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到底是不是马头琴,提供资料释疑。

演奏者——贺西格,蒙古族青年演奏家
马头琴蒙语称为“莫林胡尔”或“绰尔”,公元13世纪已开始在蒙古族中广泛使用。据记载,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初至元上都,返回欧洲时将该乐器带回。而三百年后,小提琴才在欧洲诞生。
马头琴,细腻如小提琴,醇厚如中提琴,深情如大提琴。这仅有两根弦素的乐器,竟然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据传,最早的马头琴,琴干由马骨制成,琴箱蒙以马皮,弦与弓则取自马尾,内弦120根,外弦180根;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
马头琴可独奏、重奏、合奏,用马头琴演奏的曲子音色优美、气势宏伟、旋律激奋、节奏多变,感人至深。透过马头琴曲,随着乐曲的表现和情感的吐露,你会感受到这琴声时而欢快,时而哀怨,就像那骏马嘶呜、粗犷舒展;低回婉转的旋律,深沉激越的抒情色彩,完美地表现出牧歌般生动的草原风韵,在民族乐器中独树一帜.....
听着这悠扬的琴声响起,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辽阔无垠的大草原....
1、草原之夜 5’09"
记录影片《绿色的原野》插曲。
舒缓、美丽的琴音描绘了新疆可克达草原宁静的夜晚。
被称为“中国式的小夜曲”。
2、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6’43"
美丽其格创作于1954年。
曲调取材于内蒙民歌,节奏明朗,意境宽阔。
悠扬的小调色彩令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
有栩栩如生的画面感。
3、天堂 6’27"
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的歌曲,
以发自肺腑的唱腔抒发对故土的眷恋,
不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心中最美的天堂。
4、牧歌 3’17"
流传于内蒙古东部昭乌达盟的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乐句飘逸婉转,呈现了一幅蓝天白云,羊群如雪的草原图画。
5、森吉德玛 2’40"
广为传唱的内蒙民歌。
以一位蒙古族少女“森吉德玛”的喜悦心情,
放眼草原和大漠的景色,
在欢快的音流中表达蒙古人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6、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21"
蒙古族作曲家阿拉腾乌拉的创作,
经由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演唱,风靡全国。
风吹碧草、牛羊如雪的草原美景,
在美妙的琴声里,
抒呈着蒙古人对草原
和家乡的爱。
7、梦 5’23"
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的作品。
草原的夜,静谧迷人,回荡着牧人心中不眠的琴声。
8、嘎达梅林 5’30"
蒙古族家喻户晓的英雄叙事歌,以纪念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率众起义,#@1
与王公炕争,,深沉有力,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
“梅林”,蒙语意为“英雄”。
9、赞歌 6’09"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作品之一,创作于六十年代。
胡松华演唱四十年来流传不衰。
歌曲以饱满的感情歌唱伟大的祖国。
既具有颂歌热烈高昂的气质,同时具有蒙古长调的典型特点。
10、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3’43"
蒙古族作曲家乌兰图嘎的作品,
以阳刚和柔美的旋律交织,
刻画哺育了蒙古民族的这片土地,它的广袤、博大与深情。8LM?1
11、诺恩吉雅 4’31" 内蒙古东部哲里木盟民歌。
诺恩吉雅是一个蒙族姑娘的名字,被嫁到离家乡很远的地方。
每当她思念亲人的时候,就会唱起这首悲伤的歌谣。
12、色楞格河 4’44"
蒙古国作曲家达尔门扎嘎达的作品。
色楞格河是流经蒙古国的主要河流,有“高原母亲河”之称。
作品轻快流畅的旋律,好似东流千里的河水,
浇灌着两岸的绿草野花,牧草田禾,滋养着那里的民生。
13、蒙古人 5’25"
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的作品,
流行音乐风格与民族音乐元素完美融合,
唱出了“蒙古人”深沉的情怀和坚毅的品格。
14、大草原 4’38"
作曲家张千一为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创作的主题歌。
优美、庞大的管弦乐背景,衬托取材于蒙古族传统民歌的旋律。
马头琴内敛、深情的嗓音,仿佛是从天边而来,
带着对圣祖成吉思汗的景仰和对草原深深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