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后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无间道Ⅲ》开始宣传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于是我迷惑于如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文化事业发达如斯,各路英雄纷纷跃马下江湖,但凡认识个数千汉字的,都在为自己树碑立传。名人写书已经不乏听闻,传记一本接着一本,人们见面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吃了没?”,而是“你出书了没?”。俨然宛若大唐盛世,俨然一派歌舞升平,似乎回到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孔老二周游列国终究不过在中国境内打着圈圈招摇撞骗,而现今的文人作者们,已经搭乘飞机远渡海外了。若是郑和泉下有知,必当扼腕顿首,为何他数下西洋,却花费了一生的光阴。
眼见着七十年代后倏忽间成为过眼黄花了,八十年代后异军突起的声势颇为浩大。美女作家的旗号才方兴未艾,美男作家又你方唱罢我登场。嚣叫曰:不过是下半身写作么,你们女子可以,我们堂堂七尺伟岸之躯奈何不可?我还没明白卫慧等人如何以大腿招摇过市,但又见葛红兵挟宛若板砖般的《沙床》粉墨登场,而后便是沈浩波、南人等人打着先锋的旗帜唱吟下半身诗歌。仿似一个接着一个的大耳刮子,抽晕一个算一个。
可能是嫌这还不够乱,于是一边将贾平凹王蒙等老将供上神坛,一边又疯狂炒作少年天才。从韩寒到郭敬明,再到春树以至张悦然,本就有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如今又有好事者提出什么什么后八十年代的概念——也就是1985年之后出生的一拨孩子们。且不说年龄跟写作有无必然联系,也许还真没有,而且这拨孩子们的文字能力还真就叫人刮目相看羡艳不已,即便是老舍鲁迅活转,见了他们这般操持文字,也只有叹为观止的份儿了。都说艺术源自生活,可我还真看不明白,小说究竟算不算艺术,文学究竟算不算艺术。既然艺术源自生活,自然阅历和洞察社会的能力尤为重要,从前人们还讲究个下乡采风呢,现在的作者们全然没把生活当回事。一些孩子一年能出四五本长篇,这样的写作速度让绝多的老一辈作家们自叹弗如,同样也让多数人无法理解他们哪儿有那么多生活可以供汲到写作之中。唯一可以解释的便是他们所写的一切只是存在于他们的虚构和想象之中,这也许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想象力严重匮乏之后的一次总爆发罢!欧阳江河曾著书曰——《站在虚构这边》,恳请诗人们捉起虚构这把刀,但不知他看到如今虚构成瘾又做如何感想。
吾友斥我此言纯属愤青和嫉妒,我笑骂,“谁让他们不给我出书的,不然我也不至出此忿忿之音了。”笑后又徒唤奈何!奈何!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等待九十年代后横空出世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