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小憩 · Life音乐水吧历史文化 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2792

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一

  河流的方向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地势。水向低处流,是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所以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地心引力。地势高低差异明显,则河流方向也很明显;当河流进入到平坦的平原,地势差异不大,那么河流就会特别显得歪歪扭扭,徘徊反复,仿佛在极力挣扎,出现九曲回肠。

  历史路径的选择,又是取决于什么呢?河流方向受地心引力影响,那么,历史发展方向,是受阶层引力的影响?这是我提出的一个假设。

  有个成语叫做大势所趋。大势是怎么形成的?大势是由阶层引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在地主阶层登上历史舞台并占优势的时代,地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此阶层引力的作用下,建立并巩固封建制度是天经地义的,经济制度、文化导向,都是为着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是文学艺术的主角;在资本家阶层成了气候的时代,资本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此阶层引力的作用下,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必然的,一切经济制度和文化导向,都是为着维护资本家的统治,富豪阔少、贵妇千金为文艺界热捧;在工人、农民阶层占优势的时代,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工人农民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一切经济制度和文化导向,都是为着维护工农当家作主,即无产阶级统治,工农兵才是文学艺术的主角;如今是改开年代,似乎各个阶层都光鲜闪亮,有名义上的,有实质性的,历史的方向也就暧昧起来了。

  歪歪扭扭的路径,或者说轨迹,其实是不同方向的引力在争夺造成的结果。

  历史路径的选择,有时看起来是偶然的,其实却是必然的。有时我们会看到,某个关键人物的意志,能够把历史路径像拧麻花似的给狠狠拧一下,导致出现历史的转折,好像是很偶然的。但这个关键人物一定是代表着某个阶层(或集团)的利益的。我们似乎也相信,是人民的意志最终决定着历史的走向,但人民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其实可以分成不同的利益团体,只能是哪个集团占了上风,哪个集团就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决定历史走向的是占了上风的能代表其集团利益的政治集团,其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这个集团的代理人。

  历史的走向一定是合乎某种逻辑的,只是我们不一定看得清楚罢了。

  二

  上述文字对于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作了一般性的探讨。现在回到题目: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些障碍其实已经排除了,比如说集体经济瓦解,私营单干模式推行,计划经济终结,市场经济确立,经济基础部分已经没啥大问题了,上层建筑部分,意识形态方面也已经松动得很厉害。但毕竟还是有一些顽固的堡垒没有攻破。也就是说,要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基础已经不错,能不能真搞成功,那还是难说。

  那么,目前的中国,有没有人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呢?如果人人都想走社会主义道路,本文的标题就是个伪问题。但是,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有个经济学家茅于轼,近些年就自己跳出来说,他当年被打为右派,并没有什么冤枉,他当时就是铁了心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他承认自己是个货真价实的右派。从坦率这一点来说,我对其人是持赞赏态度的,不遮遮掩掩,打开天窗说亮话,很好,用某网友的话说,要大大的激赏一下。也说明现在的社会气候,是到了他认为可以放心地说出这种真话的时机了。像茅于轼这样的右派,从占中国人口比例来说也许不多,但从绝对数量看估计不会太少。而走什么道路问题,并不取决于人数,而在于其影响力,包括话语权和决策力。上文探讨过河流的流向取决于地心引力,历史的方向取决于阶层优势,或曰阶层引力。秤砣在秤杆上滑来滑去那么滑一下,便会影响平衡状态;像茅于轼这一类有相当话语权而且能够影响到决策权的右派,对历史路径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既然有人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会不会遇到障碍呢?肯定有。网络上就有许多被称为左派、毛左、左愤、顽左之类的人,都是打着坚持社会主义旗号、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批人肯定是走资的障碍,是走资者的心腹大患。

  我个人的观点,如果光从学术角度来看,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过是不同的历史路径的选择,只要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哪一种路径都可以,不就是两条道路嘛。如果走资能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幸福,也未尝不可,并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就十恶不赦。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帝制的革命,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对于封建主义是有伟大的进步意义的。但中国为什么还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呢?还是那句话:历史自有其逻辑。

  历史路径的选择,其实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就像河流的流动,也是在某方向遇阻了,于是转向寻求突破。试过了此路不通,然后再选择一条新的道路,再作尝试,还是走不通,就还是尝试新的路径,直到这条路走通了为止。这就像老鼠走迷宫。历史路径的抉择者就是一只走进迷宫里的老鼠。如果这只老鼠具有较为特异的功能,能更好地感知迷宫里的路径,哪些为通途,哪些为死路,能花较少的时间和较少的代价作出准确的判断,避免了不断试错走弯路,那么这就是一只杰出的老鼠。

  一般来说,通过不断试错,最终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会被认为是一条最正确的道路,因为前面的路都走不通,只有这条路走通了嘛。

  近代中国历史上作了那么多尝试,各种各样的仁人志士,实行过各种各样的救国主张。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改良救国,科学救国、民主救国……不断试错,不断遇阻,不断牺牲,不断地证明此路不通。历史最终选择了党,选择了社会主义。代表工农利益的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和大买办官僚利益的蒋右政权,经过了几十年的较量,最终见了分晓。这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历史自有其逻辑,只是有些人不敢承认罢了。

  这个就是势,大势所趋的势。党为什么能得势,因为代表着最广大工农的利益,阶层引力最大嘛。


  三


  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同样需要不断地试错。如果历史发展下来,证明中国走社会主义没有好结果,我们也只能抛弃社会主义。

  如果历史发展下来,证明中国仍然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也只能顺应大势,只要它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让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幸福。如果现实已经作出了反证呢?已经试错了呢?那么说明走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行不通还要硬走,撞了南墙,头破血流,还不回头,这不是坚韧,而是愚蠢。

  没有必要把某某主义教条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正途。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一切从实惠出发,不要把它庸俗化,实用主义化。

  “特别是”以来,似乎要寻找一条中间路线?“特色”所修饰的中心语,是“社会主义”。全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心语可以让“左”边的人得到些安慰,修饰语则让“右”边的人大有施展的空间。于是右们拼命在修饰语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地增添并改变修饰语的内涵,企图让它悄悄地变成“资本主义”。

  所以,中国的现状就很耐人寻味:“社会主义”被“左”们正义地空洞地坚持,“资本主义”被“右”们偷偷地实在地充填。“左”们死揪着中心语,“右”们加工着修饰语。

  赖以充填的袋子,正是“特色”两字。这两个字,目前有被任意解释的倾向,这两个字担当着重任,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它能大包大揽,来者不拒,一概笑纳。凡是人们不能理解的一些东西,只要一冠以“特色”两字,立即就能光亮起来。“特色”,正如算命先生竖起的一根手指头,什么意思,各位去猜就是,而且一定都是对的。

  社会乱象丛生,跟“特色”的内涵被某些地方执政者任意解释,甚至是故意曲解,有莫大的关系。“特色”成了某些人胡作非为的掩体和战壕,成了某些“爱资病”患者最好的借口,官商勾结,鱼肉百姓,贫富悬殊,社会对立,“特色”又是某些人对付人民不满情绪的挡箭牌和安全气囊,妙用无穷。

  当初选择了社会主义,现在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志,就是内涵不断地丰富,理论不断地创新。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试错是允许的,敢于冒,敢于闯,也是对的,但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正错误。走什么路径好,并不绝对,判断的好不好的标准,还是看国家富强了没有,人民幸福了没有,社会和谐了没有。如果搞特色搞得GDP非常美观,当官的有了政绩可吹,当然是赏心悦目的,但老百姓还要骂娘,显然是有问题的。

  四

  种过田的人大都知道,稻田里,经常会发现稗草,混在禾苗中间,长得跟禾苗很像。这是生物意义上的伪装术。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有人企图搞些资本主义的东西,也不能一开始就光明正大地猛搞,那会遭到排斥抵制,所以也需要伪装。伪装的手段有很多种,总之是要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层面,全面占领,“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所以,新中国建立不久就确立了走社会主义路线,现在仍然宣称是社会主义,是冠以“特色”两字的社会主义,名义上这一点是不含糊的。对于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障碍,不过名义上的事情缓缓不妨,关键是实质。

  时机未到,需要隐忍,需要行韬晦之计。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功亏一篑。那些太早跳出来的人,可能反而会误事,如茅于轼跳了出来,让“左”们更警惕了不是?

  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艺术性。打左灯拐右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唱的是普世调,走的是私有路。他们的策略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来。等大家发觉有什么不对劲时,为时已晚。大蛇转身,尾大不掉,已既成事实;哄上贼船,彻底绑架,剩下来的就只有乖乖就范了。

  狗肉未熟多把柴,火到才能猪头烂。经济上,加紧私有化,围剿公有制残余;思想文化上,修改教科书,淡化革命,边缘化民族英雄,毁坏烈士纪念地,公开发表污毛言论,拘禁拥毛者“非法”……“言论自由”要先行。毛泽东可以骂,前三十年极左时代可以骂,只要不骂现在,都是无伤大雅的。不断地试探,不断地挑战,慢慢地蚁神脊梁,虚化民族历史,提高人民对于这种变化的适应阈值,降低敏感度,渐渐达到见怪不怪的地步,他们就算大功告成了。

  先慢慢地淡化,然后悄悄地异化。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尽量避免提起,尽量避免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及官方文件出现,时间久了,慢慢地总会被淡忘的,年纪大的那批人还记得,青年一代至少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人总会老的,老了总会死的,死掉了就没有什么好坚持了,年轻人接受新理念最容易,极易奏效。四项基本原则是推行“普世价值”的绊脚石,搬不走也要绕着走。在与时俱进中,这些过时的名词似乎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光亮起来的是一些新名词,什么接轨,什么全球化,什么普世价值,什么高尚享受……新一代青年被灌输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奋斗,被培养成小资,只关心自己及有限小圈子、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小资。右们把持的媒体,努力为资本主义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努力使国民精神物欲化、洋奴化。

  对于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的人来说,还没有彻底私有化,还未能全面实现资本主义化,他们就不能放心,只有彻底了,才能高枕无忧。所以要“攻坚”。攻什么之“坚”呢?观念和体制。一大批顽固分子,思想“陈旧僵化”,总是动不动地就怀念起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充满感情;在所有制问题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虽然屡遭刀砍斧削,仍然没有消失殆尽,仍然是个顽固的堡垒。所以,这些仍然是搞资本主义的障碍,革命尚未成功,同仁还须努力。

  五

  寻根究底起来,其实最大的障碍还是“毛泽东”。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转轨,毛泽东是最主要的实践者和领导人,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奠基者。不把毛泽东骂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就不可能达到。于是,一批有着光亮头衔的人物打前阵,努力妖魔化毛泽东及毛泽东时代,凭着学术的名义,言论自由的名义。

  四项基本原则里面有一条是坚持中国党的领导。但现实让我感觉到党的核心地位已经有所弱化。这是因为资本势力已经成了气候,资本家凭着雄厚的金钱资本勾结某些地方党政领导,为自己谋利,已渐渐形成诸候割据之势。某些地方不听中央招呼,中央的好政策就得不到贯彻落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常被用来描述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名义上仍然是党领导,事实上某些地方是资本家的代理人在主政。从量变到质变,基层的变质到了一定程度,党的性质就将悄悄地发生改变。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某些地方政府,能够平毁烈士陵园,能够抓捕纪念毛泽东的群众;当年陈主政的上海,能发生修改历史教科书、把狼牙山五壮士驱逐出教材、毁坏烈士墓之类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真正的党人能做得出来的吗?

  党当然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障碍,因为党的党章上规定了党的奋斗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主义,最低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除非党彻底变质,党内部出现了许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理人,根本忘记了甚至是有意抛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变质为一心为资本家谋利益,那么这个障碍也将不复存在。

  但是最广大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还是念念不忘毛主席,念念不忘社会主义。这对于走资派而言,才是最觉得恐惧的。不妨作一个最极端的假设吧:假如党摇身一变,完全成为了资产阶级的代理人,毫不动摇地要在中国搞本主义,但是基层的老百姓却仍然根深蒂固的信仰社会主义,这事情办起来也就比较棘手的。可以这么预言:如果党要搞资本主义,那么党也会被的。作出这个判断,也不需要多少高深的理论,民心两字而已。再说,年轻一代的大脑里也会感染一种叫做社会主义的思想病毒,特别是社会现实给他们的刺激,让他们学会对比和思考,他们也将做出选择。他们可以暂时被右们把持的宣传媒体所蒙蔽,相信经过他们妖魔化了的历史;他们苦苦地个人奋斗着,小资着,但理想的破灭,艰难的现实却将逼着他们不得不思考。年轻一代选择社会主义还是选择资本主义?没有作过调查,但结果似乎是可以想见的。

  历史和现实是行不言之教的最好的老师。不经过大悲苦,就不会有大觉悟,就不会有大解放。现实让人思考,历练了,也就成长了。历史从来没有坦途,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但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最终还是民心。某些人,某些集团,如啥啥会议派之类,无论是光明正大的宣称要走资本主义,还是遮遮掩掩地想走资本主义,毛泽东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挡住去路。绕起来太费周折,路径太远;如果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慢慢挖山不止?对他们的耐心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骂,也许是最好的发泄。

  对于毛泽东,如果能,他们恨不得锉骨扬灰。污泥浊水泼之,墨水染料涂抹之,想使他斑驳陆离,面目全非。但奇怪的是,他们这么做,正如把孙悟空放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炼上七七四十九天,不仅毫发无损,反而神通更大。毛泽东本来只有一个,经过某些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反复折腾,却像孙悟空身上的毫毛,化身无数了。他姓毛,也实在姓得有理。想到坊间流传的一个段子,大意是:蒋介石姓蒋,毛泽东姓毛。有人说,蒋介石草下一个将,是个将才,将来能得天下。毛泽东只是毛毛草,成不了气候。毛泽东听到这种说法后,笑笑说,蒋,草下一将,只是个草头王而已;毛,是反手,能扭转乾坤。故事极有可能是虚构的,却反映出民心。历史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反毛者,反社会主义者,其实是逆民心而动,其愚若此,真可谓不可救药。但他们又能怎么做呢?

  “特别是”以来,创新了很多理论,而毛泽东思想据说是不包括在其中了的。但是,老百姓感到最亲切、最有说服力、最愿意始终不渝地坚持的,还是毛泽东思想,因为简洁明了,一是一,二是二,一点也不忽悠人。理论再怎么创新,要是离开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根基,可以说都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割裂了这种传承关系,等于是自寻短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等,其内核还是“为人民服务”,而这一点,正是从毛泽东思想传承而来的。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党如果能照这三句话去做,想不得到人民的拥护都难。而如果偏离了这三句话,把“一切为了人民”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半心半意、虚情假意、说得好听、做得不行;把“为了一切人民”变成“为了部分人民”,像某些地方政府主要是为资本家保驾护航;把“为了人民一切”即“人民利益无小事”、“民生无小事”变成了“只为人民做一点点样子”,表表态讲讲话做做秀,并不实实在在地解决如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养老难等民生难题,人民难免会用怀疑以至厌倦的目光来看的。社会主义必须做到三个“为了”,资本主义本质上就是为少数人的,社会主义才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所以,衡量是不是社会主义,只要看看经济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谁,就一清二楚了。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论是:中国有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中国也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部分有利条件,某些条件甚至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要想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有很大的障碍:毛泽东思想及其武装的人民。
最后编辑fanren57 最后编辑于 2010-06-07 23:11:0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chuhun989 最后编辑于 2010-06-08 02:24:40
 

回复: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一切为了人民”什么是人民?还要一切!那是骗人的!最终是为了“统治”那才是真的!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是为了人民吗?你可能会说那是在“试错”。可是鸡也不让人民多养一只,猪也不让人民多喂一条,让人民吃得都困难。60年饿死多少人你知道吗?上千万!(自己查一查)人民不需要这样的“试错”。领头人的权力太大了,人民是不能选择历史的。所以现在看来不要讲什么主义了,只要大多数人的日子过得去,国家在发展就行了。至于谁来统治,用什么方式统治,走什么样的道路就顺其自然吧,现在什么时代了,还在说那些陈词滥调,没人听也没人信!不要忽悠人了!说那些东西人们会反感的!
最后编辑zhuguang626 最后编辑于 2010-06-08 18:54:38
丝弦琴瑟九肠回, 窈窕淑女君相随。 盈盈成曲终不绝,苍苍流云知山水。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天上为什么还不掉馅饼?想饿死我碍~
 

回复: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此文作者是谁?!高人!!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人民内部矛盾就用人民币解决~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老天啊,掉个林妹妹下来吧!
 

回复: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辨证唯物主义和资本论相结合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复:中国的历史路径选择: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什么障碍

人民真的当家作了主了吗?这句话是真的吗?如果人民真的当家作了主,那主人当然有权决定自己要走什么路?否则这句就是一句虚伪的话,你毛左越阻拦人民,就越显示出你们的话虚伪。越来越多的人民老百姓骂,说明他们已经醒悟了,不再信那一套错误的思想了,这是国家之幸。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