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辑【龚秋霞】
感谢分享!

-----------------------------------------
呵 呵 插上鳥羽飛到 老鐵的回帖上加字 還請老鐵見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龔秋霞

藝人或藝術家
本名 龔莎莎、龔秋香
國籍 中國
漢族
籍貫 江蘇崇明(今屬上海)浜鎮
出生 1916年12月4日(一說出生於1918年)[1][2]
中華民國江蘇崇明(今上海)
逝世 2004年9月7日
語言 國語
配偶 胡心靈
代表作品 《父母子女》,《永遠的微笑》,《壓歲錢》等
活躍年代 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1937年龔秋霞(右)和胡蓉蓉(左)合影龔秋霞(1916年12月4日-2004年9月7日)

(一說出生於1918年)[1][2]原名龔莎莎、龔秋香。江蘇崇明(今屬上海市)浜鎮人,家住大橋東堍靈龍街。中國著名電影演員、歌星。有「銀嗓子」之稱(「金嗓子」是周璇,另外一位「銀嗓子」是姚莉)。與周璇、白虹、白光、姚莉、李香蘭、吳鶯音齊名,並稱為四十年代上海七大歌星。[3]
生平
1930年,在上海仁善女校讀書同時參加上海儉德會創辦的歌舞訓練班。[2]
1933年,參加上海梅花歌舞團,成為該團台柱,與張仙琳、張琦、蔡一鳴、徐粲鶯並稱為「梅花五虎將」。[4]在此期間她參與演出了一二十部話劇和歌劇,包括《鐵蹄下哀的性》、《楊貴妃》、《後台》、《名優之死青春的悲》。[5]不過龔秋霞本人對於這個歌舞團十分不滿,認為劇團很不正規,沒有前途,稱之為「烏煙瘴氣的所謂歌舞團」,是「吃人不見血的地方」,「演戲和耍猴戲沒有什麼兩樣」,[6]「我覺得應該立刻脫離」。[5]退出之後不久,這個歌舞團就解散了。龔秋霞聘請一位外國教練教授舞蹈,十分受益。[2]
1936年,參拍文化影片公司攝製的影片《父母子女》,是她的第一部電影作品。胡心靈擔任電影編導,在此期間他與龔秋霞談起了戀愛並在之後成為她的丈夫。[7]
1937年,胡心靈成為明星影片公司編導,龔秋霞也就成了明星影片公司的演員。因她主演了夏衍編劇、張石川導演的電影《壓歲錢》而一舉成名。[8]
1937年至1942年,主演電影《古塔奇案》,其中主唱了賀綠汀作曲的插曲《秋水伊人》,在電影《薔薇處處開》中擔任主演主唱,演唱電影《浮雲掩月》的插曲《莫忘今宵》,這幾首歌傳很快就成了新潮經典歌曲而被傳唱一時,龔秋霞也成為一名能歌善舞的影歌雙棲藝人。[9]並且因與白楊、舒綉文、黃耐霜主演電影《四千金》,而被人們稱為「大姐」。可以說她當時在中國的影壇和歌壇是紅極一時的明星。[10]此時她正式和百代唱片公司簽約,成為首先和百代唱片公司簽約的歌手之一。[2]
1945年5月,她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與丈夫的妹妹胡蓉蓉合作,舉辦三場歌舞音樂會。在會上演唱了歌曲《秋水伊人》、《思鄉曲》、《恨不相逢未嫁時》、《春風野草》、《薔薇處處開》、《何處不相逢》、《莫負今宵》、《不變的心》、《是夢是真》和《牧歌》。其中很多是電影插曲。[2]
1946年,龔秋霞隨丈夫胡心靈去香港定居,加入大中華影片公司。[2]
1948年,她與白光合作主演了吳村編導的電影《柳浪聞鶯》。電影的15首插曲中大部分由龔秋霞完成,其中獨唱7首,與白光合唱3首。[2]
1949年後在長城、鳳凰等影片公司拍攝將近六十餘部電影,較多扮演賢妻良母型的角色,主要有《花街》、《兒女經》、《寸草心》、《中秋月》、《豆蔻年華》、《雷雨》、《三笑》。
1953年後,因為專註於電影工作,雖逐漸減少灌錄新唱片,1956年後再也沒有出過新唱片。[2]
1967年,龔秋霞與丈夫遷居至台灣台北郊區,此後在台灣和香港兩地從事電影拍攝工作。因為在長城影片公司經常飾演母親角色,遂有「眾人母親」之稱。她還曾擔任長城影片公司的「演員室主任」。[2]
1980年,參演浙江電影製片廠與香港長城公司合拍古裝故事片《胭脂》,這是她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
1993年,以香港電影代表團成員身份,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2]
2004年9月7日,因心臟病在香港去世,享年88歲。[11]
[編輯] 主要作品
[編輯] 電影
1936:《父母子女》
1937:《永遠的微笑》、《壓歲錢》、《古塔奇案》、《四千金》
1938:《孤兒救母記》、《恐怖之夜》
1939:《歌聲淚痕》、《播音台大血案》
1941:《鸞鳳和鳴》、《大地之花》、《花濺淚》
1942:《薔薇處處開》、《黑夜魔影》、《恨不相逢未嫁時》、《博愛四姊妹》、《浮雲掩月》
1943:《千金怨》、《難兄難弟》、《激流》、《夜長夢多》、《來日方長》、《京華舊夢》、《凱風》
1945:《萬戶更新》、《大地之花》
1946:《蘆花翻白燕子飛》
1947:《四美圖》、《春花秋月》
1949:《花街蕩婦》、《心血》、《染紅海棠》、《一代妖姬路》
1950:《南來雁》、《新紅樓夢》、《狂風之夜》、《禁婚記》
1951:《中秋月娘》、《惹門》、《不知道的父親》
1952:《白日夢》、《兒女經深閨》、《夢裡人》、《寸草心》
1953:《水紅菱》、《都會交響曲》、《姊妹曲》、《大兒女經》
1955:《少女的煩惱》、《我是一個女人》、《女子公寓》、《闔第光臨》、《孔雀開屏》、《一年之計》
1956:《紅顏劫》、《男大當婚》
1957:《春歸何處》、《香噴噴的小姐》、《王老五之戀》、《眼兒媚》、《未出嫁的媽媽》、《情竇初開》
1958:《錦上添花》、《有女懷春》、《笑笑笑少年游》、《春到海濱》、《金屋夢》、《豆蔻年華》
1959:《十七歲》、《同命鴛鴦》、《脂粉小霸王》
1960:《雷雨》、《鴛夢重溫》、《雪地情仇》
1961:《美人計》、《糊塗姻緣》、《含苞待放》
1962:《滄海遺珠》、《三笑》
1963:《龍鳳呈祥》、《椰林雙妹》、《合家歡》
1965:《小忽雷》、《雙槍黃英姑》
1966:《社會棟樑》、《迎春花》
1978:《鐵腳馬眼神仙肚》
1980:《胭脂》[12]
[編輯] 歌曲
《薔薇處處開》、《是夢是真》、《秋水伊人》、《歡迎新年》、《夢中人》、《春》、《莫忘今宵》、《春戀》、《女工歌》、《春風野草》、《丁香樹下》、《落難的人》、《白蘭花》、《溜冰曲》、《我在呼喚你》、《初陽》、《搖媽媽》、《船歌》、《四季花開》、《宵之詠》、《思鄉曲》、《恨不相逢未嫁時》、《何處不相逢》、《莫負今宵》、《不變的心》和《牧歌》等。
[編輯] 獲獎
1956年,她所參演的電影《一年之計》,獲得中國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年度優秀影片榮譽獎」;
1988年,她所參演的電影《中秋月》於被香港《電影》雙周刊評選為中國10大名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