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10]子曰摇滚乐队与小胖斑斑交流《酒道》

酒道
词曲 秋野 吉它 文霖 贝司 秋野 箫/鼓 陆勋 打击 张月 演唱 子曰乐队
嗝儿喽儿一口酒 滋儿吧儿一口菜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那就舔一舔吧,喝! 哥俩好,可就是有事儿找不着, 碰上了,那就一准 儿得喝好 就是这吊吊,喜欢这吊吊 俗话说: “是酒壮熊人胆,我这人呢,是心直又口快, 要是说错了,你千万别打我的脑袋, 要是碰巧让我蒙对了,您就夸我声儿实在” 唉…这人啊: “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费大劲儿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爱时候象火烧,恨时候象火烙 捡一把干柴总是先把自己儿点着 吃饱了怕撑着,穿少了又怕感冒 天黑了不敢一个人儿走夜道 债多了不愁吗?虱子多了倒是不咬 活着是为钱儿啊?死了那是为道1 就是这吊吊!喜欢这吊吊! 世态人情薄似纱, 要是自个儿跌倒了得自个儿爬,莫靠拉! 交了许多的好朋友, 全是烟 酒 茶, 一旦有事儿去找他…………… 您猜怎么着……? 他不在家,他不在家 罢了,罢了,改日,改日再盘道盘盘这酒道 罢了,罢了,都这晚儿啦,回家一准儿得跟老婆吵啊 罢了,罢了,这酒啊!罢了,罢了!

酒道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子曰第一册
关于摇滚乐民族化的实践可以说从它登陆中国后就一直没有停过,二胡、古筝、琵琶、箫等等众多的中国民族乐器也早在各种类型的音乐里被折腾地够呛。再看那些当事人得意的表情,任谁都觉得似乎完成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开天辟地般地使命。
只能说遗憾!一首其实是纯西方COPY的曲子或前或后或中间来一段原汁原味的民乐,最多只能说是一种点缀,怎么也成了民族的东西了,也可能是长期的民族自卑感造成的过于不自信之后的盲目所致。直到有了“子曰”。
从最初的“好兄弟”、“周易”一直到“子曰”,乐队的名字在变,但是对于秋野的执着却丝毫没有改变。民族的血液在这里不再流于形式,看一看大多还是三大件,完完全全的电声,可是那音符与音符之间,那怕是啊小的缝隙里你还是能够感受到深深的民族情结。
不得不再次提到崔健,如果说之前崔健以赞赏的态度评价后辈乐手如和窦唯等还仅限于口头上的话,这一次他却是用了实际行动,让子曰成了东西的签约乐队,并且第一次做起了唱片监制。
贝司手的身份从第一首歌开始就暴露无疑,《乖乖的》以一段贝司开场,半说半唱的道白,而听听之后嗯的拖音那氅着气的共鸣声,充分显示出中西方在发声上不 同,之后是方言还中国打击,还有一段电吉它给你来的一段让你熟悉的旋律,只不过在这里出现,似乎还有很多搞笑的成份。
《相对》应 该是秋野的老作品了,在很早的《中国之火》的拼盘里当时秋野就以周易乐队的身份录制了这首歌。可以将它当做一首情歌来听,用了很常规的情歌模式,可是在飘 忽的吉它和弦背景下那抖得历害的声音还是让人感觉怪怪得,但更有意思的,这样的歌,一开始可能并不能吸引你,可听多了却真得会上瘾噢,不信你试试看。
《磁器》同样收录于秋野组“好兄弟”乐队时的作品,依然是一段练习贝司开始,作品借用了《七步诗》做为《磁器》的另一种诠释,中间还有一段官腔也是非常的有意思。在音乐编排上,这首作品也是最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摇滚作品。
《梦》无疑是一首绝对优秀的作品,这几乎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用音乐编排的故事。吉它、贝司和鼓在这里随着情节的变化、情绪的变化而起伏变化着,几乎抛开了三段式的模式,而接近民间戏曲的模式。
《光的深处》有个很迷幻的开局,两把吉它两个和弦两种效果对着话,而秋野则无全是在用嗓子眼在唱着,所有的发声规律早就被扔到了一边。贝司从头到尾跳跃着,在这样的音乐里你分不清你究竟是想大声的附合着还是静静地坐着。
《门前事儿》——太北京化了,听着音乐,听着秋野的老北京腔,老胡同、老城墙、老茶馆等等禁不住涌至眼前。主歌部份终于有了西式的和声,而老崔也在这里来了段他招牌式的小号,简单而又清亮。
《酒道》同样是一首老作品,曾经收录于《摇滚北京3》之中,在这里秋野将中国的文化做了一次赤裸裸的展示,民谚的大量运用恰当而到位,多而不杂,像极了一出现代摇滚版的单口相声。萧和中国打击在这里和吉它贝司鼓不仅相安无事,还很合谐。
纵观整张专辑,你可以一小段一小段的听到各种音乐类型,民族的、摇滚的,还有摇滚乐中的各个类型,在这里所有的细节都成了秋野的佐料,而最终被合谐地融于 他的作品中,这是一锅名副其实的中国浓汤。秋野用他的无形掌将仅有的一点或许你还想追根朔源的想法都打得没了,你们就喝吧,其它的就不用管太多了。

|
|
|

e213 最后编辑于 2010-01-30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