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张寒晖
《松花江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东北军官兵奉命撤出关东,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党。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宣传抗日奔走呼号。1935年去西安,当时在西安省立二中(今陕西师大附中前身)执教,在东北军中宣传抗日。1937年再度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他创作的《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等著名歌曲,曾在解放区和全国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1946年3月11日张寒晖在延安病逝,年仅45岁。他长眠于宝塔山麓,人们将他誉为与聂耳、冼星海齐名的人民艺术家。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松花江上张寒晖 词曲温可铮 演唱曼哈顿交响乐团伴奏 格兰•柯提斯指挥1998年录音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 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 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状态: 离线
状态: 在线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