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马友友出生于巴黎,4岁开始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之后便投入提琴大师琼斯-舒尔兹(Janos Scholz)门下;1962年进入茱莉亚音乐院受教于罗斯教授(Leonard Rose);1978年即获颁享誉全球的艾维-费雪奖(Avery Fisher Prize),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991年由哈佛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
生于浪漫理性的法国,长于开朗乐观的美国,又具有谦虚深沉的中国血统,使马友友擅长发挥对不同文化的敏感触觉,拿捏音乐作品中多层次的复杂性格;他演奏出的音色,较其它大提琴家鲜活而多样,能轻易展露音乐的内涵。
近几年来,马友友不仅在古典音乐范畴独领风骚,更跨足爵士音乐、民族音乐、舞蹈音乐等领域,多方尝试各种音乐的可能性。除了为数众多的古典音乐录音外,马友友还曾创下许多大提琴的新纪录:如使用大提琴挑战高难度的克莱斯勒、帕格尼尼小提琴的曲目,与日本歌舞伎巨星阪东玉三郎合作演出,以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现代舞配乐,以及与美国“饶舌”歌手鲍勃-麦克菲林合作灌录专辑,尝试将人声与大提琴做完美的结合等。
在其演奏生涯中,他频繁与其它乐界精英展开广泛的合作。除了独奏之外,和他合作过的,属于不同音乐范畴的音乐家不计其数,从古典曲目、当代乐派,甚至流行音乐与电影配乐,马友友几乎都能与每一位合作对象在音乐中擦出火花,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音乐新风貌。1997年马友友于香港回归大典上,与作曲家谭盾合作《交响曲1997》,举世瞩目。1998年马友友与六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音乐电影,将巴赫的音乐赋予全新的意义。2000年,由马友友出演的《卧虎藏龙》电影配乐,更拿下奥斯卡最佳配乐大奖,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