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31]贺sheng hardis上任亚太版主:320kb mp3《东方神韵》系列之《东方大峡谷》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亚洲纯音亚洲纯音-Mp3区(VIP) [2005-05-31]贺sheng hardis上任亚太版主:320kb mp3《东方神韵》系列之《东方大峡谷》

版块说明:
◎ 本版块为社区本地下载收费版块,需付费成为音乐精灵,回复后才能看见下载链接。音乐精灵详情请查看 论坛置顶帖>>
◎ 『激动社区』品牌唱片公司及专辑下载索引汇总(附本地下载必备软件):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553975.htm
【本地MP3区下载必备】txt、rar及mp3文件的批量下载自动重命名解压缩教程(简易版):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6282.htm
   
1  /  12  页   12345678» 跳转 查看:14000

[2005-05-31]贺sheng hardis上任亚太版主:320kb mp3《东方神韵》系列之《东方大峡谷》

[2005-05-31]贺sheng hardis上任亚太版主:320kb mp3《东方神韵》系列之《东方大峡谷》




名称:《东方大峡谷》
编号:SCD-0575 

简 介:

  中国当代发烧音乐创作中坚、新音乐风格代表人物——黄荟,历经三载,以写意性的构思和音画式的笔触,以东方独一无二的吹管乐领衔,终于完成这张描绘东方大峡谷真实容颜的华采乐章。本碟的音乐,表达奇魄神采的音响,昭示精湛绝伦的技艺。录制所采用的吹管乐器制种庞大,包括弯萧、弓笛、印度横笛、缅甸竖笛、鹰骨笛、日本尺八、木埙、陶埙等,充满迷人的东方色彩,堪称中国当今新音乐的一项壮举。继《云之南》之后,我们与JVC公司再度携手,采用比XRCD更成熟顶尖的数码音响科技XRCD2,使得《东方大峡谷》成为一张拥有顶级发烧品质的天碟。
 


曲 目: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试听:摇篮歌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以下是《东方神韵》系列的链接,请直接点击浏览:

《云之南》  《吉祥九重天》

《蒙古利亚》  《天之山》
 

回复

谢谢阅版~~

偶就当仁不让坐沙发了

舒服....


曲 目:

1.晨雾       6’09"


2.登埂河温泉    5’40"


3.雪临听命山    4’41"


4.走进山寨     4’57"


5.摇篮歌      3’52"


6.人马驿道     6’06"


7.高山湖      4’29"


8.阔时节      5’05"


9.石月亮      5’18"


10.峡谷天堑     5’52"


11.古歌       5’1"5


12.遥远的峡谷    6’10"
 

回复

详细介绍:

继国内第一张XRCD《云之南》之后又一顶级发烧天碟--《东方大峡谷》,经过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辛的实地采风、采样和创作,到进棚后史无前例的异常艰难的录音、缩混工作,并远赴东瀛对母带进行XRCD2技术处理和加工,历经三载,终于问世。
中国当代优秀作曲家、国内发烧音乐创作中坚、新音乐风格代表人物--黄荟,继《云之南》后,又与凶险奇峻的怒江峡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三番入谷,历经艰险,以写意性的构思和音画式的笔触,以东方独一无二的吹管乐领衔,终于完成这张描绘东方大峡谷真实容颜的华采乐章。
同《云之南》相比,本碟的音乐,更侧重表达奇魄神采的音响所展示的发烧极限。录制《东方大峡谷》所采用的吹管乐器制种庞大,包括弯萧、弓笛、印度横笛、缅甸竖笛、鹰骨笛。"木埙"和传说中的古老乐器--"鹰骨笛",都是首次使用,堪称中国当今新音乐的一项壮举。
作为"世界音乐"的音碟,《东方大峡谷》集中了许多精彩的民间音乐原声素材,有傈僳人独有的五声部和音,有八旬民歌手沧桑入味的古谣,还有令世界称绝的峡谷内天主教堂混声四部赞美诗合唱……与《云之南》的歌曲完全不同,这些人声经过采样、变形、截断等先进数码科技制作,成为独具特征的音乐元素,与吹管乐相得益彰,构成本碟发烧特质的两大支柱。
一直不遗余力向世界推广中国音乐的中国唱片上海公司,这次与日本JVC公司再度携手,采用比XRCD更成熟顶尖的数码音响科技XRCD2,使得《东方大峡谷》成为一张拥有顶级发烧品质的豪华天碟。以专辑中最令人心悸的作品"峡谷天堑"为例,群鼓浩荡,管弦争鸣,那让听者胆战心惊的呼啸声,动态骇人,令起伏跌宕的天险尽收眼底!而开首曲"晨雾"中,排箫音色的质感、细节和乐器四周的空气感,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所传达的意境已达到崭新的境界?quot;人马驿道"中,深山风声回响,马铃声引出了似乎是隔着山梁的男女对唱,其中男声的高达Hi G音的极限演唱,极为光彩;"高山湖"里各种吹管乐器精巧编织成斑斓的色彩,其惊人的音画效果和立体感,再加上如吟似诉的人工泛音(二胡群奏),绝不多见!
笔者有幸参与了这张唱片的前期和后期工作,感触颇多。录音师张小安称《东方大峡谷》的录音与混音全过程,是他极为难忘的和值得珍视的。RCD2技术要求从录音到混音全部用模拟信号记录,所有来自电声源的数码信号,均经过高指标的数码-模拟转换,而还原为模拟信号。在数字录音盛行的当今,这种在新的指标条件下"回归"模拟录音的结果,在国内尚属首例。同时这种在音乐原生地取样,在录音棚加工的制作方式,实际上已经将录音工程延伸到千里之外的音乐背景地。这在国内也属先行。因此可以说,《东方大峡谷》反映出国内音乐制作人在这一领域的眼界和勇气,也拥有了与国际同类录音作品并驾齐驱的技术含量。
说到这,必须向发烧友介绍一下XRCD2,它是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更加完美的数码音响科技的JVC公司发展的第二代XRCD技术,在XRCD基础上作了更好的改进,XRCD2制品能真正淋漓尽致地运用16比特CD机的动态与分析力,获得最好的重播效果。除了进一步加强主时钟系统对时基的控制外,XRCD2还在工作电源的净化上下足了功夫。JVC首席音响工程师泷口博达,也是《云之南》的音响工程师,在《东方大峡谷》的母带处理上可谓用尽了心力,因为录音中可供他发挥和突出的细节实在是太丰富了,虽然整个母带处理比预期多了一周,但换来的却是近乎完美的发烧品质。
写到最后,笔者不由得想起另一张同类题材的发烧天碟--由Nicholas Gunn创作的描绘科罗多拉大峡谷的《大峡谷》,此张CD打开了现代音乐的新纪元,曾经在Billboard上排到前十位,国内的发烧友几乎人手一张。在地理上,怒江峡谷世称"东方大峡谷",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尚未开发昭世之前,东方大峡谷一直被认为是仅次于美国科罗多拉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因此这两张唱片在地域上遥相呼应。比起《云之南》,《东方大峡谷》运用了更多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在音乐上明显呈现国际化的倾向,相信不久《东方大峡谷》也会象那张《大峡谷》一样,进军国际市场,向世界展示东方的魅力和神采。


吹管乐独奏:杜 聪(排箫、竖笛、弓笛、弯箫、尺八、陶埙、木埙、
印度横笛、缅甸竖笛、鹰骨笛)
 
器乐部分
I.1.打击乐:陈 崴(定音缸鼓、非洲鼓、阿拉伯鼓、串铃)
刘效松(金巴鼓、套木鱼、吊串)
陈 庆(中国鼓)
I.2.弹弦乐:张 强(柳琴、中阮)
沈 非(中阮、大阮、吉它)
姚 策(西它尔、萨罗德)
I.3.竹乐:陈 崴(竹排筒、竹板琴、格龙布斯、安格隆琴)
I.4.小提琴独奏:刘云智
I.5.键盘、钢琴:陈 敏
I.6.唢呐:胡 波
I.7.弦乐:中国爱乐乐团
I.8.二胡:严洁敏、赵 戈、王 颖、赵 磊、罗宇辉、金 钥、
刘 虹、王 艳、高 能、于 川、李甜甜、詹丽君
I.9.MIDI编辑:柳启平
I.10.采样技术制作:严 艺
   
声乐部分
V.1.男和音:三兄弟演唱组:袁小钢、宋战鹰、龙 昊
V.2.女和音:孔雀演唱组: 归海洋、付晓敏、杨 希、赵 斐、
归海燕、张 迪、孙 雪
V.3.民谣女和音:李 玎、侯 靓、马巧梅
V.4.女声领唱: 冯瑞丽、李 玎
V.5.男声领唱: 春 雷
V.6.男低音吟唱:吴 坚
V.7,女中音: 金磊鑫
   
出品人:周建潮
 
前期:
作曲、音乐监制:黄 荟
录音、混音:张小安
文案:黄荟、陈天鼎
音乐编辑:张晓红
录音监理:阎 华
音频技术:张克强、沈援之、李燕豪
录音助理:袁立军、吴 江
乐务:张永钊
录音棚:中国唱片总公司录音棚(育德胡同录音棚)
民间音乐顾问:霜现月(傈僳族)、车四恒(傈僳族)、李金明(独龙族)、
周凯模
民俗顾问:邓启耀、吴四益(怒族)
后期:
统筹:王铁城
XRCD首席音响工程师:泷口博达
责任编辑:陈天鼎
翻译:夏睿睿
美术装帧:高传林
题字:张小平
 

回复

1. 晨雾       
3’39":吹奏的嘴唇气声。
排箫的音色质感、细节和乐器四周的空气感,具不食人间烟火之效,所传达的意境已达到崭新的境界。

[音乐背景]

晨雾,这是东方大峡谷的第一现风景。

晨雾中的高黎贡山,不见了峻峭与雄浑,隐去了横断山脉第一川的尊颜,只剩下一片苍苍的朦影。

晨雾里的怒江,不见了汹涌和湍激,湮没了漩急涡深,放荡不羁的面容,只闻得一阵涛涛水声。

坦荡荡的东方大峡谷,在这漫漫晨雾中,失落了她天夺地造的笔直峡谷的真身。

谜一样的东方大峡谷,在这浓浓晨雾中,拥有了谜一般的面纱。

在这南亚次大陆湿热多雨的自然征候下,这漫漫的雾气,是东方大峡谷最多见的黎明景象。

在这两山夹一江,纵贯316公里的地理征貌中,这浓浓的晨雾,是东方大峡谷不变风景中的独一变象。

东方大峡谷,总是在晨雾中醒来……

[主奏乐器] 排 箫

排箫,说不清始出何时何地。因为不论在东方西方,她很早就存在了,几千年前的东西方不会有什么交流,所以东西方一定是同时拥有了排箫。而且排箫还带着与生俱来的神话色彩:在东方,排箫古名是"凤箫"。说是她的形状如同中国神话中的大鸟--凤凰的翅翼;在西方,排箫则被赋予更美好的想象,古希腊神话中称之为"潘笛",那是来自天界的乐神宝物。排箫如此天籁之音,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日盛,节奏日紧,排箫音乐渐成为时尚。也许因为她带来一种松驰的享受,天籁的想象,还有空旷的思域。

我们愿意从这既熟悉又新颖的排箫之声,来开始我们这段浩渺的音乐旅程。

 

2. 登埂河温泉
1’32":琴、鼓、笛等乐器线条清晰分明,定位明确,声音平衡度无懈可击。
2’20"--3’40":位置感极强,给人一种自然开适之感。

[音乐背景]

这该是东方大峡谷最富特色的生俗了。

生活在怒江泸水地区的傈僳人有在新年期间春浴的习惯,这大概也是因为这地方多有温泉。六库城附近的"峡谷十六汤",均是春浴的理想场所。

传说,原先在登埂这地方有两位傈僳姐妹名叫阿芝、阿麻,幼年父母双故,靠灵巧双手绣织花布维生,终于长成美丽、善良的姐妹花。寨里的头人千般求娶,均遭力拒。头人恼羞成怒,把两姐妹关禁起来。可是,不论是甜言蜜语,还是酷刑拷打,仍不能使阿芝、阿麻屈从。姐妹的坚贞感动了头人家的仆从,放两姐妹逃进了大山。头人派家丁搜山围困,不屈的两姐妹相拥从高崖跳下深谷。她们的身躯化作了山脉,头发变成了芦苇。她们落下的地方,涌出了阵阵温泉。人说这是姐妹的热血还在流淌……这就是登埂河的来历。

春浴温泉在怒江已逾百年历史。清代以后,更是发展成大规模澡堂会。每到傈僳人新年(阔时节)的初二,居住在高山上的族人拖家携口,带着饮食行装,最远的要行百里山路,来到登埂河。人们在温水中尽情沐浴三日,饥饿进酒食,累乏宿帐篷。男女对唱着"摆时摆"(傈僳人的多声部山歌)。他们认为,在这圣水中涤荡,会洗去一年辛劳的污秽之气,换来一年的消灾灭病,大吉大利……

近年来,这深山峡谷里沿袭久远的集体裸浴的习俗却惊惹了一些城里人。他们专程来拍了照片,拿去很稀奇地给的确感到稀奇的人看。登埂河温泉于是有了名声。

[主奏乐器] 印度横笛

印度盛产又高又粗的芦苇,所以印度人制笛,多以芦杆而不是竹为材料。这种芦笛外形及演奏方式与中国笛几乎无异。可是由于芦管比竹管壁薄,印度笛较中国笛有更夸张的气流振动声。又因为印度音乐的调律不同于中国五声调式,这样印度横笛有十分明确的异域色彩。印度横笛不仅是印度古典音乐中的重要角色,在整个南亚地区,也派生出很大影响。启用印度横笛来主奏这首乐曲的初衷大致有三:一是演奏家手中有一支珍藏经年的获赠的印度横笛,多次向我提及却一直未得重视,近前去印度观慕艺术节,对印度笛及其音乐有了深刻认识,因而产生了用此乐器表达民族风情的强烈欲望;二是初访登埂河的第一印象,便是水中随风摇弋的片片芦花,由此推设,芦笛的声音会使人对同样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怒江峡谷产生听觉上或想象中的契合;三是芦笛的音韵,不知什么缘故与傈僳人唱山歌的特殊表情音色极为相近,于是企望用印度笛来实现某种"无心插柳" 的惊喜。

 

3. 雪临听命山
1’36" 吹奏陶埙的气声,声腔摄人魂魄。
1’58"--2’10": 圣洁高远的女声伴唱。
3’10":似乎吹不响的状态。

[音乐背景]

听命山位于怒江峡谷泸水县西北十六公里,海拔3540米,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山顶有听命湖,是整个横断山脉罕见的高原湖泊。这里春夏阳光雨水充足,是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隆冬白雪覆盖如塑,是南疆的北国异景。

听命山得名于一个古代女子替情人负死而殉命湖泊的民间传说。这恸人心魄的水域因此有了"替命湖"之名。久而久之,"替命湖"被说成"听命湖",进而延讹为俗。在怒江峡谷的众多山水中,听命山被认为有着非同寻常的灵性。就连高寒带特有的多变气候,也成为神灵昭示的鉴证。峡谷里的人相信,如果在听命湖边大声呼唤,便会惊动那悲情女子的在天之灵,艳阳之照会忽转为云雨交加,好似泪从天降。

不论怒江人赋予听命山怎样的神奇色彩,对于游历者言,听命山,连同山顶那水波不兴的听命湖,永远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如果身临其境,你会醉入天斧神工的景画;如果久滞其间,你或会有悟那充满灵性的景语。也许,你还在隐隐中默认,大自然的确借这尊山水给予人类某种永恒的暗示。虽然说不清她暗示了什么……

[主奏乐器] 陶 埙

就在登临听命山的那一瞬间,我想到用埙去表达与这神秘景致的关联。

不知是不是因为陶埙这件乐器实在太古老了:她简直是乐器王国中最富化石含量的宝藏。不知是不是埙这物件罩着神秘的面纱:她的音韵是那样渺远,同时又是那样现代。她象是远古对未来的预言,又似生者对逝者的论证。埙,曾在乐器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近三百年中神秘失踪,却又在二十世纪初随出土文物现形。一经复活,她即成为古乐新声的绝妙象征。于是有音乐家这样认为,埙是特地为现代音乐复甦的。不管怎么说,现代中国人已接受了她,世界人也理解了她。不知道她那充满感性的独白,能否演绎那听命山式的预感或隐示呢?

 

4. 走进山寨
2’23":几声锣,鼓声响起,人们载歌载舞,走进山寨,层次感和分隔度令录音的功力显露无遗。
4’07":风声、锣声刻画出山寨的外貌,那种如在目前的场景感令人惊叹!

[音乐背景]

怒族人因怒江得名,是东方大峡谷中的原始居民。

怒族人善种梯田,如果你在峡谷里穿行,见到两面山间层层叠叠、耕作精细的梯田,那一定是到了怒族人的居域了。

怒族山寨多建在山上,举首眺望,云飘雾绕与炊烟竞袅的景象甚是惹眼。可是,要想走进怒家山寨,你真得准备付出成倍的艰辛与勇气。过去,人要渡过怒江,只有使用江面唯一的交通工具:横悬江上,系挂于两岸崖岩上的溜索。即使在数座钢索桥横跨怒江的今天,溜索仍在被使用着。用溜索过江,是一种惊险刺激的绝技。每每见到峡谷中不论老少,过溜如履平地,甚至还挂上牛羊过溜的场面,定会令看客心寒魂惊。据说,这溜索还是古代一个叫阿容的织布姑娘,受到蜘蛛结网的启迪而发明的。怒族特有的传统年节"鲜花节"(农历3月15日),就是为记念这位造福后世的阿容姑娘而沿习至今。

除了飞身溜渡的惊险之外,行走在少植被,多滑坡,易流石的峡谷山路上,也不是一个易举。当你历经跋涉接近山寨,你会发现峡谷中的房宅多是一种"扦脚屋":在山面斜坡上,先打上数百甚至上千根坚固木桩,再在这竹篾和木桩构造的"千脚落地"的宅基上建房。这种"扦脚屋"每遇泥石流或山体塌陷,都会面临堕入怒江的威胁。怒江山寨一定会给予你因奢侈的自然风物储备与匮乏的人类生存条件之间巨大反差而带来的强烈震憾。

尽管如此,可你若想寻找一种在城里久违了的感觉,你若想亲临真正朴实的乡村,你若想见闻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舞,那么,你还是到怒江的村寨里去走一遭吧。

[主奏乐器] 竖 笛 鹰骨笛

竖笛在欧洲也算得上是件古乐器了。中世纪,她曾是欧洲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主导音响之一。十七世纪之后,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乐器制造工艺得以飞速发展,交响乐队型制日趋完善,竖笛也渐渐被由她发展而来的各类木管乐器替代了。二十世纪末,大概是为追求多元化的缘故,竖笛竟又成新宠。似乎她那清纯的音色能给人返朴归真的精神观照。然而,用竖笛演奏如此浓郁东方情调、如此纯粹民间风格的乐句,恐怕就不多见了。但事实证明,竖笛是足以胜任这种异化的表达方式的。

至于鹰骨笛,顾名思义,是用苍鹰大腿骨制成。她原本是只有文字记载的失传原始乐器。经浙江河姆渡出土文物中发掘了屹今逾五千至七千年的鹰骨笛后,这个活化石便受到关注。那种淋漓尽致的原始品质,用来表现土风恐怕是再恰当不过了。我们原本使用的是怒江峡谷一种当地人称为"笛哩吐"的风格性很强的民间短笛,但觉得意思不足,比不上这只鹰骨笛的色彩出跳。不知随着她的声音,你是否会有"入骨三分"的感受。

还需要一提的,因为环保的理由,我们所用的鹰骨笛,是用雄鸡大腿骨替代鹰骨制作。

 

5. 摇篮歌
0’20"--0’40"、2’00"--2’58":男女声交替用唇震音发出有点类似口弦动静的声音,静谧,极富空间感。

[音乐背景]

不知是不是上苍给人类的特别约定: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反正只要是有人类族群繁衍的地方,就会有摇篮曲--生命最初的赞歌。

不知听过了多少回--从没牙的老婆婆哄孙儿的老掉牙的调子,到出自古典大师之手的表达高尚纯真的--摇篮曲,可是能对我产生精神撞击的,是在东方大峡谷听到的摇篮歌。

那是高黎贡山上一个月黑风高的山寨夜晚,辟啪作响的篝火边,一个看不清面容的老人,随着晃动着的火光,喃喃哼着"哄娃娃调"(即摇篮歌)。这寂静山谷中与天地浑然一体的歌声,突然让我触及了一个从未设想过的命题:降临在东方大峡谷里的生命,将面临怎样酷烈与壮伟的历程。一方面,无所不在的贫困、疾病、瘟疫、灾害、加之多年来民族间的械斗、战乱、外侮、匪患等等,使峡谷人对生死有种难以想象的达观和淡泊;另一方面,峡谷人的生命之火自点燃的那一刻起,便拥有了与自然竞存的亮丽。峡谷里的摇篮歌,于是也就有了那种炼天地一气的豪迈,集生死一体的慷慨。那至今依稀萦绕耳际的高黎贡山上的摇篮歌声,让我辨悟到了一种"东方大峡谷"的精神。

东方大峡谷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我是哭着来到这个人世间的,但是会笑着回去。

[主奏乐器] 弯 箫

我的确认为,弯箫是中国现代乐器中的一个绝妙的创造。

其一,她完全维护了中国古乐器--直箫的风骨。中国人舍弃了许多自己曾拥有过的乐器,却一直没有舍弃直箫。恐怕一个重要原因,是割舍不了那种咽怨如诉的幽幽之音。弯箫仍是箫音,只是比直箫更具现代感。因为这弯管使气流的长度与方向均得以改变,进因振幅与波形的复杂化,而导致了直箫无法企及的音响结论。

其二,她在把箫演变为低音乐器的同时,也将箫改造成为更易于演奏的乐器:由正襟危坐,挺胸抬头,双臂直伸的演乐姿式,变为双臂自然垂摆,持管按孔的双手得以放松灵活的演奏状态。据说研造此物时,制作人从萨克斯管的型制及演奏状态中得到启迪。总之,这是值得称奇的构想。

这支乐器的研制人是上海的赵景国先生。在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件新乐器之后,我还是要感谢他的精采创造。

  

6. 人马驿道
2’07":泉水叮咚。
5’18":深山风声回响,特别感人。
有着点题作用的马铃声,引出了似乎是隔着山梁的男女对唱,其中男声的高达Hi G音的极限演唱,极为光彩。

[音乐背景]

东方大峡谷中的驿道,是把原先的步道拓宽为三、四尺的驮马道。怒江的驿道,历史并不长久,但毕竟是变"人背"为"马驮"的进步了。峡谷的驿道异常坎坷,随时会发生人翻马坠的险情。最后修建的一条人马驿道,是筑就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自贡山县城翻越高黎贡山通往独龙族部落的三十三公里长的贡山--独龙江驿道。每年的六月至十月,从各地赶来的成百上千头骡马云集贡山县城,又络绎不绝奔忙在高黎贡山的深山之中。马帮要把生活在独龙江边的四千多独龙族人,两千多戍边军士,以及缅甸边民一年的食盐,茶叶及生活用品运送进去。而除去这运输期的几个月,就是人马均无法通行的大雪封山季节。由于至今尚未通达公路,独龙江驿道便以其"最后的马帮"而声名渐赫了。

独龙江驿道上的马帮被认为是世上最辛苦的马帮了。这条被讽之为"连猴子都要走得掉泪"的驮道异常险恶。有时马帮要从悬崖上过,有时又要爬壁下箐。每年在驿途中病死、累死、摔死的驮马都在三十匹以上。而对赶马人来说,除了冒着高山上的寒冷,顶着河谷里的湿热之外,还要时刻防范蚂蝗、毒蛇、猛兽、毒蚊的伤害,以及瘴气的侵扰。在这条需要三天才能走完单程的驮道上,常常很难找到一块生火煮饭的开阔地。赶马人饿啃干粮,渴饮山泉,夜里在简易帐篷里歇息。这便是马帮们年复一年的生活。

现今,政府修建的"独龙江公路"已基本峻工,而马帮运输仍未停止。大家在关注着:待独龙江公路路面稳定,正常通车之后,这"最后的马帮"是否还会在驿道上奔行,又还能奔行多久?

[主奏乐器] 尺 八

尺八的源头其实在中国,传入日本后,东瀛得宠的她,逐渐在日本传统音乐中唱起了主角。反之,中国却将她演进为箫,而尺八的原身便被舍弃了。

日本的民族音乐观中似乎有一种将乐器神格化的倾向。因此,对于鼓、尺八、三味线等诸乐器均以灵性相待而珍之惜之。所以乐器的制造技术十分考究。尺八当选用竹根部的九节为材。一支尺八需经历繁复的工艺流程,方可成就。

在日本国乐中,尺八演奏具有很高的技术规格。各种独具特征的演奏技巧,确保了尺八音乐的独特风范。近三十年来,随时着中日两国在音乐上的深入交流,中国的艺人也操起尺八,并发展出兼容并蓄的风格,使尺八语言有了新的演绎。这首乐曲,便可以视为典型的"中国式尺八"的风格。当然,这一定也包含了演奏家对尺八的独到理解与个性化的解释。

 

7. 高山湖
1’13"、1’39"、3’40":不时出现的舌颤音。
各种类型吹管乐器精巧编织成斑斓的色彩,其惊人的音画效果和立体感,让人耳目一新。
也请留意中间一段如吟似诉的人工泛音(二胡群奏),绝不多见!

[音乐背景]

东方大峡谷里有许多秀丽幽静的高山湖泊。这些高山湖与山下怒江里的湍流险滩形成巨大反差。让你惊讶这完全对立的水象却如此自在地共存。

正是这些高山湖泊,才确保了怒江峡谷的巨大的自然资源。东方大峡谷是典型的寒、温、热三带兼备的立体气候。因为水源与日照的充足,高黎贡山成为生物物种的"基因库"。峡谷的森林覆盖率为44.1%。高等植物有千余种,主要树种百余种。其中的桢楠、冷杉、红椿、鹅掌楸、重枝香柏、白刻木等均为珍贵树种。而高黎贡山特有的珍稀树种红豆杉,更是因其能够提炼具有高抗癌活性泰克素而身价百倍。这所有宝藏,似乎都在高山湖默默地守护之中。

而在峡谷人心目中,高山湖又是神秘文化的象征。他们愿意相信,这些湖泊是神灵和精怪聚集的场所。而这些游荡的精灵,也是峡谷里卜巫祭鬼活动千年不衰的理由。……

不论怎么样,所有这一切又都凝炼在高山湖泊那如画的美景中。炎热季节,当你登上高山,踏过林径,来到湖边,仰卧在铺满苔鲜的河床边,静观那林涛渺渺,湖水幽幽,静听那虫啾鸟鸣,各类声腔门调无意却又似精心搭配的交融,你便会在内心升华出一种比寂静无声更安静的安静。

[主奏乐器] 弓 笛

这是由赵景国先生研创的另一件新乐器--弓笛。

弓笛其实原本就存在,而且历史相当悠久。仅浙江河姆渡出土的古弓笛就逾五千年。只是,古弓笛是将长竹管烘焙弯曲,做成的弩弓形状的笛。不知道古人是仅仅为了美观,还是已经发现了解决音孔跨距过大不宜演奏者手臂伸张的奥秘。反正古代的弓笛,是真正弓型的笛。

这支现代弓笛,除了借用了弓笛之名,外观已相去甚远。倒是与西洋的低音长笛型制相同。这恐怕是制作人"洋为中用",制作低音中国笛的妙着。仔细端详,这只弓笛的弯管也用纯竹材料,没有一点金属配件。这煞费苦心将笔直的竹管作了1800弯曲,其结果究竟如何?这支弓笛的声音便是佐证。几乎所有接触过此笛的人都认为,她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向低音区扩展的竹笛,而是具有很大再造含义的声音醇厚的低音吹管乐器。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吹奏乐器家族极少低音乐器的状况下,她的出现,是个柳暗花明的转机。

 

8. 阔时节
4’05":用手击鼓皮的真实体感。
因为出场角色太多,不妨多听几遍,再去辩认那风趣的缅甸笛,热切的柳琴,奔放的吉它,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打击乐,绝对是音色、定位、 动态俱佳的录音。

[音乐背景]

傈僳人把自己的年节叫"阔时节"。

傈僳人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历法。每年有十个月,依次叫做花开月、鸟叫月、烧火山月、饥饿月、采集月、收获月、煮酒月、狩猎月、过年月、盖房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因此,过年也没有统一固定的日子。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民俗:由老人根据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每年的阔时节。而除夕这一天,则一定是在月亮消失的这一天。

过去,阔时节一般要过上十五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惯例活动。现在,傈僳新年不那样繁复了,但也需七日之久。与任何一个民族俗风一样,饮食娱乐庆新年,傈僳人有许多必有的节庆活动。

男人们要在阔时节里举行专门的弩弓射粑粑的比赛。寨边空场地竖起竹桩,上面吊着一个个包着蕉叶的糯米粑粑做成的箭靶。射中目标则预示着来年好运,丰衣足食,人畜无灾。射中粑粑次数最多的弩手便将获得这块象征战利品的当作射靶的粑粑。如果这赢家是个青年,他往往要把这满是箭孔的粑粑送给自己的意中人……

年青女人们则要过一回"埋沙子"游戏的瘾。她们在江岸白色沙滩上挖好沙坑,再结伙把聚集江边的小伙子逐一埋进沙坑。这还是傈僳男女间示爱结好的机会呢。据说,被埋进沙坑的男子会从姑娘的哭声中,辨认对自己有意的女人……

全族人共同有快乐,当然是江边的集体歌舞了,视"唱调子"为第二语言的傈僳人会毫不吝啬地放出歌喉,随着煮杵酒的大铁锅在石头搭起的三角架上散发出阵阵香气,沙滩上到处是载歌载舞的人们,有人从铁锅里一勺一勺泌出杵酒分到各人的碗中;端着酒的人们加入到"刮克克"的舞圈;跳"千俄千"舞的队伍里发出热烈吹呼;人们争相互邀喝起"双杯打"-- 一种象征待客崇高礼节的二人共饮同心酒的形式……

如今,为了新生活的标准化,以及方便外人旅游参与等原因,阔时节被确定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五日。

[主奏乐器] 缅甸竖笛

这种用芦苇制作的竖笛在南亚各国均很常见。大概因为取材便易、制作简易、吹奏容易的缘故,芦苇竖笛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民间乐器。此笛善于表现快速的乐句,而且风格性很强。怒江峡谷与缅甸毗邻,傈僳人也由缅甸迁徙而来,因此两地在文化上确有许多渊源及传承关系。傈僳人也有一种型制尚欠完善的芦苇制的短笛,跳舞时以之吹乐伴奏,其音响与这种缅甸竖笛很是接近。又因为怒江峡谷里的民间音乐,在调式上与缅甸音乐律制相似,所以在这首相当民间化的舞曲风音乐中,用缅甸竖笛作为主奏乐器,是十分恰当的选择。

 

9. 石月亮
4’46": 木埙的声音前所未闻,深吸气的吹奏如歌,听得到演奏者的呼吸。

[音乐背景]

峡谷北部福贡县马吉乡境内的高黎贡山段,是一脉巍峨的险峰。主峰之巅有个大理石岩溶蚀的山洞。此洞口宽33米,高60米。洞深约百米,穿透山岩。这溶洞海拔3362米,与山下怒江水面落差也有二千余米。远远望去,似明月悬天。这是东方大峡谷中最著名的奇景,当地人称之为"雅哈巴",意思就是"石月亮"。登峰观景需经两天攀跋,且山顶气候变化无常,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有岩石溶洞的山景应是绝非此见。然而在两面峰屏,天水一线的怒江峡谷里,"石月亮"可算是一扇透亮的天窗,给峡谷带来一种意外的光线。山民们总爱把峡谷的种种自然景观涂上浓厚的传奇色彩。关于"石月亮",亦有诸多神话传说。我挑了最诱人的一则,呈与读者共飨:

--亘古时莽荒,没有人烟。天神"努娃"造就了男人启沙,并要他寻求配偶以繁衍人类。龙王之女因爱恋启沙,化作年轻女子向他示好,龙王因此变颜。为拆散这段与人类的姻缘,龙王施法作狂涛浊浪。这对生死恋人驾独木舟逐浪,忽见一座巨峰挡住去路。龙女拔弩持箭,只见箭至处山崩地裂,大洞圆通,洪水尽退,二人飘然而去。从此百年好合,子孙传代,人间烟火……

[主奏乐器] 木 埙

一个偶然机会,我发现了这只创制的木埙。即便是在开发新音响之潮头涌跃,新创乐器品名林立的当今,这件木埙实在还属型制尚待确立,音律稍欠完备,表现未臻成熟的新兴乐器之列。虽经演奏家杜聪先生探索,已初具风范,却很难逆料其发展前景何如。但其独具一格的声音,捉摸不定的韵趣,实令我难以舍弃,于是决定贸然一试。如果她真的成就了本碟音乐之一方风水,那也算得是独辟蹊径了。怒江峡谷里的风光人文多有重复、对仗或是呼应,惟有这"石月亮"是石破天惊,独执一词的。那么,就让其与这独领风骚的木埙结缘罢。

在本碟全部曲作中,也许因为这前所未有的木埙的缘故,本曲对于我、演奏家、录音师来说,是最为耗费心思的创作。但愿我们的努力,会赋于一件新乐器的新生,也遥祝这不是木埙音乐的一次绝版。

 

10. 峡谷天堑
1’44":似乎可以"看"到天堑的景色。
3’08":群鼓浩荡,管弦争鸣,峡谷天险尽收眼底。
3’48":那说不清是什么的呼啸声,结束起伏跌宕的天险游历。
4’06":令人心悸的颤气!
4’22":胆战心惊!
5’32":惊雷一声,结束。
特别要提醒:注意调整音量,当心烧坏你的音箱!

[音乐背景]

人说怒江峡谷是天堑。然而,只有完整游历了怒江,你才会明了这"天堑"的含义。

一者,怒江有天堑之景观。怒江最北段的江边矗立着一座巨崖,这就是著名的石门关。从河谷到山巅是高差达三千多米的千仞峭壁。这笔陡的峰崖仿佛随时会被怒江水日夜不停地冲击而倾坍,让人一抬头顿生畏惧之感。这也是东方大峡谷中最有力度,最有气魄的景画了
 

回复

不好意思  阅版

把你的沙发和板凳坐了~


谢谢你那么详细的介绍
 

回复

呵呵,对不起!不小心把你夾在中间了。
 

回复

恭喜sheng hardis
 

回复



引用:
最初由 一阅 发表

呵呵,对不起!不小心把你夾在中间了。


上面是优美的音乐

下面有你辛勤的劳作~

夹在中间是享受啊~
 

回复

同賀...又增加兩員大將...
 

回复

谢谢阅班的高品质民乐精华和祥细的说明!欣闻班班的队伍因增加sheng hardis两员大将而得到加强,真叫人高兴!很喜欢亚太版宽松,和偕的气分。相信该版的风气,风格会更加发扬光大。
 
1  /  12  页   12345678»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