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重温伦敦奥运盛典】Vangelis - Chariots of Fire - The Play 2...
當年看火戰車這部片 深深為這部片所迷 就為了這首主題音樂Chariots of Fire
謝謝kate 重温伦敦奥运盛典


Eric Liddell,1902年生,蘇格蘭人,父母為中國宣教士。他在愛丁堡大學讀書,以神職為志向,卻有跑步的天賦。
地方主教鼓勵他為神而跑,他尋求神,也確信這是神要他行的。他喜歡跑步的感覺,因為:「我相信上帝創造我有一個目的,是為了中國,但祂也讓我跑得快。我跑步的時候,能感覺到祂的喜悅(When I run I feel His pleasure.)。我若放棄,如同對祂不敬。這不是玩樂。贏,是為了榮耀祂,對此,我責無旁貸。」

1924年奧運,Liddell是英國在100公尺短跑賽事問鼎金牌的強力選手,然而因為主辦單位將預賽排在禮拜日,Liddell幾經思量,認為自己是為了榮耀上帝而跑,禮拜日乃是敬拜神的日子,若因為賽事反違背神的旨意,等若是背棄了自己的信仰,於是他宣布棄權。
這個棄權的決定使他受到來自政府及民間的不諒解,多年來的培育,只因他固守信仰的原則而必須毀之一旦。而當時的英國從未拿過任何一次的短跑賽事金牌,Liddell的成績絕對足以圓夢,但他竟然做出了背叛全國期待的決定。這新聞不僅在英國沸沸揚揚,甚至蔓延到全歐洲。在召開協調會議的同時,有人批判Liddell目中無人,然而他不為所動,仍舊堅持拒絕在週日出賽。而此時,另一名原本預定參加400公尺比賽的選手則決定將自己在週四舉行的比賽權讓給Liddell。
協調會後,會長說:「幸好上帝把我們打敗了。這是個真正有原則的人,真正的運動員。他的速度,只是他生命與力量的延伸。」
Liddell多年來的訓練是100公尺賽跑,許多人預料他會在400公尺的賽事中落馬。當他在400公尺比賽中起跑時,他領先了群雄,而播報員及觀眾都認為這樣的速度無法支持他跑完400公尺,所有的對手也在等他慢下來。但他沒有,Liddell以領先第二名5公尺的成績,打破了當年的世界記錄,拿下400公尺的金牌。
他在奧運田徑場上神蹟奪牌的故事後來被翻拍成電影《火戰車》。

傳奇性地拿下奧運金牌以後,許多人慕名而來要聽傳奇人物Liddell講道,他可以選擇當佈道家、演講者、國家隊教練或大學教師,但他在一次的講道裡宣布,他要啟程前往中國宣教。
1925年,也就是奧運奪金的隔年,Liddell來到中國北方開始宣教事工,並在1932年被按立為牧師。兩年後,他和宣教士之女結婚。1937年,他必須穿越日軍的封鎖線才能繼續傳教工作。1941年,英國政府勸告僑民撤離中國,Liddell讓懷孕的妻子帶著兩個女兒回國,自己卻留在天津。1943年,Liddell被日本軍俘虜,囚於山東集中營。
在集中營裡,Liddell沒有放棄福音工作,他依然保持著和善的態度,據集中營裡其他俘虜說,Liddell要求營中的基督徒一同為日軍禱告,學習愛仇敵,而他的確也這樣行。期間,英國政府曾有機會可調離一名俘虜,Liddell拒絕了這個機會,讓給了一個非基督徒。1945年,他病歿於集中營,死亡時年僅43歲。「當他死的時候,許多四、五十年可能未曾流過淚的男人都流下了眼淚。」,一個戰後幸運歸國的俘虜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