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国民党“保密局”抓获党台湾工委委员陈及工委书记蔡孝干。蔡变节,导致岛内400多名党员被捕,吴石、朱谌之也在其中,并被杀害。 台湾没有解放,舒同最终未能上任。但舒同作为对台工作的第一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记载。
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顺利回归以后,台湾执政党则在推动入联公投。其实,早在1965年,国共经过多次、多渠道的“特殊谈判”,蒋介石已同意统一的六条件,台湾差点实行“一国两制”。”美国中情局(CIA)不久前的解密文件证实了这段史实。
曹聚仁担任两岸“密使”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毛泽东试探和国民党当局接触,蒋介石此时也有与领导人接触的想法。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国共双方都试图寻找一个能够实现沟通的中间人。
1956年7月,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记者曹聚仁到北京采访,受到了绝非记者所能享受到的待遇。
据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的《周恩来年谱》记载,经由1956年7月11日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的讨论,7月13日、16日和19日,周恩来三次接见曹聚仁,“先后由邵力子、张治中、屈武、陈毅等陪同”。
如今已是著名时事评论员的曹景行至今还有印象,“那年我才10岁,跟着父亲在北京见了邵力子、屈武等很多人。”
第二次接见尤其具有历史意义。在颐和园的宴会上,周恩来说:“国民党和党合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日战争的胜利,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
8月14日,“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重要信息,便首度由曹聚仁所供职《南洋商报》向外发布出去。
回到香港后,曹聚仁立即将他在大陆和领导人接触的详细情况转告了台湾方面。1956年之行,拉开了曹聚仁近十年两岸“密使”工作的序幕。
中#共 :台湾政权仍归蒋介石 据历史学者范小方及毛磊所著的《国共谈判史纲》记载,在曹聚仁担任两岸密使的同时,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委员章士钊也在为国共接触而奔波。
在此之前,章士钊曾带着领导人给蒋介石的信来到香港,会见了国民党驻香港负责文宣工作、主持《香港时报》的许孝炎。
章士钊的斡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57年4月,许孝炎从香港入境,经广州乘火车抵北京。第三天,周恩来在北京会见了蒋介石派出的的特使宋宜山。不久,在周恩来安排下,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与宋宜山商谈,就第三次国共合作协商。李维汉提出关于合作的四条具体条件:
1、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
2、台湾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
3、台湾地区的政权仍归蒋介石领导,不派人参与,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
4、美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
宋宜山回到香港后,写了一篇1.5万字的报告,交由许孝炎转给蒋介石。由于宋宜山的报告对党和大陆的成就赞扬过多,蒋介石看后大为不悦,认为宋宜山被了。再加上大陆此时已开始了反右斗争,使蒋介石认为国共谈判的时机并不成熟,从而中止了国共间进一步的接触。
毛泽东提出“一纲四目”
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开始后,两岸“密使”曹聚仁到北京的次数就更多了。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会见了曹聚人,作陪的有周恩来、李济深、张治中、程潜、章士钊。
根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记载,针对炮击金门等有关问题,毛泽东说:“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马的方针,如蒋撤退金、马,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都可以由蒋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让通航,不要来大陆搞特务活动。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
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是孤立美国。他只有走路一条,不走只有被动。要告诉台湾,我们在华根本不谈台湾问题,只谈要美国人走路。蒋不要怕我们同美国人一起整他。他们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枝连起来,根还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
章士钊说:“这样,美援会断绝。”
毛泽东说:“我们全部供应。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军,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在他那里反,但不要派飞机、派特务来捣乱。他不来白色特务,我也不去红色特务。”
曹聚仁问:“台湾有人问生活方式怎样?”
毛泽东说:“照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