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老柯收养混血儿子的经历

河北省怀来县存瑞乡麻裕口村农民柯毓孝,1993年1月坐火车去太原看望在戏校读书的女儿,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座位旁多了一个会动的包裹。老柯打开一看,是个金发碧眼的婴儿。包裹里除了白糖、奶粉外,还有两封外文信和一封中文信,信中说孩子的父亲是阿尔巴尼亚人,母亲是中国人,孩子3个月了。
柯毓孝抱起孩子,在车厢里到处寻找他的父母。几番辗转之后,依然没有找到孩子的父母。铁路部门劝老柯把孩子抱回家收养,还给他开具了证明。
这一趟远行,老柯不仅没有看成女儿,反倒抱回一个洋娃娃。家境困难,有了三个女儿的妻子坚决不同意要这个孩子;村里人都跑来看热闹,也有人在背后说风凉话,认为柯毓孝肯定拿了外国人的钱才把孩子抱回家的。
孩子领回家几个月,柯毓孝发现他的灵敏度很差,送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是聋哑儿,这下更麻烦了。但是老柯坚决把孩子留下来,取名柯星亮。
老柯家的生活越发窘迫,3个女儿先后辍学。为这事,老柯的大女儿12年来没和老柯联系过;妻子也和他闹过离婚,要他放弃孩子。
老柯已经有了3个孩子,按照规定是不能再领养孩子的。因为没有户口,小星亮6岁的时候,上不了学。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的他,知道家里缺钱,老柯给他买什么他都不要。然而在老柯看来,小星亮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
这个故事经江苏卫视播出后,柯星亮不仅有了户口,还在一家外国石油公司的资助下,进入了北京的一个特殊学校读书;柯毓孝收到了全国各地几万元捐款,还清了家里的债务。
2005年,主席和阿尔巴尼亚总理还专程去学校看望柯星亮,并给学校拨款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