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在世界音乐史上,耳熟能详的经典西洋管弦乐曲和协奏曲比比皆是。但由中国作曲家创作、中国演奏家演绎、中国录音公司自己录制的同类作品,尤其是协奏曲作品专辑实在不多,著名的香港雨果公司几年前出版的管弦乐专辑《鹿回头》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协奏曲作品专辑之一。 该专辑收录4首作品,其体裁格式均为西洋器乐曲。其中,《鹿回头传奇》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是大提琴协奏曲,《黎家节日》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则是小提琴与乐队作品。专辑中为主奏小提琴、大提琴协奏的亦是「洋」队伍——香港小交响乐团,没有一件「土」乐器(中国民乐)加入。不过,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均取自中华本土文化,取材于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民谣等,因此可以说,专辑中的所有作品,都是「西为中用」的范例。
01.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作曲:宗江、何东
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出自作曲家宗江之手,他与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何东于1980年完成首演,1981年在全国第一届交响乐评选中获优秀奖,系《梁祝》之后另一令人听后兴奋不已的国产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题材取自海南岛三亚市南端鹿回头村中流传的黎族民间传说。话说在远古年代,一位黎族青年猎手,锲而不舍地追猎一头金色坡鹿,自五指山一直追到最南端「天涯海角」的大海边,猎手正待弯弓搭箭时,金鹿回过头来,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姑娘。猎手遂与姑娘携手成亲,一同在海边耕耘垦殖、生息繁衍,造就了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鹿回头传奇」。 如同这个美丽而又简单的传说一样,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单乐章回旋曲式结构,但结合了变奏曲及奏鸣曲的一些特点。虽然「平铺直叙」,但主奏小提琴的旋律优美,主题旋律给人一种清新的纯朴美感,乐曲的动机音调3-1-2,源自黎族民歌,富有个性,是主部主题的起句,亦融入各个插部主题中,进行变化发展。乐曲和声清新,复调简洁,配器色彩艳丽。同时,乐曲进行之中,还在不同的情景为小提琴设置了发挥各种技巧的机会。在这部总长20分钟的作品中,从11’01’’到17’40’’,独奏小提琴作了不间断的抒情表演,作曲家似乎着意描绘「鹿回头」这一精彩情景和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 小提琴演奏家梁建枫流畅而娴熟的技法尽显乐曲强烈的动感和旋律美,充分发挥了以小提琴演奏中国音乐的独特风格,既能保持小提琴的音乐美感,又能奏出中国音乐独特的韵味,其带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性与戏剧性,极具感染力,仿佛给人蓝天白云的全新感受,让人一听难忘。
下载链接需登陆后回复可见 试听为 截段的低音质下载为320K 全曲时长:00:20:16 大小46.3MB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状态: 离线
中华精音之民族交响曲集《鹿回头传奇》专辑名称: 《鹿回头》2CD艺 术 家: 指挥:叶聪 小提琴:梁建枫 大提琴:兰洁 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音乐类型: Classical 唱片公司: 正大·雨果民族音乐精品制作中心发行时间: 2003年
01.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作曲:宗江、何东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传奇》出自作曲家宗江之手,他与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何东于1980年完成首演,1981年在全国第一届交响乐评选中获优秀奖,系《梁祝》之后另一令人听后兴奋不已的国产小提琴协奏曲。乐曲题材取自海南岛三亚市南端鹿回头村中流传的黎族民间传说。话说在远古年代,一位黎族青年猎手,锲而不舍地追猎一头金色坡鹿,自五指山一直追到最南端「天涯海角」的大海边,猎手正待弯弓搭箭时,金鹿回过头来,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姑娘。猎手遂与姑娘携手成亲,一同在海边耕耘垦殖、生息繁衍,造就了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鹿回头传奇」。如同这个美丽而又简单的传说一样,这部小提琴协奏曲采用了单乐章回旋曲式结构,但结合了变奏曲及奏鸣曲的一些特点。虽然「平铺直叙」,但主奏小提琴的旋律优美,主题旋律给人一种清新的纯朴美感,乐曲的动机音调3-1-2,源自黎族民歌,富有个性,是主部主题的起句,亦融入各个插部主题中,进行变化发展。乐曲和声清新,复调简洁,配器色彩艳丽。同时,乐曲进行之中,还在不同的情景为小提琴设置了发挥各种技巧的机会。在这部总长20分钟的作品中,从11’01’’到17’40’’,独奏小提琴作了不间断的抒情表演,作曲家似乎着意描绘「鹿回头」这一精彩情景和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小提琴演奏家梁建枫流畅而娴熟的技法尽显乐曲强烈的动感和旋律美,充分发挥了以小提琴演奏中国音乐的独特风格,既能保持小提琴的音乐美感,又能奏出中国音乐独特的韵味,其带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性与戏剧性,极具感染力,仿佛给人蓝天白云的全新感受,让人一听难忘。02.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作曲:王强香港女作曲家王强在上海音乐学院时的毕业作品,1960年5月第一届「上海音乐之春」音乐节开幕式上首演,由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演奏,其时仍在「上音」学习的吕其岭独奏大提琴。乐曲以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蒙族人民起义,与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的故事情节展开。作品亦为单乐章结构,分为三个乐段。乐曲开始以低沉缓慢的音乐营造出笼罩着内蒙大草原的黑暗及悲惨气氛。乐曲的英雄主题富有民歌风格,取自我国听众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即同名蒙族民歌《嘎达梅林》。以另一首内蒙民歌《牧歌》写成的副题,则呈现出美丽、辽阔的内蒙草原,和人民群众对嘎达梅林的热爱。乐曲中段是嘎达梅林带领民众反抗王爷的高压统治和杀戮。随后大提琴奏出篇幅颇长的华彩乐段,描写嘎达梅林牺牲就义前的激愤,对理想追求的信念、决心和希望,继续激励着草原人民为幸福的未来抗争到底。乐曲末段是英雄的主题重现,仿佛是对英雄留芳万代的歌颂和缅怀,对杀害英雄的敌人的愤恨。最后,一切悲愤均化成力量,在嘎达梅林的革命精神鼓舞下,继续抗暴奋斗!担任独奏的大提琴,采用了不少模仿蒙古民族乐器马头琴的演奏技法,大大增添了乐曲的蒙古色彩。乐曲以单乐章写成,有如是一首以大提琴独奏连同乐队演奏的交响诗。该曲由现居美国的华裔大提琴家兰洁担任独奏,同样将熟悉的同名民歌主题奏得娓娓动听,其中不少模仿蒙古民族乐器马头琴技法的效果,尤其有特色。03.小提琴与乐队《黎家节日》,作曲:何东、宗江作曲家何东与宗江上世纪七十年代于海南歌舞团时所作的小提琴独奏曲,原名《送代表》,后易名为《黎家代表上北京》,现时录音之小提琴与管弦乐版本,由冯启文配器,并更名为《黎家节日》。乐曲以民歌风格调子创作,个性鲜明,色彩丰富,充满节日热闹气氛。中段独奏小提琴旋律优美深情,与前、后部份的喧闹情绪构成鲜明对比。04.小提琴与乐队《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作曲:陈钢原为同名小提琴独奏曲,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之一的著名作曲家陈钢所作。素材来自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和新疆塔吉克族的民族音乐。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纵情高歌」,描写在辽阔的塔什库尔干草原上,牧民嘹亮深情的歌声唱出对生活热爱的真挚情感,乐曲中部插入小提琴的华彩乐段。第二部分「热烈欢舞」,描写塔吉克牧民载歌载舞的热闹欢腾场面。乐曲采用了一些现代作曲技法。小提琴的顿弓、快速跳弓、切分双音、多变节奏等技法,以及模仿新疆乐器冬不拉的拨奏效果等,使全曲色彩丰富,音响多变,风格独特。乐曲最终在小提琴高速度的十六分音符主题的演奏下推向高潮结束。这两首小提琴与乐队作品虽然都以当时流行的歌曲为主题,但乐曲在保留原有民歌风格曲调的基础上,力求利用小提琴和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使乐曲充满鲜明的民族特色、明媚的音乐色彩与个性,以及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当时音乐作品比较匮乏的特殊时期,这两首作品显得特别珍稀亮丽,今天听来仍然感到亲切悦耳。乐团介绍:香港小交响乐团 成立于1990年的香港小交响乐团,一直以土生土长的音乐精英为核心。1999年4月乐团改组,邀得美籍华人叶聪担任音乐总监,并于2001至2002年乐季,举办了60场音乐会,三分之一为伴奏演出,并再获得香港艺术发展局的“三年资助”,且邀得叶咏诗担任新音乐总监。 多年来,乐团除了与巴伐落堤、傅聪、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史图加特芭蕾舞团等国际知名音乐家及团体合作外,亦着意与本土出色的演奏家如姚珏、马忠为、罗乃新、吴美乐等合作。2002年5月,亚殊坚纳西与乐团演出,成为大师有史以来与中国乐团的第一次合作。 自1993年起,乐团每年均是“音乐新文化-国际现代音乐节”的主要演出者。此外,乐团亦曾作客海外,足迹遍及中国澳门、厦门、北京、台北、彰化及曼谷等地。2001年7月,乐团更应法国圣里奇音乐节之邀,首次出访法国演出,成为香港首队应邀赴欧洲演出的专业管弦乐团。 乐团演奏的曲目丰富而广泛 ,由室内至交响曲、大型合唱作品至芭蕾舞剧、巴洛克乐章至现代音乐都在其中。同时,乐团亦以推广优秀的华人作品为己任,并经常约本地作曲家为乐团谱曲。在雨果制作为乐团录制的多套激光唱片:《红旗颂》、《纳西一奇》、《月迷》、《黄鹤楼的故事》及《向卓越奔驰》中,收录了不少优秀作品,如陈怡的《多耶》、罗永辉的《千章扫》及朱践耳的《纳西一奇》等。指挥:叶聪;小提琴家:梁建枫;大提琴家:兰洁;协奏:香港小交响乐团演奏家简介:着名指挥家—叶聪 叶聪五岁开始学习钢琴,197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指挥,两年后获全期奖学金往纽约曼恩斯音乐学院进修,师从夏夫。1983年,他赴耶鲁大学攻读硕士课程,随梅勒学艺,亦曾跟随鲁道夫、史勒坚及薛林深造指挥。 1991年4月,美国交响乐团联盟及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办“指挥家深造课程”,叶聪获选与芝加哥交响乐团、该乐团的音乐总监巴伦邦及首席客席指挥布列兹紧密合作。1995年,叶氏和南湾交响乐团更获颁美国作曲家、作家及出版商协会大奖荣衔。由1999至2000年乐季开始出任香港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他亦同时担任美国南湾交响乐团与西北印第安那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 叶聪活跃于国际乐坛,曾与北美洲、法国、北京华夏室内乐团等多个乐团合作演出;亦曾应邀担任中、港、台各地乐团的客席指挥。叶聪在指挥教育界声誉日隆。自1992年起,他已是捷克交响乐指挥工作坊的艺术总监,并曾数次在美国“指挥家联盟”工作坊担任讲员,自1997年始他更应邀每年在瑞士举行的国际现代音乐指挥大师班担任主讲。 2002年1月,叶聪应邀出任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总监。在叶聪的领导下,新加坡华乐团的演奏曲目迅速扩展开来。他策划的大型音乐会包括了交响史诗《马可波罗与卜鲁罕公主》、《千年一瞬-与陈瑞献的音乐对话》及《大唐风华》等。中国着名女指挥家-叶咏诗 叶咏诗(1960年生于广州)出生于音乐世家,但成才于香港。父母皆是音乐人。她四岁即随母亲学习钢琴,八岁参加儿童合唱训练,十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后随父亲叶惠康博士学习乐理和指挥。1978年,叶咏诗获香港皇家赛马会音乐基金奖学金,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深造,主修小提琴及钢琴、理论和管弦乐活动,考取了RCM文凭、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凭以及ARCM钢琴教学文凭。1983年她转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继续攻读小提琴和指挥课程,取得双主科硕士学位。 1985年,叶咏诗在法国 贝桑松第三十五届国际青年指挥大赛中叶咏诗赢得冠军以及金竖琴奖。1988年在第八届东京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奖。 1986年和1992 年,她获得奖学金参加了邓肯活动中心的暑期指挥大师班,跟从小泽征尔、伯恩斯坦、米亚及罗查云斯基、约翰·纳尔逊等大师学习。 从1986年至2000年,叶咏诗就一直是香港管弦乐团的驻团指挥。 1991年又获邀为中央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之一。 从1996年到2003年出任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并为之引入了音乐季机制,使得乐团水准稳步上升。 她同时还是泛亚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席指挥。另外叶咏诗也经常和上海交响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湾联合实验管弦乐团,日本大阪管弦乐团、札幌交响乐团、广岛交响乐团、新星日本交响乐团、新日本管弦乐团和九州交响乐团等亚洲乐团,波兰华沙管弦乐团、西班牙纳里夫岛交响乐团、捷克哥薛施省乐团、法国吐鲁士国家交响乐团及贝桑松室内乐团等欧洲乐团合作。 叶咏诗为雨果唱片公司,马可勃罗唱片公司录音。 叶咏诗的指挥偏属浪漫一方。她的指挥清澈澄明,表现力强,深受中国听众,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听众好评。着名小提琴家-梁建枫 现任香港管弦乐团 第一副团长。 梁建枫出生於中国广州市,五岁开始跟随父亲梁瑞和学习小提琴,八岁时已首次公开演奏,并多次代表广州市为访华的外国元首表演。1979年随家移居香港,198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演艺学院,1986年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就读美国伊士曼及曼哈顿音乐学院,师事桑特霖(ZviZeitlin)、马可夫(AlbertMarkov)及华尔第(EmanuelVardi),并以优异成绩获得音乐学士及硕士。1992年更荣获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之全额奖学金入读该校,并受教於名师迪蕾Dorothy DeLay及Karen Tuttle。 获膺2002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梁建枫,为首位赢取1992年纽约青年演奏艺术家比赛第一名及1991年第19届威廉.普林士(William Primrose) 国际中提琴比赛第二名的香港音乐家。他屡获殊荣,奖项包括:1992年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艾荣.陆肯斯( Irving Ruckens)奖、1990年纽约玛利.奥云.波顿纪念基金优异演奏奖、美国伊士曼音乐学院奖学金及1986年香港校际音乐节大奖和商业电台奖。 梁建枫在演奏生涯上非常活跃,其演奏足迹包括义大利、比利时、俄国、香港、中国、日本、台湾、韩国、亚洲其他国家及美国多个城市,并定期与亚洲多个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协奏曲。梁建枫经常以香港音乐家的身份,出席及参与多个国际音乐盛会,早於1986年,以苏格兰阿贝丁音乐节管弦乐团及室内乐团团长身份,代表香港参与当地之国际青年音乐节、1994年受邀请与钢琴家傅聪赴欧洲巡回演出室内乐、1996年受台湾邀请参加台北国际艺术节、1994至1996年被推荐代表台湾参加泰国为庆祝泰皇登基的周年音乐会、1996年应台湾海基会邀请前往香港、北京、上海及广州进行文艺交流和演出、1997年应邀前往美国西岸多个城市举行巡回演奏会、1999年应驻美国的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邀请,於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甘乃迪表演艺术中心举行独奏会,并与中美音乐协会交响乐团於当地演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000年开始每年受邀代表香港参加於东京举行的“世界超级乐团”音乐节,与世界各重要乐团的团长及首席团员一同演奏。兰洁,大提琴演奏家,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该专辑中唯一的一部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由其担纲。他在1983年荣获纽约演奏家协会国际比赛大奖,也曾在各种国际音乐大赛中获奖,同时从事各类独奏、教学以及室内乐演奏。他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大提琴中的旷世之才」。他演奏的这部《嘎达梅林》协奏曲是本专辑中篇幅最长、情绪起伏最大,编写和配器等方面都最复杂的作品。整个乐曲对大提琴的要求也很高,有长大的华彩乐段,还采用了不少模仿蒙古马头琴的演奏技法,大大增添了乐曲的蒙族色彩。您可以从专辑的录音中,实实在在地领受到专辑介绍中所评价的——「强烈而震撼人心的音色与自然豁达的演奏风格」。「鹿回头」简介「鹿回头」是海南岛一处旅游胜境,在三亚市南5公里处的三亚湾。在遍布珊瑚礁的海滩上,有座山岭突兀而起,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然后折向西北,雄伟峻峭,恰似一只金鹿站在海边回头观望。该景点因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而得名:相传古时候,五指山里有一个残暴的峒主,欲取一副名贵的鹿茸,强迫黎族青年阿黑上山打鹿。有一次,阿黑上山打猎时,看见了一只美丽的金色坡鹿,正被一只斑豹紧追不放,阿黑用箭射死了斑豹,然后对金鹿穷追不舍。一直跑了九天九夜,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趟过九十九条河,追到三亚湾南边的珊瑚崖上。面对烟波浩淼的南海,金鹿前无去路,后面则是紧追不舍的猎手。金鹿走投无路,便站立不动。此时,青年猎手正欲搭箭射猎,只见眼前电光一闪,刹那间又变成一团白色的烟雾,当浓烟散尽之后,金鹿不见了,站在眼前的竟是一位美丽的黎家姑娘。姑娘含情脉脉地向着猎手走来,向他倾诉心中的衷情。原来姑娘系天上的仙女,因钟情于人间这位勤劳勇敢的年轻猎手,征得王母娘娘的准允后,便下凡人间向该猎手倾诉爱慕之心。青年猎手也为这位姑娘的真情所感动,两人便海誓山盟,结下百年之好。他们便在石崖上定居,在此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繁衍子孙,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后人便将这地方以「鹿回头」相称。三亚市也因此别称「鹿城」。以后,此处的半岛、山岭和村寨都名以「鹿回头」。现在,鹿岭之巅,人们已经建起了鹿回头公园。神话中的猎手和仙女的传说,已被雕塑成「鹿回头」巨型石雕,石雕高12米、长9米,宽4.9米,巍然屹立在鹿岭上。雕像的作者林毓豪先生(原广州市著名景点「五羊城」塑像的作者)花了4年时间和心血,完成这件巨大而不朽的神话作品。该作品构思独特,造型优美,一只神鹿回头凝望,两旁分别屹立着英俊的黎族猎手和美丽的鹿女。若从市区远眺,远远便可望见这对情人以其迷人的仙姿,满面笑容地欢迎四方来客。这里山岬角与海浪花辉映,站在山上可俯瞰浩瀚的大海,远眺起伏的山峦,三亚市全景尽收眼底,景色极为壮观。您要是来到猎人和鹿女幽会的地方,细细品味「鹿回头」那动人的故事,必将会终生难忘——这里的情、这里的景、这里的秀和这里的美。鹿回头公园里游人如织,曲径通幽,红花绿树,美不胜收。顺着山势建有哈雷彗星观测站、白色的听潮亭、情人岛,此外还有猴山、鹿舍、黎家寮房、龟鳖天堂、游鱼仙池等景点供观赏,使游人乐而忘归。鹿回头山上鲜花四季盛开,姹紫嫣红,异彩纷呈。更可喜的是,此处还可以品尝到海南椰子中的珍品——红椰子。鹿回头山脚下,可看到色彩斑斓的鹦鹉鱼群、五光十色的海星、奇形怪状的寄蟹、其貌不扬的海参、海蚯蚓和珍奇的小亚鱼,此外还有海铁树、海柳、珊瑚树、海葵、鸡毛草、软珊瑚和海蚌、水母、海刺、海绵等海底观赏物,绚丽多姿,令人神往。朋友,面对这青山翠岭,大海碧波,绿树花径,听着这优美的《鹿回头传奇》,身临其境地感受乐曲所描绘的美好爱情传说,您一定会舒心满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吧?!以上文字源于网络,谢谢原创者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