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魂曼妙“慕才亭”-- 钱塘才女苏小小

“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这是杭州西泠桥畔苏小小墓冢“慕才亭”上,六幅楹联中的两幅。也是后人对南齐时期钱塘最著名的才女——苏小小的真实写照和纪念。




苏小小之墓 -- 慕才亭




苏小小的先祖在东晋时期曾经是朝廷中的官员,是传统的书香之家。晋灭亡后流落到钱塘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深受书香遗风熏染的苏小小玲龙可爱,气质高雅,琴棋书画,诗文酬唱样样皆通。更可贵是她有一颗高贵且不然尘埃的心灵。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倍受父母宠爱的她娇小玲珑,十分招人喜爱,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之取名小小。

小小十五岁时,父母不幸逝世。临终将这棵带着露珠的幽兰一般的花季少女,托付给了乳母贾姨。

贾姨带着这位稚气未脱,玲珑着美丽与才气,善意与理解的少女,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依靠变卖祖产度日。

由于坐吃山空,苏小小便凭借自己的才华操琴歌唱,以诗会客,酬唱作答。因之有资料说她是歌伎,也有资料说她是诗伎,更有一些误读苏小小的人称她为妓女。然在我的理解中歌伎与妓女是有着皆然分别的,前者是以卖艺为生,而后者是以皮肉生意为生。尤其是以卖艺为生的歌伎大多是具有绝世美貌和才华的女子。如:王朝云、李慧娘、琴操……等等,她们生性高傲,往往恃才傲物。不与俗世俗人为伍,她们把操琴歌唱作为心灵地的一片净土守护着。

为捍卫那一方净土,她们不畏权贵,蔑视金钱。苏小小就是其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个。尽管她的才华,她的美貌,她的高洁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追捧和仰慕。她的小楼也不乏风流倜傥之士光顾,才俊少年的捧场。然而,爱情对于一个心高气傲,才貌绝世的卖艺女子却是特别的吝啬。无论如何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苏小小的身份和地位都是让那些所谓的“贵族”们所不齿的。他们一方面逢场作戏,一方面假惺惺地吃酒唱和。看似一幅儒雅的翩翩公子样,信誓旦旦,海誓山盟地指松为证,暗地里却指鹿为马,拿誓言当儿戏。

苏小小是把操琴弹唱,吟诗作对视作净土的一代奇女子。杭州一方富霸钱万才多次找上门,企图取小小为妾,都被她严词拒绝。她的乳母贾姨劝她:“女孩子还是找一个归宿为好”。苏小小却说守着心灵的一方净土过辛苦清贫日子,却胜似与龌龊为伍过那种金屋纳垢的生活。

她更是看不惯那些官场中以势压人酒囊饭袋的庸才。能与她结交,进入她的雅致小楼的都是一些能诗善文的才子。小小虽然在吟诗作对弹琴酬唱中,打发着她花季一样的年华。她的心灵却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晶莹,她的容貌却更像是一株含露的荷花,剔透而美丽,出污泥而不染。她的闺房悬一楹联:“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她以出尘的心灵看待西湖的微波荡漾,西湖的涟漪泛金,西湖的雨中空蒙,西湖的月中浩渺。

她以帅气大胆的方式追求人性解放,追求自由,追求爱情。她的五言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道尽了一个才女率性、大胆、真挚的个性。然苏小小的“同心结”也只有在岁月的磨砺中,一点点幻灭。

一代丽姿倩影,冰清玉洁,凝脂含露的美貌才女,日渐憔悴,衣带渐宽。

苏小小在一次乘着油壁车游览西湖美景的时候,巧遇一位翩翩少年。这位少年是当朝宰相阮道的儿子阮郁。阮郁信马悠疆,边走边看,正陶醉在碧波绿柳的春意中。忽见迎面驶来一辆装饰高雅而不失华贵的油壁车,他循车望去,却正好看见欣赏湖景的苏小小,那小小女子竟是那般琼姿玉貌、妩媚动人,像九天仙子飘临人间。

阮郁先是神清气爽,再是心醉神迷。苏小小的油壁车擦肩而过的刹那,阮郁有些错愕与失色,有些不知今夕何夕,有些惊鸿一瞥,穆然回首的感觉。阮郁勒转马头,一路追随,绕湖滨景色,穿松柏浓荫,沿林间小径,直达西泠桥畔。只见花遮柳护之下,静立着一座雅致小楼,周遭鸟雀啁啾,清幽而空蒙,似有一股甜润的芬芳沁人心脾,人间天堂似的诱惑着阮郁的七魂六魄!

不敢贸然前往的阮郁,只有暂回客栈打探,打探那湖山深处的小楼……

阮郁略备薄礼,前去求见,贾姨见来者是一位翩翩少年,谈吐文雅,彬彬有礼,风流倜傥。贾姨以礼相待,将阮郁让至客座,奉上香茗,进内屋禀报苏小小去了。

阮郁胸怀忐忑地坐着,只见窗外院中花草点缀得恰到好处,室内布置高雅洁净;墙上挂着字迹绢秀的屏轴,架上排着整齐的书卷;窗下矮几上置一古筝,洁净到一尘不染。雅舍的陈设布置尽显出主人的清雅风格。阮郁不由得对苏小小又萌生了几分敬意。

苏小小由内室姗姗而至,淡妆素抹,低眉含笑,与那日西湖相遇的明艳判若两人。宾主见过礼,对面坐下。苏小小轻抚古琴微启朱唇唱道:“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阮郁听得有些心醉神迷了,他似乎陷入了不见烟雾却迷蒙着仙韵古风的幻境。那清清楚楚端坐于他对面的苏小小分明是天宫的仙子,来小楼与他阮公子相会的。

两人谈诗论文,十分投契,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知不觉中,窗外已是暮霭四合,两人话题不断,都有些不忍道别的心绪。

贾姨进来点上蜡烛。又摆上几样精致的酒菜,于是主客边饮边谈,直到夜阑人静。苏小小的小楼第一次“留宿”来访的客人,苏阮二人的彻夜长谈却是在转瞬间度过的。

恋爱中的人都希望时间是静止的,人约黄昏后的甜蜜,月上柳梢头的宁静淡远,只能给他们柔情蜜意的心灵增加一袭浪漫情怀,却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事物的变迁。

苏小小恋爱了,阮郁指青松为证,西湖为媒,愿与小小共生死。小小动心了,小小轻吟:“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二人共结同心。从此西湖空蒙曼妙的美景中,多了一道令众多公子哥儿们艳羡的景致,——油壁车,青葱马;绝色女子,倜傥少年。悠游于西湖天造地设的美景之中。或画舫倾谈,或浏览西湖迤逦风光;一个乘坐油壁车,一个骑着青骢马,同去远近山峦观赏湖山胜景。苏阮如胶似漆,俨然一对恩爱夫妻,引来无数游人艳羡的目光。

然而,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身为宰相的父亲听说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不许他外出半步。并很快张罗给他取了门当户对的妻子。

时间一月、两月……的流失,身居钱唐的苏小小只有在相思的惆怅中,盼望她的情郎——一去不返的情郎。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苏小小抚琴轻唱:“望月亭上秋风凉,雨露生寒倍思乡。望断归路望情郎,旷野天地人茫茫。望断天涯路不归,魂散异乡人断肠”。苏小小在相思的梦幻里愁肠百结,在断肠的思念中病倒了。“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云磨”。小小整日以泪洗面,吟诗解愁。几年后,苏小小应邀与阮郁在断桥相会,阮郁只愿小小为妾。小小悲愤地说:“这里可没有青松为你作证!”

第一次,也是苏小小唯一的一次爱情就这样陨灭了。郎君负义,然苏

小小对阮郁刻骨铭心的爱情始终不渝。致死还怀念着那段缠绵悱恻,海誓山盟的愉快日子。

阮郁的一去不返,使苏小小的生命经历了一个生死轮回的磨砺。经过贾姨的百般劝解,经历了生死磨难的苏小小终于打起了生活下去精神。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而来钱塘,慕苏小小之名,派人请她来府中做客。没想到连请三次,都被苏小小婉言拒绝。孟浪就更加好奇,一定要见到这位傲气的女子。就动用了地方县衙的官威,要苏小小前往。

苏小小轻使淡妆,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地来见孟浪。孟浪决定要难为她一下,让苏小小以庭外一株梅花为题作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孟浪赞佩不已。面对才华横溢,美貌绝伦的苏小小,孟浪几次邀请被冷落的怨气也就消失了大半。再加上苏小小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处处透射出一种风骨和灵慧之气。几番言语,几杯薄酒,孟浪竟对苏小小佩服得五体投地。酒宴一毕,恭恭敬敬地送苏小小回家。从此苏小小在钱塘一代更是名声大振,仰慕的人越来越多。

然苏小小却始终沉浸在对阮郁的思念之中。在一个晴朗的秋天,百无聊赖的苏小小又一次来到西湖,这个曾经给她过无限甜蜜和幸福,让她心魂荡漾,也使她睹物思人肠更断的地方。说是游览,倒不如说是来怀念她的阮公子。就在她的醉眼看花里,就在她睹物思人,却又不知那人在何处的迷茫中。她见到了一位酷似阮郁,衣着俭朴,却精神饱满的少年。

少年名叫鲍仁。鲍仁家境贫寒,却一心读书上进,胸怀坦荡,谈吐高雅。苏小小得知鲍仁借读与西湖侧畔的荒山古寺之中,因囊中羞涩无法进京赶考。鲍仁气宇轩昂的外貌,渊博的学识,使苏小小决定要解囊相助这位贫寒的书生。

于是她主动提出为鲍仁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变卖首饰,赠百两黄金,送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对鲍仁说:“妾见君丰仪,必非久居人下之人,愿倾囊相助,也能验证一下妾的眼光。”鲍仁感激不尽,在苏小小的帮助下,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懈怠,加之心境郁闷,年仅二十三岁的她竟然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

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专门赶到西泠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贾姨告诉鲍仁苏小小临终嘱托:“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于西泠,庶不负小小山水之癖”的遗愿。

鲍仁遵照苏小小遗愿,把她安葬在离西泠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有后来者为苏小小题写的楹联。如“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中占西泠”、“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苏小小是耐霜的九月菊,枯死枝头而不凋其香魂;是傲雪的寒梅,冰雪压枝却绽放幽香;是出水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元遗山《题苏小像》:

“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为苏小小赋诗:“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徐渭《苏小小墓》诗:

  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
  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
  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
  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李贺《苏小小》诗:“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乾隆庚子年间,乾隆帝巡游到杭州,问苏小小芳魂何处,则苏小小墓以石筑其坟,做八角形,上立一碑。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到民国年间,苏小小墓、亭再度得到重修,被改筑成钢筋水泥,墓丘锥形的顶部涂以白漆。1956年,苏小小墓被拆迁到茅家埠,墓、亭照旧样修复。1964年,苏小小墓、亭被毁。1982年,在西泠桥畔原址上重建六角攒尖顶新亭,并重新冠以“慕才亭”。

杭州,隋朝之前称钱塘,因风景秀丽的前塘湖而得名。钱塘湖是大禹治水时开挖出来的人工湖,到唐代白居易出使杭州刺史后,在湖东筑了一道“白堤”,才把钱塘湖称为“西湖”。

西湖(钱塘湖)自传说的大禹时代起,不知孕育了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白娘子、祝英台、苏小小是杭州三大最著名传说。

江南自古多美女,钱塘的秀山媚水曾经孕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奇女子。如西施、白娘子、祝英台、秋瑾……等,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来源:潇湘妃子的Blog)
最后编辑April 最后编辑于 2008-11-08 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