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009]试音曲--闲云孤鹤

那是96年的一个秋夜,躺在床上看书有点乏了就把收音机打开,电台里放着《老易谈雨果》,背景音乐就是这首“闲云孤鹤”。那美妙的音乐一下把我带回了少年时代,仿佛又让我看见了一个瘦瘦的男孩戴着草帽坐在夏日的江边,纯净的天空把宽阔的大江映得象一条美丽的蓝丝带,阳光下欢快跳跃的浪花就象镶嵌在丝带上的宝石般晶莹闪烁。男孩就那样一直静静地坐着,望着奔腾欢歌的大江,望着江中沙洲上自由飞翔嬉戏的江鸥,望着如黛的远山,思绪飞扬……
后来的日子我开始发疯般寻找这首曲子,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雨果作品中的某一首,中间闹了不少笑话。直到有一天路过一个服装店,再次听到了这首曲子,我直接跑到柜台前,问那个老板:这首曲子叫什么。他看了看我笑着说叫“闲云孤鹤”,我立刻飞奔而出,冲向一个个音像店……当我拿这那张《一意孤行》的时候,那时的心情已经不能只用激动来形容,只记得在回家的路上把刚买不久的自行车给摔坏了,后来那张专辑的碟也听坏了两张。直到现在,我仍然常常会在夜晚把这首曲子轻轻地放着,一个人坐在那静静地品味,让心也随着音乐自由飞翔。
也就从那时知道了刘星,一个自我的人,一个创作的音乐极其感性的人。
刘星
1962年出生,1974年开始师从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学月琴,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1982年以月琴专业毕业,现在为自由音乐职业者。
刘星不仅擅长中阮、月琴演奏,还具有非凡的创作才华,作品涉及交响乐、民乐及影视音乐,今年还对新音乐创作有大胆尝试。他曾创作了颇具影响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其它主要作品有月琴与乐队的室内乐“天地之间”第一、三、五号、民乐作品“动物组曲”、慢板交响乐“无形之梦”、扬琴协奏曲“云谁之思”等及大量New Age音乐。
经常在第四台评论CD,主持人认为我对刘星的音乐有感觉,让我评论他在雨果新近录音的一张《孤芳自赏》。
我听过刘星在雨果录制的CD该有四张吧!开始一张是《无字天碟》,的确没有文字解说,弹者自弹,听者自听,不要期待刘星要你听懂他的什么。第二张该是他的电影配乐选曲,片名《远去的村庄》,说是一部纪录片的歌,但其实是一组自我寄情的音乐,也就是沿着《无字天碟》路子继续走下去的中阮音乐。第三张开始出现刘星式标志式的一种CD风格,定名为《无所事事》,三张CD连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正如CD介绍中说的,是一个极端个人的氛围。然后是《孤芳自赏》,成语式的四字标题形成为定格,惯常的中国成语若有若无地传达出某种信息,但它是音乐的信息,还是根本与音乐无关的,例如作曲或演奏时的突然其来的信息?我无从得知。且列举无《孤芳自赏》里十一首四字成语式的标题:《无所事事》、《孤芳自赏》、《回心转意》、《异想天开》、《夜长梦多》、《心旷神怡》、《随心所欲》、《水到渠成》、《来日方长》、《流连忘返》,还有《心不在焉》。全张CD共有十四首中阮独奏乐曲。
刘星是内地很红的一位中阮作曲家与演奏家,据他的自我介绍说,他一开始进修的是民乐系,先学月琴,后学中阮,然后为了作曲而中途转入作曲系,但不足一年却因为和声、复调、曲式不及格而被退回民乐系。他一九八四年写了第二民族交响曲(按:内中有强烈的如西方爵士乐般的节奏感觉,此人对节奏实在敏感极了),过了三年,他写了令整个民族乐坛瞩目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等。此外,刘星在《孤芳自赏》里也有四行「简介」,其中一行是;「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另一行是:「一九八四年下岗至今」。 刘星就是这样一个人——很真,公开声言自己「无所事事」,但毫不讳言「孤芳自赏」。 对刘星的音乐与他那张《孤芳自赏》如何评价呢?我想,第一,他应该首先是个演奏家,其次才是个作曲家。老实说,即使是他的《云南回忆》,仍是那种「我手写我心」的人,首先是中阮伴奏,然后一律是中阮音乐。第二,当然他是乐得这样的,他不企求写其他形式的器乐音乐,而是越来越明显地「独沽一味」。前三张CD都有阮以外的其他配器,还有电子音乐,但阮的支配越来越重了,到了这张《孤芳自赏》,已然是「孤阮自赏」,十四首曲中有一首是两个中阮的合奏,其他一律都是独奏,就如弹结他。第三,他确是「孤芳自赏」,以致有点放荡,相当自恃。说回《孤芳自赏》,其实,这乃是刘星师徒合作的CD,基本是刘星作的中阮曲,然后由「徒弟」沈非去弹奏,刘星不掩饰他的「老怀安慰」,他在CD中公开声称:沈非是他的「嫡传弟子」,在CD中,一首《流连忘返》便是沈非以他师传为榜样,既作中阮曲,又弹了自己的乐曲。
大抵听众也会知道他是个感性的人,感性又自我,这就是刘星。对于他的音乐,我想,你毋须去逐一「咀嚼」,且用「无所事事」的心情,用同样「孤芳自赏」的态度去听这张CD便是。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