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8]刘庆邦作品集

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1967年毕业于河南沈丘第四中学。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河南新密煤矿工人、矿务局宣传部干事,《中国煤炭报》编辑、记者、副刊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阳光》杂志主编。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高高的河堤》、《落英》、《平原上的歌谣》、《红煤》,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心疼初恋》、《刘庆邦自选集》、《梅妞放羊》、《不定嫁给谁》等二十余部,中短篇小说《在深处》、《家道》、《胡辣汤》、《屠妇老塘》、《鞋》等。作品曾获煤炭部、河南省、北京市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中华文学选刊》、《小说选刊》等有关部门和文学期刊文学奖20余项,其中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鸽子》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等外国文字。
刘庆邦的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其中尤以短篇居多。他的多次获全国大奖,近几年甚至包揽了全国几乎所有短篇小说奖的金牌,有“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煤矿文学旗手”之称。刘庆邦当过矿工,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在他的反复摹写中显示出不同的质地和光彩。从《走窑汉》、《家属房》到《神木》、《红煤》,刘庆邦的笔一直伸在矿井里,“甚至像矿工手里的煤钻是扎在煤层深处的”。他的作品多是乡下与矿山里的故事,与都市里的喧嚷,没有太大的联系。主要关注典型中国底层人物生活的场景,揭示了底层生活的黑暗和残酷。其中更多是描写矿工生活,有的直面矿工井下生活,有的则通过普通矿工的家庭生活侧面,曲笔展示矿工的酸甜苦辣、尊严和价值,在淡淡的故事中是再现对生活的深深理解,与日常而又厚重的温暖,构成了真正的民间生活。
在越来越多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城市、投向官场、投向财富时尚的时候,刘庆邦独自开垦经营着自己的文学园地。他的文学园地由两大块构成,一半是乡村、平原;一半是煤窑、竖井。乡村的一半,有春夏秋冬的时序,日月星辰的照耀,有平原的风,洋溢着乡间的气息,那里有传统的人伦、亲情、道义和梦想;煤矿的一半,是另一种特殊的生存,闷暗的环境、强悍恣肆的灵魂、粗鄙的语言、残酷的复仇。进入地层深处的人们,被置于幽暗、险恶的环境,那里有死亡和本能需求匮乏的阴影,有地下火一样的顽强和灼热。刘庆邦不断的写着他的矿区小说,写着他心目中的矿工们。《走窑汉》、《检身》、《窑哥儿》、《家属房》、《找死》、《宣传队》、《黑地》、《琥珀》、《屠妇老塘》、《血劲》、《白煤》、《水房》……那些生存在黑暗之地的窑工们,可以通过刘庆邦的笔从暗无天日的地底下走出来,走到世人面前。刘庆邦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写出他们的悲欢和苦痛,被誉为中国底层叙事的契诃夫。
本作品集收录了刘庆邦的长篇小说《红煤》,中篇小说《家属房》、《神木》、《卧底》、《哑炮》等及短篇小说40余篇。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