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5]【古典】古典之门:管弦乐(上)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西方古典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5-01-05]【古典】古典之门:管弦乐(上)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6  页   123456 跳转 查看:10296

[2005-01-05]【古典】古典之门:管弦乐(上)

[2005-01-05]【古典】古典之门:管弦乐(上)

唱片名:Gate to Classics:Orchestral Work/古典之门:管弦乐
唱片编号:DECCA 440 005-2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
1  The Ride of the Valkyries[5:10]
飞行的女舞神

    《女武神》, 又称《英雄传唤使》,三幕歌剧,是歌剧四部曲《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其它三部分别为《莱茵河的黄金》、《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作于1854-1856年间。整套歌剧初演于1876年,其中的四部作品均为作者自撰脚本,以德国史诗和神话为题材。《尼伯龙根的指环》体现了作者的叔本华唯意识论思想,被任为是瓦格纳歌剧创作的顶峰。整个创作长达二十年,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大手笔。其规模巨大,需要四个晚上才能演完,并且必须有特殊的超大型的剧院。
    歌剧的剧情为《莱茵河的黄金》的继续: 沃坦预见到阿尔贝里希将要从法弗纳手中夺回指环,进攻神殿,使众神遭殃, 于是让他和智慧女神所生的九位女武神到 各地寻觅阵亡的英勇武士并把他们带到天界,使他们复生,以守卫瓦尔哈拉神殿。沃坦有一对子女,儿子齐格蒙德,女儿齐格林德,两人在两地长大,互不相识。齐格林德自幼被人拐骗,被迫嫁给武士洪丁。齐格蒙德是洪丁仇人,一天晚上,他趁洪丁外出进入洪丁家,与齐格林德产生爱情。两人互诉身世,方知是兄妹。齐格蒙德在屋旁大树中获得父亲留下的宝剑,两人一同逃走。其实这一切都是沃坦所安排,但遭到了妻子女神弗里卡的反对。弗里卡是婚约守护神,力主要惩罚兄妹。沃坦无奈,只得让女儿(女武神之一)布仑希尔德将兄妹两人交给洪丁处置。洪丁与齐格蒙德决战,布仑希尔德用盾牌护住了齐格蒙德。齐格蒙德正要刺杀洪丁,却被沃坦敲断了剑,于是被洪丁所杀。布仑希尔德藏匿起齐格林德,并将齐格蒙德的宝剑碎片交给她,预言她将生下齐格蒙德的儿子--最勇敢的英雄齐格弗里德。沃坦不得不惩罚布仑希尔德,他让她沉睡在山顶,让火神以火焰包围山顶,并预言:"第一个唤醒你的男人将娶你为妻。"
  这里选用的是歌剧第三章中一段著名的音乐《飞行的女舞神》,又称"女武神之骑",表现了女武神们骑着带翅膀的骏马在云霄之间驰骋的形象,她们的武器在闪电中闪烁,她们怪异的笑声与雷鸣混成了一片……在这段音乐中,瓦格纳充分发挥了以长号、小号为主的铜管乐器的音色,在乐队的伴奏下,辉煌的金属声音表现了女武神在空中飞行时的飘逸和潇洒,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宇宙空间的感觉。这段音乐也是最能体现瓦格纳音乐风格的作品之一。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曾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与哲学。20岁时已写过几部管弦乐。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哥尼希斯堡和里加等歌剧院当指挥。1842年他的歌剧《黎恩齐》演出成功,使他当上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他是大型管弦乐的创始者,对歌剧艺术有重大改革,首先,他建议一个歌剧作曲家要参与剧本创作,作整部歌剧的总导演;其次,他强调预先确定的和弦是歌剧艺术的基础;第三,他作品中的内核就是连续旋律的发展,利用翻来复去的旋律产生柔顺悦耳的音乐效果,乐曲内部很少出现正常的终止式。
  瓦格纳探索和发展了前人对铜管乐器的研究,找到了铜管乐音响的合理基础,使萨克斯管与管风琴、小号、长号组合在一起,发出和谐的音响。他的许多作品有着威武骑士的色彩,充满了金属的辉煌。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等11部歌剧,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Gustav Dheodore Holst,1874-1934)
2  Jupiter. The Planets[7:22]
木星-选自《行星组曲》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还有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动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只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纯粹的天文学并无关系,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 1920年全曲公演时曾这样对记者说:"这些曲子的创作曾经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足以说明与某些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例如,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而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这是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与其它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异常浩荡,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乐章的第一部分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4拍,象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 乐章的第二部分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音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乏庄严与伟岸。 乐章的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Gustav Dheodore Holst,1874-1934),英国作曲家。生于具有瑞典血统的音乐家庭。1893年入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管风琴、作曲和长号。后在歌剧乐队中任第一长号手、管风琴手。1905年起,曾提任过伦敦圣保罗女子学校音乐科主任,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研究过梵文并对东方哲学深感兴趣。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偏爱于运用多调性技法。
  其代表作有为供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组曲《行星》(作品32,由七个乐章组成),歌剧《赛维特丽》、《在野猪头酒家》,舞剧《大笨蛋》、管弦乐《圣保罗组曲》等,其中《行星》组曲最为著名。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
3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4:28]
绿袖子幻想曲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英国作曲家。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曾入剑桥大学和皇家音乐院,毕业后当了教堂的琴手与合唱指挥。先后从师于布鲁赫和拉威尔学作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入伍,退役后一直在皇家音乐院任教。毕生谦逊地工作,品格高尚,待人真诚。深爱民间音乐,曾入居乡间收集民歌,参加农村的节日和音乐赛会,将人民的音乐语汇融入自己的创作,同时又向都铎王期的作家和普塞尔的音乐吸取养料,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代表作有如歌剧《赶车人休格》、《恋爱中的约翰爵士》、管弦乐《三首诺尔福特狂想曲》、《蜂序曲》、《塔里斯主题幻想曲》和九部交响曲等。他的创作奠定了现代民族音乐的基础。

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4  Cavalleria Rusticana[3:17]
《乡间骑士》间奏曲

    《乡村骑士》是玛斯卡尼创作的一部独幕歌剧,根据 乔凡尼.威尔加 的同名小说改编,于1890年在意大利罗马的科斯坦齐剧院首演成功。
    剧情大致是:在西西里村,青年士兵图拉杜与村女桑图查相爱,但后又抛弃桑图查与马车夫阿尔菲奥的妻子洛拉相爱。桑图查出于妒忌,向阿尔菲奥揭发洛拉对他的不忠,后图拉杜在与阿尔菲奥的决斗中失败身死。
    这部独幕歌剧取材精练,情节紧凑,音乐与剧情、歌词结合的十分协调。歌剧音乐虽简短,但却生动地刻划了剧中每个人的性格和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及内心世界。


    皮埃特罗.玛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先后就学于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米兰音乐学院。1895年至1902年在贝沙洛任罗西尼音乐学院院长。1902年后,游历美洲,指挥自己的歌剧作品。1929年当选为意大利音乐会会员。作有十四部歌剧和一部轻歌剧。
  代表作品为以闹剧中常用的农村生活题材写成的第一部歌剧《乡村骑士》,为真实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是真实主义歌剧的典型和代表作。

约克.奥芬巴赫 (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
5  Barcarolle-Les contes d’Hoffmann[4:03]
船歌-选自《霍夫曼的故事》

    《威尼斯船歌》,选自奥芬巴赫的代表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共有三幕,叙述了主人公霍夫曼向友人讲述的三次爱情经历。第二幕叙述的是霍夫曼在威尼斯与美女朱利埃塔的恋爱故事。幕启,布景展示了威尼斯运河旁庭院里的繁华景象:琳琅满目的画廊面向着大运河,台阶上铺陈着带装饰图案的大地毯,各种花草在火炬的映照中显得异常鲜艳。容貌出众的名妓朱利埃塔一面招待宾客,一面与她的情人达彼图托一起唱起这首歌唱美丽的夜晚的"船歌"。歌曲从独唱到二重唱,后又加入合唱,以6/8拍荡漾的节奏描绘了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


    约克.奥芬巴赫 (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法国作曲家、古典轻歌剧创始人之一。原籍德国,科隆犹太教堂乐师之子。从小学习大提琴,183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一年后退学,到喜歌剧院任提琴手。1839年初次以戏剧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出现。一生为巴黎各剧院写过一百零二部舞台音乐作品,大多数是轻歌剧,曾雄霸巴黎乐坛;有些还借题发挥,以巧妙的笔触对时政与第二帝国“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风尚进行讽刺。他被认为是一位真正懂音乐美,闪耀着音乐精神的罕见的作曲家。其代表作有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格罗什坦公爵夫人》以及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遗作)等。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
6  Solvejg’s Song-Peer Gynt Suite 2[5:17]
索尔维格之歌,选自《培尔.金特》

    “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培尔.金特》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爱德华.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释者。他能巧妙地将主题用古典结构形式和现实的传统音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与真正的民间音乐难以分辨。
  在创作中,他经常突破一些清规戒律。1868年创作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使他成为当时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后期作品,一般都采用短小抒情形式,十分成功。代表作为交响组曲《皮尔.金特》。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德彪西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他在挪威威望很高,逝世后受到国葬。

安东尼.德沃夏克 (Antonin Dvorak, 1841-1904)
7  Slavonic Dance No.10(op.76 No.2)[5:33]
斯拉夫舞曲,第10号

    德沃夏克的前八首斯拉夫舞曲 (第一集) 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到了1886年的六月,他又开始了斯拉夫舞曲(第二集)的创作,一年之后,第二集中的八首斯拉夫舞曲全部完成。
    这里选录的“e小调,第十首”实际上是斯拉夫舞曲(第二集)中的第二首。 原曲为钢琴四手联弹曲,后来作者又将本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现在以小提琴名家克莱斯勒根据本曲所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最为流行。德沃夏克的这两部《斯拉夫舞曲》曲集中,明显流露出这位民族音乐巨匠的宽广胸怀。十六首舞曲各具特色,有的表现活泼、欢快的民族舞蹈气氛,有的是安稳而意味深长的旋律,还有艳丽多彩的和声处理等等。作者除了运用各种捷克民间舞曲体裁之外,还广泛采用了其他斯拉夫地区的民间舞曲形式,除有快活而热烈的以外,还有优雅而带有忧愁感的,和甜美而罗曼蒂克的等等,形成内容丰富多彩、独具艺术魅力的舞曲集。
    “e小调,第十首”斯拉夫舞曲, 是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中抒情性最强的一首。开门见山的第一主题婉转如歌,略带凄楚,如泣如诉;
    乐曲第二主题转为了轻盈欢快的舞蹈旋律,优美活泼,与第一主题相映成趣。


  安东尼.德沃夏克 (Antonin Dvorak, 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 (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大力推荐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他还与汉斯.里希特、汉斯.封.彪罗、柴可夫斯基等人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曾被邀九次访问英国,旅行德国、俄国,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倍受欢迎。
  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回国后,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1901年升任院长。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您现在听到的是:木星-选自《行星组曲》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回复

不愧是古典专家~佩服!
 

回复

棒~~~~~`
 

回复

大家把这个定期来!
 

回复

蝈蝈辛苦滴找了一束花献上

 

回复

版主的艺术造诣很深!
 

回复

管弦乐的经典,值得收藏的精品。
 

回复

 

回复



倾心古典的高雅,醉心古典的浪漫。。。。。。
谢谢“独立寒秋”的经典奉献!
 

回复

不愧為古典版主...
 
1  /  6  页   123456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