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者,大也,皇汉即大汉,但是我个人认为,“皇”字更有一种表示伟大、辉煌的含义,更能与我们汉民族独一无二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相称。
很多人喜欢说唐皇室非汉族或者非纯种汉族,包括余秋雨那样的当代大学者都喜欢拿唐太宗来与满清统治者相比,认为汉民族一贯引以为自豪的唐太宗也不是汉人,因此没有理由对满清说三道四。我们姑且不论唐太宗的鲜卑血统这一传闻是否属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唐太宗、唐王朝是以汉族、黄帝子孙的身份统治中国的,在唐朝,根本不存在某少数民族高居于汉族之上的现象,唐朝的建立也根本不是像元朝、清朝那样通过大规模入侵战争、大规模屠杀汉人来完成的。唐朝更没有强迫华夏民族改变自己的服装和发式。这就是唐朝与元朝、清朝的根本区别!某些文人学者对这么明显的事实视而不见,竟然一再以唐太宗来为满清统治者诡辩,这么厚颜无耻的做法显然是别有用心的。
即使按某些极端无耻的异族分子和汉奸的意淫,秦汉隋唐都是非汉族建立的,那又怎么样,与蒙元和满清对中国的统治是一回事么?如果忽必烈能以中国人自居,能将汉人与蒙古人一视同仁,如果康熙能忘记他们是异族,让汉人与满人完全平等,而不是苦心维持满洲人那点“高贵”的血脉,那我们就可以说,元朝、清朝是汉唐的正统继承者。
蒙古人征服了中国,使汉人沦为三等、四等民族,它的版图再大,关我们屁事!我们中国人早就是亡国奴了!
清朝也是一样。当时满清统治者企图使满族永远稳坐主宰种族的位子,极力避免被汉族同化,因而一方面不顾广大汉族人民的誓死抵抗,进行大屠杀之后成功毁灭了整个华夏民族流传几千年的华美服饰,用其丑陋异常的马褂旗袍光头大辫取而代之,在使满族文化上汉化的同时使汉族在形象上满化;另一方面,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国家大权几乎完全掌握在满族手中,禁止满汉通婚,禁止汉人进入东北甚至北京北部。这都是满清统治者防止满族被汉族同化、避免满清最终融合进中华的做法。
其实,早知道满清终究免不了被汉族推翻,还不如在当时就主动采取措施使满族融合进中华民族,就像当年的北魏那样,文化上(包括服饰)满族彻底汉化(当然,保留蛮族的尚武精神并将其传播给汉族是很好的),血统上让满汉自由通婚,政治权利上满汉完全平等,这样的话,当年汉族人民根本就不会反抗清帝国,而这个帝国也才能真正称为“大清”而不是“满清”。
当然,当年的满清统治者不可能这么有远见,他们所想的只是怎样维持他们主宰种族的地位,就像西方殖民者所做的一样。而这就使得这个王朝只能被我们称为“满清”,是一个少数民族残酷压迫主体民族的特殊政权。
如果没有被满清征服和奴化,可以肯定,中国在遭遇西方强国的时候不会比日本的表现差。之所以中国没能在近代像日本一样学习西方而自强,其根本原因不在别的,就是因为中国当时早已是奴隶了,早已亡国了,还谈得上什么抵御西方、防止亡国灭种!如果没有清朝,像日本一样自强起来的中国将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那时不要说什么新疆、西藏、蒙古,就是征服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正如邹容《革命军》中所言:“且夫我中国固具有囊括宇内,震耀全球,抚视万国,凌轹五洲之资格者也。有二千万方里之土地,有四百兆灵明之国民,有五千余年之历史,有二帝三王之政治。且也地处温带,人性聪明,物产丰饶,江河源富,地球各国所无者,我中国独擅其有;倘使不受弩尔哈齐、皇太极、福临诸恶贼之蹂躏,早脱满洲人之羁缚,吾恐英吉利也,俄罗斯也,德意志也,法兰西也。今日之张牙舞爪,以蚕食瓜分于我者,亦将迸气敛息,以惮我之威权,惕我之势力。吾恐印度也,波兰也,埃及也,土耳其也,亡之灭之者,不在英、俄诸国,而在我中国,亦题中应有之目耳。”
为什么日本维新成功而中国失败?原因很多,如日本自古善于吸收外来文明而中国由于自身文明根基太深而难以主动学习外邦,如当时中国遭受列强侵略而日本不被列强重视,等等,但究其根本,日本的政府是本民族同胞,而中国政府是满清殖民者,日本国民与政府上下齐心共同奋斗,而中国若实行真正的改革则必然唤起民众的民族主义从而导致满清垮台,民族主义对日本是强国之道,而对满清却是毒药,满清自征服中国以来最重视的就是压制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其无比残酷的剃发易服、文字狱等等就是消灭汉族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非如此不足以维持其野蛮小部落对五千年皇汉民族的殖民统治。
有人说,满清没有破坏中国文化,而仅仅改变了服饰,真是无知可笑!文化不包括服饰吗?服饰是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我华夏民族的“华夏”二字,便也和衣冠相关,《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所以我们也有衣冠古国之称。孔子言:“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这里的“披发左衽”,就是说一旦为异族统治,就会改为他们的着衣方式。旧时中原地区屡遭异族入侵,于是便有了北方汉人举家南迁以避祸的事,因此历史上也便有了“衣冠南渡”这一说法。王维在诗中也曾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来状大唐之盛。
正因为如此,满清统治者在武力征服中国后,极其恶毒的以他们的马褂旗袍、猪尾辫子强加在汉人身上——坚守汉族文化而不肯屈服的都被杀死,扬州十日,屠杀汉人八十余万,嘉定三屠也是数十万,邹容在《革命军》中悲愤道:“吾读《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吾读来尽,吾几不知流涕之自出也。吾为言以告我同胞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又岂当日贼满人残戮汉人一州一县之代表哉?夫二书之记事,不过略举一二耳,当日既纵焚掠之军,又严剃发之令,贼满人铁骑所至,屠条掳掠,必有十倍于二地者也。有一有名之扬州、嘉定,有千百无名之扬州、嘉定,吾忆之,吾恻动于心,吾不忍而又不能不为同胞告也!”——力图彻底消灭汉人的文化优越感,同时这些野蛮人又采取怀柔政策,利用中国的其他文化(特别是有助于他们巩固统治的),以中华正统自居,利用汉人中那些贪图富贵、不知羞耻的满清走狗(他们比汪精卫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成功的征服了中国,使中国人沦为低劣的支那人,反而日本和朝鲜,由于没被蛮族征服,较好的继承了中华文化,倒成了东亚农耕文明的代表而反过来歧视甘为游牧民族奴隶、被蛮族同化的“支那人”。
赶个时髦,再让我们用“三个代表”理论来判断一下。满清是由东北渔猎民族满洲族所创立的政权,它在生产力和文化上肯定是远远不如汉民族的,因此三个代表中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是它不具备的,那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满洲以极少数民族统治极广大民族的汉族,为了维持其统治权,它采用了赤裸裸的种族压迫制度,首先在入关伊使就用血腥屠杀毁灭了华夏民族几千年一脉相承的民族服饰,改作满洲民族打扮(马褂旗袍、光头大辫等等)(这也是其落后文化的表现),在征服全中国后,又实行种族隔离制度,使满洲民族高居主宰地位,把持权力核心,汉族则沦为二等民族,明令禁止满汉通婚(为的就是防止汉族人口数量的优势会将满洲同化,使他们丧失主宰民族的地位),汉族被驱逐出东北甚至北京内城。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满清政权不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蒙古人的元朝也是如此。
我们回顾历史、批判这种错误历史观,决不是要挑起民族仇恨和分裂祖国,而是为了一个目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是为了中华民族今后能更好的团结,能够走向真正的民族大复兴——其中的根本就在于汉族文化和精神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