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7]中国乐器名家名曲:杜聪《竹笛恋曲 弯弯的月亮》[192K mp3]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民乐国粹民乐国粹-Mp3区(VIP) [2005-03-17]中国乐器名家名曲:杜聪《竹笛恋曲 弯弯的月亮》[192K mp3]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6  /  39  页   «1213141516171819» 跳转 查看:45000

[2005-03-17]中国乐器名家名曲:杜聪《竹笛恋曲 弯弯的月亮》[192K mp3]

回复

车班手里尽是好东东,谢谢车斑
 

回复

非常多谢,很好听
 

回复

感谢楼主,整筐收下,谢谢提供。期盼下回。
 

回复

很快呀...都收了..谢谢
 

回复

真好听,真美
 

回复

感悟怀旧的魅力!!!
 

回复

这次没失效就好啊!

谢谢楼主!
 

回复

王子雅号:无孔不入

素有“亚洲第一排箫王子”之称的杜聪,是国内吹管乐坛上的佼佼者。他精通排箫、古箫、弯箫、巴乌、葫芦丝、骨笛、弓笛、弯笛、竖笛、埙、尺八、口笛等近二十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因此,上海乐坛人士奉送他一个绰号——“无孔不入”。

换言之,只要是有孔的乐器,他都能操纵自如。

迄今为止,杜聪以他精湛的演艺,连连受邀,出访过欧、美等十多个国家,曾先后三次在台湾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国内外唱片公司为他出过三十余种CD,他因而获得“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听众们从耳熟能详的“阿姐鼓”、“央金玛”、“苏武牧羊”以及电影“画魂”、“家、春、秋”、“封神榜”、“燃烧的婚纱”中,都能享受杜聪排箫的那种令人销魂的荡气回肠,还有难以诠释的缠绵悱恻。杜聪于是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追星族”的瞄准对象,在上海,在广州,在台北或香港,总有人围堵签名,他甚至学会了将名签在别人的领口、袖子上,对此,他有些无奈:我是奉命签名,不得巳在人家的领口上“到此一游”。

杜聪同时又是一位俊逸潇洒的美男,举手投足皆有风韵,当他二十五岁时,其母开始为他的择偶操心,曾叹道:“究竟是凤求凰,还是凰求凤啊?”过了几年,事实终于有了回答,他与上海武警文工团的歌唱家苏雪结为伉俪,成为一对乐坛知音。

对此,杜聪母亲不无欣慰地说:这是缘份。

二 牧童与短笛

杜聪的童年,可以说是被文化沙漠所包围,罪恶的“文化大革命”差不多窒息了一切,包括儿童天真的心灵。年仅八岁的他,突然讨厌起喧嚣的上海,这时,浙西乡村有远亲来上海,杜聪拗着父母答应让他去浙江乡下。乡村纯朴的民风吹醒了他身上潜伏的艺术种子,他和三三两两放牛的牧童,嬉戏于山间、河畔,牧童个个擅长吹笛,随便斩一段竹子再钻几个孔,就是一把天然的乐器,幽幽地吹起来,连空气也有一种少有的清香。杜聪的心灵为之迷醉,他很快学会了骑牛,制笛,吹笛,甚至还有令人惊叹的发明创造:他用叔公的空酒瓶作为吹管乐器,居然吹出了七声音阶,其音质之浑厚悠远,实在令人赏心悦目。事隔二十多年后的九十年代,杜聪出访美国波士顿,在一次排箫演奏会后三次谢幕而不能,观众还要他出节目,于是,他拿出了一个空的香槟酒瓶,即兴吹起了“喔,苏姗娜”,全场为这奇异的乐器而掌声雷动。

当然,这是后话。

从浙西乡村回到上海,长期从事音乐教育的父母发现了儿子身上的变化,他们看见幼小的儿子被笛子俘虏,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杜聪父母一贯认为音乐是一种“善事”,是哺化心灵的美妙工具,忧的是当时文艺园地一片荒芜,看不出搞音乐有什么出路。尽管时局黑暗,但他们相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日子,当时电唱机还是稀罕物,杜父卖掉了家里祖传的几件红木家具,在七十年代初去旧货商店帮儿子买了个老唱机,又从朋友处弄来不少有关吹奏乐方面的老唱片,供儿子“练功”。如此,杜聪的家每日厚厚的窗帘低垂(生怕有人听见“封资修”的音乐而去打小报告),这种细节,今天的小青年听来,仿佛象天方夜谭一样。

三、陆春龄评价:才气高 路子正

一九七八年,三中全会,大地解冻,十五岁的杜聪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临场发挥,从几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是上海考区中唯一录取的民乐系考生。他在考场上吹奏的笛子名曲“五梆子”、“鹧鸪飞”让评委刮目,被入选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民族乐系,师从赵松庭先生,后又被“一代笛王”陆春龄相中,收为徒弟,悉心调教。

笛王陆大师对初生牛犊的杜聪有过一句精当的评价:“小家伙才气高,路子正,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啊。”

听者不能不留意。从此,杜聪不再仅仅留心于“口技”,而是注重锻炼内心的修养,他在陆大师的指导下,学习古今中外音乐史,涉猎大量的西洋音乐作品,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时过多年后他回忆道,西洋音乐同我国的民族音乐同样伟大,我们一方面要继承民族音乐的遗产,但同时也要向西方学习现代的音乐技法,不能以保持“国粹”而拒绝向外开放。他觉得传统的民乐过多讲究五声音阶,反而束缚了表现力,为此,他与几位同学组成了一个音乐沙龙,探讨民族乐器演奏的新技法。不久,这个沙龙创作了一批实验性作品,如“虚谷”、“寒山寺”等。“寒山寺”维妙维肖地模仿了古刹寺庙超凡绝尘的暮鼓晨钟,杜聪的演奏可谓一唱三叹,意境高远,这些作品公演后,引起观众与专家的好评,被称之为“新式民乐”。这年夏天,少年杜聪被破格选入上海音乐家代表团出访荷兰、比利时,观众对杜聪手里的那一大串中国民族乐器着了迷:笛子、古筝、埙、尺八、弯笛------,他们不能想象如此简略的乐器会发出胜过天籁的佳音,东方的民族音乐世界,可真是一座璀灿的迷宫啊

四、难啃的“猪排”

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岁月,杜聪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民族音乐的养料,求学的六年,他象一只不安分的兔子,在很多教室里乱窜,继而学到了二十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仅笛类便有骨笛、竖笛、弯笛、弓笛、口笛、腰笛等,同时,他对古典民族乐器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学了埙、尺八(流行于周代的吹奏乐器),并且对巴乌、葫芦丝等少数民族乐器也情有独钟。

此时,他又把视线投放到一种后来终于使他声誉鹊起的乐器:古筝。从古筝身上又慢慢过渡到排箫,直到最终登上“亚洲排箫王子”的金殿。

说起排箫,有必要小作交代。排箫与我国的古箫是不同的,排箫有数十个吹管,音区丰富,有难以状写的立体性,同时,它的音质缠绵多情,有那种九曲十八湾的幽密与长远,对演奏家的技术要求很高。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演奏家是罗马尼亚的排箫王子赞费尔先生,以“云雀”为首的一大批排箫作品,使他成为公认的排箫领袖。杜聪正是在出访欧洲时一睹赞费尔风采的,于是他暗暗发誓:我们中国也要有自己的排箫,要有改良的、中国特色的排箫。

之后的一年多,杜聪绞尽脑汁设计排箫,与专业乐器厂的老师傅共同切磋,终于造出了如读者们今天照片上所见的“杜氏排箫”,它有二十八根吹管,演奏时一旦忘情进而闭上眼睛时,总有一种痴迷状。乐器厂的一位老师傅看了杜聪演奏的电视直播后对其调侃道:“我看你吹排箫的动作,可真象‘啃猪排’呀”!众人无不大笑。

杜聪的排箫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广大乐迷及观众的欢迎。其时,他巳调入上海歌舞团,该团领导动员本单位一流的歌、舞、乐、音、美人才,配合他演出,为他隆重推出了一台名为“排箫热浪”的演奏会,取得巨大成功。各地唱片商蜂涌而来,为他制作CD唱片,排箫组曲“沉思”第一版就卖掉了十万张;“橄榄树”、“罗密欧与朱丽叶”、“天鹅湖”等排箫专辑,也在短短的半年中销售了近八十万套,神州大地一时涌起了杜聪的排箫热浪,一些电影、电视制片人也瞄准了他手中的那支神奇的排箫,邀他在剧中伴奏,如“封神榜”、“海上旧梦”、“彩云追月”、“梦醒五棵柳”、“继母”、“南极之行”、“潇湘水云”等。

著名导演陈逸飞在执导影片“海上旧梦”时,其中需要一段排箫音乐,几位大腕演员一致推荐杜聪,但此时杜聪恰恰在杭州演出。

陈逸飞问:“能不能换一个人?”但乐队指挥回答:“非他不可,除非去罗马尼亚请世界排箫王子赞费尔先生。”,于是,陈逸飞电告在杭州与杜聪同台演出的毛阿敏,无论如何要把杜聪“绑”回上海。类似的故事是很多的,著名导演吴贻弓执导“阙里人家”,也对片中杜聪的排箫音乐大为赞赏;电影“燃烧的婚纱”的女主角听到片中杜聪的排箫声,总要潸然泪下,不能自己。

也有评论家撰文,称杜聪这位排箫王子是“煽情王子”,认为他“懂得如何把握当代都市人的情感闸门”,懂得应该怎样为饮食男女“设情、造情、煽情”,也有一些崇拜他的“追星族”认定他是所谓的“大众情人”。对此,他则报以一笑,戏谑道:“做个勤勤恳恳的“情人”也不错,老是能够吊起别人的胃口。”。

五、俊鸟,也要先出林

在杜聪求艺乃至成名的过程中,有人(甚至包括不少媒体的记者)曾发问:成名到底有无捷径可走?

他的回答是这样的:求艺,几乎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道理是不必多讲的。而成名,情况就变得复杂多了,倘幸运地撞着个有资本的主儿,看中了某个所谓的“新秀”,愿意下死力去“炒”你,那也能成名的,例子的确也有一些。

杜聪还有一条理论:有人说“笨鸟先出林”,如今竞争那么激烈,别说笨鸟,我看就是“俊鸟”,也不得不先出林,不然,怎么刨食吃?

除了完成剧团的本职工作,杜聪说,有时也要应邀去刨一点野食吃,圈内人称之为“走穴”,明星走穴是个热门话题,但他从不走“不义之穴”,从不偷税漏税,并且还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杜聪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往“老少边穷”的地方跑,往民风古朴、深山老林里跑。他说,搞音乐的就应该一辈子寻找“陌生的声音”,而去这些地方采风,往往能够有意料不到的收获。近十多年来,他跑了云贵川等边地,与民间艺人广交朋友,寻觅到大量的原始音乐素材,从中得到宝贵的灵感,他一直心怀感激。

比如,很久以来,他一直为寻找新的“音源”以及新的乐器而苦恼。采风下生活,使他创造力大增

。他发现用九斤重的雄鸡骨头凿洞后打制的吹奏器,音域十分宽厚、敦朴,演奏起来妙趣横生,他用此器演奏了自己创作的“原始狩猎图”,意蕴十足。九十年代初,他对各种玻璃器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典型的莫过于啤酒瓶,他尝试着将瓶子泡在不同温度的水缸里,然后给它们打洞,做一种新式的“瓶吹器”,为此报废了好几箱啤酒,效果颇佳。经过多次实验,他觉得一种叫XO的洋酒瓶子质地最好,瓶身厚实,音质淳厚,有一种贵族气。他还改制过各式各样的坛子,利用坛器去发声,也很成功,尤其是创作一些泥土味很浓的边塞曲子,特别地引人入胜。

杜聪还很“多情”,他特别善待手下的那几十件乐器,出外演奏一旦下雨,就要剥下身上的衣物去包裹它们,宁可自己挨淋受冻。有时同行问他借一件去使,这便几乎要了他的命了,往往魂不守舍,生怕人家虐待了他的家什。在乐坛上他还有一句口头禅:时间长了,乐器是会跟人的。有次他住处被偷,窃贼在偷钱的同时顺便也偷了他的一只古箫。三年后,他去湖南演出,谢幕后有个乐器贩子神秘兮兮地找到后台,声称有便宜的东西优惠给他,说罢取出一支箫,开价四千元。杜聪猛地认出了自己的失物,激动难捺,半点不还价就买下了这位“老朋友”。“乐器是会跟人走的”,他感叹地说。

六、凤求凰,还是凰求凤

大凡写名人的稿子,好象总躲不了名人们的罗曼史。杜聪也是凡夫俗子,当然逃不脱自然规律。

杜聪是2001年结婚的,太太便是上海武警文工团的歌星苏雪。为了庆贺婚事,这对乐坛伉俪在唱片公司的热情撮合下,专门出版了一个音碟,收有夫妇俩历年获奖的作品,计有杜聪的十余首排箫曲,苏雪演唱的十多首歌曲,夫奏妇唱,味道蛮撩人的。经仔细采访,原来他们之间的罗曼史曲折不大,基本上平平坦坦,想要猎奇也困难。事实上他们从小就认识,从小就喜欢和互相欣赏对方。后来,杜聪去音乐学院上学,苏雪则去了公安部的金盾艺术团当独唱演员。当追问他们之间是如何“定情”这一细节时,苏雪显得比丈夫更为落落大方,并且很有点自我调侃的幽默感。

她说:“我们之间真正冒出火花,是在五年前春天的一个雨夜。那天和杜聪同在唱片公司录音,人累极了,我的嗓子也哑了,又下着雨。他平静地说要送我回家,并把身上的风衣罩在我外衣上充作雨具。途中要过一个水潭,为了不让我湿脚,他硬是把我驮了过去。苏雪笑笑说:那夜我好感动,但结婚后我想,也许那正是他蓄谋己久的行动吧。”

不管怎样,婚后的杜聪显得幸福、平和,比一般的上海男人还要贤惠。苏雪巳为他产下一位千金,并且苏雪的月子也是杜聪一手操持的,他有绝好的耐心,学会了甲鱼墩蛇,做老鸭汤。杜聪说:婚姻可以使人安定下来,这样事业就成功了一半,爱情是秤上的星,而孩子是秤砣。一个没有孩子的家庭,是很难让我能够安下心来的。

年轻的排箫王子,原来还有着一颗古老而传统的心。
 

回复

Many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版主辛苦了,很好听
 
16  /  39  页   «1213141516171819»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