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30]献给挣扎在生存边缘所有等爱的人~~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一曲倾心华语单曲 [2005-12-30]献给挣扎在生存边缘所有等爱的人~~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834

[2005-12-30]献给挣扎在生存边缘所有等爱的人~~

[2005-12-30]献给挣扎在生存边缘所有等爱的人~~



引用:






等爱的人 -- 胡力

词曲:胡力
编曲:胡力
童声:周悦如
和声:石海英 胡力
吉他:小月 飞机
小提琴:张毅
大提琴:高志坚
录音合成:阿毛 李闵
录音室:雅恒第一音乐工作站


(北风儿吹 雪花儿落)
(有一个小姑娘站在山坡)
(等着爸爸 等着爸爸)
(等着爸爸回来一起唱歌)


北风儿吹 雪花儿落
有一个小姑娘站在山坡
等着爸爸 等着爸爸
等着爸爸回来一起唱歌

树叶儿绿 泪花儿落
有一个姑娘她站在山坡
等着爱人 等着爱人
等着爱人回来一起生活

啦……
没说一句话你就这样走了
啦……
留下我在世上孤单寂寞

有谁知道父母那颗慈悲的心
经历风霜还要独自飘零
有谁知道花开又花落的情
等爱的人就这样等爱一生

啊……呜……
有谁知道父母那颗慈悲的心
经历风霜还要独自飘零
有谁知道花开又花落的情
等爱的人就这样等爱一生

啦……
天空的白云也随风儿走了
啦……
等爱的人就这样等爱一生
等爱的人就这样等爱一生




谨以此歌献给所有在灾难中遭遇不幸的人们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ZT

从小就具有音乐天赋的胡力,并非出生音乐世家,而是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幸运的是这个普通家庭却在他年幼时便发现了他的音乐潜质,给予了及早的培养。他的哥哥曾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为他买下了第一台电子琴,使他从此走上了音乐道路,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胡力的童年时代虽然艰难,却也幸运,因为他拥有家人的理解和关爱,还有乡邻乡亲的喜欢与佩服。当他在自己家中演奏电子琴时,房屋周围总是聚集起男女老少;他的琴声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了和谐的喧闹。

1985年,胡力获得了市少儿歌唱比赛二等奖,从此就爱上唱歌,同年加入了哈尔滨少年童声合唱团,年底开始学习钢琴。1991年,胡力在当地通俗歌唱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加入多个团体进行全国巡演,正式步入歌坛。1994年南下广东,在珠海特区创作了经典之作《离家的孩子》,一举成名。

胡力成功了,可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失去了让他走向成功的最初动力——他至亲至爱的哥哥。他的哥哥,在一次矿难中,死去了,连一句告别的话也没留下,而他的父亲,也在一次矿难中失去了双腿,只能终生坐在轮椅上。

每当掌声响起,每当欢声雷动,每当人群潮涌,每当灯红酒绿,胡力却常常会失态,常常悲从中来——只因在那一个又一个的刹那,他想起了他永远离开的哥哥,想起他当年哭得死去活来的嫂子,想起他曾经像大山一样强壮的父亲现在却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晚年……

2004年,中国连连发生矿难,死亡人数一次比一次触目惊心,而国外,更有印尼海啸和地震等天灾人祸,所有这一切,都像铁锤一样撞击着胡力的心,他决心为那些活在世上等爱的人们写一首歌,写一首安慰的歌,同时也是对那些死去的遇难者的祭奠与缅怀。

这首歌写得大气磅礴,因为它包含了深深的亲情,同时又超越了小我的悲怜,其悲天怜人的慈悲情怀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毫无疑问,这是同类题材中的绝对经典之作,必将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






《等爱的人》


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始终把自己的创作定位在反映人生真实状态上,多年以前已被广为传唱的《离家的孩子》如此,如今的《等爱的人》亦如此。它们不是一时兴起的作品,而是积蓄已久的情感写真:切肤的体验,入骨的感受,使我用蘸满血和泪的音符,记录下大社会大世界中一些令人为之扼腕慨叹的事件。我写这首歌就是要献给那些在矿难、地震、海啸等天灾人祸中失去亲人的人,他们是一群等爱的人,不仅等着他们的亲人给他们爱,也等着这个世界,等着你和我,给他们爱……

——胡力
 

回复

 

回复

我认为不要前奏那小孩子的独唱.这首歌应可成经典.个人认为!
 

回复

听到过了,是什么纪念矿难的 。
我认为一定要小孩子的声音,起了点睛之笔。
 

回复



引用:
最初由 cheesecoffee 发表

听到过了,是什么纪念矿难的 。
我认为一定要小孩子的声音,起了点睛之笔。


但正是这小孩的声音.限制了唱片的销量.这已经是公认的....这是现实.没开头那段声音.这歌一定很流行...
 

回复

很悲伤
 

回复

谢谢心情版主分享!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