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019]【手风琴曲欣赏】:作曲家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惠山泥人印象组曲》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一曲倾心华语单曲 [19/1/2019]【手风琴曲欣赏】:作曲家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惠山泥人印象组曲》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420

[19/1/2019]【手风琴曲欣赏】:作曲家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惠山泥人印象组曲》

[19/1/2019]【手风琴曲欣赏】:作曲家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惠山泥人印象组曲》



      李遇秋(1929~ 2013),作曲家, 演奏家。出生于河北省深泽县,幼年丧母,靠父亲行医维持生计。 少年时代,他就听进步教师讲过“朱、毛带领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
      1940年,11岁的李遇秋进入“抗中”学习,学会了不少抗日救亡歌曲,还参加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被大伙称为“快活的百灵”,这些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
      1944年秋,15岁的李遇秋通过地下党到了解放区,在某部队卫生所当上了卫生员。他经常在劳累了一天后傍晚时独自一人跑到小树林里,用“女高音”扯着嗓门唱起苏联歌曲。这一唱就招来了几位“采花人”。原来,“抗敌剧社(战友歌舞团的前身)”的艺术家们正在此“采风”呢!自此,李遇秋正式端上了“文艺”饭碗。但是,“文艺”这碗饭可不是那么好吃的。不识谱、不懂戏又没多少文化底子的李遇秋,光凭着一副好嗓子,怎么能在舞台上站住脚呢?就在领导琢磨着要将他调走时,有一天,他忽然瞅见搁在角落里的一把手风琴,于是他壮着胆子试了试,居然把一首歌拉了下来。他果然是棵“好苗苗”。于是,大家便教他识谱,拉手风琴……后来,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手风琴手。
      1950,李遇秋开始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学习。结业后历任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创作员,编导室主任、副团长,并兼任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手风琴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其代表作有歌曲《一壶水》、《祖国的早晨》、大合唱《八一军旗高高飘扬》、《静静的山谷》,组曲《都市之声》以及手风琴曲《天女散花》、《红叶抒怀》、《惠山泥人像组曲》、《京剧脸谱》、《红叶抒怀》、《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小合唱《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男女声二重唱《各族人民心向党》。他是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长征组歌》组歌的主要作曲者之一。其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为他独立完成。

作品介绍:
      组曲《惠山泥人印象》是作曲家李遇秋老师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一部,本组曲创作于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音乐文化呈现百家争鸡,百花齐放的局面,本部作品是作者1984年参观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全曲由四首独奏曲组成:分别是一、《六子戏弥陀》,二、《天女散花》,三、《阿福》,四、《京剧脸谱》。其中第二首《天女散花》与第四首《京剧脸谱》较为另外两首流传的广泛。1987年张国平老师演奏的《天女散花》在德国克林根塔尔举行的国际手风琴比赛获得了强烈反响,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后来在德国这首组曲被正式出版。
      《惠山泥人印象》的每一首独奏曲都有一个生动的名字,让人在欣赏音乐作品之前就能想象到所要描绘的事物,使人产生无限想象。第一篇《六子戏弥陀》可想象出六个小孩子围在大肚子弥陀佛身边的场景;第二篇《天女散花》描绘出一幅天女云中舞,播散鲜花向人间的脱俗面面;第三篇《阿福》似平让人看到了一个笑容可掬、憨厚敦实的胖娃娃;最后一篇《京剧脸谱》使人联想到戏台上画着脸谱的戏剧形象。


《惠山泥人印象》组曲
作          曲:李遇秋
手风琴演奏:李遇秋

曲一:六子戏弥陀
曲二:天女散花
曲三:阿福
曲四:京剧脸谱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回复:[19/1/2019]【手风琴曲欣赏】:作曲家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惠山泥人印象组曲》

谢谢楼主的详细介绍涨知识了,稀罕资源!
本论坛音频仅供网友试听之用 勿作商用 专辑版权归唱片公司所有     
特别提示:社区VIP版块资源 只有音乐精灵级别网友回复可见下载链接
音乐精灵获取方式请点击 

音乐无限    我爱音乐    感谢音乐
 

回复:[19/1/2019]【手风琴曲欣赏】:作曲家李遇秋手风琴作品《惠山泥人印象组曲》

谢谢分享。。。。。。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