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风雨夕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1  /  2  页   12 跳转 查看:3283

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

 

回复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回复

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

    这首诗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
 

回复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且是“反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温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而<秋窗风雨夕)则是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风秋雨,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

  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再联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回复

 

回复

《秋窗风雨夕》是黛玉在病中所作,因而显得苦闷,忧伤。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重要角色,她多疑善感以及说话尖钻刻薄的性格被曹老先生写的极为传神。其实造成她多疑,善感的性格,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寄人篱下的凄苦,让她越发地注意别人对她的态度,也因为寄宿在贾家这个大家庭中,让她自卑,感觉自己是孤立的,因此她对别人就不自觉的防备。加之宝钗在贾家深得人心,以及宝钗和宝玉又有什么“金玉姻缘”,更是让她对宝钗有着戒备之心和嫉妒之意。

      黛玉的为人处世在那个复杂的侯门家庭里,显得不合群,也不得人心,所以这为她悲惨的结局添上沉重的一笔。“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墓,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是黛玉的《葬花吟》中的诗句。这是黛玉葬花时,借花暗示自己的遭遇和状况,情有所触,有感而发的。

      黛玉是个悲剧人物。生平寄人篱下,娇弱多病,最后怀着对爱情的遗憾和希望归去。香魂斯去,只留下“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潇湘馆。
 

回复

 

回复

 

回复

 

回复

好听。。。。。
 
1  /  2  页   12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