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养生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1  /  1  页   1 跳转 查看:1553

清明时节话养生

清明时节话养生



4月4日是清明节,时令正式进入戊辰月,此月辰土旺,辰土为湿土,与坟墓和阴性物质有关,所以,清明节前后人们会扫墓祭祖,一方面寄托活着的人对已去世的亲人的一种哀思,另一方面给亲人送去一些心意,以慰藉他们的在天之灵和让他们能够安息。

逝者已去,就算千呼万唤也不会回到人间,而活着的人报答他们最好的方式是好好活着,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完成已逝亲人们的期望,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为人类做出贡献,以期在离开人世时少一份遗憾,多一份欣慰。

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日常的保养,不要随便摧残身体,也不要随意透支体能。如何保养身体?从生辰八字中同样可以找到答案。看一个身体状况好何,也是看八字中五行用忌,看五行是否有过或不及。五行木为用弱而受制或为忌旺而受生,就容易得木方面的病,如肝胆或四肢方面的病。五行火为用弱而受制或为忌旺而受生,就容易得火方面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神经系统方面的病。五行为土为用弱而受制或为忌旺而受生,就容易得土方面的病,如脾、胃和皮肤方面的病。五行为金为用弱而受制或为旺而受生,就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如肺和骨胳方面的病。五行为水弱而受制或为忌旺而受生,就容易得水方面的病,如肾脏、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病。

清明节后时令为戊辰月,天干地支都是土,土在人体代表脾、胃和皮肤,所以,这个月重点进行脾、胃和皮肤方面的保养。如果八字中用神为土,这个月会补充土的力量,有利于脾胃和皮肤,除此之外,还要进行饮食养生和中药保养两种方法加强土的力量,以便固本。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土里面长的食物,如土豆、红薯、花生等,和吃一些红色或黄色食物。中药保养方面,可用火性类药或土性类药调理。火性类药:肉桂、附子、干姜、丁香、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杜仲、茶叶、小麦等。土性类药:阿胶、当归、党参、动物肝脏、人参、灵芝、黄芪、蘑菇等。 

八字中忌神为土而且比较旺,又逢旺土月,就要注意脾胃和皮肤方面的变病了,一方面要经常去医院去体检,将疾病及早消除。平时在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金性食物,如猪骨汤或白色食物。中药保养方面,可用金性类药调理。金性类药:无花果、花蕊石、麦饭石、钟乳石、辣椒、蛋黄粉、香蕉、赤芍、山芎、丹参、沙丁鱼、豆制  品、芦笋、大蒜等。
 

回复: 清明时节话养生

        清明节的由来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还有另一种说法:



  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功能,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的节日上巳节、寒食节重叠,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一部分。

  今天,上巳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最早的时候,上巳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另外,这天也有“驱邪”的功能,古人称为“祓除畔浴”。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譬如“重阳节登高”,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也是这个道理。朱旭强解释说,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上巳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替换为求子,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个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都读到过。

   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朱旭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一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所以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
ωǒㄖㄅ蒝則昰→高调八卦,低调做人。
 
1  /  1  页   1 跳转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