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民族英魂:杨靖宇--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
我知道我发的地方错了,但是在这个缅怀英烈的日子里,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这些英烈们!
郭沫若同志1949年为杨靖宇将军的题词: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气难
消志不磨;碧血青松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 抗日民族英雄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血染的风采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字骥生。河南确山人。5岁丧父,寄居叔父家中。1917年考入确山高等小学。1923年秋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当选为确山农协会会长,领导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发动以确山县刘家店为中心的秋收起义,建立鄂豫皖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和农民革命军,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调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在开封、洛阳一带从事地下工作,曾三次被捕,均被营救出狱。1929年春,调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从事工人运动。同年冬,因叛徒出卖,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受到连续六天六夜的轮番审问。后转送中国地方法院,被判处一年半徒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营救出狱,任东北反日救国同盟总会会长和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发动群众,支援抗日义勇军。1932年春,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同年秋,任中共满洲委员会军委书记。1933年初,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同年5月,当选为中共满洲省委委员。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任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南满抗日联合军指挥部成立,任总指挥。11月,任中共南满地方特别委员会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5年春,中共南满省委成立,任书记。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和政委。同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率部打击日本侵略军。其名字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亦使日、伪军闻之丧胆。1940年2月23日下午,只身被围困于?江县保安村(现靖宇村)外的树林中,忍着病痛、饥饿和严寒,顽强与敌战斗,壮烈牺牲。时年35岁。牺牲后,头颅被割下,腹部被剖开,胃中竟无一粒粮食,仅有树皮、草根和棉絮。1949年5月,郭沫若为其题词:“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1958年2月23日,其遗骨被安葬于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陵墓,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毛泽东、金日成、崔庸健等均送了花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