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激动社区站务 · 百家争鸣圆桌会议 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4  /  5  页   12345 跳转 查看:10171

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回复: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日食全过程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一次完整的日全食可以由五个特征时刻来划定,而其中食既和生光两个时间点将日全食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食之初的偏食阶段,月球圆面与太阳圆面第一次外切之际称为“初亏”,标志着日食正式开始。当月球东面边缘和太阳东边缘内切时,即所谓“食既”。“食既”后即进入全食阶段,此时可以看到月球黑影周边熠熠生辉的日冕。“食甚”过后,日全食进入后半场,月球慢慢偏离太阳和地球所在的直线,而黑暗的天空再次出现第一丝阳光的时刻,称为“生光”,而太阳全部显露时,则称为“复圆”。

日全食时,还有一个概念称为“食分”,即月球的视直径与太阳的视直径之比,今年在上海看到的日全食,食分为1.077,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完全被月球遮住的场面。

日食大看点

太阳色球、“珠光宝气”的月亮、满天星斗

日食如果只是抬头看5分钟那样囫囵吞枣,未免太遗憾。其实每次日食,尤其是日全食,总是伴随着很多平时看不到的天文奇观,而这些奇观正是日食的精彩之处。

首先,看日食当然要看太阳。日全食期间,由于月球的关系,可以看到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太阳奇观,比如色球、日冕甚至日珥。色球在日全食期间表现为一层美丽的玫瑰红色辉光。色球出现时,有可能会遇见日珥现象,表现为冲出色球的火红色抛射状光斑。而日冕是太阳的最外层大气,温度高达几百万摄氏度,除非采用专业仪器,否则日冕只能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观日食还可以看月亮,而且是“珠光宝气”的月亮,因为日全食的月亮可以造成“钻石环效应”和“贝利珠”的奇观。在“食既”前后的1~2秒钟内,行将消失的最后一抹阳光,可能会在月球的边缘突然表现为一段形如钻石戒指般的短弧状光芒,看上去颇为耀眼,这就是“钻石环效应”。差不多与此同时,消失中的太阳光还可能沿着月球边缘形成一连串明亮的光点,就像一串发光的珍珠,但显露不久旋即消失。而产生“贝利珠”的原因,正是因为月球表面布满了粗糙不平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的缺口 “泄漏天光”,如此形成的“珍珠”自然耀眼无比。

除了日全食的主角太阳和月球,星星也值得一看。尤其是在上海这样光污染严重的城市,夜晚基本难以看到星星,更不用说满天星斗的浪漫景象了。而2009年上海经历的这次日全食,食分为1.077,属于太阳被遮挡程度比较重的一次,可以达到的黑暗程度也较高。而届时正是上海的早上九点三十几分,在全市几乎没有灯光照明的情况下,我们很可能观赏到属于大都市上海的漫天繁星。

日全食发生时,我还建议各位读者,还可以留意观察天空以外的环境变化。比如注意观察枝叶茂密的树下,可以看到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地面上形成的许多月牙形日影斑——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日牙”。随着日食过程的开始,为数众多、基本圆形的树下投影会逐渐亏缺,成为月牙状,并越来越细,而且在时间上所有投影像的这种变化是完全同步的。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利用针孔成像的原理在纸上刺出小孔投影,清晰地观察“日牙”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不宜戴普通墨镜观赏日食

日食景观可在有保护的情况下用肉眼观看,也可以通过望远镜来观测,而望远镜观测又有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两种手段。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采用哪种观测方式,都不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太阳,特别是绝对不可以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白天的阳光非常强烈,肉眼直接看太阳会导致视网膜受损,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当然,全食阶段的几分钟例外,可以直接用肉眼来欣赏“黑太阳”。但是其他时间都建议使用专门的太阳观测眼镜,而这里必须要提出的是,普通墨镜透光率太高,不适宜用来直接观察太阳。(
 

回复: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好好看啊。。。。。。。
 

回复: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iopiopad第三哦分idoia
 

回复: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500年一次,真是难得一见呀,这辈子没有白来到这里
 

回复: 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日食啊··`````````````
 

回复: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一次千载难逢的日全食即将在万众瞩目下现身。7月22日上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会出现3至6分钟不等的“白天突变黑夜”天象景观。

“日全食靠天吃饭”,而根据气象预报,22日当天,日全食主要覆盖城市都处于降雨区范围内。

最佳观测点集中在中国

22日早上,一场罕见的日全食会随着太阳的升起,从印度西海岸开始、扫过尼泊尔、孟加拉、不丹后进入我国,开始将近3000公里的行程。此次日全食,由于其最佳观测点集中在中国,因此被国际天文界誉为“中国日全食”。

全食带在我国将先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随后进入大海,最终在辽阔的东南太平洋海域结束。

届时,如果天气晴,当天上午8时至9时左右,太阳将被月亮“吞掉”,看上去就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围绕着一圈耀眼的光芒。罕见日全食现象,从日食初亏到复原长达两小时,全食持续时间最长超过6分33秒。

日全食带长达一万多公里

日全食带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大海、荒无人烟的高山和沙漠地带穿越,真正能被成功科学观测到的日全食很少,这次日全食扫过中国人口十分密集的长江流域,在我国史无前例。

由于本次全食带比较宽,长度达一万多公里,宽度250公里,成都、武汉、上海等40多个城市都能看到,覆盖的人口超过3亿。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原台长、研究员赵君亮表示,“本次日全食观测可以创造一项吉尼斯纪录,就是能观测到的人口最多。因为恰好穿过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将成为史上观测人数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壮观天象500年一遇

此次日食也被称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预报,是从1814年至2309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可超过6分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这样形容:一旦错过,此生再难看到如此壮观天象。

中科院基础研究局局长李定以数字解释说,“在过去的2143年,没有出现过这么长时间的日全食。”据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刚介绍,一般同一地点,平均300多年才有一次观测日全食的机会,时间一般也就3分钟。

下次要再看日全食就要等到2034年和2035,但效果要差很多,全食时间只有1分多钟。

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

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月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

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著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在太阳将要被月亮完全挡住时,在日面的东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钻石戒指上引人注目的闪耀光芒,这就是钻石环,同时在瞬间形成为一串发光的亮点,像一串光辉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这种现象叫做珍珠食,英国天文学家倍利最早描述了这种现象,因此又称为倍利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有许多崎岖不平的山峰,当阳光照射到月球边缘时,就形成了倍利珠现象。倍利珠出现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一二秒钟,紧接着太阳光就全部被遮盖住而发生日全食了。

日全食时,大地变得昏暗,兽惊归巢穴。这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番奇妙的景色:明亮的星星出来了,在原来太阳所在的位置上,只见暗黑的月轮,在它的周围呈现出一圈美丽的、淡红色的光辉,这就是太阳的色球层;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弥漫着一片银白色或淡蓝色的光芒,这就是太阳外层的大气—日冕;在淡红球的某些地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向上喷发的像火焰似的云雾,这就是日珥。日珥是色球层上部气体猛烈运动所形成的气体“喷泉”。色球层、日饵、日冕都是太阳外层大气的组成部分,平时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观测到,但在日全食时,这些现象可以看得特别清楚。

食甚

食既以后,月轮继续东移,当月轮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时,就达到食甚。对日偏食来说,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

生光

月亮继续往东移动,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结束的时刻。在生光将发生之前,钻石环、倍利珠的现象又会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但也是很快就会消失。接着在太阳西边缘又射出一线刺眼的光芒,原来在日全食时可以看到的色球层、日珥、日冕等现象迅即隐没在阳光之中,星星也消失了,阳光重新普照大地。

复圆

生光之后,月面继续移离日面,太阳被遮蔽的部分逐渐减少,当月面的西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切的刹那,称为复圆。这时太阳又呈现出圆盘形状,整个日全食过程就宣告结束了。

日偏食的过程和日全食过程大致相同,由于它只发生偏食,因此就只有初亏、食甚和复圆,而没有食既和生光这两个阶段。日环食则同样有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等阶段。

天文台对日全食或日环食进行预报时,往往要把这五个阶段的时间报告出来。人们根据这些报告就可以了解整个日食的过程,并进行观测。至于日偏食,天文台在预报时,当然就只给出初亏、食甚和复圆这三个时刻。

我们在日食的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食分”这样一个词,它是用来表示日食的程度。对于日食而言,食分并不表示太阳圆面被遮俺的面积,而是表示日面直径的被遮部分与太阳直径的比值。以太阳的直径作为1,如果食分为0.5,这就表示太阳的直径被遮去了一半;如果食分为1,那就是太阳的整个圆面被遮住,那就是日全食。很显然,食分越大,日面被遮掩的程度就越大。日偏食的食分是小于1.0的,日全食的食分是1.0。

食带

月影扫过的地方。日食的时间长短,同月球影锥在地面上移 动的速度以及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以日全食来说,由于月球的视直径仅略大于太阳,同时月影在地面移 动速度很快,因此日全食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全食带的某个地点所看到的日全食时间通常只有两三分钟,最多不超过7分钟。如果全食带经过赤道附近地区,日全食时间就可延续到7分40秒,这时是观测日全食的最好机会。
 

回复: 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拍摄日食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在拍摄日全食时,由于全食阶段一般只有宝贵的几分 
日全食
钟。因此,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提前进行周密的规划。比如用什么相机,镜头或望远镜,用什么拍摄方式,要拍到什么效果,拍到的照片后期除了欣赏外还会不会有别的什么应用,等等。而对于一些创意摄影就更需要特别的考虑,比如刚才提到的拍糖葫芦串像,就要先选好地点,计算好每个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等等。 2)、提前进行实际演练。如果有条件,提前几天来到实际观测地,在日食发生的同样时间将观测流程从头到尾走一遍,包括组装望远镜、找太阳、连接相机、拍照、摘掉滤光片拍照(此时不可对着太阳)、再盖上滤光片拍照、换存储卡、换电池……这样往往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比如这套器材指向某些位置时会卡住。如果没条件到观测现场也没关系,在任何一个地方演练都可以,只要找恰当的时间让当时太阳高度和日食时差不多即可。 3)、实际观测时,在全食或者环食阶段找一个人专门负责报时。因为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本来就很短,而人在这个时候紧张而忙碌,往往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全食或环食就结束了。而当有人专门报时,其他观测者就能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安排自己的观测。 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在面对最壮观的日全食时,全食阶段一定不要忘记摘掉滤光片!!!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错误很可笑,但实际情况是,当全食阶段即将到来时,你的心情可能也会越来越紧张,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镜头,于是只顾一通狂拍,等到发现什么都没拍下来而意识到忘了摘滤光片时可能已经晚了。 还要强调一句:如果你从未见过日全食,那么一定要给自己准备充足的时间用于目视直接欣赏这个也许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天象
 

回复: 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quote] 原帖由 [b]emay2001[/b] 于 2009-7-17 11:04:00 发表
[/quote]
 

回复: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回复: 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回复:定格中的“日食”之美——722日食图文征集令

哈哈,美丽的神话即将在722上演!
 
4  /  5  页   12345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