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关于两首试听的介绍:
——————————————————————————————————
VOLARE-DOMENICO MODUGNO
沃拉列-多米尼可·莫达诺
1958年8月18日登榜首6周(8月18日1周、9月1日5周)。
这是唯一登上美国排行榜首的意大利歌曲。被誉为意大利音乐天才的莫达诺,曾在评选意大利年度最佳新曲的‘圣利莫音乐节’上四度获奖。第一次,就是这支抓住了评委、报界及公众的《沃拉列》。仅在意大利本土就售出了近百万张唱片。
此曲是莫达诺受朋友Franco Migliacci的启示,写出来的。而后他们俩又一起填了词,大意是描述一个梦:‘一个人将手染成蓝色,在蓝颜色中尽情唱歌飞翔’。英语歌词是后来由Mitchel Parish 加上的。
1958年7月21日的‘排行榜杂志’评介了七个不同艺人演绎此曲的版本,并预告还有三个版本正在发行。但当时能和原唱形成竞争的也就是迪安·马丁(Dean Martin)的版本,到了排行榜第十二位。此曲还赢得了三项格莱梅大奖-最佳男声演唱,最佳歌曲,最佳录音。1966年Bobby Rydell又将此曲带进第4位,1975年Al Martino又将之唱进排行榜。
莫达诺1928年1月9日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镇。他辍学后口袋里只装了五块钱就跑到罗马去寻求发展。14岁时写出了第一支歌曲《Ninna Nanna》。他在罗马一家工厂里工作的同时也写些东西。当他正想进一所电影学校时却被应征入伍。退役后他圆了心愿,进了那所学校,索菲娅·罗兰是他的前后同学。毕业之后的两年间他在一些电影里扮演些小角色。后来在电影‘红斗篷’里扮演一位民谣歌手后开始有了突破,从此进入电台的热门节目。
他1955年游历美国,1956年在一个电视系列剧中扮演阿道斯,1957年在拿波里音乐节上唱的一曲《Lazzarella》获得第二名。此外他1959年唱的《Piove》,1962年唱的《Addio, Addio》,1966年唱的《Dio Come Ti Amo》都得过奖。(pv034)
本文来自: 萝林音乐·Lorein Music(
http://forum.lorein.cn/)
详细文章参考:
http://forum.lorein.cn/thread-381-1-1.html——————————————————————————————————
The talented Mr.Ripley/天才雷普利
电影原声音乐 于 2008-03-18 00:36:38 建立
本店有售:
http://shop34052097.taobao.com/作为一个爵士乐迷,如果你在一部电影中,听到Ellington,Chet Baker,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等人的名字,听到《My Funny Valentine》《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或《KoKo》等这些爵士作品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碧蓝的海水,灿烂而又温暖的阳光,田园诗般秀丽的风景,相映的鹅卵石街道和古罗马建筑,出现在影片中的意大利,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小镇纳波里,出现在罗马和威尼斯。而在这一幅幅如画的景色中,再融入绝对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这些元素是不是已经足以吸引你?但是对于因执导《English Paitent》(英国病人) 而获得Oscar最佳导演的Anthony Minghella(安东尼·明格拉)来说,似乎觉得并不过瘾,他想要以这部影片重温昔日的辉煌。于是,向来以去关注作品里的每一个元素而闻名的Anthony Minghella,这回特别的把焦点放到了电影的配乐上。在二十世纪中叶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Patricia Highsmith(帕特里西亚·海史密斯)的小说原着里,主角之一的Dickie Greenleaf是一名画家,但Anthony却改头换面,让他成为了一名狂热的爵士爱好者。因此,导演有了充分的空间为电影配上一首首或令人狂热,或令人迷醉的的爵士作品,而我们,则得以能听到一张精彩原声大碟。
Anthony Minghella仍旧是请来了弦乐大师Gabriel Yared为这部电影的配乐制作担纲,而两人此前在《Eglish Paitent》中的合作也为Gabriel Yared带来了Oscar最佳配乐的荣誉。Anthony同时还邀请了由the Guy Barker带领的一支国际性的四重奏乐队和剧中的演员如Matt Damon(马特·戴蒙),Jude Law等共同演绎了影片中的曲目。
相对于《English Paitent》,或许Gabriel Yared这次的表现并没有太大的独创性。但是,他的配乐却完美的捕捉了同时展现在电影中的阳光下意大利的迷人魅力和人性底层阴暗面蠢蠢欲动式的紧张感。
原声碟开首的爵士作品《Tu Vuo’Fa L'Americano》,出现在影片的两位主角Dickie和Ripley在一间意大利Jazz Club共同登台演出时。充满激情的演唱,自由奔放的Saxphone,把影片里所要表达的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在整张原声大碟里,最让人为之迷醉的作品,则当数第二首由Matt Damon模仿Chet Baker演绎的《My Funny Valentent》:中性的唱腔,深沉而有充满温情的Saxphone,一种淡淡的忧伤顿时飘散于空气之中,内里孤独的味道挥之不去,令人回味无穷......这首作品数次出现于电影中,无疑最能突现本片的主题。
同时,这张原声大碟也收录了出现于影片中的其他数首爵士作品,例如Miles Davis的《Four》,Charlie Parker的《KoKo》,Dizzy Gillespie的《Champ》,还有经过重新演绎的,同样是Chet Baker的名作《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等作品。对于爵士迷来说,这些作品无一不是爵士大师们的精彩力作;结合故事五十年代的背景,也让人沉浸在一种的复古情绪中。
《The Talented Mr.Ripley》并非一部爵士电影,所以原声碟里也有收录除爵士外的作品。影片的开始时的配乐,就是由Minghella作词,Yared作曲,而由Sinead O'Connor 操刀演绎的民谣式作品《Lullaby for Cain》,Sinead那种充满不祥预感般的唱腔,似乎也预示了电影结局的走向,着实令人不寒而栗。
电影也罢,配乐也罢,无一不是尽心之作。假若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不同于当今好莱坞泛滥着恐怖和厕所文化的主流青春片的五十年代的青春片,那么把这张原声大碟当作以爵士为主旋律的配乐作品也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