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欣赏# 《大江东去》与《我住长江头》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爱乐之城 · 爱乐之门爱乐之门 #中国艺术歌曲欣赏# 《大江东去》与《我住长江头》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2888

[其他主题] #中国艺术歌曲欣赏# 《大江东去》与《我住长江头》

#中国艺术歌曲欣赏# 《大江东去》与《我住长江头》






  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之前的帖子聊过: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53089.htm


《大江东去》与《我住长江头》的作曲都是廖尚果先生(曾长期用笔名 青主)。歌词均来自古代诗词。



《大江东去》被称作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廖尚果他在《大江东去》的序言中写到:“这首歌是我《东坡乐府集》当中的第一首。至于创作时代,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 一千九百二十年夏的光景。”彼时作者在德国留学,某天和一群朋友冒着大雨在湖中划船,回到住所兴奋之时蹦出了音乐动机。他后来按照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来了歌曲。第一部分以歌唱性很强的旋律“大江东去”开声。我记得男高音黄越峰曾说他唱京剧黑头的朋友曾用京剧腔唱过这句,毫无违和。有学者认为这句唱确实就是昆曲吟唱的风味,看来这个“起板”将人带入苏东坡诗词情境是很带民族范儿的。各个版本的演唱者在这句演唱得都是各式大气。


因为《大江东去》的“开山”意义,分析它的文章很多。《音乐欣赏手册 续集 》(上海音乐出版社 , 1989.12) 的解读又短又有干货,抄来与诸位共品——


歌曲采用德奥艺术歌曲的传统格式,根据原词的上下阕,前半部分运用富有朗诵性的宣叙调形式,e小调旋律开阔雄健,结合古诗词吟诵的特点,基本上一字一音,加上作者自称“用来表现出苏东坡的追想中所见的种种景象和威势”,跌宕起伏的钢琴间奏,贴切地体现了原词豪放的气质的情调。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开始进入下阕,转入了同主音的E大调,咏叹调式的旋律富有歌唱性,并带有幻想色彩,表达了苏东坡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畅想。最后两旬又回到了e小调,“人生如梦”,音乐通过轻微、长时间停顿的处理,具有一种沉溺在追思中迷惘的气氛。末了突然唱出“一樽还酹江月”,戏剧性地将情绪又拉回到现实中,恢复了主人公豪情勃发的本色。


去年,中央音乐学院张佳林副教授在音乐聊天室节目中谈到,这首作品叫开山之作还不足以让人明白它的价值,张教授说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这个作品。在他看来,往往“第一个”会有各种不成熟和实验性,而《大江东去》则完全不同,无论是声乐部分还是钢琴部分更像是“老手”的作品。
青主到底是不是作曲老手?不光不是老手,而且在作曲上他还是纯业余——可以看看一个音乐门外汉的讲述《谱写“大江东去”的南大德文教授 —— 廖尚果》,点击前往链接页面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他传奇的一生,文章作者杨泓认为“廖尚果先生行伍出身,法学博士,最后以德文教授的身份生存,以音乐家的面目让后人纪念”。


《大江东去》在我国多由低男中音演唱。我第一次听到的录音是黎信昌先生的。后来听了更多的录音,比较喜欢沈洋与杨立青合作的这个版本






男高音莫华伦在雨果的录音,由关迺忠配器并指挥中央乐团乐队伴奏的管弦乐队伴奏版本。这样的形式在我看来就不太是艺术歌曲的情趣了(无贬义,只是说它算是另一重气象)。莫先生有大乐队坐镇,声音也显得威武了好多。






 
廖尚果的另一首经典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歌词为宋朝李之仪的词。廖尚果谱曲的时候正被国民政府通缉,有一些书籍根据这个背景,解读歌曲说这里面带着青主在大革命低潮期对革命战友的思念之情。告诫歌者万不能把它理解成情歌。我国品评艺术的标准我觉得有一个毛病,人性不是最高尚的,非要扯上意识形态来拔高,我看是本末倒置了,情歌难道就一定唧唧歪歪么?当然了,廖尚果自己说在这首歌曲中表达了他的创伤和失意,这也是真实可信的,把这两个意思唱出来并不容易。

《我住长江头》与《大江东去》相比,适用的声部宽泛很多。男女声、高中低声部都合适唱。
  女高音前辈张权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她写过一篇文章把这歌极其详尽地分析了一遍,我觉得技术略好的女声们如果把张权这文章看懂执行好,唱好这首歌曲的概率极高。文章里,张权谦虚地表示这首歌曲她唱了几十年仍唱不好,但是在我心目中,张权的版本是这首歌曲最好的版本,没有之一。
张权《我住长江头》的录音应该只有一个版本,是1960年代她在哈尔滨工作时期录制的,钢琴伴奏丁顺训女士,中唱发行过唱片。我们这里小屹管理员也推过
有学者说“要想懂得张权,就不能不听她的《我住长江头》”,我特别同意。都知道,张权的丈夫莫桂新先生1958年因食物中毒死在劳改农场。她在录制这首歌曲时是什么心情?“定不负相思意”第一次出现时(第23小节),我总感到张权眼眸中带着泪光。据张权的女儿们说,这是她一生中最爱的歌曲。张权在这首歌曲的演唱中固然有高超的技巧和对歌曲意境的深刻研究,但她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如此高妙,我想正是她格外投情,却又格外遵守艺术歌曲美学规范而产生的那种效果,清冽静美的声音表达的却是汹涌的情感,这样的表达在我看来特别耐品,而且张权每个音符的表达都那么恰到好处。



《我住长江头》的钢琴部分也有讲究,多数书籍会给出这样的分析:
  钢琴伴奏从头至尾采用六连音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似连绵不断的江水贯穿全曲。高潮部分采用丰满的柱式和弦伴奏,以加强歌曲的气势。伴奏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成为此曲独立表达意境和情绪变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黎信昌、谢爱明夫妇的版本:





  本帖自动播放的两款录音都是男高音版本。
《大江东去》的演唱者张汝钧1959-196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随蒋英学习声乐,后去香港发展。这是香港艺声唱片公司的录音版本,录音时间不详,钢琴伴奏王守洁。
《我住长江头》的演唱者姜成涛。姜先生1941年生人,早年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后到上海工作,1960年代,用政治正确的话讲,姜“叛逃”香港,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赡养母亲,并在赵梅伯先生门下继续学声乐。1966年他到国立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声乐,长期在法国从事演艺活动。《我住长江头》取自套装CD《姜成涛 声乐交响诗》,CD发行于1990年代,歌曲的录音时间不详。

张汝钧的声乐基础是大陆训练出来的,所以演唱风格与大陆的歌唱家差别不大。张汝钧这个男高音的版本高音部分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我觉得高音都唱得不怎么好,不知是不是他已过盛年的录音。姜成涛的吐字和发音我们听着略不习惯,它《我住长江头》用了管弦乐队,流水那部分的音型用的是筝吧?我拿来让大家听,不是我多喜欢姜的这个版本,而是觉得姜对歌曲有另一套解读,他真是没把这首歌曲当作情歌唱,更像是唱战歌呢,这也算一个用情的方向吧,听听看。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论坛内的资源
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1402850-1.htm  【艺术歌曲欣赏】根据古词谱写的艺术歌曲 张权演唱的『我住长江头』 
http://www.52jdyy.com/showtopic-2544747.htm  [2/12/2014]【上海音乐出版社】著名男低音歌唱家马子玉专辑《国宝低音炮》





本帖被评分 1 次
最后编辑干粉丝 最后编辑于 2018-01-19 13:18:31
 

回复:#中国艺术歌曲欣赏# 《大江东去》与《我住长江头》

张汝钧的声音真的不好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