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取材于真实事迹创作而成,歌中所唱王二小的真实姓名是阎福华,因在家中排行第二,又被人们称为阎二小。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人,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的前身)所在地,当时的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是邓拓同志。二小是有名的“孩子王”,村里的孩子们都怕他,也佩服他。当时组建儿童团,因为二小在孩子中有威望,被选为儿童团团长。到村头路边站岗放哨,孩子们用一根树枝顶起上衣,算做“消息树”。二小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二小经常利用放牛作掩护,把编辑部编排好的稿件,送给住在二庄的社长邓拓审阅。1941年9月,为掩护《晋察冀日报》编辑部的同志和群众,被日军杀害,据二小当时的伙伴史林山老人回忆就在二小牺牲的第二天,住在附近两界峰村的一名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记者,找我采访有关二小的事迹。一个月后,报社一位姓郑的同志来到我们大伙中间,教我们学唱一首儿歌:“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歌没教完,我们就“哇”地哭了,一边哭一边和他争论。 我们说,放牛的孩子明明是阎二小,为什么编成王二小?郑同志给我们解释说,孩子们,这是音乐作品,是要经过改编的。再说,你们不是叫二小“孩子王”吗?所以就叫他“孩子王——二小”。经他这么一解释,我们才安静下来。
闫二小兄弟3个,他哥哥早年得天花死了,弟弟在他牺牲的第二年也被敌人杀害,他父母辛苦养的三个孩子都没了,不久就因伤心悲痛相继去世了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歌唱二小放牛郎
方冰 作词
劫夫 作曲
小海燕少年合唱团 演唱
星文音像出品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这个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地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他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2005年 二小当时的伙伴史林山老人在介绍二小的事迹
64K.wma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单曲本地下载
(320K mp3)================================================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相关单曲链接
歌唱二小放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