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 477 8167DG公司111周年纪念套装CD38
歌剧咏叹调
Various - Opera Arias
Wiener Philharmoniker
Gianandrea Noseda and Anna Netrebko
DG公司111周年纪念套装CD38 - 歌剧咏叹调
Various - Opera Arias
Wiener Philharmoniker
Gianandrea Noseda and Anna Netrebko
作 曲: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
儒勒·马斯奈 Jules Massenet (1842 - 1912)
文森佐·贝利尼 Vincenzo Bellini (1801 - 1835)
夏尔·古诺Charles Gounod (1818 - 1893)
德沃夏克Antonín Dvorák (1841 - 1904)
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 (1858 - 1924)
女 高 音:安娜·贝科 Anna Netrebko
演 奏:维也纳爱乐乐团 Wiener Philharmoniker
指 挥:Gianandrea Noseda
合 唱:Wiener Staatsopernchor
领 唱:Ernst Dunshirn
唱片公司:DG
唱片编号:DG 477 8416
发行时间:2003
自从贝多芬把自己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定名为《作品111号》后,这一数字就在音乐界享有了某种荣耀。2009年正值DG成立111周年,DG很自豪地分享了这一荣耀。111年意味着很长的历史,为此DG试图将这一唱片的“品味”浓缩到一系列的产品中——包括CD和DVD,从中可以了解DG一百多年来累积的文化。这一系列,不论是在音质还是艺术价值上,都体现了DG一贯的哲学——“由世界上最伟大音乐家们录制的最伟大唱片”。
《DG公司111周年纪念特辑》一共收录111段优秀的古典音乐录音。一部分内容是以现今DG唱片最受欢迎的51位音乐家分别收录一个录音外(选录自55片装DG经典录音),其它录音曲段音源来自于DG过去111年当中贡献良多的其它60名艺人。《DG公司111周年纪念特辑》6CD中的录音横跨了相当长的时间,从唱片史初期的歌王卡罗素和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个人历史录音,到最新签约加盟DG的钢琴家奥特和王羽佳等人录音都精选在列。
DG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全称为Deutsche Grammophon-Gesellschaft (德国留声机公司),是宝丽金集团的旗舰公司,1898年成立,总部位于汉堡,旗下拥有Archiv(阿奇夫)等众多子公司。DG唱片公司的前身为1898年由德国人贝纳林在其家乡汉堡成立的德国留声机公司。当时她属于英国留声机公司(EMI,同为贝纳林所创)的分公司,其股份大部分在英国人手里,主要是将从英国运来的母盘加工压制成唱片。后由于一战的爆发,英、德成为交战国,德国政府将英资DG公司接收,从此她便走上了独立经营之路。1941年,西门子公司取得DG公司经营权,并改名为Polydor International,1962年西门子与飞利浦两家公司将其下属的DG与Philips合并成为DGG/PPI集团。1972年,DG与Philips两家唱片公司正式合资组成了日后享誉全球的唱片帝国宝丽金(Polygram)集团。
DG公司虽有着一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但我们所熟悉的黄色郁金香商标却只用了50年而已,因为DG是“唱片之父”贝纳林先生一手创立,因此1909年以前DG用的是“一个小天使坐在圆盘里”的图案做商标,也曾与英美两家兄弟公司EMI和RCA共同用过“白色的Nipper小狗侧耳倾听留声机”的商标,直到二战结束之后,DG才完全切断了这些关系,于1949年启用了新的郁金香花冠商标。在二三十年代,DG还设立了一个在国外发行唱片的宝丽金(Polydor)商标。现在这个大家所熟悉的长方形黄标是由著名的商标设计大师汉斯?多米茨拉夫在1949年设计的。今天这个黄色的郁金香花冠几乎已经代表了DG的精神,也成了这个百年老牌的骄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典唱片品牌,DG可以说完全见证了百年来所有乐坛的重要人物,是一致公认的古典演奏巨匠的温床。
在录音技术方面,DG于1990年发表了一种全新的录音方式4D,一下子扭转了DG在录音科技上落于人后的局面。这项由DG录音中心主任Klaus Hiemann和工程师Stefan Shibata共同开发的技术于1993年正式应用于录音工程,其重要部分,就是DG与日本雅马哈共同开发的一部超级D/A与A/D转换器。这种转换器拥有高比特的解析效果,运作方式为21bit,后来更改进为24bit,大幅提升了录音的精确度。概括起来,4D技术包含了四个重要部分:第一是可遥控的前级放大器和麦克风,让录音师调整时不惊动舞台上的音乐家;第二是24bit A/D转换器,增益达18dB以上;第三是Stage Box和数码网络系统,让录音师可以从远端监控录音,而信号传输为全数码式,消除了原先模拟传输产生的各种杂讯;第四是数码均衡器的使用,将麦克风拾取的讯号作最有效的操控。
这四部分构成了4D技术,今天DG以4D方式制作的录音已在几百种以上,成果早已倍受世界乐迷肯定。在4D技术成功开发之后,DG有又发展出一种名为“原像比特处理”(Original Image Bit Processing)的科技,用于翻制旧有的录音母带。这种技术首先被应用于纪念卡拉扬逝世的《黄金卡拉扬》系列。九十年代,面对全球唱片业的大萧条,DG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巩固着古典音乐领域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主导地位。一方面,DG充分发挥自己早年所留下的珍贵录音资料,运用先进技术使许多经典录音重见天日。比如“黄金卡拉扬系列”、“二十世纪大师原音系列”、“大禾花版系列”等都很受欢迎,众多的“超薄小双张”更是令乐迷欣喜不已。另一方面,DG更加注意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市场的拓展,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color=blueVarious - Opera Arias
Wiener Philharmoniker
Gianandrea Noseda and Anna Netrebko
CD 38: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 - 1791)
Idomeneo, re di Creta, K.366
track 01 Act 1. "Quando avran fine omai" - "Padre, germani, addio!"
Don Giovanni, ossia Il dissoluto punito, K.527
track 02 Act 2. "Crudele!-Ah no, mio bene!" - "Non mi dir, bell'idol" (Donna Anna)
Hector Berlioz (1803 - 1869)
Benvenuto Cellini
track 03 Act 1. "Les belles fleures" - "Entre l'amour et le devoir" - Quand j'aurai votre âge
Jules Massenet (1842 - 1912)
Manon
track 04 Act 3. "Suis-je gentille ainsi?" / "Obéissons, quand leur voix appelle"
Gaetano Donizetti (1797 - 1848)
Lucia di Lammermoor
track 05 Act 1. Ancor non giunse!...Regnava nel silenzio
Vincenzo Bellini (1801 - 1835)
La Sonnambula
track 06 Act 1. Care compaggne, et voi, teneri amici ... Come per me sereno
Charles Gounod (1818 - 1893)
Faust
track 07 Act 3. Chanson du roi de Thule - Air des Bijoux
Antonín Dvorák (1841 - 1904)
Rusalka, Op.114
track 08 Act 1. Mesicku na nebi hlubokém
Giacomo Puccini (1858 - 1924)
La Bohème (Concert Version)
track 09 Act 1. "Quando me'n vò" (Musette's Waltz)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