁要撤他的职。在李德面前,彭德怀宁可上军事法庭,去坐牢,被枪毙,也不愿低头,而林彪则弯下了脊梁。对此,被罢黜闲居的毛泽东十分伤心,他感叹道:“一个是硬汉子,一个是嫩伢子。金子不能比铜哟!”
林彪下了黑手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与聂荣臻的境遇大相径庭。由于称病拒绝挂帅出兵朝鲜,毛泽东让他专心养病,林彪退到了政治舞台边角,成为清闲的旁观者。而聂荣臻则代理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彭德怀筹划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当时最忙碌的人。
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十年。随着庐山会议风云突变,彭德怀被罢官,林彪趁势而上,担任国防部长,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到了“文革”中间,林彪对聂荣臻下手了。
1968年3月22日,林彪下发两个命令,一个是说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犯了严重的错误,决定撤销他们的所有职务;另一个命令是任命他宠信的黄永胜为总参谋长。由于有意封锁,如此重大的人员变动,身为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事前竟毫无所闻。杨成武是聂荣臻指挥华北野战军时的主要战将,林彪和康生要挖出杨成武的“黑后台”,其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4月6日,聂荣臻觉得有必要把事情搞清楚,便打电话找林彪。电话是叶群接的。“你们说的黑后台究竟是谁?”聂荣臻直截了当地问。“并没有点名嘛。”叶群回答得很艺术,反正当时社会上“炮轰聂荣臻”轰得厉害,让群众去轰,轰倒谁就是谁。
聂荣臻感到事态严重,便于4月7日直接给毛泽东上书,说明自己对杨成武的看法和历史上同杨成武在一起工作的情况。四天后,毛泽东在聂荣臻的信上批了十六个字:“荣臻同志,信已收到,安心养病,勿信谣言。”不久,毛泽东又当面安慰聂荣臻:“如果讲杨成武的后台,第一个是我,第二个才轮到你。”
六个月后,林彪第二次将黑手伸向聂荣臻,理由是他参加了“二月逆流”。1968年10月26日,林彪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把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老帅和李富春等老同志说成是反党集团,并分成两个摊子,说聂荣臻与叶剑英、徐向前是一个团伙。
八届十二中全会之后,聂荣臻忧怒交加,因病住进解放军总医院。叶剑英打电话给聂荣臻的夫人,说:“你转告聂老总,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聂总,我们不是搞阴谋的人。”
1969年10月18日,林彪又使出了第三招。他借口中苏边界关系紧张,以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为名,发布紧急指示,即所谓“第一个号令”。根据这个号令,聂荣臻被疏散到郑州,林彪特地为郑州方面规定了八个字的接待原则:“不冷不热,偏重于冷。”在郑州,聂荣臻患上了皮肤病,全身奇痒,坐不安,睡不宁,身体急剧衰弱。他只得求救于周恩来。周恩来亲自打电话让聂荣臻回京治病,并安排他在五一节与毛泽东见面。
“荣臻同志,身体还好吧?”毛泽东关切地问。毛泽东身边照例跟着“亲密战友”,但林彪没有任何表情。
“皮肤病,顽固呀。”聂荣臻感谢主席对他的关心。
“荣臻同志,你不要回去了,就在北京吧,北京好治病,出去干什么?”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林彪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
可以说,是毛泽东救了聂荣臻一命,否则即使林彪不再使阴招,聂荣臻极度虚弱的身体一定难以支撑下去。
在得知“九一三”事件和林彪走向毁灭结局后,聂荣臻百感交集,他总结了三条:“首先,对于个人主义严重,特别是伸手要官要权的人,我们不应该予以重用,尤其是决不能让他们进入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第二,我们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识别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两面派;第三,我们要警惕像林彪那样极力鼓吹个人迷信的人。”他为自己的“搭档”加上了最后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